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学》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75134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经营学》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教学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教学大纲.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教学大纲.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教学大纲.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教学大纲.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教学大纲.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教学大纲.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教学大纲.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教学大纲.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教学大纲.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教学大纲.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教学大纲.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教学大纲.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教学大纲.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教学大纲.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教学大纲.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经营学》教学大纲.doc

《《商业银行经营学》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经营学》教学大纲.doc(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商业银行经营学》教学大纲.doc

内蒙古财经学院

《商业银行经营学》

课程教学大纲

金融系

2005年3月

《商业银行经营学》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

Managementof

CommercialBank

课程编号:

000000

制定(修订)单位:

货币银行学教研室

制定(修订)人或执笔人:

范淑芳

审核人:

制定(修订)时间:

2005年3月

《商业银行经营学》课程说明

一、课程内容概述

商业银行经营学是研究货币信用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营运机制及业务发展规律的科学。

本课程以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和实际业务为研究对象,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方法论为指导,系统地阐述了商业银行发展历程、商业银行的职能及其经营方针,全面介绍了当代商业银行的各类业务,包括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传统的中间业务和新兴的表外业务及其操作程序,阐述商业银行的经营创新活动,并对商业银行经营发展趋势作了预测和展望。

本课程运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对当代商业银行一些重要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模型作了有深度的探讨和介绍,对有关银行管理的最新理论也作了比较完整的阐述,并理论联系实际,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成功之处和尚存的不足之处都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

二、课程的性质

金融专业主干课

三、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商业银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商业银行的本质属性及其经营原则,掌握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经营要点,掌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一般原则和一般方法,评价银行经营效果,把握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趋势,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达到金融学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培养适应21世纪金融业发展所需要的专门人才。

四、课程适用的专业与年级

三年级或四年级金融专业及相关专业

五、开课学期:

第6或7学期

六、课程的总学时和总学分:

总学时54;总学分3

七、先修课程: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务管理学、国际金融学、信托与租赁、银行会计和管理学等基础课程

八、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信托与租赁、银行会计等课程涉及的内容本课程不作为重点,作一般掌握。

九、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案例、课堂讨论等教学形式并结合学生课下查找资料。

十、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要求:

统一闭卷考试;期中成绩占20%,平时成绩占10%,期末成绩占70%。

十一、课程使用的教材名称及教学参考资料

戴国强主编的《商业银行经营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参考文献:

1、[美]彼得·S·罗斯:

《商业银行管理》第三版,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2、俞乔,邢晓林,曲和磊:

《商业银行管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3、戴相龙主编: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

4、庄毓敏: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5、刘忠燕: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

6、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文献汇编》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

7、杨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

8、洛伦兹,格利茨:

《金融工程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

9、《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担保法》、《贷款通则》、《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10、郑先炳:

《西方商业银行最新发展趋势》,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11、熊继洲,楼铭铭:

《商业银行管理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12、彭建刚:

《商业银行管理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

学时分配表

章、节

学时数

讲课学时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习题课

其它案例

第一章(共6节)

4

4

第二章(共4节)

4

3

1

第三章(共5节)

6

4

2

1

第四章(共3节)

4

4

第五章(共5节)

12

7

3

2

第六章(共5节)

1

1

第七章(共4节)

1

1

第八章(共8节)

2

2

第九章(共3节)

5

2

3

第十章(共5节)

1

1

第十一章(共3节)

4

3

1

第十二章(共3节)

4

4

1

第十三章(共3节)

4

4

第十四章(共3节)

2

2

课程总学时数

54

课程学分

3

第一章导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商业银行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商业银行的功能、类型,重点掌握商业银行本质属性、地位、内部组织结构及其经营目标,掌握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和商业银行自身加强内控的原则、方法,并能应用商业银行经营的基本原则分析经营环境变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

教学重点:

是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内部组织结构和经营目标

教学难点:

是商业银行的设立和组织形式及商业银行经营环境变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

计划课时:

4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课堂讲授、提问、多媒体等

第一节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

一、商业银行的性质

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的性质是从三个层面上来介绍的:

1、商业银行具有一般的企业特征

2、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金融企业,是一种特殊的企业

3、商业银行是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这一点主要侧重于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比较。

二、商业银行的产生

(一)银行的产生

铸币兑换业→货币经营业→早期的商业银行→现代的商业银行

(二)银行的形成

一般认为商业银行通过三种途径产生:

1、从旧式高利贷银行转变过来的;2、以股份公司形式组建起来的;3、由国家(政府)作为主要出资者组建的。

三、商业银行的发展

发展的两种传统:

1、英国式融通短期资金传统;2、德国式综合银行传统

第二节商业银行的功能及其地位

一、商业银行的功能

商业银行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有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服务、信用创造和调节经济五项功能。

二、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由于商业银行业务内容的广泛性,使得它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显著,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重要地位,发挥重要作用。

(一)成为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中枢;

(二)对全社会的货币供给具有重要影响;

(三)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中心;

(四)成为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途径和基础;

(五)成为社会资本运动的中心。

第三节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

一、商业银行的创立

(一)创立商业银行的条件

1、经济条件:

人口状况、生产力发展水平、工商企业经营状况及地理位置。

2、金融条件:

人们的信用意识、经济的货币化程度、金融市场的发育状况、金融业务竞争状况及管理当局的有关政策。

(二)创立商业银行的程序

在商业银行创立过程中,主要依照《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办理。

由于不同国家所制定的法律内容会有所不同,但归纳其精髓,程序如下:

1、申请登记;2、招募股份;3、验资营业

二、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

如果商业银行是按照《公司法》组建起来的股份制银行,其组织结构大致相仿,一般由以下系统组成:

(一)决策系统:

主要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及董事会下设的各种委员会构成。

1、股东大会:

是商业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

2、董事会:

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决策机构,董事长由董事会选举产生。

(二)执行系统:

由总经理(行长)和副总经理(副行长)及各业务职能部门组成。

(三)监督系统:

由监事会和稽核部门组成。

(四)管理系统:

由全面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五个方面组成。

如果商业银行是以其它形式组建的,组织结构会有所不同。

从动态意义上讲,一家商业银行的组织体系状况与该银行的文化背景、银行规模及市场特点有关,不能一概而论。

第四节商业银行制度

一、建立商业银行体系的基本原则

(一)有利于银行业竞争

(二)有利于保护银行体系的安全

(三)使银行保持适当的规模

二、商业银行体系及主要类型

商业银行体系是指一国商业银行分为哪些不同层次或不同类型,然后由这些不同层次或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组成该国商业银行整体的结构。

商业银行的类型在各国不尽相同,一般有以下几种划分标准。

(一)按资本所有权划分

按资本所有权不同,可将商业银行划分为私人的、合股的及国家所有的三种。

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形式大致有国有商业银行、企业集团所有的银行、股份公司制的银行和民营银行。

(二)按业务覆盖地域划分:

地方性银行、区域性银行、全国性银行和国际性银行

(三)按能否从事证券业务划分:

全能银行和职能银行

(四)按组织形式划分:

单元制银行、分行制银行和持股公司制银行

三、国际商业银行体系的发展趋势

通过世界范围内的合并与兼并重组,建立以超大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体系,有其优势,但也带来一些新问题。

(一)建立超大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体系

随着金融自由化、金融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为了在扩大银行业务的同时更有效的防范风险,基于美国一度流行的“大则不倒”的说法,在经营规模上,便出现了追求“超大”的趋势,通常有两种途径:

一是通过自身兼并与业务发展;二是通过合并与兼并。

(二)简要评价

这场世界性的银行合并与兼并浪潮的兴起实质上是银行追求新竞争优势和应付国际金融危机的必然结果。

商业银行和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的金融机构合并与兼并带来多方面优势:

首先,有利于扩大规模,增强竞争优势;其次,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拓展业务范围;第三,有利于采用最先进的管理和经营手段进行金融创新,更好地服务社会;第四,有利于银行提高盈利能力;第五,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科技产业发展。

但是也有缺点:

第一、由于银行规模巨大,其本身管理难度增大,此外,政府对其管理难度也增大;

第二、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强,有可能干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效果。

第五节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

通常认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就是保证资金的安全,保持资产的流动性,争取最大的盈利。

一、安全性目标

安全性目标即要求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必须保持足够的清偿能力,经得起重大风险和损失,能随时应付客户提存,使客户对银行保持坚定的信任。

所以商业银行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合理安排资产规模和结构,注重资产质量。

2、提高自有资本在全部负债中的比重。

3、必须遵纪守法,合法经营。

二、流动性目标

流动性目标是指商业银行保持随时可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以便随时应付客户提存及银行支付的需要。

1、流动性是指资产的变现能力,衡量资产流动性的标准有资产变现的成本和资产变现的速度;2、以适当价格取得可用资金以便商业银行保持足够的流动性的方法:

一是实行资产方变现;二是通过负债的途径取得:

或者以增资的方式、或者以吸收存款或负债的方式筹得资金。

三、盈利性目标

盈利性目标是指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这一目标要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追求利润最大化。

商业银行的盈利来自于银行业务收入与业务支出之差。

根据商业银行业务收入与业务支出的主要内容,商业银行实现盈利的途径主要有:

1、尽量减少现金资产,扩大盈利资产比重。

2、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取得更多的资金。

3、减少贷款和投资损失。

4、加强内部经济核算,提高银行职工劳动收入,节约管理费用开支。

5、严格操作规程,完善监管机制。

四、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目标之间的关系

一般而言,为了实现“三性”目标,商业银行要在保证资金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追求最大的利润。

一般来讲,安全性与流动性之间是一致的,而盈利性与安全性、流动性之间存在较大矛盾。

因此,三性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的辨证关系。

1、大多数银行家认为,正确的做法是:

在对资金来源和资产规模及各种资产的风险、收益、流动性进行全面预测和权衡的基础上,首先考虑安全性,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争取最大利润。

解决安全性和盈利性的矛盾,实现安全性和盈利性统一的最好选择是就是提高银行的流动性。

2、银行应根据客观经济条件的状况,决定那一方面作为重点。

(从长期来看)

3、银行根据自身资产负债的状况,决定那一方面作为重点。

(从短期来看)

第六节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

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包括商业银行赖以存在的宏观经济状况、市场情况以及金融管理当局对银行业的管制等。

一、宏观经济波动加剧,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大

二、金融市场迅猛发展,银行面临激烈竞争

三、银行监管加强,内控机制改善

(一)银行监管的意义

1、有利于保护和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特殊作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2、有利于稳定金融体系和保护存款人

3、可以弥补银行财务信息公开程度不高的缺点

(二)银行外部监管

1、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是对商业银行实行监管的最主要机构,它具有制定、贯彻货币政策和实行金融管理的双重职能。

(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的重点在于商业银行的清偿能力和流动性。

比如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骆驼“camle”原则。

(2)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实施监管的主要措施。

第一,建立完整的报表制度;第二,实行直接管制和间接管制;第三,加强对银行管理人员的管理;第四,制裁措施。

2、其他监管机构:

德国:

联邦信贷监管局;法国:

全国信贷委员会;美国:

联邦一级:

财政部货币监管局、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证券交易委员会。

州一级:

州银行检查官;中国:

银监会、证监会。

(三)改善银行内控机制

银行内控机制体现的是商业银行的自律行为。

1、原则:

有效性、全面性、及时性

2、基本要素:

建立专职的组织机构、确立岗位责任、严格业务程序、配备合格人员、确定检查标准和加强内部稽核。

第一章考核要求

基本概念:

商业银行信用中介支付中介商业银行制度商业银行体系单元制分行制持股公司制流动性

领会内容:

1、商业银行的性质。

2、商业银行的创立条件和创立程序。

3、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

简单应用:

1、简答商业银行的功能。

2、简答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

3、建立商业银行体系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为什么要确立这些原则?

4、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有哪些?

如何协调这些原则?

综合应用:

1、简述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近年来国际银行业为什么会发生大规模合并?

其意义何在?

3、各国政府为什么要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

监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如何改善银行内控机制?

第二章商业银行资本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商业银行资本概念及其构成,商业银行资本的功能,掌握银行资本充足性的概念、测定指标与测定方法,并能应用《巴塞尔协议》的规定对银行资本充足率进行测定,掌握银行资本管理的对策。

教学重点:

1、银行资本金的功能

2、《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教学难点:

1、银行资本适宜度的衡量

2、银行资本管理的对策

计划课时:

4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讲授、提问、多媒体、案例等

第一节银行资本金的构成

一、股本:

普通股、优先股

商业银行普通股和优先股是银行股东持有的主权证书。

银行通过发放普通股和优先股所形成的资本是最基本、最稳定的银行资本。

它属于银行的外源资本。

(一)普通股:

是一种主权证书,构成银行资本的核心部分,不仅代表对银行的所有权,具有永久性质。

(二)优先股:

兼有普通股和债券的特点。

二、盈余:

资本盈余、留存盈余

盈余也是银行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资本并非为单一的外源资本,还包括了内源资本。

由外源资本渠道形成的盈余称为资本盈余,而由内源资本渠道形成的盈余称为留存盈余。

它们是权益资本。

(一)资本盈余:

主要由投资者超缴资本形成,还包括资本增值,接受捐赠等。

(二)留存盈余:

是尚未动用的银行累计税后利润部分,是银行所有者权益的一个项目。

三、债务资本:

债务资本是70年代起被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广泛使用的一种外源资本。

这类资本被银行列作补充资本。

债务资本也称为后期偿付债券。

债务资本有若干种类,通常有资本票据和债券两类。

四、其他来源:

储备金

储备金是为了防止意外损失而从收益中提留的资金,包括资本准备金和放款与证券损失准备金。

第二节银行资本充足性及其测定

一、银行资本充足性及其意义

所谓银行资本充足性是指银行资本数量必须超过金融管理当局所规定的能够保障正常营业并足以维持充分信誉的最低限度;同时,银行现有资本或新增资本的构成,应该符合银行总体经营目标或所须增资本的具体目的。

因此银行资本充足性有数量和结构两个层面的内容。

(一)资本数量的充足性

(二)资本结构的合理性

二、银行资本充足性的测定:

测定指标、测定方法

(一)测定指标

1、资本与存款比率

2、资本与总资产比率

3、资本与风险资产比率。

(二)测定方法

1、分类比率法

2、综合分析法。

三、银行资本的定义

主要从两个方面定义银行资本,即会计学的资本定义和《巴塞尔协议》中的银行资本定义。

侧重于《巴塞尔协议》中的定义介绍。

《巴塞尔协议》把资本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是核心资本(一级资本),一部分是附属资本(二级资本)。

(一)核心资本:

1、股本。

包括普通股和永久非累积优先股;2、公开储备。

是指通过保留盈余或其他盈余方式在资产负债表上明确反映的储备,如股票发行溢价,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

(二)附属资本:

1、未公开储备:

又称隐蔽准备;2、重估储备;3、普通储备金/普通呆帐准备金;4、混合型债务资本工具(带有债务性质的资本工具);5、长期次级的债务。

另外,该协议还对资本扣除部分做了规定,包括:

(1)商誉(从一级资本中扣除);

(2)从总资本中扣除对从事银行业务和金融活动的附属机构的投资。

四、表内资产风险权数及测定

1、该协议把表内资产分成五类,其风险权数分别为0%、10%、20%、50%和100%。

资产风险权数越小,资产的风险越小;反之,则越大。

2、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资产测算标准。

共五个档次:

0%、10%、20%、50%和100%。

3、表内风险资产=Σ表内资产×风险权数

五、表外项目的信用转换系数(转换为表内资产)

该协议把银行的表外项目分成五大类,并对前四类表外业务分别给定了信用转换系数,第五类则因与外汇和利率有关而须特别处理。

四类转换系数分别为:

100%、50%、20%和0%。

表外风险资产=Σ表外资产×信用转换系数×表内相对性质资产的风险权数

六、巴塞尔协议的实施要求

计算公式:

1、

2、

3、

该协议规定:

国际大银行的资本对风险资产比率应达到8%以上,其中核心资本至少要占总资本的50%,一级资本比率不应低于4%。

附属资本内普通贷款准备金不能高于风险资产的1.25%,次级长期债务的金额不得超过一级资本的50%。

第三节银行资本管理与对策

一、分子对策

(一)内源资本策略

银行通过增加利润留存进而增加资本金。

该途径会受到一些因素限制:

适度资本数额、银行创利能力及银行股利政策。

银行内源资本支持资产增长模型:

美国经济学家贝勒于1978年提出的银行资产持续增长模型。

银行资产的持续增长率为:

如果考虑外源资本因素:

(二)外源资本策略

当银行的内部融资无法满足它的资本需求时,就要通过外部筹集资本金。

主要方法有:

1、发行普通股;2、发行优先股;3、发行资本性工具;4、发行可转换债等。

资本结构不同的银行,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从外部筹集资本金。

二、分母对策

(一)压缩银行的资产规模(减少资产总量)

出售一些高风险或有问题或市价水平较高的资产。

(二)调整资产结构

在资本和资产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调整内部结构。

减少风险权重大的资产,增加一些风险权重小的资产可以提高资本充足率。

第四节银行并购决策与管理

一、银行并购的原因和影响

(一)追求企业发展

(二)追求协同效应1、经营协同效应2、财务协同效应

(三)管理层利益驱动

二、银行并购的决策

(一)并购的效应分析

(二)并购的估价方法

并购中常用的几种定价方法有:

1、现金流贴现法(DCF)2、股票交换法:

市场价值法和每股收益法

(三)并购的出价方式

1、原则;2、现金方式以及适用情形;3、普通股形式以及适用情形

(四)并购的效益分析

主要介绍成本收益分析

三、银行并购的管理

主要内容有:

1、建立并购小组2、物色并购目标3、并购对象的估价和出价管理4、选择并购支付方式5、银行内部的人事调整6、广泛与股东进行沟通7、争取客户信任和扩大客户基础

第二章考核要求

重要概念:

内源资本外源资本银行股本债务资本银行盈余储备金核心资本

附属资本银行资本充足性风险加权资产风险加权表外项目

领会内容:

1、银行资本的各种不同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2、《巴塞尔协议》有关表内资产风险权数和表外项目信用转换系数规定的内容。

3、银行间并购行为。

简单应用:

1、为何充足的银行资本能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

2、《巴塞尔协议》对银行资本的构成是如何规定的?

3、银行如何确定其资本金要求?

(能够用案例分析)应考虑哪些关键因素?

4、能根据给出的资料计算资本需要量或资本充足率。

综合应用:

1、为何《巴塞尔协议》有关银行资本规定对国际银行间的公平竞争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限制银行资本内部筹集的条件是什么?

怎样理解资产持续增长模型?

(能够用案例分析)

3、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银行必须到外部筹集资本?

途径有哪些?

如何比较它们之间的优势?

(能够用案例分析)

4、试述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第三章负债业务经营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商业银行负债的概念及其构成,了解传统的存款业务,掌握存款工具创新的内容、存款的成本构成及存款工具的定价方法与存款营销的过程,掌握短期借款的主要渠道、经营策略和管理重点,金融债券的主要种类及发行金融债券的经营管理。

教学重点:

1、负债业务的概念及构成

2、负债业务的作用

3、短期借款的经营策略和管理重点

教学难点:

1、存款创新

2、存款成本管理

计划课时:

6学时(含实验2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课堂讲授、提问、多媒体等

第一节银行负债的作用和构成

一、银行负债的概念

商业银行负债是商业银行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引起的、必须用自己的资产或提供劳务取偿付的一种经济义务。

因此,银行负债是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尚未偿还的经济义务。

商业银行负债基本特点有三点;银行负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二、银行负债的作用:

1、负债对银行来说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是银行经营的先决条件。

2、银行负债是保持银行流动性的手段,也是决定银行盈利水平的基础。

3、银行负债扩大了社会资金总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4、银行负债构成社会流通中的货币量。

5、负债是银行同社会各界联系的主要渠道,也是银行进行金融服务和监督的主要渠道。

三、银行负债业务的构成

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主要由存款、借入款和其他负债三个方面的内容所组成。

由于各国金融体制的差异和金融市场发达的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