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德育案例.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75200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德育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班主任德育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班主任德育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班主任德育案例.doc

《班主任德育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德育案例.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班主任德育案例.doc

班主任德育案例

试马初中:

宣学萍何改霞

预备铃响之后,我拿着书本走进教室,看见黑板上还留着上节课的内容,眉毛便拧在了一起,大声地问道“今天谁值日?

为什么不擦黑板?

”班上鸦雀无声。

我见没人答应,火气上来,提高嗓门又问了一遍。

这时,坐在后排的张某跑上来,匆匆擦了起来。

这是一个学习较差的学生,由于成绩靠后,经常拉我班成绩的后腿。

只见他认真而有力的擦着黑板的每一角落,弄得教室内粉尘飞扬。

此时,我说:

“同学们,都瞧见了吧,这就是由于一个人的不负责造成的。

”不知是谁小声嘟囔了一声:

“今天不是他值日。

”我的心微微一怔,这时,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慢腾腾地站了起来,用几乎听不到的声音说:

“今天……是……是我……值日。

”我愕然了,干咳一声,说:

“你先坐下,下回注意。

”这时,张某同学擦完黑板,低着头走到座位上。

我无意中听到学生的窃窃小语:

“xxx不做值日,老师就不会责罚他;上次,我忘了擦黑板,就被罚了。

”谁叫你的成绩不好?

”老师就是偏心”------我呆住了,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那节课,我不知怎样上的,当我直视张某时,只见他在回避我,下课了,我叫他去了办公室,第一次让他坐在椅子上,后来他考入大学……

评析:

一、平等对待不同学生。

不少教师认为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是人才,对他们总是高看一眼,平时的态度和评价也是较为积极的,而对那此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打心眼里看不上,认为他们根本不是读书的材料,将来不会有大出息,对他们的评价总是消极的。

通过这个案例,我明白了,由于环境的急功近利,从校内到校外、从教师到家长,一提到学困生,似乎叫人担忧。

社会上的人听说是学困生,就摇头;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学困生,心里面就有说不出的难过;班主任听说是学困生,就不愿接受。

我自己在这件事中,也因带了有色眼镜对待学困生,才导致引起学生的纷纷议论;也影响了自己的教师形象。

作为教育者既要培养尖端人才,又要面向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这才是正确的教育。

二、老师尽量发掘学困生的闪光点。

和优秀生相比,后进生并不是一无是处,如果经常深入班级,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每个后进生的身上都有闪光的地方,都有可爱之处。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有较大的可塑性和矫正的可能性,班主任要努力寻找并及时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

如案例中的学困生张某,他的闪光点很明显:

热爱老师,关心集体,爱护同学,有责任感。

如果今后能充分利用他的闪光点心,给予充分的信任,深信张某同学定能发挥所长,为班集体做出贡献,也定能转差为优的;也达到了我们要红花盛开,也要绿叶郁葱的教育效果。

三、老师应该尊重爱护学困生.美国作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

”因此,尊重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基础。

在学习中,学生的情感得到的尊重,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释放。

尤其是对学困生的尊重更是对他们一种最大的激励,也是给了他们一种向上的动力。

教师的尊重和爱护会使学生感到温暖。

只要我们教师多给他们一份爱,每个人都来关心学困生,爱护学困生,促使学困生向积极方向转化,是完全做得到的。

案例中,我就疏忽大意没有做到尊重张某同学的一片苦心,不及时给以表扬;让其他学生误认为“差生无论做什么有益于集体的事,都是不会得到老师的赞赏的。

”从而更自暴自弃了。

这是我需要注意改进的地方。

四、老师更应加强自身修养。

一位老校长曾语重心长告诉我们:

“一个教师爱好学生是正常的,爱学困生是难能可贵的”。

韩愈先生也说: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实践证明,一个成功的班主任,要依靠自己的高尚品德和智慧,依靠自己的感召力、吸引力,从德、智、体、美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陶冶、感染、示范,将他们集中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教育之目的。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具备崇高的思想品德,坚定的信念,为人师表,要像蜡烛一样,把自己的全部光和热献给光明;要像粉笔一样,为播种文明献出自己洁白朴素的一生

原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经指出:

“教师所专门接触的是人才,而且是最年轻和最富于敏感的人才。

”他们是未来的建设者、创造者。

因此,我们不仅要爱那些天赋较好的学生,也要对那些缺少天赋而自卑的学生以理解和尊重,对那些“有毛病”的学生以爱护和严格要求,要处处关心他们,多和他们谈心,多倾听他们的心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