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笔记王宏建25页超全打印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6842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3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概论笔记王宏建25页超全打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艺术概论笔记王宏建25页超全打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艺术概论笔记王宏建25页超全打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艺术概论笔记王宏建25页超全打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艺术概论笔记王宏建25页超全打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艺术概论笔记王宏建25页超全打印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艺术概论笔记王宏建25页超全打印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艺术概论笔记王宏建25页超全打印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艺术概论笔记王宏建25页超全打印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艺术概论笔记王宏建25页超全打印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艺术概论笔记王宏建25页超全打印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艺术概论笔记王宏建25页超全打印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艺术概论笔记王宏建25页超全打印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艺术概论笔记王宏建25页超全打印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艺术概论笔记王宏建25页超全打印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艺术概论笔记王宏建25页超全打印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艺术概论笔记王宏建25页超全打印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艺术概论笔记王宏建25页超全打印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艺术概论笔记王宏建25页超全打印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艺术概论笔记王宏建25页超全打印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艺术概论笔记王宏建25页超全打印版.docx

《艺术概论笔记王宏建25页超全打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概论笔记王宏建25页超全打印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艺术概论笔记王宏建25页超全打印版.docx

艺术概论笔记王宏建25页超全打印版

艺术概论笔记-王宏建(25页超全打印版)

艺术概论王宏建

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

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本质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此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一)艺术石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因为艺术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任何创造艺术品的人也是社会的人,没有社会,就没有现实的人,也就没有艺术,所以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艺术在社会中的地位: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艺术的发生和发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的主要内容和形态,艺术是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而发展的。

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

(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它们的共性

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

他们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并都最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而且它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他们的共性。

(三).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们和经济基础的距离上有所不同,分出不同的地位。

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方式与程度也使不同的。

艺术通过政治道德法律等“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

艺术与“中间环节”的关系:

直接和密切。

(四)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

1.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1)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2)另一方面,政治与艺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3)艺术与政治相反,它远离经济基础,不能直接反映经济基础,只有通过政治的中介才能联系于经济

特征。

(2)艺术把人的主观活动与客观世界高度统一起来,将主体对客体世界的审美认识和审美体验物化或对象化到作品中,尤为人类提供精神消费的产品,通过影响人的精神最终影响客观世界。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条件下,艺术作为“艺术生产”,应该做人真正的精神生产实现其本质,以满足人民的精神需要为根本目的。

第二节.艺术的认识本质

一.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一).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

依据: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决定精神

艺术这种精神现象是对客观现实世界或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或认识形式,因为任何精神现象都只能在客观的物质现象的基础上产生出来,只能以客观世界为基础,从现实的社会生活出发,在获得了对生活的独特的审美认识后才能进行创作和表现。

(二).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

艺术与宗教“掌握”世界方式的区别

相同:

都是更高、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都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不同:

宗教是空虚的幻想,不要求真实地反映现实世界,艺术则真实的认识世界和反映社会生活

宗教形象只是宗教观念的外化,是普遍观念的符号,艺术形象是艺术家的个性和他的思想情感的表达,

艺术与哲学“掌握”世界方式的区别

相同

1都是更高、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2都要求真实地“掌握”世界,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

不同

在“掌握”世界的方式上艺术是运用形象进行的创造性想象活动,认识的重点是事物的特征、个性和美,是在个别之中显示一般、在特殊之中表现普遍,哲学是以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抽象真理的方式“掌握”世界和社会的普遍性必然性。

哲学主要作用于人们的理智,艺术则作用于人们的理智的同时,还强烈地作用于人们的情感,给人以审美享受。

二.艺术用形象反映世界

(一)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形象性是文学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的基本特征

(二).艺术形象的特性

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从创造过程来看,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是具体的、可感知的,而不是抽象的、凭感官无法直接把握的,同时又需要理性认识中积极的形象思维活动创造出一个艺术形象。

从欣赏的角度来看,艺术形象不仅作用于观众的感官,引起感官上的快适,还作用于观众的理智,引起人们的思考,从而得到理性的满足。

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和反映,同时又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认识和评价,表现着艺术家的主观的情感、思想和审美理想。

艺术典型:

是同社会生活的本质、事物和人物的普遍性共性密切相关的,同是还必须具备生动的个性和特殊性

三.艺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

(一)艺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再现的真实

(二)艺术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性---表现的真实

(三)高度真实的艺术形象与艺术典型

第三节艺术的审美本质

一.艺术与美的关系

(一).艺术反映现实美

现实美:

现实中美的事物的美,可分为自然美和社会美

自然美:

自然界中存在的美,自然事物的美

社会美:

人类社会关系中的美,社会事物的美

(二).艺术创造艺术美

艺术不仅可以反映现实的美,而且可以创造艺术美,还可以通过主体的意识作用把现实中原本不美的或丑的事物转化为艺术美,它是人为的,是人的合目的性与规律性的审美创造《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就是典型的代表。

(三)艺术是审美对象

二.艺术的审美本质

(一).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发生美学上的关系)

条件:

1.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

2.人的本质力量具有审美需要

(二).美的本质与美感的本质

1美的本质

美的事物是符合美的规律的

本质现象的真实的美正是规律的表现

所以美的本质是本质现象的真实表现

2.美感的本质

美感从根本上说,是客观事物的美作用于人而引起人的一种意识活动和情感活动,这种意识和情感活动只有在人对客观事物的美的审美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发生,审美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审美观念,是美感产生的根源。

是人在客观事物的美的审美认识的基础上发生的美的感受与美的感动的统一,感官的快适与理性的满足的统一。

(三)艺术是艺术家审美观念的表现形态

三.情感在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

(一).艺术的一般审美特征

(二).艺术的情感特征

艺术门类论

第一节艺术的分类

一..艺术门类的多样性

原始状态的造型艺术和歌舞---洞穴壁画和雕塑---文学和音乐---戏剧---摄影术---电影---电视……

二..艺术门类的划分

经常使用的几种

1.以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为标准,空间,时间,时空

2.以艺术形态的感知方式为标准,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视听艺术,想象艺术,

3.以艺术形态的创造方式为标准,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

第二节.主要艺术门类

3.主要艺术门类--美术

美术的特征和类型

4.主要艺术门类—音乐

音乐的特征和类型

5.主要艺术门类—舞蹈

舞蹈的特征和类型

6.主要艺术门类—戏剧

戏剧的特征和类型

7.主要艺术门类---摄影

摄影的特征和类型

8.主要艺术门类---电影和电视

电影和电视的特征和类型

9.主要艺术门类---文学

文学的特征和类型

10.主要艺术门类---建筑与园林

建筑与园林的特征和类型

11.各门艺术之间的关系

吸收和借鉴,配合,结合

第三节各门艺术之间的关系

一.各种艺术的相互联系

1..吸收与借鉴

2.配合

3.结合

二.艺术在分化和综合中发展

 

艺术发展论

第一节.艺术的发生

.艺术发生学是研究艺术发生的原因及其过程的理论

(一)历史上关于艺术发生的几种主要理论

1.游戏说

十八世纪德国思想家席勒和十九世纪英同哲学家斯宾塞提出,认为艺术发生的真正原因是以外观为目的的游戏冲动。

游戏与艺术的相同点

1都只有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的功利需要之后才有可以用过剩的精力从事这些活动

2它们都是超功利的,不能满足实际物质需要,都能让人产生愉悦的情感

3游戏中强烈的感情和欢快的节奏和艺术有关联

游戏与艺术的不同点

1游戏的目的是发泄过剩的精力或是某种活动的练习,艺术却不同

2游戏是短暂的,而艺术的生命力是长久的

3游戏是个人的自娱,艺术是情感的交流,必须有观众。

所以游戏没有科学地、全面地揭示艺术发生的根源。

2.巫术说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提出,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巫术,而原始巫术根植于原始人万物有灵的世界观,有顺势巫术,模拟巫术,接触巫术。

3.劳动说

原始社会音乐和舞蹈的特征是节奏,而音乐和舞蹈的节奏又来源于劳动的节奏,特别是集体劳动中产生的节奏

(二)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生产劳动实践

艺术的发生动力不是单一的,劳动、情感、巫术、幻想等原始社会的一切,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了一个系统,组成一个合力。

但不是每个动力因素都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其中人类的生产劳动实践决定其他因素的产生和发展,成为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1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

2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思想和感情的产生,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一个必要条件

3生产劳动推动着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二个必要条件

4生产劳动实践是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因,从建筑,造型,装潢,舞蹈,音乐,诗歌的产生可以分析出来

(三)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

1艺术发生的上限---人所创造的第一件工具

工具和艺术都是人创造的,艺术发生的前提和条件都是在人们使用工具改造自然的基础上产生的,工具促进了形式美感的产生

2“准艺术”的发生

“准艺术”发生的标志是人体装饰,雕刻和岩画的出现

3“准艺术”的繁荣

社会由狩猎经济向原始农耕经济转变,为了储存和加工粮食就产生了新的器皿—陶器应运而生,陶器的的出现对于史前艺术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准艺术”的衰落与艺术的发生

真正的艺术产生的标志是实用价值下降、渗入等级观念、作为富人饰物或宗教祭器象征的玉器和青铜器艺术的繁荣和狞厉恐怖的艺术风格的产生

第二节.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历史上对艺术发展规律的研究:

(一)艺术发展的模式论:

(1)“草创——繁荣——衰亡”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1..需树立以一个评判标准2.只适合主要艺术种类。

(2)“否定之否定”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1.绝对观念,过于主观2.按此理论最后艺术灭亡

(3)“两极之间的变化”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二)艺术发展的动力论:

人的本性是艺术发展的终极原因(唯心主义,错的)人的本性在一定限度内是变动的,它像人的生命一样,经历童年、青年、壮年、老年这几个阶段,这也就决定了艺术经历了童年草创期、青壮年高峰期、老年衰落期这几个阶段。

  二、艺术发展的他律性:

(一)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

艺术发展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经济的发展。

这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这条规律包含着以下内容:

(1)经济决定艺术的发生。

任何艺术的发生,都以经济的一定发展为前提,经济创造了艺术发生的条件,经济创造了艺术发生的原因,经济甚至决定了艺术的内容与形式。

一切艺术,哪怕是充满神奇幻想的神话,都是一定社会经济的产物。

一切艺术,不管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不管是写实的还是抽象的,不管是再现的还是表现的,不管是反映社会生活的还是反映自然的,归根到底,都是由经济决定的。

(2)经济决定艺术的性质。

由于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不同,在生产关系中地位不同,有人占据着统治阶级的地位,有人出于被统治阶级的地位。

因而必然有表现统治阶级思想感情的艺术,也有表现被统治阶级思想感情的艺术。

经济决定了艺术的不同的性质。

(3)经济决定艺术的发展。

艺术是发展的,推动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经济的发展。

(4)经济与艺术发展的不平衡性。

经济高涨必将导致艺术繁荣,是无疑的,不可避免的,但是,艺术繁荣与经济高涨,并不是如影随形、亦步亦趋的绝对平衡的关系,而是复杂的、包含差别的关系,这就是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还表现在:

      首先,对历史发展不同时代做纵向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其次,对同一时代不同地区、国家做横向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再次,对艺术内部不同艺术种类做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以上三个方面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艺术与经济发展的原理。

(二)政治对艺术的发展具有直接的,重大的,深刻的影响。

    经济是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

但经济不是艺术发展的唯一动力。

影响艺术发展的还有政治、宗教、哲学、道德等等。

政治在艺术发展中的左右有两种错误:

(1)认为“政治是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政治决定艺术”。

首先,从理论分析上说,把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归结为政治,也就是归结为思想关系,从而否定“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经济”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误入历史唯心主义。

其次,从实践检验来看,政治不能决定艺术。

(2)认为“政治不是艺术发展的任何动力,政治与艺术无关”。

错误是:

不管艺术家本人的主管意愿如何,“为艺术而艺术”只能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整个上层建筑的核心,政治要求艺术为自己服务,用物质的、精神的力量去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

政治对艺术的影响是直接的,因为在上层建筑内部政治与艺术的联系是直接的,艺术像晴雨表一样灵敏地对政治做出反映;政治对艺术的影响又是重大的,因为政治集中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它拥有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和强大的物质力量。

因此,政治既可以成为强大的动力促进艺术的繁荣,也可以成为巨大的阻力导致艺术的衰败。

(三)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1宗教阻碍艺术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宗教是对艺术的否定。

宗教之所以否定艺术,因为宗教与艺术确实存在根本对立的方面:

(1)宗教是对社会生活的扭曲的反映;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真实的反映。

(2)宗教要求对彼岸世界的心灵感悟;艺术要求对现实世界和世俗感情的形象表现。

(3)宗教的对象是神;艺术的对象是全面的社会生活。

(4)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艺术是生活的教科书,净化人的心灵。

(5)宗教相信自己创造的神的存在;艺术不相信自己创造的对象的真实存在。

2宗教促进艺术的发展。

这是宗教影响艺术的另一个方面,因为宗教与艺术确实有很多共同点

(1)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形象的反映。

(2)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全面反映。

(3)都蕴含了感情与幻想的成分。

(4)都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抚慰,产生愉悦与希望。

宗教推动艺术的发展表现在:

(1)宗教为艺术破除教义的束缚从而得到发展。

(2)为艺术提供题材。

(3)是艺术生产的组织者。

(四)道德给艺术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

道德在艺术发展中的作用,有两种反对两种错误:

(1)认为道德与艺术是绝对对立的,道德与艺术无关。

这种观点认为,道德的评价标准是善与恶,艺术的评价标准是美与丑,这是毫不相干的两件事。

 

(2)道德与艺术完全同一的,一切艺术都是道德教育的手段。

   以上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道德与艺术既不是绝对对立的,也不是完全同一的。

他们既有本质区别,又相互影响。

道德是艺术发展的动力或阻力。

      当艺术作品表现进步的道德准则的高尚的理想情操时,往往产生持久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促进艺术的发展。

落后的,腐朽的,丑恶的道德准则对艺术的发展起另外一种作用。

 (五)哲学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艺术与哲学有着本质的不同:

第一,它们在精神世界中的地位不同:

艺术是感性的最高形式;哲学是理性的最好形式。

第二,反映社会生活的方式不同:

艺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哲学用最一般的范畴和逻辑体系反映社会生活。

第三,反作用于社会生活的方式不同:

艺术以情感人,通过情感的感染英系那个人的行动进而影响社会生活;哲学以理服人,通过方法论影响社会生活。

哲学如何影响艺术的发展:

(1)哲学通过美学的中介影响艺术的发展。

(2)哲学通过创作方法的中介影响艺术的发展:

哲学思想决定艺术创作的方法。

从根本上说,艺术的创作方法来自艺术思想,艺术创作方法就是艺术思想在创作中的体现。

艺术从根本上说,又来自哲学思想,艺术思想就是哲学思想在艺术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运用于艺术领域就会产生艺术是社会生活反映的艺术思想,这种艺术思想运用于艺术领域就会产生“艺术不是也不可能是再现性的,艺术是情感的表现”的艺术思想,这种艺术思想必然产生西方形形色色的艺术创作方法。

创作方法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艺术作品。

(3)哲学思想决定艺术创作方法的选择与改变。

(4)哲学思想的矛盾决定艺术创作方法的矛盾。

三、艺术发展的自律性:

艺术发展的自律性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从艺术的纵向发展来看,艺术发展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之间的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就是艺术发展的继承与革新;

第二,从艺术的横向联系来看,不同民族艺术之间以及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之间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就是多民族艺术的借鉴与创造,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的相互联系与融合。

(一)历史继承性是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

所谓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就是前代艺术对后代艺术的巨大影响以及后代艺术对前代艺术的积极成果的继承保留。

它揭示了艺术发展历史之间的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这是古今中外一切艺术发展都应遵循的普遍规律。

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主要表现在:

(1)艺术作品思想内容的继承。

(2)艺术作品形式的继承。

(3)艺术种类和艺术创作方法的继承。

(二)艺术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的原因:

(1)是由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连续性所决定的。

 

(2)是由艺术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

 (3)是由艺术表现生活的任务决定的。

(三)艺术遗产的原则:

继承艺术遗产的原则是批判的原则

   怎样区分艺术遗产的精华与糟粕:

(1)要把统治者的艺术与被统治者的艺术区分开来。

在阶级社会中,有两个对立的阶级;反映在艺术中,就有两种艺术,一种是反对的艺术,它反映统治阶级反动的思想感情,是艺术遗产中的糟粕;另一种是进步的艺术,它反映被统治阶级进步的思想感情,是艺术遗产中的精华。

(2)要把某一具体艺术作品中之精华与糟粕区分开来。

要坚持继承艺术遗产的批判原则,就要反对“肯定一切”与“否定一切”两种错误。

“肯定一切”即全盘继承,表现为复古主义。

“否定一切”即简单抛弃,表现为虚无主义。

(四)艺术继承的条件和类型:

艺术继承的条件决定艺术遗产继承的类型。

艺术遗产继承的类型有两种:

(1)同一艺术风格渐进延续中继承。

(2)不同艺术风格飞跃断裂的继承。

艺术的发展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

现代派艺术认为原始艺术的价值在于:

首先,原始艺术稚拙简朴的形式。

其次,原始艺术丰富大胆的想象。

再次,原始艺术单纯直率的内心表露。

最后,原始艺术的混沌性。

(五)革新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革新是一切时代、一切民族艺术发展过程的必然规律。

(1)革新是艺术的任务所决定的,艺术的任务是反映生活。

生活是发展的,因此,反映生活的艺术也是发展的。

这是艺术革新的客观必然性。

(2)革新是艺术的本性所决定的,艺术的本质就在于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了艺术。

(3)革新是欣赏者的审美需要所决定的。

欣赏者在艺术欣赏时总是求新、求异、求变,欣赏者的审美需求决定了艺术革新的必要性。

(4)革新是艺术家的个性和思想感情的独特性所决定的。

不同的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虽有共同点,但必然具有独特性。

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思想感情的独特的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感情的独特性决定了艺术革新的必然性。

(六)艺术发展过程中革新的表现

第一,从艺术作品来说,革新可以表现为艺术作品内容的革新与艺术作品形式的革新。

艺术内容的革新即创造新的艺术形象、表现新的思想感情,这是艺术作品革新的主导方面。

艺术内容来自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独特的审美认识与审美评价。

艺术内容的革新必然带来艺术形式的革新,即艺术作品组织结构与艺术语言的革新。

第二,从艺术家的角度来说,革新可以表现为对他人的超越和对自我的超越。

对于艺术家来说,革新首先表现在对他人的超越,即对先辈和同辈艺术家的超越。

艺术的发展过程与科学的发展过程不同。

第三,从革新的程度来说,革新可以区分为同一艺术风格延续中的革新与不同艺术风格转变中的革新。

在艺术发展过程中,所谓同一艺术风格延续中的革新,实际上是艺术发展的量的积累,是对某一艺术风格的完善。

所谓不同艺术风格转变中的革新,实际上是艺术发展过程质的飞跃,是对某种艺术风格的根本变革,是新的艺术风格的产生。

(七)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与革新的关系

艺术发展过程中革新的表现:

内容革新,形式革新,对他人的超越和自我的超越,艺术风格的革新。

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与革新的关系:

辩证统一。

革新是继承的目的。

继承是革新的基础。

第三节.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

一.世界各民族艺术的多元存在

1.艺术民族性

艺术的民族性就是表现民族的本质特点所形成的艺术上的特殊性,艺术的民族性不在于在艺术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是否具有民族性,艺术的民族性最重要最基本的内涵在于是否表达了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艺术民族性的核心和灵魂

2.艺术民族性的根源

民族的社会生活的特殊性(以古埃及和古希腊为代表)

二.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与融合

表现:

1.民族艺术内容上相互影响

2.民族艺术形式的相互影响

过程:

1.外来艺术原封不动的“拿来”

2.鉴别的基础上吸取精华

3.外来艺术与本民族艺术有机的结合

4.世界艺术(民族艺术的一种)

是为整个世界所共赏的民族艺术

是表现“人”的一般本性的民族艺术

是表现人类共同美的民族艺术

三..艺术的世界性和民族性的辩证关系(辩证统一)

凡是世界的都是民族的

并非一切民族的都是世界的

艺术创作论

第一节.创作主体—艺术家

一.社会生活对艺术家的影响

1.家庭环境,社会制度渗透下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

2.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的的熏陶和影响

3.世界潮流和时代精神的影响

二.艺术家的主体性(创作过程中艺术家所起的决定作品命运的作用)

1.艺术家是艺术生产过程的主宰者

1.艺术家在创作的全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2.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包含着丰富的变量因素

2.艺术生产和艺术作品的不可替代性

1.艺术创作主体心理定势所包含的各个层次的文化知识、艺术专业知识、艺术创作经验和创作才能各不相同

2.艺术家所凭借的社会生活素材也是丰富多彩所选用的艺术语言的组合也是千变万化

三.艺术家的修养

是指在取得一定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艺术实践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提出进一步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理论修养和艺术创作技巧,以达到一定高度和水平,并熟练自如地创造出有一定艺术意蕴和神韵的艺术作品

艺术家的五个修养

1.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

2.深厚的文化素养(社会知识文化;姐妹文化;专业文化。

3.丰富的生活积累

4.超常的艺术思维活动能力(发现的目光和独到的感受力;丰富的创造性的艺术想象力;独特的记忆力。

5.精湛的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