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4821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32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3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3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3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3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3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3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3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3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3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3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3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3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3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3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3页
亲,该文档总共8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题.docx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题.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题.docx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题

亲爱的同学:

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

古诗词专题

【浙江衢州】

1.参照示例,根据提示,赏析《三衢道中马上口占》。

(4分)

答案:

【四川南充】

12.诗歌鉴赏。

(4分)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澳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问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1)上阙描写(季节)的景色,表现该季节特征的景物有。

(2分)

(2)下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

(2分)

答案:

12.

(1)春天或春季(1分);兰芽、子规(任答一个得1分)

(2)借溪水西流(1分)表现作者老当益壮,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1分)(意近即可)

【四川成都】

一、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的五代词,完成1-2题。

南乡子

李珣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幕。

1.烟、雨、落花、鹧鸪组合在一起,除了点明暮春时节之外,还有哪些作用?

请简要作答。

(2分)

2.下面哪一个选项的诗句最能表达词中“远客”的心境?

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2分)

A.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B.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答案:

1.从“思乡”二字告诉我们这是一首思乡小词。

词中写岸边烟雨朦胧,花瓣伴着雨滴飘落水中,鹧鸪几声啼叫,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凄凉孤寂的画面,借景抒情,为下文渲染了离愁别恨的崽乡之情做铺垫。

2.C。

《南乡子》表达的远客心境是,身在遥远异乡,内心孤独凄凉,思归心切,却只能在潮退的日暮春色里,遥寄乡愁。

而C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也是表达了作者深处边疆之“远”,保家卫国,但功业未建,只有在杯酒中表达内心的孤独凄凉,寄托思乡之愁。

 

【四川巴中】

14.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2分)

(2)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诗句的画面加以描绘。

(2分)

答案:

【浙江嘉兴】

(四)古诗阅读(4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15题。

真定怀古

元·陈孚

千里桑麻绿荫城,万家灯火管弦清。

恒山北走见云气,滹水①西来闻雁声。

主父②故宫秋草合,尉陀③荒冢莫④烟平。

开元寺下青苔石,犹有当时旧姓名。

【注释】①滹(hū)水:

滹沱河。

②主父:

战国时赵武灵王。

他让国给其儿子惠文王,自号主父。

③尉陀:

即赵佗,秦朝恒山郡真定人,著名将领,南越国第一代皇帝。

④莫:

同“暮”。

15.本诗语言平淡质朴,但在平淡中蕴含深意。

结合全诗,体会尾联中“犹”字的意蕴。

(4分)

答案:

15.(4分)首联描绘了一幅生气盎然的图景。

颔联、颈联以自然的永恒持久来反衬人生的短暂有限。

意思是说主父、尉陀等人虽然历史上也是显赫一时的人物,但早已被人忘记了,现在连他们的故居荒冢已难寻觅,只有刻在开元寺石头上的名字在青苔中依稀可见。

而恒山、滹水等自然界事物仍生生不已。

从全诗来看,采用对比手法写景,一个“犹”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兴亡的沧桑之感,更暗寓了作者这样的观点:

只有世世代代让人民安居乐业才是历史的永恒。

(能结合诗歌内容整体分析思考。

理解准确全面深刻。

表述流畅、清晰。

【山东潍坊】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13题。

(5分)

浣溪沙①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②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①此词大约作于作者知颍州时。

②六幺:

绿腰,曲调名。

12.上片中“逐”“出”两字极为精妙。

请任选一字,赏析其表达效果。

(2分)

13.词的下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态?

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3分)

答案:

12.“逐”字有追逐的意思,突出了游人之多、兴致之高,表现了众人游春的热闹情景。

“出”字有飞出、荡出的意思,突出了打秋千人的情态,使画面富有盎然生机。

(2分,字义、效果各1分。

任选一字作答,若全答,按“逐”字判分)

13.写出了作者旷达不羁、乐而忘形的情态。

(1分)蕴含着作者追求欢乐、排遣苦闷的情感。

(2分)

【山东泰安】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8.下列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的一项是()

A.衡阳雁去B.四面边声C.长烟落日D.孤城紧闭

19.下列对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词人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浊酒一杯”怎能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燕然未勒”是借用东汉大将窦宪燕然勒石记功而还的典故,这里用来表现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决心。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悲怆的情调中,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

D.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深沉,语言质朴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20.下列诗句中与“羌管悠悠霜满地“使用的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

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白居易《观刈麦》)

C.无为在绞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答案:

18.A19.C20.D

【浙江舟山】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15题

真定怀古

元·陈孚

千里桑麻绿荫城,万家灯火管弦清。

恒山北走见云气,滹水①西来闻雁声。

主父②故宫秋草合,尉陀③荒冢莫烟平。

开元寺下青苔石,犹有当时旧姓名。

【注释】①滹(hū)水:

滹沱河。

②主父:

战国时赵武灵王。

他让国给其儿子惠文王,自号主父。

③尉陀:

即赵佗,秦朝恒山郡真定人,著名将领,南越国第一代皇帝。

④莫:

同“暮”。

15.本诗语言平淡质朴,但在平淡中蕴含深意。

结合全诗,体会尾联中“犹”字

的意蕴。

(4分)

答案:

15.略

【浙江宁波】

(五)如梦令(5分)

[明]李梦阳

不信园林春早,一夜遍生芳草。

说与小童知:

“池上落红休扫。

”休扫,休扫,花外斜阳更好。

17.结合加点字词赏析画线句子。

(2分)

18.关于这首词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词作。

B.全词分为三层,一层一转,逐层转出,又层层相关。

C.“落红”“斜阳”表达了词人对春光逝去的伤感。

D.本词婉曲深细,表现了词人丰富细腻的感情。

答案:

17.“一夜”表明时间之短,“遍”表明春来之速、范围之广,写出了对春天突然来到的惊喜。

(2分,加点字词赏析1分,句子理解1分,意思相近即可)

18.C(3分)

 

【广东广州】

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

请选择一个回答。

(2分)

(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请简要

分析。

(3分)

答案:

12.

(1)“顾”意思是:

看。

“济”意思是:

渡过。

(2)“像姜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

”诗人借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希望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任用,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思想感情。

【江苏连云港】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题。

(5分)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7.作者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

请加以分析。

(2分)

8.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答案:

7.(2分)诗中用一系列动词,捕写了孤雁不饮不啄,边飞边唤的情景,表现孤雁的执着。

8,(3分)衬托(反衬对比陪衬),蕴含了对野鸦(像野鸦那样的俗客庸夫)的不满与厌恶,对孤雁的同情与赞美,对知己亲朋不能见面的伤感。

(答出两点即可)

【湖南长沙】

(一)古诗文阅读(共20分)

天末怀李白①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②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

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③,魑魅④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⑤。

【注释】①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

当时李白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

天末:

天边。

②君子:

指李白。

③文章憎命达:

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运多舛。

④魑魅:

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

⑤汨罗:

屈原在汨罗江含冤投水自尽。

10.下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古代一些物象常常被寄予特定的含义,例如“鸿雁几时有”中的“鸿雁”就因为有借雁足传信的说法,常常被用来借指书信。

B.意象与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元素,本诗在“风”“水”物象前分别添加“凉”和“秋”两字,形成意象,构建了共同的意境。

C.“知人”是一种诗歌鉴赏的方法。

作者视李白为知己,首联在看似不经意的寒暄中表现出作者对李白的关切。

D.“论世”也是一种重要的鉴赏方法。

作者在动乱年代与李白一起被流放。

所以才由李白的遭遇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感慨万千。

E.诗歌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一“憎”一“喜”的对比,主要写出了诗人对自己命运坎坷的无尽感叹。

11.诗人为什么说“应供冤魂泪”?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分)

答案:

【天津】

5.下面对《归园田居(其三)》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A.一、二句通过“盛”与“稀”的对比,写出诗人虽心归田园,却不善农事的情形。

B.三、四句对早出晚归辛勤劳作的描写,流露出诗人对田间劳动的厌倦之情。

C.末尾句中“愿”的内涵是,诗人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

D.全诗语言朴素而诗意醇美,体现了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艺术特点。

答案:

5.B

【浙江杭州】

2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

(1)

(2)两小题。

(5分)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春暮西园

[明]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

②蛱(ji)蝶:

蝴蝶。

(1)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三宇,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2分)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

(3分)

答案:

21.

(1)“菜花稀”(或“麦花雪白”)“花落尽”

(2)范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高诗用“花落尽”“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

 

【甘肃武威】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3-24题。

(5分)

公子行

孟宾于

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23.本诗描述的是:

富家公子身穿“”,骑着“骄骢”,天渐明时就到野外“”,结果“”。

(3分)

2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案:

23.(3分)锦(红)衣春游踏烂麦青青(骄骢踏烂麦青青)

24.(2分)作者对贵公子春游损坏庄稼的不满,抨击了贵族子弟的恶行。

(意对即可)

【湖南衡阳】

(一)阅读《归园田居(其三)》完成7~8题。

(4分)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7,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二句中“盛”与“稀”前后对比,突出南山下的土地的荒芜,侧面写出诗人的灰

心丧气

B.三、四句写一早就去除草,直到黄昏月出才扛着锄头回家。

截取两个片段,归纳一天

劳动的辛苦。

C.五、六句承上而来,描绘了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露沾衣的画面,写出了诗人垦荒

劳动的艰辛

D.最后两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卒章显志,表达出作者的心愿。

8.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2分)

答案:

7A

8指诗人躬耕隐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愿。

【山东济南】

1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4分)

窘况为许衡州①赋

郑燮

半缺柴门叩不开,石棱砖缝好苍苔。

地偏竹径清于水,雨冷诗情瘦似梅。

山茗未赊将菊代,学钱无措唤儿回。

塾师②亦复多情思,破点经书手送来。

【注释】①许衡州:

郑燮之友,生活困窘。

②塾师:

指郑燮。

(1)分析诗中“竹”“梅”“菊”等意象的作用。

(2分)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分)

答案:

11.

(1)【答案】一方面用来表现许衡州生活的困窘,另一方面喻指困境中保持高洁情操的追求。

(2)【答案】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体贴之情。

【四川乐山】

14.古代诗歌鉴赏。

(6分)

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①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歌的首联和颈联渲染了边塞寒冷凄凉的氛围,描述了边塞生活的单调乏味。

B.“笛中闻折柳”和“此夜曲中闻折柳”有异曲同工之妙,蕴含着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C.该诗意象雄奇壮美,意境开阔。

既言边塞生活的艰苦、思乡怀人的惆怅,又表壮志难酬的抑郁。

D.李白不仅擅长古体诗行,他的《塞下曲》《望天门山》等近体诗也有极高艺术成就。

唐文宗曾下诏:

“以(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可见,李白在盛唐诗坛的地位是多么崇高。

②“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一句中,把“抱”换为“枕”好不好?

说说理由。

(4分)

答案:

14.①C(2分)

②(4分)不好。

“抱”字是相拥、怀抱的意思,1分;它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情形,体现将士戍边生活的艰辛,1分;更能表现将士们心系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1分。

而“枕”字有安逸舒适之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1分。

【山东枣庄】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6-8题。

(7分)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6.词中写到的“遗篇”是指(人名)的组诗《》。

(2分)

7.结合具体词句,简析词的“时空美”。

(3分)

8.这首词上阙写景寄情,下阙怀古抚今,请说说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2分)

答案:

6.曹操观沧海

7.上阙“白浪滔天”从下到上,“秦皇岛外”由近及远;词人视通万里,写出了阔达辽远的境界。

下阙“往事越千年”由今及古,“今又是”又由古及今;词人思接千载,寄托了鉴古颂今之豪情。

全词拓展了空间,拉长了历史,时空交错,富有张力,尽显词的时空美。

(3分。

意思对即可)

8.词人鉴古颂今,抒发坚定乐观、奋发进取、改天换地的自豪欣慰之情。

(2分。

意思对即可)

【江西省】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6-7题。

(每小题2分,共4分)

临江仙①

[宋]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②,予客济源③,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

大明湖上新秋。

红妆翠盖木兰舟。

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

一尊白酒寄离愁。

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注】①1235年秋,词人从济源到齐州,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

这首词大概写于1238年,当时词人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山西太原。

②齐州:

地名,与词中的“东州”均指今山东济南。

③济源:

地名,今属河南。

6.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两片所写,既不同时也不同地,时隔三年人距千里,既有欢快的回忆,也有深沉的怀念。

B.上片前三句以“红妆”应“荷花”,“翠盖”应“荷叶”,突出了大明湖新秋的景物特点。

C.“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是对上片的总结,写出了景物的美好,人物的得意。

D.下片一反上片欢聚融洽的气氛,转写分离的愁苦和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的心情。

7.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以“木兰舟”点缀于“红妆”“翠盖”之间,营造出“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意境。

B.这首词质朴的语言与纯真的情感相辅相成,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C.词的下片“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京州”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这首词借“一尊白酒”寄托“离愁”其写法与杜牧的《赤壁》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

6D

7D

【江苏省盐城市】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8题。

(6分)

宿牛群头①

胡助

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拙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②供晚厨。

(选自《元明清诗歌鉴赏辞典》)

【注】①牛群头:

地名。

②行人:

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8.

(1)诗中“拙”“满”二字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8.

(1)“茁”是旺盛的意思,“满”是装满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雨过之后,蘑菇长得十分旺盛,数量很多,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2)表达了作者旅途中的安逸闲适。

【2018年湖北省咸宁市】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0.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而这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外,第一联也是对仗的。

B.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C.领联的“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D.颈联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21.请赏析颔联第二句“风正一帆悬”。

【答案】20.D21.“正”是指风顺而不猛,“悬”是端端直真地高抹着的样子。

“风正一帆悬”,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写出了小船在江面上顺风前行的样子。

【解析】

20.试题分析:

D项“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对这首诗解说错误。

应该是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

21.试题分析:

赏析颔联第二句“风正一帆悬”。

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前提和基础。

可从炼字的角度赏析。

“悬”是端端正正地高挂着的样子。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

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

但还不仅如此,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

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

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的大景也表现出

【2018年无锡市】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12.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6分)

(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3分)

答: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3分)

答案:

(1)(3分)首联描写了阴沉萧瑟的秋景,烘托了诗人伤感抑郁的心情,奠定了全诗忧愁凄凉的感情基调。

(2)(3分)表达了诗人暮年飘零的孤独愁苦之情,对故园的思念之情,对国家动荡时局的担忧之情。

【2018年北京市】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生发了的感慨。

他想托鸿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问候家乡的亲人。

(1分)

9.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3分)

答10.这首诗描写了长江的风光。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含“江”(长江)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①”和“②”。

(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2分)

【2018年福建省福州】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怎样的景象?

请简要分析。

【答案】4.C5.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景象壮丽。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

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

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故C项分析不正确。

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描绘诗歌中某一句的意境,要先正确翻译,然后再加上自己适当的理解和描写即可。

本句话翻译为:

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

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景象壮丽的景象。

古诗词专题

2017年

【山东省德州市】

(一)村行

王禹傅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抖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1.诗中额联、颈联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描绘出山野美丽的景象,请具体分析。

(3分)

12.找出传达诗人情感的词语,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分)

【答案】11.答案示例:

晚籁与斜阳,动静对比。

沉寂幽静;胭红与雪白。

色彩对比,鲜明绚丽;群山万壑与棠梨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