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技巧.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75604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技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技巧.doc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技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技巧.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技巧.doc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技巧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

如何实施,教师是关键。

在此形势下,如何运用中学历史教学技巧,转变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摆脱陈旧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使之尽快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成为中学历史教师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在教学第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现我结合高中历史教学,谈谈对高中历史教学技巧的几点体会。

一、巧妙进行课程编排,引导学生掌握初高中知识衔接的方法。

由于历史学科中考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许多学生在高一阶段根本就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高中课程又要求按专题进行学习。

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课程编排上,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将初高中的知识衔接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引导学生查找出初高中历史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关系,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领会知识内涵、建立知识链接;开展活动,鼓励交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与交流欲望,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和整理各类历史资料,然后组织开展知识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相互交流,让学生充分体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长汀一中段雪梅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山东、江苏等省如火如荼的进行,,我市也于2006年秋开始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

那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高中历史教学,这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艰巨而又重大任务。

笔者结合短短的一年多实践,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教师观念和角色的转变

1、正确领会新课程理念,树立全新教学观

“必须全面实施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历史课程标准这一总目标是从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的,教育也由过去以知识为本发展为今天以人为本。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

2、重新定位教师角色,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要适应新角色,作学识渊博的引路人。

传统教育观中的教师,只要把课本教好,照本宣科将书中知识灌输给学生就行了。

而在新课程理念下,新课程的设置是综合的、开放的。

课程资源多种多样,教材仅是其中之一。

而一标多本的教材,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课程安排,专题加模块的课程结构对今天的历史教师来说无疑都是巨大挑战。

历史教师要不断充电,不断学习,既要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又要兼容并蓄,通晓其他学科门类知识,还要尽快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只有这样才能扮好自身角色。

教师要精心营造民主和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育观中,教师是师长,是权威,学生要乖乖地听教师的话。

而新课程理念却认为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

教师不仅是新课程的实施者,也是新课程的参与者;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教师只有把学生当成平等的朋友,在历史讨论、参观访问等教学活动中,才能融入学生的活动之中。

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自觉获取新知识。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伴随着教师观念和角色的转变,学生的角色和学习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学生已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的学习知识。

新课程理念强调打造全新的学习方式,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1、重视学法,形成了解—理解—见解

新课程理念明确认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应“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开展教学”,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比如在《新兴力量的崛起》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借鉴其他学校采用的历史学习三步曲;了解-理解-见解。

(一)、了解:

要求知道历史史实、线索、特征。

具体操作可采用快速阅读、提炼要点、圈点划批、关注课前提示的方法。

我设了一些问题,如: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在世界舞台上崛起的新兴力量有哪些?

”“欧洲人是如何一步步建立欧洲人的欧洲?

”“日本经济超人体现在哪里?

”“简述中国振兴历程及不结盟运动内容”等。

(二)、理解:

要求弄清历史因果关系,历史发展规律。

具体操作可设立研讨问题,突出本课重点,突破难点。

由学生精读细读,思考问题,合作交流来完成。

我也设了如“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作为战败国的日本,为什么能在战争的废墟上崛起并成为经济超人?

”“阅读《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表》,根据表格,概括所体现的经济现象?

”等问题。

(三)、见解:

指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形成新认识或看法。

具体操作可补充材料,设计问题,学生探讨。

如“日本的崛起对我们有何启示?

通过本课学习,你认为是什么影响国际关系格局?

作为当代中国人,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历史,就是要准确的了解历史,深刻地理解历史,最终形成新的个人独到见解。

了解—理解—见解的历史学习三步曲形成了,历史教学的目标也就基本完成了。

2、学会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21世纪是学习的时代,学生只有学会了学习,才可能获得终身的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留些课堂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使学生在自主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

比如《太平天国运动》,我是这样设计的:

凡是学生能说的、能做的、能自己掌握的,都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教师的任务主要是适当的点拨,简单的归纳,强调重点。

关于“太平天国前期的斗争”,我先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由一学生代表介绍洪秀全及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的斗争情况,自主完成《北伐、西征、东征简表》,让学生代表充分发挥小老师角色,培养生学生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

在教学中还积极开展课堂研究,内容一般都是本课重点或难点。

如设探究1: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探究2:

“有哪些因素导致太平天国运动走向失败?

”第一问可由教师引导学生从相同点与不同点两大角度入手进行比较,第二问可通过一组图片引导提示学生,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两个问题都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各抒己见,设立“最有自信奖”、“最佳合作奖”等,使学生积极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

此外,还开展课后探究:

“从历史启示看今天三农问题,你有何认识,能得出什么结论,撰写一论文。

”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生自行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在合作中完成每组一篇论文的任务。

三、教学评价机制的转变

传统教学评价更多注重人才的选拔,更多注重终结性评价,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评价最主要的都是成绩。

分数高低几乎成为评价一位教师或一位学生是优是劣的唯一标准。

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为了“让每一个学生获得理想发展,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充分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积极性,必须转变教学评价机制。

1、 要建立“全面、多元、发展”的学生评价体系。

在新课程实施中,要摸索一套行之有效的高中学生评价方案。

历史学科的评价可以从目标的多元性,方法的多样化,过程的发展性等角度,综合运用观察法、作品展示法,学生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

在具体操作上,可由定量性评价的测验(可占60%)和定性评价为主的成长档案袋等(可占40%)组成,全面考察学生学业情况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健全人格,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2、 要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制度

对历史教师的评价要尽量做到全面客观和公正,要将教师教学工作与教师专业发展统一起来,可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以老师自评为主,充分发挥领导、同行、学生、家长的作用,采用自评与考评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评价促进教师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总之,历史新课程改革,实际上是教育史上的一场革命。

作为21世纪的历史教师,必须抓住机遇,坚持与时俱进,努力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创造性地实施和推进历史新课程改革,与历史新课程一同成长,迎接中学历史教学更加美好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