浙教版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74764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浙教版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浙教版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浙教版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浙教版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浙教版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浙教版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浙教版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浙教版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浙教版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浙教版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浙教版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浙教版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浙教版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浙教版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浙教版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浙教版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浙教版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

《浙教版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教版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

则下列结论:

①;

②;

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当时,的值为、、.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18.矩形纸片ABCD,AB=9,BC=6,在矩形边上有一点P,且DP=3.将矩形纸片折叠,使点B与点P重合,折痕所在直线交矩形两边于点E,F,则EF长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

19.计算:

(2π)0+|﹣6|﹣.

20.解方程:

21.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实数a,b,都有a⊗b=a(a﹣b)+1,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加法、减法及乘法运算.

比如:

2⊗5=2×

(2﹣5)+1=2×

(﹣3)+1=﹣6+1

(1)求(﹣2)⊗3的值;

(2)求⊗(﹣)的值.

22.如图,PA,PB是⊙O的切线,点A,B为切点,AC是⊙O的直径,∠ACB=70°

.求∠P的度数.

23.一个不透明的袋中装有5个黄球,13个黑球和22个红球,它们除颜色外都相同.

(1)求从袋中摸出一个球是黄球的概率.

(2)现从袋中取出若干个黑球,并放入相同数量的黄球,搅拌均匀后,使从袋中摸出一个球是黄球的概率不小于.问至少取出了多少黑球?

24.黔东南州某校吴老师组织九

(1)班同学开展数学活动,带领同学们测量学校附近一电线杆的高.已知电线杆直立于地面上,某天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电线杆的影子(折线BCD)恰好落在水平地面和斜坡上,在D处测得电线杆顶端A的仰角为30°

,在C处测得电线杆顶端A得仰角为45°

,斜坡与地面成60°

角,CD=4m,请你根据这些数据求电线杆的高(AB).

(结果精确到1m,参考数据:

≈1.4,≈1.7)

25.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C为对角线,∠DAC=30°

,∠ACD=90°

,AD=8,点M为AC的中点,动点E从点C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点B停止,连接EM并延长交AD于点F,设点E的运动时间为t秒.

(1)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2)当∠EMC=90°

时,判断四边形DC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连接BM,点E在运动过程中是否能使△BEM为等腰三角形?

如果能,求出t;

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26.已知抛物线y=x2﹣2x+c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C点,抛物线的顶点为D点,点A的坐标为(﹣1,0).

(1)求D点的坐标;

(2)如图1,连接AC,BD并延长交于点E,求∠E的度数;

(3)如图2,已知点P(﹣4,0),点Q在x轴下方的抛物线上,直线PQ交线段AC于点M,当∠PMA=∠E时,求点Q的坐标.

浙教版中考第一轮复习模拟试题2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分析:

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

,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中心对称图形,结合图形判断即可.

解:

A.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B、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

C、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D、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2.分析:

在数轴上一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是这个数的绝对值。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

首先根据绝对值的意义“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即该数的绝对值”,分析出原点的位置,进一步得到点B所对应的数,然后根据点A在点B的左侧,且距离两个单位长度进行计算。

因为点B,C表示的数的绝对值相等,即到原点的距离相等,所以点B,C表示的数分别为-2,2,所以点A表示的数是-2-2=-4.故选A.

考点:

本题考查了绝对值、数轴的性质定理。

3.分析:

根据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幂的乘方法则:

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

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分别进行计算,即可选出答案.

A.x2与x3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故此选项错误;

B、x2•x3=x2+3=x5,故此选项错误;

C、(x2)3=x6,故此选项错误;

D、x5÷

x3=x2,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

D.

4.分析:

主视图、俯视图是分别从物体正面和上面看,所得到的图形.

A.圆柱主视图、俯视图分别是长方形、圆,主视图与俯视图不相同,故A选项错误;

B、圆锥主视图、俯视图分别是三角形、有圆心的圆,主视图与俯视图不相同,故B选项错误;

C、三棱柱主视图、俯视图分别是长方形,三角形,主视图与俯视图不相同,故C选项错误;

D、球主视图、俯视图都是圆,主视图与俯视图相同,故D选项正确.

5.分析:

设两个角分别是x,4x,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分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可求得顶角的度数.

解:

设两个角分别是x,4x

①当x是底角时,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x+x+4x=180°

,解得x=30°

,4x=120°

,即底角为30°

,顶角为120°

②当x是顶角时,则x+4x+4x=180°

,解得x=20°

,从而得到顶角为20°

,底角为80°

所以该三角形的顶角为20°

或120°

B.

6.分析:

根据方程的解析式结合根与系数的关系找出a+b=3、ab=p,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将a2﹣ab+b2=18变形成(a+b)2﹣3ab=18,代入数据即可得出关于p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p的值,经验证p=﹣3符合题意,再将+变形成﹣2,代入数据即可得出结论.

∵a、b为方程x2﹣3x+p=0(p≠0)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a+b=3,ab=p,

∵a2﹣ab+b2=(a+b)2﹣3ab=32﹣3p=18,

∴p=﹣3.

当p=﹣3时,△=(﹣3)2﹣4p=9+12=21>0,

∴p=﹣3符合题意.

+===﹣2=﹣2=﹣5.

故选D.

7.分析:

根据平移的法则“上加下减,右加左减”解答

直线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所以

故选A

8.分析:

因为M是⊙O弦CD的中点,根据垂径定理,EM⊥CD,则CM=DM=3,在Rt△COM中,有OC2=CM2+OM2,可求得OM,进而就可求得EM.

∵M是⊙O弦CD的中点,

根据垂径定理:

EM⊥CD,

又CD=6则有:

CM=CD=3,

设OM是x米,

在Rt△COM中,有OC2=CM2+OM2,

即:

52=32+x2,

解得:

x=4,

所以EM=5+4=9.

9.分析:

过点A作l1的平行线,过点B作l2的平行线,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3=∠1,∠4=∠2,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出∠CAB+∠ABD=180°

,然后计算即可得解

如图,过点A作l1的平行线,过点B作l2的平行线,

∴∠3=∠1,∠4=∠2,

∵l1∥l2,

∴AC∥BD,

∴∠CAB+∠ABD=180°

∴∠3+∠4=125°

+85°

﹣180°

=30°

∴∠1+∠2=30°

故选A.

10.分析:

根据观察函数图象的横坐标,可得时间,根据观察函数图象的纵坐标,可得路程,根据时间与路程的关系,可得速度.

A.由纵坐标看出甲行驶了20千米,由横坐标看出甲用了4小时,甲的速度是20÷

4=5千米/小时,故A错误;

B、由横坐标看出甲比乙晚到2小时,故B正确;

C、由纵坐标看出乙行驶了20千米,由横坐标看出甲用了1小时,甲的速度是20÷

1=20千米/小时,故C错误;

D、由横坐标看出乙比甲晚出发1小时,故D错误;

11.分析:

由图可知:

第一个图案有三角形1个,第二个图案有三角形1+3=4个,第三个图案有三角形1+3+4=8个,第四个图案有三角形1+3+4+4=12个,…第n个图案有三角形4(n﹣1)个,由此得出规律解决问题.

解答:

第一个图案有三角形1个,

第二图案有三角形1+3=4个,

第三个图案有三角形1+3+4=8个,

第四个图案有三角形1+3+4+4=12,

第五个图案有三角形1+3+4+4+4=16,

第六个图案有三角形1+3+4+4+4+4=20.

C.

12.分析:

根据函数图象写出一次函数图象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方部分的x的取值范围即可.

由图可知,x>2或﹣1<x<0时,ax+b>.

二、填空题

13.分析:

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

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

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

将800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106.

故答案为:

14.分析:

先将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同类二次根式进行合并求解即可.

原式=2×

﹣3

=﹣3

=﹣2,

﹣2.

15.分析:

利用合格的人数即50﹣4=46人,除以总人数即可求得.

该班此次成绩达到合格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是×

100%=92%.

故答案是:

92%.

16.分析:

根据如果位似变换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k,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的比等于k或﹣k进行解答.

∵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将△OAB缩小为原来的,A(4,6),

则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为(﹣2,﹣3)或(2,3),

(﹣2,﹣3)或(2,3).

17.解:

①,正确;

②取特殊值=1时,,故错误;

若,则,即的取值范围是,正确;

当时,有,不能同时大于1小于2,

则的值可取不到,错误。

①③

18.分析:

如图1,当点P在CD上时,由折叠的性质得到四边形PFBE是正方形,EF过点C,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果;

如图2当点P在AD上时,过E作EQ⊥AB于Q,根据勾股定理得

如图1,当点P在CD上时,

∵PD=3,CD=AB=9,

∴CP=6,∵EF垂直平分PB,

∴四边形PFBE是正方形,EF过点C,

∴EF=6,

如图2,当点P在AD上时,

过E作EQ⊥AB于Q,

∵PD=3,AD=6,

∴AP=3,

∴PB===3,

∵EF垂直平分PB,

∴∠1=∠2,

∵∠A=∠EQF,

∴△ABP∽△EFQ,

∴,

∴EF=2,

综上所述:

EF长为6或2.

6或2.

三、解答题

19.分析:

首先计算零次幂、绝对值、开立方,然后计算有理数的加减即可.

原式=1+6﹣2=5.

20.解:

原方程可变形为:

,即

可得,整理得.

解得或.

检验:

时,原方程无意义.∴是原方程的解.

21.分析:

原式各项利用题中的新定义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1)根据题意得:

(﹣2)⊗3=﹣2×

(﹣2﹣3)+1=10+1=11;

(2)根据题意得:

⊗(﹣)=×

(+)+1=4+.

22.分析:

根据PA,PB分别是⊙O的切线得到PA⊥OA,PB⊥OB,在四边形AOBP中根据内角和定理,就可以求出∠P的度数.

连接OB,

∴∠AOB=2∠ACB,

∵∠ACB=70°

∴∠AOB=140°

∵PA,PB分别是⊙O的切线,

∴PA⊥OA,PB⊥OB,

即∠PAO=∠PBO=90°

∵四边形AOBP的内角和为360°

∴∠P=360°

﹣(90°

+90°

+140°

)=40°

23.解:

(1)摸出一个球是黄球的概率P==.

(2)设取出x个黑球.

由题意,得≥.解得x≥.

∴x的最小正整数解是x=9.

答:

至少取出9个黑球.

24.分析:

延长AD交BC的延长线于G,作DH⊥BG于H,由三角函数求出求出CH、DH的长,得出CG,设AB=xm,根据正切的定义求出BG,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

延长AD交BC的延长线于G,作DH⊥BG于H,如图所示:

在Rt△DHC中,∠DCH=60°

,CD=4,

则CH=CD•cos∠DCH=4×

cos60°

=2,DH=CD•sin∠DCH=4×

sin60°

=2,

∵DH⊥BG,∠G=30°

∴HG===6,

∴CG=CH+HG=2+6=8,

设AB=xm,

∵AB⊥BG,∠G=30°

,∠BCA=45°

∴BC=x,BG===x,

∵BG﹣BC=CG,

∴x﹣x=8,

x≈11(m);

答:

电线杆的高为11m.

25.分析:

(1)利用直角三角形中30°

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得平行四边形的定和高,再利用底乘以高计算面积;

(2)结合∠EMC=90°

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证明四边形DCEF是平行四边形,再通过计算得到平行四边形CDFE的一组邻边相等即可证得结论;

(3)探究△BEM为等腰三角形,要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EB=EM,EB=BM,EM=BM.通过相应的计算表示出BE,EM,BM,然后利用边相等建立方程进行求解.

(1)∵∠DAC=30°

,AD=8,

∴CD=4,AC=4.

又∵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4×

4=16.

(2)如图1,当∠EMC=90°

时,四边形DCEF是菱形.

∵∠EMC=∠ACD=90°

∴DC∥EF.

∵BC∥AD,

∴四边形DCEF是平行四边形,∠BCA=∠DAC

.由

(1)可知:

CD=4,AC=4.

∵点M为AC的中点,

∴CM=2.

在Rt△EMC中,∠CME=90°

,∠BCA=30°

∴CE=2ME,可得ME2+

(2)2=(2ME)2,

ME=2.

∴CE=2ME=4.

∴CE=DC.

又∵四边形DCEF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DCEF是菱形.

(3)点E在运动过程中能使△BEM为等腰三角形.

理由:

如图2,过点B作BG⊥AD与点G,过点E作EH⊥AD于点H,连接DM.

∵DC∥AB,∠ACD=90°

∴∠CAB=90°

∴∠BAG=180°

﹣30°

﹣90°

=60°

∴∠ABG=30°

∴AG==2,BG=2.

∵点E的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运动时间为t秒,

∴CE=t,BE=8﹣t.

在△CEM和△AFM中,

∴△CEM≌△AFM.

∴ME=MF,CE=AF=t.

∴HF=HG﹣AF﹣AG=BE﹣AF﹣AG=8﹣t﹣2﹣t=6﹣2t.

∵EH=BG=2,

∴在Rt△EHF中,ME===.

∵M为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AC的中点,

∴D,M,B共线,且DM=BM.

∵在Rt△DBG中,DG=AD+AG=10,BG=2,

∴BM==2.

要使△BEM为等腰三角形,应分以下三种情况:

当EB=EM时,有,

t=5.2.

当EB=BM时,有8﹣t=2,

t=8﹣2.

当EM=BM时,由题意可知点E与点B重合,此时点B、E、M不构成三角形.

综上所述,当t=5.2或t=8﹣2时,△BEM为等腰三角形.

26.分析:

(1)将点A的坐标代入到抛物线的解析式求得c值,然后配方后即可确定顶点D的坐标;

(2)连接CD、CB,过点D作DF⊥y轴于点F,首先求得点C的坐标,然后证得△DCB∽△AOC得到∠CBD=∠OCA,根据∠ACB=∠CBD+∠E=∠OCA+∠OCB,得到∠E=∠OCB=45°

(3)设直线PQ交y轴于N点,交BD于H点,作DG⊥x轴于G点,增大△DGB∽△PON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得ON的长,从而求得点N的坐标,进而求得直线PQ的解析式,

设Q(m,n),根据点Q在y=x2﹣2x﹣3上,得到﹣m﹣2=m2﹣2m﹣3,求得m、n的值后即可求得点Q的坐标.

(1)把x=﹣1,y=0代入y=x2﹣2x+c得:

1+2+c=0

∴c=﹣3

∴y=x2﹣2x﹣3=y=(x﹣1)2﹣4

∴顶点坐标为(1,﹣4);

(2)如图1,连接CD、CB,过点D作DF⊥y轴于点F,

由x2﹣2x﹣3=0得x=﹣1或x=3

∴B(3,0)

当x=0时,y=x2﹣2x﹣3=﹣3

∴C(0,﹣3)

∴OB=OC=3

∵∠BOC=90°

∴∠OCB=45°

BC=3

又∵DF=CF=1,∠CFD=90°

∴∠FCD=45°

,CD=,

∴∠BCD=180°

﹣∠OCB﹣∠FCD=90°

∴∠BCD=∠COA

又∵

∴△DCB∽△AOC,

∴∠CBD=∠OCA

又∵∠ACB=∠CBD+∠E=∠OCA+∠OCB

∴∠E=∠OCB=45°

(3)如图2,设直线PQ交y轴于N点,交BD于H点,作DG⊥x轴于G点

∵∠PMA=45°

∴∠EMH=45°

∴∠MHE=90°

∴∠PHB=90°

∴∠DBG+∠OPN=90°

又∴∠ONP+∠OPN=90°

∴∠DBG=∠ONP

又∵∠DGB=∠PON=90°

∴△DGB=∠PON=90°

∴△DGB∽△PON

=

∴ON=2,

∴N(0,﹣2)

设直线PQ的解析式为y=kx+b

∴y=﹣x﹣2

设Q(m,n)且n<0,

∴n=﹣m﹣2

又∵Q(m,n)在y=x2﹣2x﹣3上,

∴n=m2﹣2m﹣3

∴﹣m﹣2=m2﹣2m﹣3

m=2或m=﹣

∴n=﹣3或n=﹣

∴点Q的坐标为(2,﹣3)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