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67535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1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他们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这些年来一直在为我们张罗,为我们的生活、学习承受着在我们眼中看来理所当然的一切,并在不断接受我们因不满生活所发出的唠叨、牢骚。

但,血浓于水,正是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成就了今天的我们。

三、深入探究

1、探讨母亲对老舍的性格影响

面对这一切,大作家老舍先生心存感激。

下面,你们能告诉我,母亲给了老舍哪些方面的生命教育吗?

明确:

四个方面——

(1)第9节,“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 

(2)第10节,“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3)第12节,“她的泪会往心中落!

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

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

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

”“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4)第17节,“生命是母亲给我的。

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

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

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2、写作顺序:

明确——时间顺序:

母亲出嫁→我的出生→我一岁半(庚子闹“拳”那一年)→我小学毕业→我师范毕业→我廿三→我廿七→七七抗战→去年→今年。

四、重点研习 

1、第12节从哪三个方面表现母亲的坚强个性?

(1)联军入城搜家时母亲镇定自若地保护儿女。

(2)北平无数次的变乱中母亲不慌不哭,从无办法中想办法。

(3)为一家人的生计考虑。

2、第13节具体从哪三件事来表现那伟大的、无私的母爱?

(1)筹备“巨款”,送“我”上学。

(2)送三姐出嫁。

(3)写除夕之夜送“我”返校。

五、鉴赏语言特色

1、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2、作者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3、以无华的语言表达淳厚的情感。

六、总结

在这篇散文里老舍是从母亲的身世谈起的。

这样追本溯源,使文章富于情节的发展变化,虽是散文笔法,却像小说一样能引人入胜。

作者沿着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的线索,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种种优秀品质。

同时作者在结尾用近乎排比的句式写下了母亲对于他的根本意义,这样就是人们自然地将对老舍的热爱转化为对母亲的崇仰和缅怀。

全文从平静的语调开始,感情愈来愈浓厚,情调愈来愈激动,句势愈来愈紧促,直至捶胸顿足的大声呼唤,“心痛!

心痛!

”赤子之心,溢于篇外;

噶然而止,余味无穷。

七、课堂阅读《母亲杨沫》(《读者》2006年第6期)

八、亲情作业

1、体验母爱,体验亲恩。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当我们看着母亲日渐衰老的面容,当我们喝着母亲为我们煲好的汤,当我们听着母亲日复一日的唠叨,我们是不是能感觉到她们的心、她们的爱?

大音希声,至爱寡言,也许我们的母亲并没有把爱字挂在嘴边,可是她们深沉的爱,我们依然可以那么清晰的感觉到。

母爱是水,是沉默不语的水,可是却包含着多少涌动的心血。

2、请以“心中有爱要表达”为题,畅谈你对母亲的爱。

3、浓浓的母爱给了作者生命的教育,请找出母亲对“我”的影响。

4、回家主动为父母做一件事,比如为他们洗脚,为他们夹菜等,看看他们是什么反映。

将这些记录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二、好雪片片

林清玄

教学目标

1.能够采用快速阅读方法整体感知课文

2.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把握流浪老人的形象,体会作者在流浪老人身上寄寓的情感

3.学习流浪老人无论境况如何都能保持善良的本性、执着的为他人送去一片温暖的优良品质,学会给自己点一盏心灯,照亮自己的同时也给别人送去温暖和希望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故事《要买上帝的男孩》导入

导语:

不错,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在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好雪片片》中我们同样可以体会到这样的爱心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林清玄来品品他的好雪

二、走近作者

三、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请你采用快速阅读方法,阅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回答:

你觉得文中的“我”和流浪老人是怎样的人,谈谈你的感觉(学生自由回答)

四、品读课文

(一)抓住关键语句,感知流浪老人的形象,体会他的美好心灵

1.浏览课文第一部分

(1)找出文中描写流浪老人外形和生活情形的关键语句

(2)这部分主要采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来对流浪老人进行描写?

突出了流浪老人形象的什么特点?

(3)作者渲染流浪老人的形象特点有何用意?

2.欣赏课文第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本部分写了两件有关流浪老人的事情,是哪两件?

(2)写“我”第一次买老人奖券的事,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3)找出这部分中描写老人动作、语言的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4)写“我”第一次买老人奖券的事重在写流浪老人的动作,写老人为“我”扣扣子的事又重在写什么呢?

(5)“我”的感受是什么?

这对表现流浪老人有何作用?

(二)抓住关键语句,感知“我”的心灵世界,体会“我”的善良和“我”对来自平凡世界的人际温暖的敏锐感知,从而学会怎样体察他人的善意、怎样善待他人

1.“我”和其他人对老人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2.“我”对老人除了同情,还有一些什么样的情感?

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

3.说说“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结合课文第三部分,理解文章主旨

1.如何理解“好雪片片,不落别处”?

2.文章以“好雪片片”为题,又以“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收束全文,你觉得有什么好处?

(四)小结

流浪老人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但不以为苦,真诚地关心、祝愿每一个向他买奖券的人,用他“明净的善意”带给别人“四处流动”的温暖;

而作者也以他那颗善良而敏锐的心感受并回报了这一切善良的老人和善良的作者教会了我们该如何体察他人的善意,又该怎样善意的对待他人“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让我们的身边时时飘落起美丽动人的“好雪片片”吧

五、拓展讨论结合本课和自身的实际,说一说我们该如何体察他人的善意,又该怎样善意地对待他人?

三、卖白菜

莫言

一、导入

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是伴随着歌声、伴随着阳光的然而,著名作家莫言的童年记忆却是“黑暗、恐怖和饥饿”,以及那一次终身难忘的经历——卖白菜

二、阅读文章,整体感知

1.完成课后练习一

2.全班齐读,划分段落

开端(第1—9自然段):

年关已近,为贫困所迫的母亲下决心卖掉原本要留着过年包饺子的那三棵白菜

发展(第10—26自然段):

母子俩去集市卖白菜的过程

结局(第27—31自然段):

母亲为我的过错流下了眼泪

3.故事发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解析:

70年代极度贫穷的农村,将近年关的时候

4.小说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母亲是一个善良、坚强、诚信的人

三、研读文章,把握人物形象

(一)阅读小说开端部分并思考:

1.请第一组同学来读第1段

①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②这段描写刻画了母亲什么样的心理变化?

解析:

苦着脸、心事重重、时而揭开、掀动、时而拉开、扒拉——犹豫不决

叹息、瞥一眼、锁定、端详、终于下了决心似的——无可奈何

③小说极力描写母亲下决心卖白菜时的心理变化,有何作用?

解析:

表现母亲家庭的极度贫困、窘迫,衬托母亲的坚强

2.为什么我会为母亲卖白菜的决定而哭?

解析:

①因为那三棵白菜原是准备留着过年包饺子的,在那个极端贫困的家庭,这是一个小孩子最大的盼望;

②还因为这些白菜是我和母亲亲手种植、侍弄的,我对这些白菜有着深厚的感情

3.“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为什么这里要详细地列出白菜的数字?

表现我对白菜的珍惜之情

(二)阅读小说发展部分并思考:

1.请第二组同学齐读第10自然段

①母亲对我的打骂和我的哭泣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这几棵白菜在我、在母亲甚至在整个家庭中的重要意义,因为它是家里唯一可以变卖的东西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们的贫困

②哪些词语表现了白菜在母亲心目中的分量?

颠着小脚、小心翼翼、十分匆忙、抱

2.请第三组的同学齐读第11自然段

①这段文字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老太太形象?

非常挑剔

②小说为何要着力描写这个老太太?

有什么作用呢?

写这个挑剔的老太太,一是衬托了母亲的善良;

二是推动情节的发展:

激起我对老太太的“恶感”,为下文我故意多算一毛钱埋下伏笔

3.第四组的同学齐读第25自然段

“一张张地数着”这个细节描写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极度贫困中的人们对每一分钱的重视和谨慎

(三)阅读结尾部分并思考

1.母亲为什么流泪?

从这里可以折射出母亲什么样的品质?

母亲是因为儿子多要了买主的钱,非常羞愧,所以流下了眼泪这里可以折射出母亲诚信的高贵品质

2.母亲“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里包含了哪些复杂的情感?

责备、失望、伤心、痛心、期待

3.我为什么终生难忘母亲的眼泪?

坚强的母亲因为我不诚信的行为而第一次流了泪,这对我的触动非常大,也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促使我在今后的人生路上始终坚持奉行诚信

4.开头的第6自然段,那时的母亲面对困境,一筹莫展,却为什么不流泪?

这体现了母亲是一个坚强的女性,无论如何贫困,她都能挺过去

四、拓展思考

1.在那个极端贫困的年代,母亲语重心长地告诫“我”做人要诚信,不能贪别人的一分一毛多么难能可贵,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该怎样坚持我们的诚信?

2.你所知道的关于诚信的名言有哪些?

遵守诺言就像保卫你的荣誉一样——【法】巴尔扎克

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

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冯玉祥

人际关系最重要的,莫过于真诚,而且要出自内心的真诚真诚在社会上是无往不利的一把剑,走到哪里都应该带着它——三毛

失掉信用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死了——【英】哈伯特

四、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学目标 

1. 

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在感情朗读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

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 

入:

2001年4月29日,江泽民同志在清华大学建 

校70周年大会上讲:

“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这是清华大学的骄傲,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光荣。

”江泽民同志为什么高度赞扬闻一多先生?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去探寻赞扬的原因。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目标 

(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2. 

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3.课堂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1)文章从那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

(2)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

(3)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每部分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

三、研讨课文:

我们通过朗读、讨论,认识到闻先生“说和做”是完全一致的,这种高贵的品格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

那么,作者是怎样表现闻先生这一高贵品格的?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默读,讨论下列问题:

(1) 

哪两句话是对闻先生作为学者“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2) 

这部分列举了那些事例?

这些事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

详略安排怎样?

(3) 

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

那些语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闻先生潜心研究学术?

(4)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怎样理解“群蚁排衙”?

这句话表现出闻先生怎样的治学态度 

(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闻先生学者形象?

五、教师小结: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这种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共同学习。

第二课时

一.研读第二部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要读出气势来,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哪一句话是对作为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2)闻一多先生说了,是怎么说的?

说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3)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了,文中写了他做了几件事?

反映了闻先生什么精神 

二、探究学习:

把学者闻一多和革命家闻一多综合起来,概述闻先生的形象。

文章一、二两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

这样衔接有什么好处?

把你认为生动优美的语句或词语划出来,并说说原因 

学生自读课文,四人小组研讨、探究。

教师巡回指导,集体交流:

(略) 

文中第七自然段承接上文进行总结,并照应开头;

第八、九自然段开启下文。

好处:

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度自然,把闻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生答: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字词凝练,句式整齐,音调铿锵,感情浓烈,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特别是一个“沥”字,深刻地表现了闻先生用心血一滴一滴浇灌学术研究花朵的精神,精当、凝练。

三、拓展延伸:

这篇文章的原标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经作者同意,改成现在这个标题,哪个标题更好些?

谈谈你的看法。

学习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

受到哪些启迪?

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一谈。

教师明确:

(1)

(2)题只要言之有理能自圆起说,就予以肯定。

四、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大家领略了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受益非浅,让我们沿着闻一多先生的足迹,让理想在奋斗中闪光!

五、作业(略)

五、我的空中楼阁

1.把握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手法。

 

2.鉴赏品味散文的内容,表现技巧、语言。

3.理解作者表达的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一.导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这是唐代刘禹锡《陋室铭》的语句,虽是一栋陋室,但在诗人眼里却充满了清幽雅静的情趣。

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如入帘青”,“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今天,我们再一起去参观一座山间小屋。

二.解题 

 

“空中楼阁”,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折射而出现的虚幻的楼台景物,后多比喻虚构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

《我的空中楼阁》也正是通过虚实相生的写法,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小屋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

三.课文录音+字词 

四.整体感知 

1.在文中“我的空中楼阁”具体指什么?

2.作者是怎样写山和小屋的关系?

3.作者怎样写小屋和树林的关系:

4.如果说以上内容是从实处写,那么作者还从哪些方面怎样写其它?

虚写 

写花园:

由“领土”有限,到“领空”无限;

由“有形的围墙”到“无形的围墙”;

由花园的花朵到天上的云霞。

小屋的光线也富有浪漫的文学性;

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

早晨光线加强,花蕊慢慢绽开,傍晚,光线暗淡,花瓣微微收拢。

明明是“高高的山坡”,崎岖的“山路”,却叫它“幸福的阶梯”,“空中走廊”;

夜幕中的小屋,却觉得它仿佛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 

由实入虚,将现实的自然景观,融进迷离朦胧的诗一般的意境,难怪作者情不自禁,“身在小屋享受着人间清福,享受着充足的睡眠,以及一天一个美梦”啊!

这是此文托物言志的第二个里程碑。

5.从文章的整体看,“我的空中楼阁”是不是确有其建筑?

理想中的生活地方。

从全文看,这小屋应是虚构的。

作者特意让小屋踞于“高高的山坡”上,强调“山路和山坡不便行车”,暗合远离“入境”“不闻车马喧”之意。

文章题为《我的空中楼阁》,一语双关:

既指“我”家居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蒙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

6.“我的”这一定语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倾向?

从此可以感悟到作者什么样的志趣?

喜爱之情。

表明了作者对超然物外的“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

读最后一段。

作者特意强调,“这座空中楼阁占了地利之便”。

所谓“地利”即“空中楼阁”,它踞于“高高的山坡之上”,“山路和山坡不便行车”,暗含远离“人境”,“不闻车马喧”之意,是“我”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

“不必养鸟,无须挂画”,不要人为的“文明”,只要“自然”,表明了作者对超然物外的“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

这是此文托物言志的第三个里程碑。

作者把小屋视为“快乐的起点”和“幸福的终点”,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薄,远离闹市人境,在尘嚣中寻找闲静,从明丽质朴的自然中获得无限的意趣,是对人生的一种超然态度,但作者这种幸福观是与众不同的,有其积极的一面,即对社会现实的厌恶和失望,对名利社会的彻底否定;

也有其颇为消极的一面,即超凡脱俗、清心寡欲的遁世思想。

因此,作者的这种“快乐”和“幸福”的人生追求,只是一种海市蜃楼式的幻景罢了,小屋只是一座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他所企望的境界实际上是镜中花水中月,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只不过是人生的生活理想的寄托。

文章开将从山写起,用比喻的方法,以神来之笔点出小屋的位置,接着用一组博喻来突出小屋点缀山,接着重点写小屋和树的关系,这部分由近到远,由局部到整体,多方位写两者的关系。

尔后,又以大量篇幅立足于小屋描写外面的景致,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在对外面多种景物进行描写的基础上更侧重于抒写自己对自然景物的感受,这样独具匠心的构思,使文章的内容由浅入深、由实而虚,也自然而然地借景物描写抒发了情怀。

7.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

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已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

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

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

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8.描写景物的角度:

本文在描写景物时,角度变化多端。

A.近看小屋,呈现的景色是:

“有了这许多树,小 

屋就有了许多特点。

树总是轻轻摇动着。

树的动……”看到小屋的整体,看到屋的大小和树的动静的配置。

总之,近看到得的印象,归结为“含蓄而有风度”。

B.而远眺呢?

“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

“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

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想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从大背景中,看到小屋特征鲜明的局部、一些线条、一排瓦屋、一片蓝、一片白,而整体则在树丛中“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

远眺得到的印象,归结为“轻灵而自由”。

C.此外,还有仰视: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D.有俯瞰:

“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

E.又有白天所见——景物线条、色彩、层次非常明晰;

黑夜所见——“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

F.还有从屋内向屋外看:

“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总之,作者以心爱的小屋为焦点,从各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描绘,写出了小屋在各种视角下的各个方面,写出了小屋的神韵。

只有心灵自由,襟怀开阔,胸无尘滓,而且爱屋情笃,才能如此放纵笔墨,视点任意东西南北。

六、离太阳最近的树

【教学目标】 

1、运用对比,体会文中蕴涵的感情和忧患意识。

2、理解文章融平静的叙事、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写作特色.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里,每天都弥漫着绿意。

绿色是地球的基本颜色,孕育着生命和未来。

如果没有绿色,我们这个世界将是不可思议的。

然而,就在三十年前,在西藏阿里,人们却亲手毁灭了他们生活里唯一的绿树。

当代国家一级作家毕淑敏的《离太阳最近的树》,以平静而深沉的笔调为我们唱了一曲颂歌,但更是一曲悲歌。

(教师板书:

颂歌、悲歌) 

二、新课 

(一)下面我们共同欣赏作者用心写出的这首歌,并思考:

1、离太阳最近的树是什么树?

这种树什么样子?

2、为什么说这是一首颂歌,作者在歌颂什么?

3、这首悲歌悲叹的是什么?

(二)(师生齐读,约十分钟) 

  红柳树。

2、那么这种树是什么样子,作者是怎么描写的?

3、这是属于什么表达方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4、这篇文章的\'

主人公\'

是红柳树,那么他要歌颂什么呢?

三、小结本堂课内容 

一、回顾上一堂课的内容 

二、串讲课文:

1、红柳是高原上的精灵,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傲然不屈的精神,并无私的奉献着自己,尤其是它的强大根系所具有的内在力量,这就是作者为红柳写的颂歌,然而在歌颂的同时, 

作者就已预示了其结局,哪句话暗示了其结局?

2、那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