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江苏省苏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6229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江苏省苏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江苏省苏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江苏省苏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江苏省苏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江苏省苏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语文江苏省苏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语文江苏省苏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语文江苏省苏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语文江苏省苏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语文江苏省苏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语文江苏省苏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语文江苏省苏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江苏省苏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

《语文江苏省苏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江苏省苏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江苏省苏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

语文江苏省苏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江苏省苏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60分。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上。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扬善必须抑恶,扶正自应祛邪,一个健康、文明的社会,不应让横行一方为非作歹的黑恶势力逍遥法外,不应为毒害健康_______暴利的无良企业庇护,不应对权钱勾结贪婪攫取的现象_______,不应让______侵夺他人利益的缺德行为无所制约。

A.固然谋取麻木不仁肆意B.当然谋取置之度外恣意

C.固然牟取置之度外恣意D.当然牟取麻木不仁肆意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为了改善城市形象、丰富城市生活,由道路建设公司转型而来的市政公司经过全面规划,修建了三个文化广场,其中一个是将二十多米的深坑夷为平地而建成的。

B.互联网部分新词,格调不高、品味低下,却被一些媒体广泛使用,对此,教育部、国家语委连续第十次向社会发布年度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对网络语言做出一定的规范。

C.近年来,因为“扶老人”引发风波的新闻不时见诸于报端,引发不少社会讨论。

据《人民日报》的统计,截至今年10月的149起相关案件,80%的案件真相最终被查明。

D.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充分展现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3.下面是张之洞所撰的苏轼故居对联,上下联各缺两句,选出最适合填入的一项是(3分)

五年间谪官栖迟,①②;三苏中天才独绝,③④。

甲.较量惠州麦饭、儋耳蛮花  乙.若论东坡八诗、赤壁两赋

丙.还是公游戏文章      丁.那得此清幽山水

A.①甲②丁③乙④丙B.①乙②丁③甲④丙

C.①丙②甲③丁④乙D.①丁②甲③丙④乙

4.下列关于书信用语、格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写信回家,起首称呼自己的家人,应加“家”字,如“家严”“家慈”“家兄”等,而写信给他人,起首称呼往往加“令”字,如“令尊”“令堂”等。

B.老师对学生有所教导,在书信中往往用“商量”“讨论”等以表谦逊;但学生仍当恪守分际,用“请教”“请益”等保持敬意。

C.中文书信的格式是这样的:

称呼,顶格写;问好,紧跟在称呼后面写;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可单独成行;“敬礼”紧跟在“此致”后面同行书写。

D.书信作为一种应用文体,信封书写应该考虑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把信函上的称谓用到信封上面,让收信人确认自己是不是收信对象。

5.下列古代名句中所蕴含的理趣与语段内容最相符的一项是(3分)

丝瓜俯视南瓜说:

“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高。

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晚能看到夕阳徐徐落下。

”南瓜说:

“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

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能观察到身边细微的变化。

A.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送顾宁人①北游序

归庄

余与宁人之交,二十五年矣。

其他同学相与,或二十年,或十余年,盖未尝有经年之别也。

今于宁人之北游也,而不能无感慨焉。

宁人故世家,崇祯之末,祖父蠡源先生暨兄孝廉捐馆②,一时丧荒,赋徭猬集,以遗田八百亩典叶公子,价仅当田之半,仍不与。

阅二载,宁人请求无虑百次,仍少畀之,至十之六,而逢国变。

公子者,素倚其父与伯父之势,凌夺里中,其产逼邻宁人,见顾氏势衰,本畜意吞之。

而宁人自母亡后,绝迹居山中不出,同人不平,代为之请,公子意弗善也。

适宁人之仆陆恩得罪于主,公子钩致之,令诬宁人不轨,将兴大狱,以除顾氏。

事泄,宁人率亲友掩其仆,执而棰之死。

其同谋者惧,告公子。

公子挺身出,与宁人讼,执宁人囚诸奴家,胁令自裁。

同人走叩宪副行提,始出宁人。

比刑官以狱上,宁人杀无罪奴,拟城旦③。

宪副与公子年家,然心知是狱冤,又知郡之官吏,无非公子人者,乃移狱云间④守,坐宁人杀有罪奴。

公子忿怒,遣刺客戕宁人。

宁人走金陵,刺客及之太平门外,伤首坠驴,会救得免。

而叛奴之党,受公子指,纠数十人,乘间动宁人家,尽其累世之传以去。

宁人度与公子讼,力不胜,则浩然有远行。

而同人之知宁人者,携尊榼送之。

酒半,归子作而言曰:

“宁人之出也,其将为伍员之奔吴乎?

范雎之入秦乎?

吾辈所以望宁人者不在此。

宁人之学有本,而树立有素,使穷年读书山中,天下谁复知宁人者?

今且登涉名山大川,历传列国,以广其志而大其声施。

焉知今日困厄,非宁人行道于天下之发轫乎?

若曰怨仇是寻,非贤人之志;别离是念,非良友之情。

”于是同人曰“善”,请歌以壮其行,而归子为之序。

(有删改)

【注】①顾宁人:

顾炎武,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

②捐馆:

舍弃所居之屋舍,死亡的婉称。

③城旦:

原为秦汉时的一种刑罚名,这里指流放或徒刑。

④云间:

松江的古称。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他同学相与彼此交往

B.仍少畀之给予

C.适宁人之仆陆恩得罪于主冒犯

D.比刑官以狱上等到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顾炎武本出生世家,因祖父和兄长相继故去,加上灾荒和繁重的赋税徭役,导致家道中落。

B.叶公子依仗父亲和伯父的势力,在乡里为非作歹,地产与顾家相邻,见他家衰微,有侵夺之意。

C.宪副由于和顾炎武是同科中举,而且知道顾炎武含冤,故而异地审判,目的是轻判顾炎武。

D.文中归庄点明寻仇非贤人之志,以此激励顾炎武,这是知己之言,也是作序的一个原因。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以遗田八百亩典叶公子,价仅当田之半,仍不与。

(3分)

(2)又知郡之官吏,无非公子人者,乃移狱云间守,坐宁人杀有罪奴。

(4分)

(3)焉知今日困厄,非宁人行道于天下之发轫乎?

(3分)

9.文中归庄是从哪几个方面劝勉顾炎武的?

(4分)

三、古诗词鉴赏(9分)

10.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祝英台近·北固亭

岳珂①

淡烟横,层雾敛。

胜概分雄占。

月下鸣榔,风急怒涛登,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

正霜鬓、秋风尘染。

漫登览。

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

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

倚楼谁弄新声,重城正掩。

历历数、西州更点。

【注】①岳珂,字肃之,岳飞之孙、岳霖之子。

(1)词中写“关河无限清愁”,词人心中有哪些“愁”?

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4分)

(2)明代杨慎在《词品》中称此词:

“与辛幼安‘千古江山’一词相伯仲。

”请简述两词的相同之处。

(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庄子《逍遥游》)

(2)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

(杜牧《阿房宫赋》)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苏轼《赤壁赋》)

(4),幽咽泉流冰下难。

(白居易《琵琶行》)

(5)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

(6),万钟于我何加焉?

(孟子《鱼我所欲也》)

(7)露从今夜白,。

(杜甫《月夜忆舍弟》)

(8)子曰:

仁远乎哉?

我欲仁,。

(《论语·述而》)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救火夫

梁遇春

①三年前一个夏天的晚上,我正坐在院子里乘凉,忽然听到接连不断的警钟声音,跟着响三下警炮,我们都知道城里什么地方的屋子又着火了。

我的父亲跑到街上去打听,我也奔出去瞧热闹。

远远来了一阵嘈杂的呼喊,不久就有四五个赤膊工人个个手里提一只灯笼,拼命喊道,“救”“救”……从我们面前飞也似的过去,后面有六七个工人拖一辆很大的铁水龙同样快地跑着,当然也是赤膊的。

他们只在腰间系一条短裤,此外棕黑色的皮肤下面处处有蓝色的浮筋跳动着,他们小腿的肉的颤动和灯笼里闪烁欲灭的烛光有一种极相协的和谐,他们的足掌打起无数的尘土,可是他们越跑越带劲,好像他们每回举步时,从脚下的地都得到一些新力量。

水龙隆隆的声音杂着他们尽情的呐喊,他们在满面汗珠之下现出同情和快乐的脸色。

他们只顾到口里喊“救”,那么不在乎地拖着这笨重的家伙往前直奔,他们的脚步和水龙的轮子那么一致飞动,真好像铁面无情的水龙也被他们的狂热所传染,自己用力跟着跑了。

一霎间他们都过去了,一会儿只剩些隐约的喊声,我的心却充满了惊异,愁闷的心境顿然化为晴朗,真可说拨云雾而见天日了。

那时的情景就不灭地印在我的心中。

②从那时起,我就想当一个救火夫,他们真是世上最快乐的人们。

当他们心中只惦着赶快去救人这个念头,其他万虑皆空,一面善用他们活泼泼的躯干,跑过十里长街,像救自己的妻子一样去救素来不识面的人们,他们的生命是多么有目的,多么矫健生姿。

他们一心一意想营救难中的人们,他们尝到无数人心中的哀乐,那班人们的生命同他们的生命息息相关,他们忘记了自己,将一切火热里的人们都算做他们自己,这样子他们生活的内容丰富到极点,又非常澄净清明,他们才是真真活着的人们。

③救火夫不单是从他们这神圣的工作得到无限的快乐,他们从同拖水龙,同提灯笼的伴侣又获到强度的喜悦。

他们那时把肯牺牲自己,去营救别人的人们都认为比兄弟还要亲密的同志。

不管村俏老少,无论贤愚智不肖,凡是努力于扑灭烈火的人们,他们都看做生平的知己,因为是他们最得意事的伙计们。

④若使我们睁开眼睛,举目四望,我们将看到世界上——最少中国里面——无处无时不是有火灾,我们在街上碰到的人十分之九是住在着火的屋子的人们。

被军队拉去运东西的夫役,在工厂里从清早劳动到晚上的童工,许多的失业者……总之,他们都是无时无刻不在烈火里活着,他们个个都正晕倒在烟雾中,等着火舌来把他们烧成焦骨。

可是我们却见死不救,还望青天歌咏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夜莺。

⑤我们都是上帝所派定的救火夫,因为凡是生到人世来都具有救人的责任,我们现在时时刻刻听着不断的警钟,然而我们有的正忙于挣钱积钱,有的正阴谋权位,有的正缘着河岸,自鸣清高地在那儿伤春悲秋,都是失职的救火夫。

有些神经灵敏的人听到警钟,也都还觉得难过,可是又顾惜着自己的皮肤,只好拿些棉花塞在耳里,闭起门来,过象牙塔里的生活。

若使我们城里的救火夫这样懒惰,那么我们会多么愤激地辱骂他们,可是我们这个大规模的失职却几乎变成当然的事情了,天下事总是这么颠倒地安排着,难怪有人喊起“打倒这胡涂世界”的口号。

⑥有些人的确是去救火了,但是他们只抬一架小水龙,站在远处,射出微弱的水线。

他们总算是到场,也可以自欺欺人地说已尽职了,但是若使天下的救火夫都这么文绉绉地,无精打采地做他们的工作,那么恐怕世界的火灾永不会扑灭,一代一代的人们永远是湮没在这火坑里,人类始终没有抬头的日子了。

⑦当我们住的屋子烧着的时候,常有人来趁火打劫,这样幸灾乐祸的办法真是可恨极了。

然而一想许多人天天在火坑里过活,他们不能得到他们应得的报酬,我们坐着说风凉话的先生们却拿着他们所应得的东西来过舒服的生活;他们饿死了,那全因为我们可以多吃一次燕窝,可以多喝一杯白兰地,于斯而已矣。

所以睁大眼睛看起来,这真是大盗不动干戈。

我们趁火打劫来的东西有时偶然被人们趁火打劫去,我们就不胜其愤慨,说要按法严办,这的确太缺乏诙谐的风趣了。

⑧人性已朽烂到这样地步,我想彗星和地球接吻的时候真该到了。

(写作于1930年,有删改)

12.文章第①段的描写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6分)

13.文章第②段说救火夫是“世上最快乐的人们”,体现在哪些方面?

(4分)

14.如何理解“我们趁火打劫来的东西有时偶然被人们趁火打劫去”的含义?

(4分)

15.结合全文,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的意蕴。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四时之外刹那永恒

朱良志

①中国人有独特的时间观,我们在过程中看待生命,生命是一绵延的流,绵绵不绝,以时间统空间,世间的一切都在时间的流动中活了。

中国人的时间观念中还有一种超越的思想,即所谓“荣落在四时之外”,就是悬隔时间,截断时间之流,到流动时间的背后,去把握生命的真实,拷问永恒的意义,思考存在的价值。

它是中国哲学内在超越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中国美学中极富价值的思想。

②苏州沧浪亭有一小亭,亭廊柱上题有一副对联:

“未知明年在何处,不可一日无此君。

”亭子不大,景致也无特别之处,但这副对联却令人难忘,只是觉得放在这优雅的处所,格调似过于冷峻。

前句是中国诗词中常见的感叹,如欧阳修《浪淘沙》词: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这是代未来预想,今年很好,当下很好,但来日如何,明年如何?

明年不知流转于何处,时间转瞬即逝,人是未来宴席的永远缺席者。

后一句引东晋王徽之对竹子的感叹,强调当下此在的感受。

两句又有密切的情感逻辑,正因为我们无法把握未来,正因为必将缺席,我们更应该珍惜这当下的人生盛宴。

这副对联有无奈,但更有惊悟,中国艺术强调,时间、空间带给我们的是拘限,超越时空,领略当下的圆融。

这里含有中国人刹那永恒的思考。

③被闻一多称为“泄露了天机”的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诗云: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诗中表达了在如水的时光中如何抓住一些影象的思考。

张若虚以他妙绝人寰的千古叩问震撼着人们的心扉: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些天才诗人几乎是在神秘的颖悟中,和合物我,齐同古今,万古同一时,古今共明月。

虽短暂并无局限,虽脆弱但并不能随意摧毁,虽渺小并无缺憾,诗人们在超越中占有了无限,与过去晤谈,与未来商兑,在颖悟中顿入了永恒。

④瞬间永恒是禅宗最深刻的秘密之一,也是中国艺术的秘密之一。

“万古江山在目前”,大道就在今朝,就在此刻,就在此刻所见的十五圆月。

明代心学家陈白沙说:

“道眼大小同,乾坤一螺寄。

东山月出时,我在观溟处。

”关键在于“我在”,此在并不因为过去而失去意义,目前不因为广远而丧失可观之处,此顷我在此处,我就是世界的中心,圆满而无缺憾,“我在”,世界因而有意义。

⑤刹那永恒的境界,就是任由世界自在兴现。

在纯粹体验中,并非脱离外在世界的空茫索求,而是即世界即妙悟。

悟后,我们见到一个自在彰显的世界,它不由人的感官过滤,也不在人的意识中呈现。

水自流,花自飘,我也自在。

由此在的证会,切断时间上的纠缠和空间上的联系,直面活泼泼的感相,确立生活自身,看飞鸟,听鸡鸣,嗅野花之清香,赏飞流之溅落,……以自然之眼看,以自然之耳听,就是这么平常。

(节选自《中国美学十五讲》,有删改)

16.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述层次。

(6分)

17.作者为什么认为沧浪亭廊柱上的对联“格调似过于冷峻”?

(6分)

18.如何理解刹那永恒的关键是“我在”?

(6分)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深黄的林子里有两条岔开的路,

很遗憾,我,一个过路人,

没法同时踏上两条征途,

伫立好久,我向一条路远远望去,

直到它打弯,视线被灌木丛挡住。

……

隔了多少岁月,流逝了多少时光,

我将叹一口气,提起当年的旧事:

林子里有两条路,朝着两个方向,

而我——我走上一条更少人迹的路,

于是带来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

 

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

(10分)

(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

“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上曰: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德彝惭而退。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划线部分断句。

(限5处)(5分)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21.根据内容分析,这段文字最可能出现的典籍是()(3分)

A.《昭明文选》B.《资治通鉴》C.《世说新语》D.《人间词话》

22.唐太宗对封德彝的告诫,用韩愈在《马说》一文的观点应如何表述?

(2分)

二、名著阅读试题(15分)

2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飞鸟集》是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该诗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白昼和黑夜、溪流和海洋、自由和背叛,都在泰戈尔的笔下合二为一,短小的语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领世人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源泉。

B.《阿Q正传》写阿Q害怕假洋鬼子,挨假洋鬼子打的时候,他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可他又欺负小尼姑,这些都表现了阿Q畏强凌弱的个性。

C.《边城》在描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图画时,流露出面对悲凉命运的无奈之情,展现了作家提出的“美丽总令人忧愁”的审美境界。

D.《红楼梦》中写元春省亲,“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

”但是元春“一手搀着贾母,一手搀着王夫人,三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

E.《老人与海》中老渔夫圣地亚哥独自一人在海上钓鱼以及钓到那条大鱼后返回港口的几天里,带了足够的面包,所缺少的是淡水。

24.简答题(10分)

(1)程刻本《红楼梦》中有一块女娲补天时多余的顽石,顽石变成了神瑛侍者,而神瑛侍者入世又成了贾宝玉,顽石随贾宝玉一起降生,成为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

顽石与贾宝玉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象征意义,请加以具体解说。

(6分)

(2)鲁迅的《药》中,夏瑜的原型是谁?

文中有何暗示?

(4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中国“武侠”正式见于传记的,是从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游侠列传》开始。

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首先引用韩非子的话: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从法家的观点看来“二者皆讥”。

但是单以侠义的精神和侠义道的史实来看,所谓侠义的作风,实渊源于儒墨两家思想的互相结合,尤其偏重于墨家的精神。

而侠义道发展的事实,却上承战国时代的六国养士,下接隋、唐的选举制度,与明、清以后的特殊社会的形势。

但司马迁所称著的“游侠”,并非纯粹以个人的尚武见长。

以个人的武技与侠义合并而成为后世的“武侠”,应当说是《史记》中《刺客列传》的作风与“游侠”精神互相结合的事迹。

尤其像郭解、朱家这样的“闾巷之侠”,专以“振人不赡”“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为己务,颇得墨家之旨。

唐宋以后,由于禅与道的影响,中国文化的发展,处处进入艺术的境界,而不再是秦汉时代的情形。

所以对于文学的造诣境界,便称之谓“文艺”。

对于武功技击造诣的境界,便称之谓“武艺”。

明、清以后,文有文状元,武也有武状元、武进士、武举人、武秀才等。

而且民间迷信科举,甚至有认为文状元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武艺超群的武状元,或古代武功高强的大将,也就是武曲星下凡。

于是,宋明以来的“历史演义”小说,充满了这种观念,而普遍灌输,影响到社会各阶层。

(节选自南怀瑾《武侠小说的来龙去脉》,有删改)

25.法家对侠客有何态度?

为何会有此态度?

(3分)

26.司马迁所称著的“游侠”有哪些特点?

(6分)

27.请结合材料,概述为何“武侠”会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源远流长?

(6分)

 

【参考答案】

1.D(“固然”暗示下文有转折,不合语意。

“谋取”是中性色彩,“牟取”有贬义色彩,“牟取暴利”为固定搭配。

“置之度外”指不把个人利害等放在心上,不合语意。

“恣意”指放纵不加限制,有自由自在之感,“肆意”含有一定贬义,更契合句意。

2.D(A“深坑”和“夷为平地”自相矛盾,不合逻辑。

B“互联网部分新词”语序不当。

C“诸”为“之于”之意,成分赘余。

3.A(考虑内容衔接和对联仄起平落的押韵。

4.B(A书信中起首称呼不用“家”“令”,只是转述时的尊称。

C问好和“此致”有两种写法,但“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

D信封上应该用社会称谓,而不宜用家庭称谓,这是因为信封既是给收信人看的,让收信人确认自己是不是收信对象,又是给邮递员看的,让邮递员明白邮件应该交谁。

5.B(故事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丝瓜”和“南瓜”对话,揭示的是每个人都有优点,应取长补短,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化。

对照选项,A项说明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比喻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错误,和故事稍微有偏差。

C项说明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道理,D项说明新生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的道理。

只有B项论证了人有长处也有短处。

对别人,要善于欣赏其长处,但也不能忽略其短处,必须全面地认识一个人;对自己,要珍视自己的长处,做到自尊、自信,又要正视自己的短处,避免狂妄自大。

6.C(“得罪”在此是“获罪”之意)

7.C(宪副与叶公子同年登科)

8.

(1)(顾家)把遗留下来的八百亩田产典当(抵押)给叶公子,价格仅相当田价的一半,但(公子)仍然不给钱。

(“典”、“当”、补出主语各1分)

(2)(宪副)知道本郡县中的官吏中没有会反对(违背)公子做法的人,于是把案件移送到松江太守处,最终判定顾炎武杀有罪家奴的罪。

(“非”、“狱”、省略“于”、“坐”各1分)

(3)哪里(怎么)知道今日的困苦危难,不是顾炎武在天下实践(施行)自己政治主张的开端?

(“焉”“行道于天下”“发轫”各1分)

9.用古人的例子劝勉,希望他能学以致用,展望他此行的重大作用,警醒他不要寻仇。

(一点1分,共4分,)

10.

(1)年华易逝鬓霜满头之愁,无处用武功业无成之愁,山河破碎时局动荡之愁,朝廷偏安不思收复之愁。

(一点1分,共4分)

(2)题材上都是登北固亭有感所作,内容上都写南宋中原沦陷期望收复故土,形象上都刻画了一个爱国报国关注民生的词人形象,情感上都抒发年华老去壮志难酬的悲叹,风格上都豪壮悲凉。

(一点1分,共5分)

11.

(1)朝菌不知晦朔

(2)多于在庾之粟粒(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4)间关莺语花底滑(5)甲光向日金鳞开(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7)月是故乡明(8)斯仁至矣

12.运用动作和肖像等细节描写,写出他们的装备差,工作投入;视听结合,从警钟警炮救火声和队员奔跑的场面,写出紧张的氛围;正侧结合,从“我”心境化为晴朗,侧面衬托出救火夫精神的感染力。

(一点2分,共6分)

13.他们的生命是有目的而矫健生姿的,他们的生活是丰富又澄净清明的,他们的工作是神圣的,他们有共同努力的伙伴。

(一点1分,共4分)

14.社会上层的人们利用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获取大量不义之财,(2分)这些财物在真正的火灾中被一些小偷小盗偷去抢去了。

(2分)

15.面对国家社会的火灾,许多人失职见死不救,自欺欺人敷衍,趁火打劫掠夺,(2分)表达作者对黑暗现实的憎恶。

(1分)作者希望来一场更大的革命烈火,(1分)人们能觉醒,学习救火夫的精神,成为正真挽救国家社会的救火夫。

(2分)

16.首先总起中国人有独特的时间观,有超越的思想,讲求四时之外;接着以对联和诗句为例,论述中国文人对刹那永恒的思考;最后阐述刹那永恒的关键是“我在”,这样才能达到任由世界自在兴现的境界。

(一点2分,共6分)

17.对联感叹无法把握未来,劝慰珍惜当下的人生盛宴;对联有无奈的感慨,有对时空的惊悟,让人读后心情沉重;沧浪亭环境优雅,对联的格调与之不符。

(一点2分,共6分)

18.刹那永恒是悬隔时空思考永恒,“我在”把过去、现在和将来结合起来,把此处和他处结合起来;刹那永恒讲求即世界即妙悟,“我在”把主体意识和客观存在结合起来。

(一点3分,共6分)

19.参考高考评分准则,建议均分46分。

附加题

20.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21.B

22.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分)

23.AE(A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是他的《吉檀迦利》。

E老渔夫没有带面包,他是靠吃生鱼肉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