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76345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张家港市港区小学课题组王丽芳

一、课题的提出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问题,是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而出现的。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流动,近几年来,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流动日趋增多,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到我市学校就读。

我们港区小学地处工业经济比较发达的张家港市金港镇的长江社区、长山社区和山北社区,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到校求学。

目前,我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学校学生总数的75%以上,为了做好对这些学生的教育问题,通过前期随机抽样调查,我们对这些学生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这些学生中,有5%的家长识字不多,76%的家长是小学或初中文化。

他们大多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在对孩子今后的发展调查中,更多的家长对孩子没有太高要求。

20%的家长希望孩子能上什么程度就上到什么程度。

35%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干什么就干什么。

由于家庭的流动性大,学生的知识不连贯,基础知识较弱。

调查反映,随父母出来后,只搬一次家的占35%,多次搬家的占65%。

由于家庭的经济状况或家长意识的因素,38%的孩子家里没有合适的课外书籍和报纸,孩子的信息面狭窄,部分家长家庭教育观念滞后,一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些学生胆小、拘谨,不善与人交流、合作;学习基础差、习惯差,有的不会讲普通话,有的不爱学习,有的沾染了小偷小摸的坏习气,如果不对这些学生进行正规有效的教育,不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很可能会产生对抗情绪,也影响其父母的工作情绪,影响金港镇、张家港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

因此,我校将正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现状的摸底调查、心理分析、存在问题的汇总,确立研究对策,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各学科学习都有长足的进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及本课题研究价值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国外,学校以及家庭都十分重视学生的习惯培养。

培根说:

“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英国作家萨克莱曾说:

“播种思想,收割行动;播种行动,收割习惯;播种习惯,收割人格;播种人格,收割命运。

”由此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达地区出现的新群体,对他们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更有利于这些孩子今后人生的道路能走得更好。

2.研究价值

我校1100余名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75%以上,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自四川、湖北、江西、云南、贵州、河北、安徽等20多个省市。

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基础教育的差异、家长素质的不同、家庭条件的局限等因素,一些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张家港市的基础教育的发展水准等还有一定差距。

因此,对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有着一定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1)有利于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应是平等教育。

张家港市人民政府先后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管理的补充意见》、《关于推进我市农村小学基本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关政策。

在教育中,挖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身上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独立性强等优点,能教育与影响本地学生的成长;引导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改掉不良学习习惯,能使他们更好地发展。

从这种意义上讲,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均衡发展。

(2)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习惯的研究与培养,能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学生间,外来务工人员与学校、社区等的联系、沟通,促进他们融入本地区经济、文化等领域,加深与本地居民的相互了解,消除无形中存在的歧视、自卑、对立等情绪,化解矛盾、隔阂,融洽情感,对建立和谐学校、和谐社区、和谐社会有很大的帮助。

(3)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

我校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传统文化。

通过对这些孩子的学习习惯的研究与培养,让他们尽快在学习上缩短与本地孩子的差距,然后通过这些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发掘他们家乡的多元文化,用以丰富我校校本课程的内容,实现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升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学校的文化品位。

(4)有利于改进教育方法。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近几年出现的“新群体”,学生来源比较复杂,个体差异较大。

通过本课题研究,能形成一套较为科学的教育方式与方法,从而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

从这一意义上讲,无疑能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教育能力,优化教师队伍建设。

(5)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由于各地文化的差异,对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管理也成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也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三、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中所研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指非本地户籍,跟随务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到我市居住并在我校就读的学生。

这些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在他们中的有一些学生在家乡或父母前期工作的地方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各方面素质都很优秀;更多的学生是来自相对贫穷的中部西部地区,由于当地教育水平落后,父母双双外出务工,子女也跟随父母到务工所在地学校就近读书。

这些学生随着自己父母漂泊在不同的城市之间,多次转学使得这部分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的学生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有的学生没有认真听课的习惯,有的学生没有认真作业的习惯,有的学生没有良好的复习习惯,有的学生没有良好的考试习惯,还有些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等等,所有这些势必影响到这部分学生今后的发展,势必影响到学校的办学质量。

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多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不会轻易改变的学习行为。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活动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难以估量的,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是学生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

所以对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研究也就成了我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支撑性理论及相关法律条文

1.研究性学习理论:

研究性学习观是基于人类对学习活动的不断认识,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科学学习观,即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

2.自主学习原理: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组织指导和帮助下,在明确学习活动任务的基础上,自觉、自主地进行学习活动,并努力使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

这里的“自主”,既包括学生“个体自主”,也包括在学生“个体自主”基础上的学生“集体自主”。

这种学习活动方式完全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3.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4.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持之以恒,强化训练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整个过程充满着对意志的磨练。

勤奋、自信、独立、创新、严谨、谦虚等是良好的学习性格最主要的特征。

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养成良好的学习性格的基础。

习惯属于非智力因素,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培养非智力因素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5.相关法律条文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文件中,明确规定“要重视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国家颁发的《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中规定:

“流动儿童、少年入学以流入地区管理为主。

”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的意见》中指出:

“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

流入地政府要负责使其子女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当地水平。

”这对我校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有了法律依据。

五、课题研究目标。

学生学习习惯不同,学业水平也就不同。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前提。

在我校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除了部分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外,更多的学生有学习习惯缺乏,满足于基本听懂、会做、考试过关,很少有预习、复习,作业拖拉、抄袭,考试作弊等种种不良习惯。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这部分学生养成能独立思考、能独立作业,又有勤学好问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力求达到如下目标

1.形成一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考试等良好习惯的评价体系。

2.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建立成长档案,做好跟踪记录。

让这些孩子在我校学习2-3年后,包括学业水平在内的综合素质有明显的提升。

3.编写一套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行良好习惯培养的校本教材(手册)。

4.培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学习习惯,带动本地学生素质的提升,实现校园多元文化的相互融合与促进。

5.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改进教师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在研究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以下的习惯。

1.主动学习的习惯

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的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

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坚持始终。

2.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

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把每个规定的学习时间分成若干时间段,根据学习内容,为每个时间段规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并要求自己必须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

3.各学科全面发展,不偏科的习惯

现代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发展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所以要求学生要全面发展,不能偏科。

这就要求学生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更要努力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兴趣。

4.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

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5.认真听课的习惯

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

上课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

上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大胆发言,展示思维。

6.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

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上要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创新意识的勃发。

回答问题要主动,起立迅速,声音宏亮,表述清楚。

7.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

学习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

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

8.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

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

有实验表明:

上课光听不记,仅能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的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的语句,课下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

9.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后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结构或提要步骤式知识结构。

主动询问,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

10.及时完成作业和复习的习惯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选做的作业,认真思考,认真书写,一丝不苟,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寻找解决的办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单元、章节知识结构,在大脑中勾画图式。

这是使知识系统化,牢固掌握知识,形成学科能力的重要一环。

针对课题的研究内容,本课题分成下面四个子课题:

(1)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2)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3)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4)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并辅之以文献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

1.行动研究法:

教师结合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对外来务工人员教育的实践开展有目的的研究,并在实践中摸索出最佳的教育方法。

2.文献法:

通过对国内有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方面的资料收集,进行文献的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

争取本课题的研究在已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一定的突破提和高。

3.个案分析法:

在实施课题阶段,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中出现的比较典型的情况进行一至二年的追踪研究,以总结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

4.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适合全日制公办小学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方式、方法。

八、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09年4月——2009年6月)

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和操作性作充分的论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和指导。

同时,做好对课题人员的培训工作,以保障课题的顺利开展。

1.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组织有关教师对课题进行论证并进行修改。

3.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收集理论依据。

4.通过调查,建立“在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基本情况”数据库。

5.向上级教科规划部门提出立项申请。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2009年9月—2012年2月)

本阶段是实验工作的关键阶段,必须认真组织实施,抓好每一个环节,这个阶段收集到的资料和得到的结论,对整个实验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了解学校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原有知识水平,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等方面的情况,并依据学生的水平状况进行分类,统计,寻找原因。

2.成立外来务工人员家长学校委员会,定期向家长传授家教的先进经验,促使家长们观念的转变。

3.课题组成员分别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结合班主任工作、家庭教育等途径对课题进行研究,本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学生享受平等教育的思想,并探索出一套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基本策略。

4.每学期举办“在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个性特长展示,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成功感。

同时以榜样的力量促使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5.组织课题组有关成员进行课题研究的中期汇报,通过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及时修订课题研究方案,为下一步进行课题研究指明方向。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

(2012年3月—2012年4月)

本阶段属于课题的总结阶段,必须系统全面地整理课题研究成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本课题研究进行全面的总结。

1.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收集整理有关课题研究的资料(个案、论文、学生成长追踪记录、家长学校教学情况等)。

3.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成果论证。

4.进行成果宣传推广。

九、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结题研究报告和教师围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汇编。

2.制度成果: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学习习惯评价标准;港区小学教师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教学评价标准。

3.家长学校教学VCD视频材料。

4.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学习成果汇编。

5.教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方面的相关研究论文2-3篇在省级刊物上正式发表。

6.课题研究报告。

十、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组长

王丽芳:

党支部书记、校长。

小学高级教师、张家港市教学能手。

1.课题实施方案的设计。

2.全面负责本课题的研究进程。

3.进行课题组成员的培训工作。

4.总结整理本课题的研究成果。

课题组成员:

成福林:

分管德育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

负责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供课题组研究参考。

危乃华:

分管教学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张家港市教坛新秀

研讨活动组织的安排、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个案调查工作。

施筱芸:

教导主任、小学高级教师,张家港市教坛新秀。

子课题1的研究与管理,进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课堂教学方面的研究;负责过程性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张杰:

教科主任、小学高级教师,张家港市教坛新秀。

课题组副组长,子课题3的研究与管理,负责本课题研究的日常管理工作,协助课题组做好各阶段课题研究实施的相关工作。

徐海英:

分管数学教导、小学高级教师,张家港市教坛新秀。

负责对教师课堂教学指导。

子课题2的研究与管理,

赵英:

德育主任、小学高级教师、张家港市教坛新秀。

负责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方面的教育;组织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家长学校工作。

瞿海燕:

团支部书记、大队辅导。

负责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管理。

钱惠洪:

总务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负责本课题研究的后勤保障工作。

张三元(科学教师)、王荷琴(语文老师)、顾静(英语教师)、陈凤秀(数学教师)进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课堂教学方面的研究

十一、课题研究经费预算

本课题预计经费15000元,用于:

1.购买相关的教育理论书籍。

2.组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开展相关的竞赛活动和个性展示活动。

3.整理出刊教师研究成果集。

4.整理汇编学生成果集。

十二、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   可行性分析

我校于2007年被命名为“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

现有教学班23个,学生1100余人,专任教师64名,其中,张家港市级骨干教师占教师的14%,连续两年被评为张家港市文明单位。

担任课题组长的王丽芳同志,是张家港市教学能手,曾独立承担过苏州市教科规划课题,并于2007年12月高质量地结题。

参加本课题研究的成员,由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师组成。

课题组成员,大部分为张家港市级骨干教师,都承担或参与过苏州市、张家港市级立项规划课题的研究,在省级及以上发表过学术论文。

因此,我校基本具备承担苏州市教科规划立项课题研究的客观条件与科研能力。

2.   保障条件

建立课题研究组织。

成立以王丽芳校长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由学校骨干教师参加,形成学校的研究网络。

强化理论培训学习。

学校制订课题研究的制度、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并严格遵守课题研究制度。

学校经常性地组织课题组成员,通过报刊、网络等渠道,快捷、及时地了解课题研究的动态信息。

聘请专家进行指导。

主动和市教科室、苏州市教科所联系,邀请专家来校作辅导报告、进行实地指导,更新观念,拓宽视野,改进方法,解决问题,推进研究进程。

加强横向协作交流。

积极与同类课题研究的学校或个人联系,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尽可能地少走弯路。

确保研究经费到位。

学校将设立专项研究经费,用于购买书刊、外出培训考察、编印资料等,为课题研究提供足够的经费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