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5054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单元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单元教案

本单元的教材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统计活动经验,以及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方块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进一步组织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等过程,让学生体会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理和记录两部分。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与统计相关的初步知识,已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奠定了知识基础。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与统计有关的生活场景,只是学生没有留心发现,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加以研究,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1.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等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3.组织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1.突出统计活动的本质特征。

统计图表的制作只是统计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远不是统计活动的全部。

统计的本质是对数据信息的处理。

教师为学生提供素材或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数据,再整理、分析数据,使学生充分经历数据信息处理的全过程。

2.统计素材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这样一方面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等活动中去,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体会到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重视解决问题。

统计活动不仅仅关注统计的知识与技能,更关注在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问题时的方法与策略,培养学生从统计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1 数据的收集1课时

2 数据的整理1课时

3 练习十1课时

了解你的好朋友1课时

数据的收集。

(教材第90~92页)

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学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让学生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3.让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重点:

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难点:

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课件。

师:

同学们,“童心园”那惬意、自由的活动场面,你们还记得吗?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童心园”中,看看这里有哪些人?

他们分别在做什么?

(课件出示:

教材第90页例1图)

生:

图中有同学,也有老师,他们有的在下棋,有的在做游戏,有的在看书……

【设计意图: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了生动有趣的“童心园”情境,从而把数学知识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为学生开展数学活动做好铺垫】

师:

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我想知道学生比老师多多少人。

·我想知道参加哪种活动的人最多,参加哪种活动的人最少。

师:

要弄清这些问题,可以先把图中的人分类整理,你打算怎样分类?

生1:

可以按老师和学生分成两类。

生2:

可以按参加的活动分成三类。

生3:

还可以按性别分成两类。

……

师:

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标准分一分,并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分类的结果。

学生尝试小组合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学生分类整理的结果:

我用一个“􀳫”表示一个人。

老师

学生

􀳫􀳫􀳫

􀳫􀳫􀳫􀳫􀳫

􀳫􀳫􀳫􀳫􀳫

􀳫􀳫

    我用一个“

”表示一个人。

看书  

  

下棋     

做游戏    

师:

通过整理,你们知道图中有多少位老师吗?

学生呢?

生:

有3位老师,12名学生。

师:

参加每种活动的分别有多少人?

生:

看书的有5人,下棋的有4人,做游戏的有6人。

师:

你还知道些什么?

和同学交流。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体会到根据不同的标准来分类收集整理数据的结果是不同的。

分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互动交流,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师:

回顾分类整理的过程,你有哪些体会?

·分类可以更清楚地知道图中有哪些人,各有多少人。

·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

课末总结所学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数据的收集

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是不同的。

用一个“􀳫”表示一个人        用一个“

”表示一个人

老师

学生

􀳫􀳫􀳫

􀳫􀳫􀳫􀳫􀳫

􀳫􀳫􀳫􀳫􀳫

􀳫􀳫

        看书 

下棋  

做游戏 

1.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探索环境。

把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师应用激励的语言对学生的思考和发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愿望,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A类

按要求分类填空。

      

(  )个

(  )个

(  )个

(  )个

(  )个

(考查知识点:

数据的收集;能力要求:

能按不同标准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B类

按不同标准把下列纽扣进行分类整理。

(考查知识点:

数据的收集;能力要求:

能按不同标准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2)个

(7)个

(3)个

(5)个

(3)个

B类:

答案不唯一。

   按颜色分          按形状分        按扣眼分

教材习题

第92页“想想做做”

1.4  2   6

 4  3   2   3

2.按面值分类:

4张80分的;5张100分的;2张200分的。

(答案不唯一,还可以按题材分类等)

3.略

数据的整理。

(教材第93~95页)

1.让学生经历调查、收集、记录和整理的过程,体验记录方法的多样性,优化记录方法。

2.让学生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3.让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重难点:

记录方法的多样性,优化记录方法。

课件。

师: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是从场景中收集数据并进行分类整理的。

今天我们要进行实际调查去亲自收集第一手资料,你们能行吗?

【设计意图:

借助谈话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师:

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课件出示:

教材第93页例2图)

生:

他们在讨论有几颗蛀牙。

师:

你有蛀牙吗?

有几颗?

今天我们一起来做这项调查统计工作。

每10人为一小组,分工合作了解小组里每个同学的蛀牙颗数,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你觉得可以怎样做记录?

生1:

可以按调查的顺序如实记录每个人蛀牙的颗数。

生2:

可以记录上姓名和蛀牙的颗数。

生3:

可以像上一节课那样按不同情况,用符号做记录。

生4:

我们还可以分情况用画“正”字的方法做记录。

……

师:

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调查本小组同学的蛀牙情况并做好记录。

学生在小组里调查统计,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不同的记录情况:

按调查顺序记录每人的蛀牙颗数。

        记录每人的姓名和蛀牙颗数。

1颗,1颗,没有,2颗,没有,           ✕✕✕ 1颗  ✕✕✕ 1颗

1颗,1颗,2颗,没有,1颗。

✕✕✕没有✕✕✕2颗

✕✕✕没有✕✕✕1颗

✕✕✕1颗✕✕✕2颗

✕✕✕没有✕✕✕1颗

按蛀牙的不同情况,画“􀳫”记录人数。

     画“正”字记录人数。

没有 􀳫􀳫􀳫                没有  

1颗 􀳫􀳫􀳫􀳫􀳫1颗正

2颗 􀳫􀳫2颗

3颗3颗  

师:

你觉得哪种记录方法比较好呢?

为什么?

生:

我喜欢画“正”字法来记录数据,因为一个“正”字正好是5笔,最后整理数据的时候容易计算正确。

比其他记录方法一个一个地数要简便,而且容易数对。

师:

把你们小组的记录分类整理,填写在教材第94页的表格中,并回答问题。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表格,汇报交流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体会记录数据方法的多样性,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画“正”字法记录数据的科学性】

师:

回顾统计活动过程,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统计,能清楚地了解小组内同学的蛀牙情况。

·画“正”字法记录人数很方便,在生活中也可以应用。

……

师:

同学们,大家学得真好,学会了调查收集数据,记录数据,整理数据;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更喜欢数学了……今后要细心观察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相信你会更棒!

【设计意图:

课末总结所学知识点,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同时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统计

1.学生对于收集、整理数据都比较顺利,也能比较顺利地做出简单的分析,但是对于简单的预测不能清楚地说明理由。

2.多样化的记录方法,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经历记录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帮助学生合理地优化记录方法,引导学生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A类

你班同学最喜欢上什么课?

调查你班里的10位同学,用画“􀳫”的方法把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语文

数学

体育

音乐

  根据表格中记录的情况,说一说喜欢上什么课的同学最多?

有几个?

还能知道什么?

(考查知识点:

收集数据并作简单的分析;能力要求:

能正确地收集并整理数据,可以做出简单的分析)

B类

在格子里涂色来记录你班里同学在哪个季节过生日,然后完成下面各题。

(1)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2)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共有几名?

(3)如果你们班里某个同学的生日你不知道,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

(4)从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考查知识点:

收集数据并进行简单的分析;能力要求:

能正确收集并整理数据,可以进行简单的分析)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B类:

教材习题

第94页“想想做做”

1.略

2.略

3.略

练习十。

(教材第96、第97页)

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简单地整理分析数据。

2.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3.使学生在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促进,掌握本单元内容。

重点:

体验统计的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难点: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与合作意识。

课件。

师:

同学们,我们已经把本单元学完了,相信大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获吧!

你愿意与大家分享吗?

【设计意图:

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收获,梳理知识结构】

师:

这一单元的学习都是关于统计的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呢?

跟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整理的结果也不同,还知道了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我学会了通过调查收集数据。

·我发现了用画“正”字来记录数据很方便。

·根据整理的数据制成的统计表更方便我们分析得出结论。

……

师:

同学们学到的知识还真不少,谁能帮老师解决下面的问题呢?

(课件出示:

教材第96页第1题)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解题的情况,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适时指导,最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生1:

我按运动项目分类记录,然后把记录的结果数了数,知道了跳高的有5只小动物,跑步的有8只小动物。

生2:

我按小动物的种类不同做了整理记录,知道了小狗有5只,小兔子有2只,小猴子有6只。

生3:

从得出的数据可以知道小猴子最多,小兔子最少。

生4:

从第一个表格的数据中可以知道跳高的比跑步的少3只小动物。

生3:

我还知道小兔子比小猴子少4只。

……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在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简单分析的基础上,能回答问题,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师:

同学们,在生活中关于统计的知识还有很多,需要细心的你去留心观察。

【设计意图:

课末总结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统计

通过多样化的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练习,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调查,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A类

育红小学四个课外活动小组的学生人数情况如下:

数学小组:

男生12人,女生11人。

美术小组:

男生10人,女生11人。

航模小组:

男生18人,女生7人。

音乐小组:

男生15人,女生15人。

根据上面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并回答问题。

数学小组

美术小组

航模小组

音乐小组

男生

女生

  

(1)(  )小组的男生人数最多。

(2)(  )小组的女生人数最多。

(3)这四个小组的男生一共有(  )人。

(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并解答出来。

(考查知识点:

收集数据并进行简单的分析;能力要求:

能正确地收集并整理数据,并可以进行简单的分析)

B类

调查你们组的同学每天睡多长时间?

时间

不到10小时

达到10小时

人数

  从表格中的数据,你知道了什么?

(考查知识点:

收集数据并进行简单的分析;能力要求:

能正确收集并整理数据,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填表略

(1)航模  

(2)音乐

(3)55

(4)略

B类:

教材习题

第96页“练习十”

1.5   8   5   2   6

 

(1)猴子的只数最多,兔子的只数最少。

 

(2)8-5=3(只)

 (3)猴子比兔子多多少只?

(答案不唯一)

2.13   7   10

3.略

了解你的好朋友。

(教材第98、第99页)

1.应用所学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知识来调查了解自己的好朋友。

2.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

3.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动力。

重点:

应用所学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知识来调查了解自己的好朋友。

难点:

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

课件。

师:

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一项有趣的活动——了解你的好朋友。

你们愿意参加吗?

【设计意图:

明确活动项目,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1.了解什么。

师:

哪些同学是你的好朋友?

你知道他们的哪些情况?

还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好朋友的生日。

·我知道好朋友的年龄和身高。

·我还想知道好朋友喜欢什么颜色。

·我还想知道好朋友会不会打乒乓球。

……

师:

原来你想了解你的好朋友这么多方面啊!

2.实际调查。

师:

开展调查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向每个好朋友问的内容应该一样。

·要及时准确地记录调查结果。

·如果好朋友不在自己班,可以用课外时间调查。

……

师:

照样子选几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向你的好朋友一一了解,并把结果记录下来,填写在教材第98页表格中。

学生进行了解统计,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分类整理。

师:

选择不同的标准,把你记录的结果分类整理,并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来。

可以这样分类。

(课件出示:

教材第99页分类标准图表)

学生自己分类整理并与同学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

师:

你一共调查了多少人?

通过调查,你对自己的好朋友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学生可能会说:

·我的好朋友大部分都会打乒乓球。

·我的好朋友有很多共同的兴趣爱好。

……

师:

这就是所谓的“志同道合”的一种体现,希望同学们更加珍惜你们之间友情,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设计意图:

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了解你的好朋友

1.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信念。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去收集数据、记录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使学生充分经历数据信息处理的全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A类

你每天看电视和做家务的时间大约各是多少?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整理,并在班内进行交流。

不看电视

不做家务

半小时以内的

半小时以内的

半小时以上的

半小时以上的

  (考查知识点: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能力要求:

能自己收集并整理数据)

B类

体育课上,我们都练习过立定跳远。

你知道用双脚跳得远还是用单脚跳得远?

如果用单脚跳,是用左脚跳得远还是用右脚跳得远?

以小组为单位,先讨论一下,再实际调查并记录、整理。

(考查知识点: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能力要求:

能运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B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