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论证.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75169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论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论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论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论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论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论证.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论证.doc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论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论证.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论证.doc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课题论证

(1、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2、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3、本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步骤;4、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①研究人员的研究背景、研究经验、研究能力和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②研究资料、时间、设备和经费保障等。

5、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限3000字左右)

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革命的影响。

实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分两个层面:

一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二是学科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层次整合,二者相互依托,融为一体,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谁知能力,是学科教学追求的最佳境界。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就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与丰富的教学环境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运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得以优化,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设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信息技术不仅仅是辅助教学的演示手段,更主要也体现为学科资源的来源途径,师生沟通渠道及建构途径。

  

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率是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追求的永恒主题。

本课题着重从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性进行研究,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即构建全新的教学互动模式,以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研究中注重在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和师生关系以及认知途径等方面来比较和体会。

最终构建高效的交往教学手段,丰富和促进教学理论科学体系的建设。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

1、方法:

行动研究法

理论研究:

对以往传统教学的少、慢、差、费现象进行分析,从改进手段和增强认识的角度确立相应的教学策略,收集利用最新研究成果,丰富内涵,指导学习。

实践研究:

在理论研究的同时进行实践研究,以课改为背景,以校本教研为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课程开放活动,主科为主,其它学科为辅,研究者带动、全员参与选定不同年级班组作为实验控制量和数据抽样,结合教学实际,在教学中创造性地实施和验证,不断总结、记录积累,提高研究高度,研究力求从根本上改变以往陈旧模式,建构课堂教学新模式,从而体现交往中互动性和主体性。

1、步骤:

准备阶段:

2014-5查阅资料、设计方案。

选定班组进行课题论证和开题工作。

培训阶段:

2014-6进行相关的系列培训,进一步明确研究目的和方向,强化研究中的创新意识。

实施阶段:

2014-9—12课题研究与常规教学及教学活动相结合,通过制作课件开展活动进行阶段总结。

验证总结阶段:

2015-3—10通过课堂教学系列观摩,强化信息化功能,探索新模式,组织专题研讨,并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分析课题研究所产生的作用、效果和意义。

最后将相关资料整理归档。

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教育信息技术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

比如:

视听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使得课堂教学更有潜力可挖,将视听媒体合理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可以使传统、抽象的设计院信息转化为生动、具体的视听信息。

并在形象思维的过程中理解所学的知识,此外,视听媒体可以展示宏观、微观的世界,也可以展示不受时空限制的课堂和生活中不能耳闻目睹的事物,这符合由感知到理性的认知的规律,使学生更容易适应信息化课堂教学环境。

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是实现新课改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学科教学目标的一种最有效的实践。

1、抓好教师培训工作,树立全新的教者观念。

教师的自身素质关系互信息技术也课程整合的成败。

因此,要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落到实处,教师必须具备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师要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提高获取信息能力,鉴别能力和判断加工能力,要具备技术的操作及课程整合的备课能力。

教师的培训工作要严格按《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培训指导意见》中规定实施。

即:

掌握信息技术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操作系统、文字处理、因特网基础、文稿演示、电子表格、网页制作、课件制作等。

2、加强学科课件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利用信息化手段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开发出有效的教学资源是实现整合的目的之一。

教学资源最明显的呈现方式为各类课件。

学校要成立教师课件开发协作小组,充分吸收各学科优秀教师参加,针对各学科教材特点和学生年段特点开发制作一批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课件。

建立资源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把资源再办成教学和学生根据自己的教学或学习需要的平台,根据资源库这一概念,平常我们可以将教育信息资源以固定的呈现方式积累起来,使用时随时抽取,完善修改后再用。

这必将促进教育教学走上现代化和信息化的良性轨道。

一句话,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教与学中的困难,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3、努力构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创建新型教学模式。

教学实践的核心问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努力构建一个培养学生的三个维度的个案,从而弥补和完善课程的功能不足,发展学生的个性,满足成长的需求,各相关学科有自己的成果。

完成课题的条件

现在学校已有完备资源设备,包括卫星资源接收在内的远程教育的多媒体电教室一个,网络环境下专用计算机10台。

承担本课题包括各学科优秀教师在内均为科研骨干。

用行动研究作为手段,用足够的经费来保证资料收集和准备。

经费保证:

1、购买资料1000元;2、课件制作:

2000元;

2、资料打印500元,3、课题组成员补助1500元,总计5000元。

预期成果:

1、阶段成果:

《以信息技术支撑,实现师生互动》(经验论文)

2、成员成果:

各学科整合总结文章及其课件

课题成果: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组

2014年5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