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化学教学.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75423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化学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化学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化学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化学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化学教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化学教学.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化学教学.doc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化学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化学教学.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化学教学.doc

化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化学教学

邵东县仙槎桥镇第三中学贺前明

理念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

课程理念是课程设计者蕴涵于课程之中,需要课程实施者付诸实践的教育教学的信念,它是课程的灵魂支点。

新、旧课程的本质区别是理念的不同。

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走进新课程最重要的是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化学课程标准》确立了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无处不渗透着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既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又要面向每一位学生,还要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而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贯彻《化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可持续的发展,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在化学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本次课程改革,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列为化学课程目标,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学习知识、提高技能的同时,寻找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世界,并结合化学提供的丰富素材,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要正确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关系。

教学过程是知、情、意、行交织统一的过程,需要做好整合的过程,是实现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的过程。

以往由于过分追求知识与能力目标,而忽视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缺乏师生之间的交往和情感共鸣,课堂单调、呆板,导致知识掌握不牢固,效率低。

在新理念驱动下,教学更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加强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方式是多样的,课程标准理念中强调在化学课程中要实施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方式,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

从科学的探究的各个环节:

提出问题、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来看,实验只是多种探究方式之中的一种。

在教学中尝试改变旧的不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实验教学模式,融实验于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加强家庭小实验,以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苯的结构”的探究活动中,如下教学思路可供参考:

(1)以多媒体创设问题情景:

十九世纪化学十大谜团之一,生产煤气剩余的油状黏稠液体,长期无人问津,法拉第从中分离出相对分子质量为78的一种新的碳氢化合物苯及凯库勒梦寐以求的苯的结构式的故事,自然地引入课题;

(2)质疑、猜想,让学生提出有关苯的结构猜想,从链状结构、不饱和程度动手写出苯分子的可能结构;(4)学生分组动手实验探究:

验证链状结构的可能性;(5)讨论、交流、总结并形成认识,苯分子为环状结构。

实践证明这种设计效果非常好,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注重科学探究的设计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使知识与技能目标得到较好的落实,而且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得到很好的体现,课堂活泼而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

二、联系生活与社会,优化化学课程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是集思想、方法、实验于一体的学科,与日常生活、社会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寻的意愿。

在教学中,教师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素材,并联系社会,能更好地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在科学发展、技术进步以及社会生产、生活乃至生命中的价值,能促使教师在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方面与时俱进,而不被教材内容所制约,能有效地缩短学生与化学知识的心理距离,从而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

在教学中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并获取有关知识和经验,挖掘素材,优化化学课程资源,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

讲氯气时介绍非典时期84消毒液的使用;讲二氧化碳的用途时,介绍人工降雨的原理和舞台上经常看到的云雾缭绕的幻境制作;讲“氢氟酸”就介绍玻璃上雕花写字;讲“甲醛”时,可以解释动物标本的制作等等鲜活的事例……。

这些内容的引入,让他们感受到处处有化学,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认识物质世界。

教学中多开发这样与生产生活贴近的资源,既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扩大学生的视野,又强化了人与自然环境共生共荣的意识。

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今社会面临着环境、资源、健康等问题的挑战,要多学科的协同努力才可能解决,在教学中有目的地设计一些跨学科的学习课题,使学生在已有各学科的基础上,对问题的认识尽可能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

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赤潮和水华现象、新能源的开发使用等。

在对这些课题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学生从多角度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决策能力、科学品质和人文精神,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注重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性过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主动性。

教师课堂角色已发生根本改变,必须重新构建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中,“资料卡片”“科学视野”的运用也是很典型的例子。

教育改革落实到学生学习行为上,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教和学的全过程。

课堂教学应当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天地,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注重过程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结合化学教学的学科特点,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例如,在“SO2”这一课题的教学设计中,设计如下自主学习的内容:

(1)什么是酸雨及其危害;

(2)生活中存在的SO2主要来源;(3)说说SO2的物理性质,预测其化学性质;(4)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只有CO2吗,学生实验探究SO2的性质;(5)演示SO2漂白性实验,它的漂白原理与HClO等相同吗?

而对SO2的污染则用播放科普小电影进行。

在开展这些活动的同时,课堂变为学生讨论、交流的场所,教师及时点评和鼓励,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重在服务。

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四、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发展性评价

过去,教师多用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只注重学习结果,观念陈旧落后,评价手段单一。

评价是教师管理学生的工具,把评价等同于考试,教学评价起不到促进学生学习、完善教师教学的作用。

因此,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的评价体系,使评价从单纯的关注结果转向关注过程,使其有利于激发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教师实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教师角色的积极转变,有利于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教师反思意识和专业能力的发展。

对学生的评价,除了对学生学业成绩的综合评价外,还应注重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元化的评价,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等。

通过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价他们的探究能力、学习态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价。

这样的评价才能从不同的维度上反映出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学习方法的需要,展示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养成学生对自己负责的习惯,促使其全面发展。

要注重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视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使学习由外在的压力逐步转化为内在的需要。

总之,当前新课程已进入了全面推行阶段,新课程理念注重人的自然属性的发展,这既是机遇,更是挑战,我们应不断反思、探索、总结、创新,以适应新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

第6页,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