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适龄儿童入学及辍学调查报告.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75068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适龄儿童入学及辍学调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农村适龄儿童入学及辍学调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农村适龄儿童入学及辍学调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农村适龄儿童入学及辍学调查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农村适龄儿童入学及辍学调查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农村适龄儿童入学及辍学调查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农村适龄儿童入学及辍学调查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农村适龄儿童入学及辍学调查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农村适龄儿童入学及辍学调查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农村适龄儿童入学及辍学调查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适龄儿童入学及辍学调查报告.docx

《农村适龄儿童入学及辍学调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适龄儿童入学及辍学调查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村适龄儿童入学及辍学调查报告.docx

农村适龄儿童入学及辍学

方面的调查报告

班级:

姓名:

关于永城市新桥乡适龄儿童入学及辍学情况的

调查报告

***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全工程专业**级**班

l调查时间:

2012年7月25日——8月10日

l调查地点:

河南省永城市新桥乡小刘庄村

l调查对象:

农村适龄入学儿童

l调查方式:

实地抽样调查;辍学儿童家庭走访

l指导教师:

***

综述: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强国必先强教。

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从1986年我国颁布《义务教育法》到2008年我国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全部免费以来,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九年义务教育适龄人口入学率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由于教育内部、外部及学生本人和家庭的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农村地区,适龄儿童辍学现象十分严重。

虽然国家和社会各方面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控制学生辍学,但是,从实际效果看并不是很理想,农村中小学生辍学且有增加的趋势。

中小学生辍学率居高不下,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大量农村中小学生辍学使得一代又一代农民的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低下,必然会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许多困难和矛盾。

本报告以永城市新桥乡小刘庄村为实例,探索了现阶段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了一种建议。

目的:

1.了解新义务教育法在基层农村的的具体落实情况;

2.发掘现在农村适龄儿童辍学率居高不下所反映的教育问题并探索解决途径,为永城市义务教育进一步均衡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3.透视当前基层教育存在的不公平现象,表现形式及特点,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几点建议。

l调查结果及分析

为了获得充分的资料证明,本人对小刘庄小学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对辍学儿童家庭进行了家访。

获得统计数据如下:

调查人数(6—18岁)

入学情况

辍学情况

永城市新桥乡小刘庄村

8人

100%

2人辍学

辍学率25%

12人

100%

8人辍学

辍学率80%

(表一)

此外,本人还了解到一个特别的现象,村里18岁以上青年早年辍学率惊人,调查的26人中仅有6人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总辍学率达到77%。

统计数据如下:

调查人数(18岁—)

入学情况

辍学情况

永城市新桥乡小刘庄村

17人

100%

14人辍学

辍学率82%

9人

100%

6人辍学

辍学率67%

(表二)

从表一和表二的数据对比,我们可以看到:

农村适龄儿童入学均实现了100%,现在的适龄儿童辍学率相比早年适龄儿童辍学率有了很大的降低,这说明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改善,特别是2008全部实现免费义务教育以来,农村适龄儿童再也不会因为经济问题而无法入学或辍学。

从对小刘庄小学的实地调查中发现,农村小学的基础设施和教学质量相比往年也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学校重建了校舍,新建了体育场地,老师还坚持带同学们做课间操,并开展了丰富多样的课余娱乐活动,为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营造了一个轻松友好的氛围。

那么农村适龄儿童辍学率居高不下到底缘何呢?

究其原因,很多,也很复杂,既有教育自身内部的原因,也有教育外部的原因,问题的出现不仅与我国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有关,也与教育本身、学生本人及家庭有一定的关系。

经过对辍学适龄儿童的家访及和早年辍学青年的的谈话,笔者大致将农村适龄儿童辍学原因归纳为经济原因和非经济原因两大类,详细内容见如下表三:

辍学原因

所占比例

经济原因

家庭经济贫困

15%

非经济原因

家长意识因素

15%

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困难

35%

课业负担过重

15%

受学校周边、社会环境影响

20%

(表三)

一、经济原因:

从表三可以看出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学所占的比例只有百分之十五,已经不再是主要因素。

而且辍学儿童多是在早年没有实现全部免费义务教育时辍的学和来自多子女家庭。

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家对农村教育投入力度加大,随着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开展和新的合格教师不断补充,农村学生辍学已不再是经济问题。

二、非经济原因:

1.家长意识因素

其一,家长对孩子上学无正确认识,把眼光盯在升学上,盯在“跳龙门”上,孩子的成绩不好,升学希望不大时,就动员学生辍学,及早打工就业。

其二,受市场经济发展的冲击,社会人才机制,高考制度等影响,家长、学生对教育收益预期不高,从而产生新一波的“读书无用论”造成了成绩中上的学生辍学。

家长把自己打工致富的经历讲给子女听,说是只要学会基本的读写算就可以了,不必读太多的书了,劝导子女终止学业。

其三,高年级的学生有了劳动能力,一些家长就开始算经济账,把上学一年花费和务工一年的收入相对比,觉着还是打工划算。

2.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困难

因学生本人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困难造成辍学的占35%。

究其原因,一是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的溺爱使他们养成了好吃、好玩、懒惰的坏习气,缺乏上进心,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坚强的意志。

学习上不愿吃苦,不愿接受学校的种种约束进而逃学辍学。

二是现在的农村青年夫妇多外出务工,使得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不能得到及时应有的关注和保护,无法为孩子们营造一个生活学习氛围,造成学习困难;三是因学习习惯不好,学习不主动,不努力造成学习困难;再者,没有父母的有效监督,孩子的辍学思想泛滥,过度宠爱孩子的父母也不会强迫其去读书上学;四是因课程“偏、繁、难、旧”造成学习困难。

没有及时的课余辅导,使得学生积压的学习问题过多,加上长时间得不到教师关注,甚至教师不当评价,使学生失去学习信心而辍学。

3.课业负担过重:

近年来,办学思想严重扭曲,小学为了追求及格率、优秀率、升学率,老师对学生无限度加压,学生成了学习和考试的机器。

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中、上等学生,对学生差的学生另眼相待,不是批评嘲笑,就是忽视他们的存在。

这些学生感到心灵受到伤害,于是以辍学的方式来寻求解脱。

过重的课业负担和不科学的评价的体制造成一些学生因对学校教育的危惧而辍学。

4.受学校周边、社会环境影响

受学校周边环境及其他原因造成的辍学占辍学人数的20%。

学校周边环境导致学生辍学,例如网吧、小吃店、小商店经营者纵容、教唆学生过度消费。

“吃、喝、欠”,成为学生中的一种“潮流”。

网络上一些不良言论和社会上急功近利打工挣钱的思想也对学生们产生了很大的思想冲击,许多学生(尤其是高年级)经不住诱惑而辍学,投入社会打拼。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特别的现象值得关注:

一是,女童的辍学率明显高于男童,说明家长们对女孩的教育还是没有足够的重视。

“学得好不如嫁得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长们的决定。

其二,许多家长倾向于把孩子送到城里上学。

一方面因为农村地区教学资源明显不如城市,而且现在农民的经济收入增加,已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让孩子去更好的学校上学。

另一方面是因为农村教师趋向老龄化,教学缺乏吸引力。

而更为严重的是许多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师德也不好。

惩罚打骂学生的事件仍有出现。

老师在课堂上只注重上等学生的教学,忽视差生和一般学生,使他们心灵上受到伤害,觉得老师偏心,从厌恶教师到厌学,从厌学到辍学。

学生因厌学而辍学,是教师的失败,是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的失败。

其实以上所述原因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共同造成了农村适龄儿童辍学率居高不下的局面。

l农村适龄儿童辍学带来的后果

    

(一)大量中小学生的辍学,严重影响了教育机会民主化的进程,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化建设的步伐。

知识文化水平低下不仅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将对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现代化产生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二)大量初中学生的流失,势必造成新文盲的大量产生,严重制约农村劳动力队伍素质。

农村劳动力队伍素质差是目前的一个普遍现象:

文化素质差、法治观念差、技能水平差、管理能力差…,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经济无法转型,出外打工成为“盲流”。

特别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开始转向技术密集型,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日益提高,如此大量文盲或半文盲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三)造成社会青少年犯罪率增高,影响社会安定和精神文明建设,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

     (四)干扰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对下一代产生难以估计的负面影响。

在农村,早辍学必然导致早婚早育,不论男女,许多还没有到《婚姻法》规定的年龄就结婚了。

没有知识文化的,观念落后的他们对下一代产生的不良影响,构成对中华民族下一代整体素质提高的影响。

l控制农村适龄儿童辍学的对策探究

1.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努力提高广大家长群众的认识,纠正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办好学校开好家长会是提高农村教育意识的好方法。

学校可通过生动的事例让家长认识教育的重要性,从而督促孩子上学。

2.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抓好农村中小学校的改造、提高工作。

提高农村教师的经济地位和待遇,避免农村老师往乡镇跑,乡镇老师往县城跑,县城老师往城市跑,人人都想往外跑的局面,让农村老师能安心教书,安心工作。

鼓励年轻教师去农村支教。

大力开展继续教育,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知识、新观念也不断涌现。

作为教师,自身知识的积累、更新是十分必要的,而对于处在信息相对滞后的农村,知识的更新更加缓慢。

因此,对在职教师进行再教育,十分重要。

3.端正教育思想,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及学生的生活的相互联系,改进课程和教材内容,增强义务教育的吸引力。

注重素质教育和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4.肃清学校周边环境,为学生的安心上学提供一个健康愉快的环境。

政府及劳动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企业使用童工的监管和处罚力度,从另一方面防止了适龄儿童辍学流向社会。

    农村基础教育步履艰难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本人此篇调查报告只作抛砖引玉,如何应对现实挑战,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顺利发展,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7月1日

(2)袁桂林《对农村教育的调查报告》中国教育报2003-08-22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4)周大平:

《破解农村初中生辍学的困惑》2004-6河南教育

(5)彭泽平《培养公民还是人才-对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

(6)代俊兰:

《农民的教育心态透视》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4

(7)司马义男: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情况及对策研究

1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