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讲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7508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教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教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人教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人教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人教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人教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人教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人教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人教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人教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人教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人教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讲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人教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讲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人教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讲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人教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讲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人教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讲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人教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讲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人教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讲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人教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讲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讲解.docx

《人教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讲解.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讲解.docx

人教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讲解

第八单元单元分析

一、教材分析

“第八组”教材单元主题是“走进科技世界”。

分别由29课《数星星的孩子》、30课《爱迪生救妈妈》、31课《恐龙的灭绝》、32课《阿德的梦》(略读课文)和《语文园地八》组成。

单元导语是这样写的:

在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

夏天下雨,冬天下雪,这是为什么呢?

在炎热的天气中,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雪糕,会冒出白气,这是怎么回事?

让我们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身边的科学吧!

张衡在远古的汉朝“数星星”之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预测地震的“地震仪”。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幼小的时候就表演出超凡的智慧,用镜子聚光救了妈妈。

让孩子们津津乐道的恐龙竟然会跑到书本上来。

阿德乘坐飞船到火星上去旅游,那可是小家伙们最感兴趣的事情了。

我们感叹编写教材者的韬光眼界、匠心别具。

但实验教师在整体把握这组教材的前提下,在具体教学时,请大家不要忽视语文的本质──发展学生的语言。

语文课要姓“语”,不要把语文课上成科学课、常识课。

二、单元目标

1.认识47个生字,会写4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

3.有热爱祖国的意识和感情。

三、课时安排

29、数星星的孩子3课时

30、爱迪生救妈妈3课时

31、恐龙的灭绝2课时

32、阿德的梦2课时

语文园地八3课时

总课时数

129

课题

29、数星星的孩子

教材分析

读着本文,仿佛回到了儿时,也像张衡一样,偎依在老人的怀里,与天上的星星一齐眨眼睛:

那是牛郎星,那是织女星,那是启明星,那是勺子星……它们怎么总能挂在天空?

一共有多少颗?

数也数不清。

当年,我们懵然;今天,我们都知道,那是儿童的好奇,是孩子们探求未知世界的天性。

张衡也在数星星,他偎依着奶奶,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为什么他能数得清?

因为他善于观察,发现了星星不是像奶奶说的乱动,而是在有规律地动。

也许是爷爷的启发,也许是发现的成就感的驱使,长大以后的张衡刻苦钻研天文学,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教学总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情趣和蕴含的道理。

3.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情趣和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朋友,在晴朗的夜晚,我们抬起头,就看见蓝天上有许许多多的明亮的星星,一闪一闪的,非常有趣。

天上的星多极了。

我们平常说天上的星星多,用哪些词语?

  结合学生回答,提示卡片:

无数、数不清。

(正音)导读“天上有无数的星星”、“天上的星星数不清”。

  天上星星真的数不清吗?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数过?

  有时候就有个小孩子,最喜欢数星星,他经常注意观察天上的星星。

  今天我们就来《数星星的孩子》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看谁能把这篇课文读了以后,知道写的是谁。

生字要读准字音,想记住字形。

  学生自学。

三、读后检查。

  谁能说说这个故事写的是谁?

张衡是个什么人呢?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段,教学一部分生字新词。

  把生字组成句子。

出示句子:

  “张衡是汉朝人。

他刻苦钻研天文,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教学张衡:

注意这两个生字都是后鼻音。

“张”字什么旁?

这是什么“张”?

(弓、长)

  教学汉朝:

中国有时候的一个朝代,离我们现在有一千七八百年。

  教学钻研:

非常认真、非常细心地研究,不怕苦,不怕难。

(举陈景润叔叔钻研数学的例子。

  教学天文学家:

研究天上的太阳、星星、月亮这些天体分布在哪儿,怎么运行的专家,叫天文学家。

  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指点:

这篇课文就是写张衡小时候怎么数星星的故事。

他怎么数呢,听老师读课文。

(很自然地导入课文。

  (生字词的学习,必然涉及课文最后一段,这样就不必拘泥于“从头到尾”的数学顺序,而先学最后一段,把课文学习与学词学字结合起来,这样既省时,效果又好。

五、范读全文。

  这篇课文你们喜欢读吗?

课文中还有几个字不认识,我们再来学习。

六、再学习字词(生字分批教,难点分散)

  把另一批生字组成句子出示:

  张衡靠着奶奶,仰着头,指着天空数星星。

  教学靠:

分析字形,复习“非”的笔顺。

  教学仰:

头抬着叫“仰”。

(动作演示)抬头看叫“仰望”。

  教学指:

让学生(手指、指导、指引等)。

  再出示第三个生字组成的:

  张衡想着爷爷的话,晚上起来看星星。

他看清楚了,北斗星果然绕着北极星转。

  楚:

突出“楚”增教“清清楚楚”、“一清二楚”。

  绕:

复习“浇”。

组词:

绕线,绕着转。

什么绕着什么转?

谁能说一句话?

  (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理解生字词。

七、初读课文。

八、巩固字词。

  识记字形。

抄写生字。

教学反思

 

总课时数

130

课题

29、数星星的孩子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生字,朗读

2、理解感悟课文

教学流程

一、试读全文。

  全班每人轮读一句,要求读正确。

  正音:

碧玉盘  傻孩子

二、分段学习。

  第一节:

  1、夜晚,张衡在院子里数星星,那是什么样的情景。

(提出一个问题,把阅读课文和想象结合起来,引导儿童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

  谁能把这个情景讲出来?

要求讲清楚什么时候在哪儿,什么人,做什么。

  学生各自读课文,准备讲述。

  学生口述。

  2、齐读第一段。

  3、“一颗,两颗”后面是什么标点符号?

指名上黑板加标点。

出示:

  一颗  两颗  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对比读:

  “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让学生体会:

用逗号停顿的时间较长,表示张衡一边数一边想,一边数一边记,张衡数星星多认真呀!

  第二节:

  1、奶奶怎么说。

小朋友自己读读看。

  2、现在请女同学当奶奶,读奶奶说的话,注意奶奶是笑着说的,要读得亲切。

  女同学朗读第二节。

  3、奶奶说的话里,哪个词儿说明张衡是经常数星星的?

  指点:

“又”,说明他经常数的,今天又数了,一数就数了几百颗。

张衡数星星真刻苦啊!

  第三节:

  1、张衡是怎么说?

默读张衡说话,看看张衡说了几句话,再说说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哪一句是主要的?

(“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

  指点:

这说明他数星星不怕苦,决心大。

  张衡说“星星数得清”也是有根据的,他的根据就是下面两句话。

(指名两个小朋友读)

  突出:

是......不是......

  总是

  (指导逻辑重音,齐读)

  2、张衡怎么会知道这些的呢?

  请你们说一句话,说说张衡怎么数星星的。

  板书:

  数

  张衡〔      〕看  星星。

  观察

  如果加上“一边......一边......”,又可以怎么说?

  (把体会课文内容,指导朗读,说话训练结合。

  第四节:

  9.爷爷走过来怎么说?

你能把爷爷说的话全部找出来吗?

  自由读爷爷说的话。

  爷爷讲的知识你们读懂了吗?

(不要求回答。

  创设情境。

出示星空的电化教具,结合描述:

现在让我们和小张衡一起数星星。

  5我们看这七颗星边起来成为一组,叫北斗星,离它们不远的那颗叫北极星。

(按电钮:

北斗星,北极星闪亮。

  9这里几颗星连结起来又是一组,样子挺像天鹅,就叫天鹅星。

这两组星在银河两岸,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

(按电钮:

天鹅星座、牛郎 星、织女星依次闪亮。

  23(出示地球仪转动。

)地球 自动转着,我们在地球上,不觉得地球 动,而觉得北斗星在绕着北极星转,就像我们坐在汽车里,不觉得汽车跑,而觉得树在跑一样,而这颗星到那颗星之间的位置是不变的。

  1.你们看天上这么多星星。

(星座教具上星星全亮了,闪闪烁烁,谁能用“星星”说一句话。

可以说星星眨眼可以打比方,(凭借学生观察所得,及时进行语言训练。

  (板书:

星星_________。

  结合学生说话的内容,讲读第一段的一个比喻句:

  “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2.现在你们说说,爷爷告诉张衡哪些天文知识?

指名两年男同学扮演爷爷和张衡,正坐在院子里,看着满天的“星星”在谈些什么。

(通过担当角色,带入情境,加深对课文的体会。

  指名读爷爷的话,一个人说一句,用讲话的语气说说,以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反思

 

总课时数

131

课题

29、数星星的孩子

课时安排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课文

2、继续朗读感悟

教学流程

一、检查复问:

爷爷告诉张衡哪些天文知识?

二、读讲第五节。

  1.指名朗读。

  2.“爷爷说的话是真的吗?

这句话是张衡心里想的,该怎么读呢?

(指名朗读第一句)

  3.张衡听了爷爷的话心里怎么想,又怎么做的?

老师给你们开个头,“张衡听了爷爷的话......”你们接下去讲。

  4.这里“几次”起来看星星的“几次”,能省掉吗?

  指点:

一夜起来几次,他观察星星多么细致,多么有恒心啊!

指导朗读:

“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几次”要突出,这句后面还得停顿长些,说明张衡在仔细观察星星。

“他看清楚了......”要显出高兴的心情。

  齐读本小节。

  5.张衡0听了爷爷的话,觉也睡不着,几次起来看星星。

下面老师给你们听一断关于星星知识的录音 ,。

看看你们听了以后怎么想又怎么做。

三、放录音:

  夏天的夜里,银河像一条淡白色的巨大纱带,从北飘向南方。

古代人们把银河认作天上的河流。

银河真的是天河吗?

那白茫茫的一片真是汹涌波涛吗?

科学家伽里略用望远镜揭开了银河的秘密。

原来银河是有无数像太阳那样的恒星组成的。

因为星星太多,离我们又太远,星光连着星光,分辨不清,只看到白茫茫的一片。

银河系里的星星连同太阳在内,大约有1500亿棵恒星。

银河里的星星看上去它们靠得那么近,

  其实它们之间的距离远极了。

就拿牛郎星和织女星来说,它们之间距离有16万光年,也就是有152万亿公里,而整个宇宙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又有许多个。

小朋友,想一想宇宙该多大,多神秘啊!

  (听后,让学生思考片刻,并不要求回答,让学生课后再去观察、体会、思考。

四、朗读全文,引导学生进一步自学。

  1.课文有那些词语告诉我们张衡数星星很认真?

做上记号。

  2.总结:

一开始就告诉我们张衡数星星一直数了几百颗,说明数得认真;从奶奶的话说明他经常数星星他自己说的话,说明他数星星,认真仔细。

爷爷告诉他天文知识以后,他认真看,认真想,告诉我们张衡从小就刻苦钻研,所以后来才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

3、、补充教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以进一步唤起学生的想象。

(欣赏而已,不求多深的理解。

  1.范读

  2.简要指点,指导朗读,练习朗读。

  3.欣赏读、听录音。

板书设计

29、数星星的孩子

  张衡    著名的天文学家

  数     又   (   )看  星星。

             

几次起来  观察 

教学反思

 

总课时数

132

课题

30、爱迪生救妈妈

教材分析

“辞别”了张衡,我们又迎来了充满智慧的小爱迪生。

看,童年的爱迪生是多么聪明:

妈妈的病情十分严重,切除阑尾的手术必须马上进行,可是,昏暗的灯光急坏了爸爸和医生。

多亏小爱迪生急中生智,想出了办法,把昏暗的灯光聚集在一起,救了妈妈的命。

教学总目标

 1、会认“迪、检”等11个生字,会写词语“夸奖”。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找划圈体会妈妈病情之急,时间之急,大家之急。

4、初步感知爱迪生的聪明可爱。

教学重点

1、会认“迪、检”等11个生字,会写词语“夸奖”。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通过读找划圈体会妈妈病情之急,时间之急,大家之急。

2、初步感知爱迪生的聪明可爱。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爱迪生

2、会认11个生字

教学流程

一、简介爱迪生,导入新课

1.出示爱迪生像,老师板书“爱迪生”三个字,指名认读,说说怎样记“迪”字。

2.学生介绍课前了解的爱迪生生平及其发明。

3.爱迪生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

你们想了解他小时候的故事吗?

4.把课题补充完整,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带生字的词语和自己感兴趣的词语,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互查,纠正读音。

3.老师出示字卡,学生找出带这个字的词和句读给大家听。

随机进行正音练习。

(要提醒学生:

看清“斥”的声母,看清“性”“阑”“堂”“检”“炎”等字的韵母;“恍然大悟”的“恍”和“晃”字音相同,但意思不同,“晃”在“明晃晃”一词中应变读为一声)

4.课件出示“开火车”或“夺红旗”游戏,分组竞赛认读词语、生字。

5.交流识字方法。

三、演读课文,感悟内容

1.小组内推荐读课文。

(整体感知全文内容,让学生听后说说故事大意)

2.老师范读或播放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悟课文。

(提示学生留意哪些地方读得好,给自己留下较深的印象或使自己产生了某种感受,做个记号)

3.小组合作,分角色演读课文。

(当叙述读到某个角色的活动时,该角色扮演者要做出相应的动作、表情。

老师巡视,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鼓励学生互相提意见,出主意)

4.选一两个小组进行演读比赛。

台下同学进行评议,要求说出演读好或不好的原因。

(目的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理解文中的词语、句子)

重点评议:

a.医生──动作:

“环顾四周”“迟疑”“还是摇头”“夸奖”;表情:

“迟疑”“满意的笑容”;语言:

“连连说……”“今天多亏了这个小家伙,他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在演读中感悟医生开始时的束手无策,以及随后对小爱迪生想出的办法感到满意和夸赞。

b.爸爸──表情:

“又急又气”“恍然大悟”;语言:

“什么时候了,还胡闹!

”在演读中感受爸爸的心情以及他对小爱迪生前后态度的变化。

c.爱迪生──动作:

“一溜烟似的奔出”“捧着”;表情:

“委屈”;语言:

“我没胡闹,我想出办法了。

不信您瞧!

”在演读中感悟小爱迪生的聪明可爱。

四、布置作业

1.课外练读课文。

2.识记生字。

教学反思

总课时数

133

课题

32、爱迪生救妈妈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朗读课文

2、书写指导

教学流程

一、品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欣赏、品味。

2.出示“我知道”图标,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本课的收获。

(字词、内容、思想、学习方法等)

(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回顾初学课文时对课题的质疑,让学生认识爱迪生救妈妈的聪明办法是利用了玻璃镜子对光线有聚集作用这一科学知识。

爱迪生之所以从小就这么聪明,是因为他从小就喜欢动脑、动手,在实践中发现了很多科学知识)

二、巩固识字

1.游戏“加一加”。

(如:

尸+出=屈  火+火=炎  忄+生=性……)

2.游戏“对口令”。

(如:

竖心旁,光字边──“恍”字记心间。

其他字处理方法相同,师生对、同桌对、男女对、小组对)

3.小组内比赛找本课的形声字,看谁找得快。

(如:

溜、悟、晃、恍、聪、伙、油、检)

4.生字扩展组词竞赛。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图标,让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

2.出示“我的发现”图标,说说发现了什么。

(如:

“油”“检”都是左窄右宽的字。

“团”字里面的竖勾要写在竖中线上。

“炎”字下面的“火”要比上面的“火”大一些。

“责”字中间一横要写长些……)

3.学生临摹,老师巡视,注意纠正书写姿势。

积累运用

1.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

2.说说你想积累本课哪些词语。

可以是带生字的,也可以是不带生字的,写在黑板上,然后读一读。

(如:

检查、急性、一溜烟、明晃晃、斥责、委屈、亮堂、恍然大悟……)

3.让学生在小组内讲一件发生在课堂上或家里的小事,争取把课文中学的词语用上几个。

四、拓展阅读

1.把爱迪生小时候孵小鸡的故事印发给学生阅读。

2.搜集爱迪生的名言,抄在积累本上

板书设计

30爱迪生救妈妈

 聪明

 (镜子)

昏暗———————亮堂

直打滚 来不及 急得团团转

教学反思

 

总课时数

134

课题

32、爱迪生救妈妈

课时安排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完成练习

教学流程

 一、我是拼读写字小能手。

  chìzékuājiǎngjiǎncháyánrè

  

  二、我来当老师。

(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画“√”)

  团团转(zhuǎnzhuàn)明晃晃(huǎnghuàng)

  着急(zhāozháo)恍然大悟(huānghuǎng)

  三、双胞胎组词。

  检悟炎

  捡语谈

  斥团油

  诉困抽

  四、我会写。

  明晃晃红黄绿金

  暖白黑静亮

  五、词语对对碰。

(写反义词)

  窄—强—穷—败—成功—

  浅—内—减—善—夸奖—

  六、精挑细选。

(选词填空)

  夸奖夸耀

  1.爱迪生受到医生的。

  2.骄傲的孔雀到处自己的美丽。

  满意满足

  3.他是个很容易的人。

  4.医生脸上露出了的笑容。

  及急

  5.赶这趟车已经来不了,妈妈很着。

  做作

  6.周恩来勤奋一生,为祖国和人民了很多工。

  七、句子加工厂。

  1.爱迪生捧着一面明晃晃的镜子。

(改成“被”字句)

  2.发明家爱迪生是伟大的一位(连成一句通顺的话)

总课时数

135

课题

31、恐龙的灭绝

教材分析

《恐龙的灭绝》是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

全文以科学家们关于“灭绝”的说法为线索,介绍了恐龙灭绝的几种原因。

本文图文并茂,形象生动逼真,内容层次清晰,集中反映了在中生代时期,遍布恐龙的神秘世界。

教学总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积累“庞大、躲避、枯萎、哺乳动物”等词语。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积累“庞大、躲避、枯萎、哺乳动物”等词语

教学难点

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5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切入举偶

  1、谈话激趣:

(课件或挂图出示恐龙)。

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

你都知道哪些关于恐龙的知识?

  (结合学生对恐龙的认知,启发谈话,尊重学生的体验,丰富学生的认知。

在交流过程中,实现向课文内容的自然过渡。

  2、观察感知:

教师准备恐龙的动物模型。

同学们,现在我这里有许多动物的模型,我想考考你们,看看你们谁能快速答出这是什么动物的模型?

在学生抢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对恐龙的了解。

(如果有条件的可以插入音像资料,让学生观看,以丰富学生对恐龙的认知。

)     

 二、初读

  1、自由读文。

边读边画,自主识字。

借助拼音或工具书把生字词语读准确。

  2、师生交流,理解字词。

利用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及时正音并点拨“庞大、躲避、枯萎、哺乳动物”的意思,重点交流识字方法。

  3、互读课文。

重点交流朗读中的重点(字音或长句子),师生共同练读评议。

  4、交流在读书中了解到的信息。

读懂了哪些内容?

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在学生汇报中教师可组织同学就简单问题进行的解答。

如:

“恐龙历史比人类历史长远得多”“现在恐龙已经灭绝了”等。

 三、朗读

1、指导默读课文,边读边标画。

想想课文向我们讲述了哪些内容?

2、学生边默读边动笔圈画,教师巡视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读书。

                 

3、读书汇报。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归纳出课文主要讲了“恐龙灭绝的几种原因”。

及时评价学生读书情况。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亡、肉、耐、类”。

  2、引导学生观察交流在书写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记忆方法。

如“类”:

  3、学生认为难的字,教师示范书写。

(如“类”字书写时,米的最后一笔。

  4、学生练习,互相点评,展示佳作。

教学反思

《恐龙的灭绝》一课的学案设计以生为本,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情感的培植和主动探究精神的培养,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特点,很好地整合了三维目标。

通过自主读书——召开科学发布会等教学环节的安排让学生感悟文本,整合读说,培养语感;通过透视“了望台”——发现“新大陆”等活动的设计让学生超越文本,超越课堂,给孩子们提供想象的空间和探究科学的实践氛围。

整个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师生共同体验生命历程、共同生成学习智慧的过程。

总课时数

136

课题

31、恐龙的灭绝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生字

2、理解感悟课文

教学流程

一、复习

1、出示生字卡片,组织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字词。

指读、扩词、听写相结合。

2、指读课文,共同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收获。

二、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谜、传染、严寒”。

  2、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书写中的注意事项。

如:

“谜”字三个部分的分布要合理;“染”字右上方不要写成“丸”字等。

  3、学生练写,师生评议。

  (由复习字词,直接进入书写环节,自然流畅。

同时也为课文学习的完整性,提供了条件。

三、研读

1、自由读文思考: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在写恐龙灭绝的说法?

2、在课文2、3、4自然段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自由结组学习。

思考:

你为什么喜欢这个段落?

如果让你根据自己所学的内容,介绍恐龙灭绝的原因,你怎样才能表达清楚?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对学生如何进行有效地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如:

先要认真读书,有次序地交流各自的感受,结合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等。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巡视指导,防止学习流于形式。

    

 3、汇报合作学习成果。

教师应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汇报读书情况。

如:

有感情地朗读、复述、转换身份的介绍或演讲、组内扮演采访等方式。

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针对同学的汇报,互动评价或质疑。

   

  (课准指出:

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能进行自主地思考和感悟。

让学生在多种生动的形式中交流自学感受,师生评议,适时点拨。

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愿望,顺应了学生的阅读心理,丰富了学生的读书体验,培养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   

    4、引导学生想像画面,有感情地读文。

       

四、拓展

  1、恐龙灭绝的说法只有书上这五种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除了这些原因以外,结合你收集的资料,想像一下还可能有哪些原因呢?

  (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启发学生想像表达,激活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有提出问题的兴趣、能够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

”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说法不一,引导学生对这些说法质疑,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你还想了解其他关于恐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