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和氨基酸教学案例(课堂实录).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75205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蛋白质和氨基酸教学案例(课堂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蛋白质和氨基酸教学案例(课堂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蛋白质和氨基酸教学案例(课堂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蛋白质和氨基酸教学案例(课堂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蛋白质和氨基酸教学案例(课堂实录).docx

《蛋白质和氨基酸教学案例(课堂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蛋白质和氨基酸教学案例(课堂实录).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蛋白质和氨基酸教学案例(课堂实录).docx

蛋白质和氨基酸教学案例

【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9年6月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根据该决定精神,教育部2001年正式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这次课改,是在对我国的国情和基础教育的实际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参照了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经验而提出来的。

新课改条件下,不再是全国一盘棋地使用统一的教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全国各地有多套教材可以选择,教材不再是教学的根本,只是教学的一种工具,掌握知识不再是教学的唯一标准,而是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选择的是由王祖浩教授主编的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简称苏教版化学教材)。

【主题】

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是苏教版化学必修

(2)72页“蛋白质和氨基酸”,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蛋白质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以多种方式丰富自己的知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表现出自己的个性,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发现自己的进步,并以此进步不断激励学生前进。

【过程】

[预习]查找以下资料(任选一个题目):

蛋白质的发现、组成和发展史;人体中的蛋白质;餐桌上的蛋白质;鸡蛋的各种吃法。

[上课实录]

[师]同学们好,现在我们交流你所知道的关于蛋白质的知识。

[学生甲]存在:

动物的肌肉、毛皮、血液、乳汁以及在人体新陈代谢中起催化作用的酶、血红蛋白、细菌、病毒、抗体中——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学生乙]蛋白质结构非常复杂,人体从食物中获取的蛋白质,在体内先水解生成各种氨基酸,生成的不同种类的氨基酸能以不同的数目和顺序彼此组合,构成人体组织所需要的蛋白质。

[师]通过以上同学的交流我们对蛋白质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根据学生交流板书)

[板书]蛋白质和氨基酸

一、            蛋白质的组成和发现

元素组成:

除C、H、O外,还含有N、P等元素

化学组成:

结构非常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几十万。

[师]刚才同学特别提到我们国家于1965年首次在世界上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作为中国人,我们为此而感到自豪,今天的我们肩负着明天建设祖国赶超世界的重任,所以必须有扎实的基础作为后盾。

现在我们继续交流食物中的蛋白质。

[板书]我国1965年首次在世界上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

[生]我们四个同学合作录了一段DV,请大家多提意见。

专题1:

动物蛋白质(这是在市场上拍摄到的,以下文字是解说内容)

在动物蛋白中,蛋类、牛奶的蛋白质是所有蛋白质食物中品质最好的,其原因是容易消化,氨基酸齐全,也不易引起痛风发作。

牛奶除供应蛋白质外,还提供丰富的钙质,可预防缺钙。

脱脂奶粉的含钙量最高,油脂含量几乎为零。

鸡蛋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鸡蛋中钙、磷、铁和维生素A含量很高,B族维生素也很丰富,还含有其他许多种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及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

我们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代谢快,每天可吃2~3个鸡蛋。

吃鸡蛋过多,会增加肝脏与肾脏的负担。

注意:

茶叶蛋应少吃,因为茶叶中含酸化物质,与鸡蛋中的铁元素结合,对胃有刺激作用,影响胃肠的消化功能。

专题2:

植物中的蛋白质(拍摄于超市)

植物蛋白中最好的是大豆蛋白,大豆中含35%的蛋白质,而且非常容易被吸收,因此一直是素食者的最主要的蛋白质来源。

豆制品可降胆固醇,还可抗癌,大豆蛋白中含有丰富的异黄酮,异黄酮是一种类似荷尔蒙的物质,可抑制因荷尔蒙失调所引发的肿瘤细胞的生长。

另外,蘑菇、香菇等食用菌也是蛋白质的来源。

专题3:

鸡蛋羹的做法(拍摄于厨房)

(从录像中可以看到:

前四次做的鸡蛋羹都不理想,或者有气泡,或者变硬,经过反复探索,终于做出了口感类似于日本豆腐的鸡蛋羹,看着他们吃得津津有味,全班同学垂涎欲滴。

先在碗里放多半碗凉开水(注意只能是凉开水),打入鸡蛋搅匀,再加入少许盐,略搅几下就入蒸锅,大火烧开后,小火蒸5至6分钟,这样蒸出的鸡蛋羹很松软。

注意:

鸡蛋本身含有较多的谷氨酸及一定量的氯化钠,加温后这两种物质会生成一种新的物质——谷氨酸钠,即味精的主要成分,若加入味精,鸡蛋本身的鲜味反而被掩盖。

看完DV后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感谢这四位同学!

通过这段录像我们知道知道了日常生活中如何摄取蛋白质,还有鸡蛋的各种吃法,今天回家以后亲自动手做份可口又有营养的鸡蛋羹,让辛苦一天的父母尝尝你的手艺,怎么样?

[生](异口同声)好!

[板书]二、食物中的蛋白质

[师]我们每天必须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特别是中学生时期。

有生命的东西都有蛋白质,大到海里的鲸,小到微生物,都离不开蛋白质。

同学们请结合你的生活经验,思考一下,蛋白质对于我们来说是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呢?

[学生讨论]

[学生]细菌病毒能够致病,所以非典的时候强调天天通风,喷洒过氧乙酸、84消毒液等物质来杀菌消毒。

[师]杀菌消毒的方法还有哪些呢?

[生]酒精、碘酒、乙酸、来苏水、紫外线、高温蒸煮等等。

[师]你们能够认真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很好。

请问你们知道这些杀菌消毒的方法的原理是什么吗?

请看课本73页

[生]蛋白质发生变性。

[师]请同学认真阅读实验指导卡,按照要求做实验,并将实验现象填写在表格中。

[生]向鸡蛋白的水溶液中分别加入乙醇、稀硫酸、甲醛、硫酸铜、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再加入水振荡,沉淀不溶解;向鸡蛋白的水溶液中加入饱和食盐水、饱和硫酸铵溶液也生成沉淀,加水振荡后沉淀溶解;向鸡蛋白的水溶液中加入硝酸,加热,生成黄色沉淀,加水振荡后沉淀不溶解。

[师]蛋白质遇到硝酸生成黄色沉淀的反应叫做颜色反应,这是蛋白质的性质之一。

[师]同样是生成沉淀,前者不再溶解,这叫做蛋白质的变性,乙醇、乙酸等物质能够杀菌消毒就是因为它们能使蛋白质变性;后者叫做盐析,这两者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生]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师]很好

[板书]三、蛋白质的性质 

1、蛋白质的盐析:

(可逆)   用途:

提纯蛋白质

2、蛋白质的变性:

(不可逆)

3、颜色反应:

  用于鉴别蛋白质

4、灼烧:

有烧焦羽毛气味,也可用于鉴别蛋白质

[思考]到商场中买毛衣时,如何鉴别纯羊毛和人造毛?

[学生讨论并作出结论]

[师]我们可以利用蛋白质的变性来杀菌消毒,当然了,生病以后是不可能用以上方式来杀菌消毒的,我们通常用抗生素,你知道抗生素治病是什么原理吗?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出规定,从2004年7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所有零售药店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能销售青霉素等抗生素,这又是为什么呢?

 

[学生睁大了眼睛看着老师,迫切想知道这究竟是为什么]

[师]抗生素的作用就是杀灭某些细菌,控制疾病,以最终治疗疾病,但抗生素不能杀灭病毒。

抗生素类药物的不合理使用,能够破坏人体内的有益细菌群,还能引发细菌不断地变异,导致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下降,所以应该慎用抗生素。

[师]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在《惠崇春江晓景》中写道: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现在这个时间正是河豚鱼最鲜美的时候,同学们大概听说过河豚鱼有毒,那么河豚鱼中的毒素能否通过高温蒸煮的方法来除去呢?

[说到这里学生已经垂涎欲滴了]

[师]前面我们说的细菌病毒都是蛋白类毒素,高温可使蛋白质变性,而河豚鱼中的毒素是非蛋白类毒素,其毒性是氰化钾的1250倍,并且高温下稳定,难以分解,一旦进入体内,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药物能解除其毒性,所以,尽管河豚鱼味道鲜美无比,还是要慎吃。

今天回家以后做个口感爽滑、营养丰富的鸡蛋羹与全家人共享,好吗?

铃声响起,本节课结束!

【结果】

我们当老师的大多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老师辛辛苦苦地讲,学生不停地记,有的题目甚至讲过多遍还是不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因为老师讲的知识比较空洞,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很远。

如何把课本知识与我们周围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东西联系起来,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是新课改给我们提出的问题。

让学生学会从生活走进化学,从生活中接触化学,在学会知识的过程中同时学会学习。

我们的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化学,化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现实的,跟我们密切相关的。

这样做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课后反思】

关于课前预习:

以往的课前预习就是看看课本,提出几个问题,相当于是自学课本知识,把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等到课堂上老师讲的时候再解决。

新课改下的课前预习让学生从生活中、生命活动中以及高科技(如诺贝尔奖)中寻找与化学有关的内容,不再局限于课本。

这就是告诉学生:

学习化学的方式多种多样,而不仅仅是看课本、做习题;生活中的各个角落都有化学知识。

中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在学习“硫及其化合物的功与过”这一部分内容时,有个学生拿了张自己拍的照片,上面是被酸雨腐蚀的斑斑驳驳的大理石雕塑,当时他只是出于好奇拍的这张照片,结果老师“上纲上线”的表扬让他信心倍增,课后他说“老师下次我给你来点更好的,给全班同学一个惊喜”。

本节课的预习作业中,他确实下了功夫,和其他三个同学合作,分别到农贸市场、商场拍到了一些画面,更难得的是在厨房里的那一段,为了蒸出松软的鸡蛋羹,他们四人反复地做了多次,每做一次找出不足,最后终于成功了,他们尝到了成功之后的喜悦,不到二十分钟的录像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

课堂授课: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教的是枯燥的理论知识,对学生强调的是对知识进行理解记忆,能否真正有兴趣去学习化学那就不知道了,只是“高考”这顶大帽子高高在上,不得不学,高考一过,这些知识便被扔到爪哇国去了。

学生发出感叹:

高中辛辛苦苦学了三年,何用之有呢?

老师感慨: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

究其原因,化学知识“理论性”太强,离生活太远,学到的知识只是为了应付高考。

课改后的课堂上,教师是导演,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体,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不再是天天捧着书本在做题,而是做调查、做实验、搞探究等多种方式的学习。

林超等四人拍摄的共18分钟的录像得到了高度评价,对于独生子女来说,培养同学间的合作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他们四人团结合作,互相帮助,面对一次次失败,互相鼓励,找出症结所在,最后的成功是他们四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本节课的最后,教师用不到五分钟时间给学生简要介绍了有关抗生素和河豚鱼的知识,这部分知识既不是课本上的内容,也不是课标上所要求的,本节课以这两个看似“多余”问题作为结束,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青岛的海鲜很有名,河豚鱼又是海鲜中的“极品”,青岛地区每年都有人因误食河豚而丧生,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和爱惜生命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点睛之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