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存在问题与对策.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75060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存在问题与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存在问题与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存在问题与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存在问题与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存在问题与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存在问题与对策.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存在问题与对策.doc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存在问题与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存在问题与对策.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存在问题与对策.doc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存在问题与对策

茅坪场镇中心小学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学校应树立的办学理念。

德育为先是确保学校教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证。

随着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教育更是取得了全面、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但是,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学校的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尤其是当前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农村学校“智育第一,分数挂帅”有所回潮,淡化了德育工作,没有真正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德育成了摆设。

这里,仅对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存在问题和对策谈谈浅见。

一、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存在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仍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从总体上看,素质教育的实施已走上了正轨,新课程改革也在蓬勃发展。

然而,我们也清楚地看到由于社会上多方面的原因,仍不同程度的存在“片追”现象,教师只强调学科的重要性,不断地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

同时,由于教育评价的单一,致使教师把考试分数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

另外,家长们的思想意识、观念也还没有真正转变,他们的一些不恰当的做法,甚至是一些错误的做法,给学校的“素质教育”实施带来了影响。

以上问题,带来的后果是学校、教师、家长普遍重“考分”,德育工作则放在“第二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体魄被淡化。

我们的教育还没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没有考虑学生将来一生的需要和发展。

这就足以说明我们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是德育工作的方法简单陈旧。

学校仍未能改变过去以管代教、成人化教育、空洞说教等老一套的方式方法,仍采取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旧模式。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以管代教。

有人认为德育就是对学生的管理,只要学校或班级制定出各种规章制度让学生遵守,再加上奖惩措施和德育工作者的威严,就可以使学生服服帖帖,德育成了高压式教育。

其次,单向灌输。

具体操作为:

一方面,过于知识化,即仅仅把思想品德教育在课堂上作为某种知识来介绍,而不是在如何使之成为学生的生活准则、思想文化修养、内在信念上下功夫;另一方面,是外在制约化,即过分强调德育内容特别是对学生的外在制约作用,而未看到它也是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需要和个体自身的内在要求。

三是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整合缺乏方法。

由于我们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整合缺乏研究,因而一些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主要停留在把学生在学校的信息或学校、班级的有关情况提供给家长,要求家长如何给予配合,这样做的结果是把家长在家庭中作为德育教师的地位大大消弱,最后我们的家长没有扮演德育教师的角色,形成了一个错误的认识——学生的教育是学校的事、教师的事。

家庭教育缺失或方法不当,有的简单粗暴、有的溺爱有加,更有甚者,对子女的教育不闻不问,当“甩手掌柜”。

除了教育观念方法上的偏差外,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有时不畅通、家访有时不及时甚至不进行,影响了家长配合教育的积极性。

二、加强和改进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对策

针对当前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存在问题,我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进农村小学的德育工作:

一是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德育队伍的“战斗力”。

首先,要加强学校德育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其管理水平。

农村小学学校德育干部主要是主管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和政教主任、少先队总辅导员、班主任、法制副校长等,在德育工作中起领导作用。

要使学校德育工作有序开展,学校德育干部队伍就必须正确导向,进行合理布置,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学期、年度计划和德育活动、专题教育实施方案。

因此,必须组织他们认真学习德育的有关理论,研究并学习德育工作的具体方法,要求他们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与本校实际相符合的德育管理体系和内容,用以指导学校的德育工作。

其次,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其育人能力。

班主任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是一支关键而重要的力量。

要挑选好班主任人选,加强班主任工作研究,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加强班主任培训,使班主任成为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成为学生道德成长的引路人。

再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对德育工作的认识。

要建立并落实教职工岗位育人职责。

要深入开展德育工作的评比、表彰活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从而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是要遵循“三贴近”原则,激发培养学生主体育德兴趣。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要求: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遵循“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

德育工作要贴近学生生活,要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交往等入手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训导。

如通过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等活动贯彻爱国主义教育;从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纸屑、不讲粗话等入手,进行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教育;在班级中开展结对子、互帮互学、献爱心做好事、为班级添荣誉等活动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和团队协作精神教育。

这样由近及远,以小见大,才能使学生感到实在、亲切而对我们的德育工作产生好感进而产生主体育德的兴趣。

近年来,我校的德育工作注重贴近学生生活,我们搭建了以习惯养成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德育教育平台,通过“明理”、“激情”、“导行”,逐渐把中华文明的传统道德潜移默化到学生的行动中,从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三是要建设良好的校风和班风,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学生学习和活动场所主要是在学校和班级中,其道德认识与学校和班级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校风和班风是特定而典型的道德环境,对学生是一种异常活跃的教育因素,它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良好环境的熏陶下,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能不断得到扩展与发扬光大,错误的道德行为受到谴责、抑制甚至消除。

近年来,我校通过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特别是值日管理制度,抓好班级评比管理,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等一系列措施,认真抓好“三风”建设,为学校德育工作营造了一个健康向上的良好环境。

四是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受到教育。

当代教育学理论提出:

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的,德育实践教育活动是德育的核心。

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也要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

同时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积极好学、求知欲和上进心强,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恰恰特别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能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

因此,我们要组织学生多参加实践锻炼,要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在各种实践和体验中去感悟生活,受到教育。

五是要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孩子们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教育影响,而家庭教育有着不同于学校教育的优势,针对性强,教育起始年龄低,有特殊的亲子关系。

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某种角度讲,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这块“资源”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家校联系,共同形成合力,引导孩子向上。

如通过家访、信访、校访、电访、召开家长会、家长学校上课等形式,教给家长科学的教子方法,共商教育子女良策,达到对孩子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从而收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总之,学校的德育工作极其重要,是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要育人,必先育德。

因此,我们必须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高度,充分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

输什么都不能输在道德上。

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摆正位置,把学校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校的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