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立志主题班会教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75371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想立志主题班会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理想立志主题班会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理想立志主题班会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理想立志主题班会教案.doc

《理想立志主题班会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想立志主题班会教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理想立志主题班会教案.doc

理想立志主题班会教案

一、班会背景:

学生目前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好玩不成熟,很多学生沉溺于游戏机里,对于学业不关心,对于自我认识不够全面,目标不明确,急需树立起人生观,树立远大志向

二、班会主题:

理想立志

三、班会目的:

同学们通过交流,畅谈理想,角色模拟,树立起人生理想、志向,从而激发同学们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四、班会时间:

2015年6月1日

五、班会地点:

六年级二班教师

六、班会对象:

六年级2班全体学生

七、班会形式:

问答比赛、表演、讨论等

八、班会过程:

1、了解名人立志的故事和警句

主持甲: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您们好!

今天我们的班会课主题是:

理想、立志。

理想是一个崇高的字,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眼它犹如浩翰海洋中的灯塔,为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

生活中常常可以发现,在同样艰苦的条件下,有的人一遇到挫折就萎靡不振,虚度光阴;有的人越挫越勇,一愤骥足,勇往直前。

这是什么原因呢?

就是理想和意志在起作用。

主持乙:

一个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人,是一个伟大的人,认为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自己的志向作不懈的努力奋斗,一些有理想、有志向的人在别人叹息、厌世、游荡玩乐的时候却挥汗耕耘。

中国有大量歌颂理想和立志的警句。

下面我们说一些名人名言,请同学们猜猜作者是谁。

甲:

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

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

——贝多芬

乙:

斗争是掌握本领的学校,挫折是通向真理的桥梁。

——歌德

甲: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孔子)

乙:

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

甲: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乙:

青年应立志做大事,不可立志做大官。

(孙中山)

甲:

没有抱负的人,他的生活缺乏伟大的动力,自然不能盼望他有杰出成就。

(华罗庚)

乙:

有志者事竟成。

(范晔)

甲:

古今中外,有不少名人在青年时代就树立了伟大的理想,为他们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们讲几则名人少年立志的故事,请大家猜猜主人是谁,猜中的同学同样得到一份奖品。

乙:

有位少年在青年时代就树立了立志报国,献身革命。

他在中学读书时,同学称他“身无分文,心忧天下”。

1914年他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全部的费用只有几块大洋,而三分之一花在订报上,铺盖和衣服非常单薄。

他与同学提出三不谈:

不谈金钱、不谈身边琐事、在校期间不谈恋爱。

他认为改造世界对学问知识的需要太迫切了,一定要珍惜宝贵的青春,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有价值的事情上。

请问这位少年是谁?

(毛泽东)

甲:

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其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

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包拯)

乙:

他是是明朝着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

其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

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他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他去开窗户,他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这位少年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唐伯虎)

甲:

20世纪初沈阳一所小学。

校长问同学们:

“你们为什么读书?

”课堂上顿时寂静无声。

听了片刻,一个同学毕敬毕恭的站起来回答:

“读书为了寻求生路。

”话音刚落,另一位同学说:

“为了光宗耀祖!

“这时,一位同学从座位上站起来。

他,浓眉大眼,昂首挺胸,大声回答道:

“为了中华民族之崛起,腾飞于世界而读书。

”当时这位少年年仅12岁。

请问这位少年是谁?

(周恩来)

  乙:

歌德巴赫猜想一直被看作数学王冠上的明珠。

200多年前,有不少科学家试图征服它,并因此耗费了巨大的精力,却都没有成功。

有位中国少年上中学就暗暗立志摘取这颗明珠,他把它当作自己的事业和理想。

他拼命积累知识、奋力演算难题,草稿纸装了一麻袋又一麻袋。

最后终于用自己的智慧和理想的合力,移动了数学群山,摘取了数学王冠上这一璀璨的明珠,发明了以他的姓氏的定理。

请问这位少年是谁?

(陈景润)

2、全班齐读

理想(流沙河)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

3、班主任总结:

作为学生的我们要树立起远大的志向,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你们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同学们加油吧!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