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会计教学案例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7028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8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本管理会计教学案例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成本管理会计教学案例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成本管理会计教学案例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成本管理会计教学案例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成本管理会计教学案例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成本管理会计教学案例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成本管理会计教学案例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成本管理会计教学案例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成本管理会计教学案例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成本管理会计教学案例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成本管理会计教学案例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成本管理会计教学案例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成本管理会计教学案例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成本管理会计教学案例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成本管理会计教学案例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成本管理会计教学案例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成本管理会计教学案例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成本管理会计教学案例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成本管理会计教学案例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成本管理会计教学案例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本管理会计教学案例答案.docx

《成本管理会计教学案例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本管理会计教学案例答案.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本管理会计教学案例答案.docx

成本管理会计教学案例答案

 

实践环节

管理成本会计课程实验

财务会计与经济系

专业

财务管理

班级

一班

学号姓名

13909101包敏慧13909102陈一斐

13909103陈悦婷13909104方莎

13909105傅艺佳13909106何晓美

指导教师

赵红莉

 

 

案例一光大公司成本核算案例【包敏慧】··································1

案例二胜利公司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比较案例【陈一斐】···············8

案例三天成化工本量利分析案例【陈悦婷】·······························14

案例四北方制药厂全面预算管理案例【方莎】······························18

案例五北方制药厂标准成本管理案例【傅艺佳】···························27

案例六蓝鸟公司经营决策案例【何晓美】·······························33

上机报告····························································37

 

案例一光大公司成本核算案例

13909101包敏慧

【案例资料】

光大公司生产的A产品,需要经过第一,第二和第三个基本生产步骤(车间),第一生产步骤完工产品为甲半成品,完工之后全部转入第二生产步骤继续加工。

第二生产步骤完工产品为乙产品,完工之后全部转入第二生产步骤继续加工。

第三生产步骤完工产品为A产品。

生产A产品的原材料在第一生产步骤开始时一次投入,各个生产步骤的工资与费用的发生比较均衡,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都是50%。

2013年6月有关成本计算资料如下:

生产数量如表1所示:

表一

光大公司生产数量资料

产品:

A产品2013年6月单位:

项目

第一生产步骤

第二生产步骤

第三生产步骤

月初在产品

50

100

200

本月投入或上一个生产步骤转入

550

500

500

本月完工转入下一个生产步骤

500

500

550

月末在产品

100

100

150

(2)生产费用资料如表2所示:

表2

光大公司生产费用资料

产品:

A2013年6月单位:

项目

第一生产步骤

第二生产步骤

第三生产步骤

月初在产品成本

36250

130000

400000

其中:

直接材料(半成品)

25000

95000

330000

直接人工

6250

20000

40000

制造费用

5000

15000

30000

本月本生产步骤发生的生产费用

511250

350000

367500

其中:

直接材料

275000

直接人工

131250

200000

210000

制造费用

105000

150000

157500

【案例要求】

根据资料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综合结转)计算A产品及其半成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编制结转完工产成品的会计分录,并登记下列产品生产明细表(见表1-1~1-3)。

对第三个生产步骤所生产的A产品总成本中的自制半成品进行成本还原,并填入表1-4。

【相关知识点概要】

1、逐步结转分步法:

按产品生产步骤先后顺序,分步骤逐步计算并结转各步骤半成品成本,直到算出产成品成本。

适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企业,分为综合结转分步法和分项结转分步法。

综合结转分步法:

指上一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转入下一生产步骤时,是以“半成品”或“直接材料”综合项目记入下一生产步骤成本计算单的方法。

综合结转分步法的分类:

(1)半成品按实际成本综合结转采用这种方法结转时,“自制半成品”综合项目,在半成品全部从上步骤直接转入下步骤的条件下,就按本月上步骤完工半成品总成本登记,在半成品从上步骤不全部直接转入下步骤或通过半成品仓库收发的条件下,就要根据所耗半成品的数量乘以半成品的单位成本计算。

库存半成品单位成本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以及加权平均法等方法确定。

(2)半成品按计划成本综合结转采用这种结转方法,自制半成品日常收发的明细核算均按计划成本计价,在半成品实际成本计算出来后,再以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对比,计算半成品成本差异额和差异率,调整领用半成品的计划成本。

采用这种方法,自制半成品明细账的“收入”、“发出”和“结存”栏以及从第二步骤开始的产品成本计算单中的“自制半成品”项目都设置了“计划成本”、“实际成本”和“成本差异”专栏。

3.逐步分项结转分步法与综合结转分步法的区别:

(1)结转方式不同。

逐步分项结转分步法是将各步骤所耗用的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按照成本项目分项转入各该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的各个成本项目中。

而综合结转分步法是将各步骤所耗用的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按照成本项目综合转入各该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的各个成本项目中。

(2)结转方法不同。

逐步分项结转分步法由于工作量大而一般多采用按实际成本分项结转的方法。

而综合结转分步法可以按照半成品的实际成本结转,也可以按照半成品的计划成本(或定额成本)结转。

(3)综合结转分步法一般需要将综合结转算出的产成品成本进行成本还原,以便从整个企业的角度分析和考核产品成本的构成。

而分项结转已经反映成本的具体构成,因此不需要进行成本还原。

4.约当产量比例法:

是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其投料程度或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即约当产量,然后按完工产品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5.综合结转分步法的成本还原:

就是将产成品耗用各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为原来的成本项目。

成本还原的方法是倒顺序法,从最后步骤开始,将其耗用上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为原来的成本项目。

(1)表1-1第一个生产步骤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表

产品:

甲半成品2013年6月单位:

项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

月初在产品成本

25000

6250

5000

36250

本月生产步骤发生费用

275000

131250

105000

511250

生产费用合计

300000

137500

110000

547500

本月完工产品数量

500

500

500

500

月末在产品约当量

100*100%=100

100*50%=50

100*50%=50

约当产量合计

500+100=600

500+50=550

500+50=550

完工产品单位成本

30000/600=500

137500/550=250

110000/550=200

950

完工产品总成本

500*500=250000

500*250=125000

200*500=100000

475000

月末在产品成本

500*100=50000

50*250=12500

50*200=10000

72500

借:

自制半成品—甲半成品475000

贷: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半成品475000

表1-2第二个生产步骤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表

产品:

乙半成品2013年6月单位:

项目

上一个生产步骤转入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

月初在产品成本

95000

20000

15000

130000

本月生产步骤发生费用

200000

150000

350000

本月上一个步骤转入费用

475000

475000

生产费用合计

570000

220000

165000

955000

本月完工产品数量

500

500

500

500

月末在产品约当量

100*100%=100

100*50%=50

100*50%=50

约当产量合计

500+100=600

500+50=550

500+50=550

完工产品单位成本

570000/600=950

220000/550=400

165000/550=300

1650

完工产品总成本

950*500=475000

400*500=200000

300*500=150000

825000

月末在产品成本

950*100=95000

400*50=20000

300*50=15000

130000

借: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乙半成品475000

贷:

自制半成品—甲半成品475000

借:

自制半成品—乙半成品825000

贷: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乙半成品825000

表1-3第三个生产步骤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表

产品:

A产品2013年6月单位:

项目

上一个生产步骤转入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

月初在产品成本

330000

40000

30000

400000

本月生产步骤发生费用

210000

157500

367500

本月上一个步骤转入费用

825000

825000

生产费用合计

1155000

250000

187500

1562500

本月完工产品数量

550

550

550

550

月末在产品约当量

150*100%=150

150*50%=75

150*50%=75

约当产量合计

550+150=700

75+550=625

75+550=625

完工产品单位成本

1155000/700=1650

250000/625=400

187500/625=300

2350

完工产品总成本

550*1650=907500

550*400=220000

550*300=165000

1292500

月末在产品成本

150*1650=247500

75*400=30000

75*300=22500

300000

借: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825000

贷:

自制半成品—乙半成品825000

借:

自制半成品—A产品1292500

贷: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1292500

(2)表1-4产品成本还原计算表

产品:

A产品2013年6月单位:

项目

成本还原率

成本项目

乙半成品

甲半成品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

1.还原前总成本

907500

220000

165000

1292500

2.本月所产乙半成品成本

475000

200000

150000

825000

3.乙半成品成本还原

1.1

-907500

522500

220000

165000

0

4.本月所产甲半成品成本

250000

125000

100000

475000

5.甲半成品成本还原

1.1

-522500

275000

137500

110000

0

6.还原后总成本

275000

577500

440000

1292500

7.还原后单位成本

500

1050

800

2350

计算过程:

产量:

550件

乙半成品成本还原率=907500/825000=1.1

甲半成品成本还原率=522500/475000=1.1

乙半成品成本还原=本月所产乙半成品成本*成本还原率

甲半成品成本还原=本月所产甲半成品成本*成本还原率

直接人工还原后总成本=165000+165000+110000=440000

制造费用还原后总成本137500+220000+220000=577500

还原后单位成本=还原后总成本/产量

直接材料还原后单位成本=275000/550=500

直接人工还原后单位成本=577500/550=1050

制造费用还原后单位成本=440000/550=800

【提问解答】

1、分步法的特点。

2、逐步结转分步法与平行结转分步法的区别。

1.分步法的特点:

(1)成本计算对象:

按生产步骤及产品品种开设成本明细账,按成本项目开设专栏进行产品成本的明细分类核算。

(2)产品成本计算期:

一般都按月定期进行,成本计算期与会计报告期一致,与生产周期不一致。

(3)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

按产品和各步骤归集的生产费用采用适当的方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各该产品,各该生产步骤的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

(4)各步骤之间成本的结转:

按照产品品种,在各生产步骤间结转半成品或产成品的成本。

2.逐步结转分步法与平行结转分步法的区别:

(1)应用范围不同:

逐步结转分步法是按照产品生产步骤的先后顺序,分步骤逐步计算并结转各步骤半成品成本,直到最后计算出产成品成本。

平行结转分步法可以不计算各步骤所产半成品成本,也不计算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而只计算本步骤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以及这些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

然后,将各步骤应计入同一产成品成本的份额平行结转汇总计算出产成品成本。

(2)在产品概念不同:

逐步结转分步法所指的在产品是指本步骤尚未完工,仍需要在本步骤继续加工的在产品,是狭义的在产品。

平行结转分步法所指的在产品,是指本步骤尚未完工以及后面各步骤仍在加工,尚未最终完工的在产品;因此,是广义的在产品。

(3)完工产品的概念不同:

逐步结转分步法所指的完工产品,是指各步骤的完工产品,通常是半成品,只有最后步骤的完工产品才是产成品;因此,是广义的完工产品。

由于,半成品成本随实物的转移而转移,所以,最后步骤完工产品成本就是产成品成本。

平行结转分步法所指的完工产品,是指最后步骤的完工产品;因此,是狭义的完工产品。

完工产品的成本由各步骤平行转出的“份额”汇总而成。

(4)成本费用的结转和计算方法不同:

逐步结转分步法的成本费用,随半成品的转移而结转到下一步骤的生产成本费用中去,即成本费用随实物的转移而转移;因此,各步骤生产的成本费用既包括本步骤发生的费用,还包括上一步骤转来的费用。

产品在最后步骤完工时计算出来的成本,就是完工产品成本。

平行结转分步法的生产费用,并不随半成品的转移而转入下一步骤;因此,各步骤生产的成本费用仅是本步骤发生的成本费用。

产品最终完工时,各步骤将产成品在本步骤应承担的成本费用“份额”转出,并由此汇总出完工产品成本。

【收获及心得】

学习管理成本会计已近一学期,在这半年的学习中,不仅对管理成本会计有了比较系统和科学的认识,并且学到实用的技巧去处理相关方面的问题。

本学期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学习有关成本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对企业成本核算的基础知识进行初步接触。

笔者的收获是懂得了不同核算方法会产生不同的营业利润,而每一种方法皆有其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且成本核算的方法是不唯一的,需要自行选择误差相对较小的方法。

掌握一些通用规律也有利于我们高效地作出判断。

不同的企业,由于生产的工艺过程、生产组织以及成本管理要求不同,成本计算的方法也不--样。

不同成本计算方法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成本计算对象不同,成本计算期不同,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的分配情况不同。

所以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专业思维能力,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平和的心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案例二胜利公司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比较案例

13909102陈一斐

【背景分析】

变动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只包括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把固定制造费用全数以期间成本的名称列入利润表,作为贡献毛益总额的件项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

(1)产品成本只应该包括变动生产成本

(2)固定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处理。

变动成本法的意义:

1、它能提供每种产品的盈利能力资料2、它能提供正确经营决策及进行成本计划和控制许多有价值的资料3、变动成本法便于和标准成本、弹性预算和责任会计等直接结合,在计划和日常控制的各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

通用规律:

1.末固=初固完=变

2.末固<初固完<变末固=期末存货*(固定性制造费用/本期生产)

3.末固>初固完>变

不通用规律:

1.当本期生产量=本期销售量时,即期末存货=期初存货

2.当本期生产量<本期销售量时,即期末存货<期初存货

3.当本期生产量>本期销售量时,即期末存货>期初存货

变动成本法的优点:

1.采用变动成本法能提供有用的管理信息,为企业预测前景、参与决策和规划未来服务。

2.采用变动成本法,有利于科学的进行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有利于正确进行不同期间的业绩评价,有利于推行和完善经济责任制。

3.采用变动成本法能够促使企业管理当局重视销售环节,防止盲目生产,有利于全面完成产销计划。

4.采用变动成本法最符合费用与收益相配合这一公认会计原则的要求

5.采用变动成本法可以简化成本计算工作,避免固定成本分摊中的主观随意性,便于加强日常管理。

变动成本法的缺点:

1.采用变动成本法所提供的成本资料不能满足长期经济决策和定价决策的需要。

2.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不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的要求。

3.采用变动成本法按成本习性对成本的划分不够精确。

4.采用变动成本法不适应对外财务报告的要求,还会影响有关方面的利益。

完全成本法的优点:

1.采用完全成本法可以鼓励企业管理当局提供产品产量的积极性。

2.采用完全成本法可以保证产品成本计算和存货计价的完整。

3.采用完全成本法便于企业直接编制对外财务报表。

完全成本法的缺点:

1.采用完全成本法不利于企业成本控制盒考核。

2.采用完全成本法所确定的分期损益难为管理部门所理解。

3.采用完全成本法使得固定制造费用的分摊十分繁琐。

4.采用完全成本法所提供的成本资料不便于企业预测和决策分析

两种成本方法在成本划分及产品成本构成内容方面的差异

区别标志

变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

划分依据

按成本习性

按成本经济内容和用途

成本划分类别

变动成本

变动性生产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变动性制造费用

生产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全部制造费用

变动性非生产成本

变动销售费用

变动管理费用

固定成本(全部作为期间成本)

固定性生产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

期间成本

全部销售费用

全部管理费用

固定非生产成本

固定销售费用

固定管理费用

产品成本构成内容

变动性生产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变动制造费用

全部生产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全部制造费用

两种成本方法的利润表格式

贡献式利润表

传统式利润表/职能式利润表

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

减:

变动成本

减:

销售成本

变动生产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

变动销售费用

本期生产成本

变动管理费用

可供销售的商品生产成本

变动成本合计

期末存货成本

贡献边际

销售成本合计

减:

固定成本

销售毛利

固定性制造费用

减:

期间费用

固定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

固定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

固定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

固定成本合计

期间费用合计

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

相关公式:

销售收入—销售产品变动成本=贡献毛益—固定成本=税前利润

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量*本期单位产品成本

本期销售成本=期初存货量+本期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本期销售成本=期末存货量*本期单位产品成本

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营业利润=销售毛利—期间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非生产性成本)

销售成本=期初存货量+本期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案列资料】

胜利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度1到3月收入、成本及生产数据资料如表1所示(假定3个月中产品的价格和成本不变)

表1成本及生产数据资料

项目

1月

2月

3月

期初存货(件)

0

0

3000

本期生产(件)

12000

12000

12000

本期销售(件)

12000

9000

15000

期末存货(件)

0

3000

0

销售单价(元)

15

15

15

单位变动生产成本(元)

10

10

10

变动性销售和管理费用(元)

1

1

1

固定性制造费用(元)

12000

12000

12000

固定销售和管理费用(元)

16000

16000

16000

【案例要求】

分别采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两种方法计算1到3月税前净利

利润表(变动成本法)

项目

1月

2月

3月

销售收入

180000=12000*15

135000=9000*15

225000=15000*15

减:

变动成本

其中:

销货成本

120000=12000*10

90000=9000*10

150000=15000*10

变动性销售和管理费用

12000=12000*1

9000=9000*1

15000=15000*1

贡献毛益TCM

48000

36000

60000

减:

固定成本

其中:

固定性制造费用

12000

12000

12000

固定性销售和管理费用

16000

16000

16000

税前利润

20000

8000

32000

利润表(完全成本法)

项目

1月

2月

3月

销售收入

180000

135000

225000

减:

销货成本

其中:

期初存货成本

0

0

33000

加:

本期生产成本

132000=(10+12000/12000)*12000

132000

132000

减:

期末存货成本

0

33000

0

销售毛利

48000

36000

60000

减:

销售和管理费用

其中:

变动性销售和管理费用

12000

9000

15000

固定性销售和管理费用

16000

16000

16000

税前利润

20000

11000

29000

1.在完全变动法下,损益的计算公式?

答:

要求损益即是求税前利润,根据完全变动法计算的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所求的损益=税前利润=销售毛利—销售和管理费用=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和管理费用

2.在完全成本法下,销售成本的计算公式?

答:

从上图的完全变动法计算的表格中我们可以知道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3.在完全成本法下,利润表叫什么?

答:

传统式利润表或者职能式利润表

总结:

本案例主要是通过对胜利公司1到3月份收入、成本及生产数据来进行分析,其通过每个月产量相同销量不同来进行计算,分别采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来计算税前利润。

案例三天成化工本量利分析案例

13909103陈悦婷

【背景资料】

天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多品种经营的化工企业,其生产的产品近几年来利润水平一直较低。

2013年产品的利润仅2244元,公司制定的2014年该产品的利润目标为5万元。

2013年产品的相关数据如下:

(1)产品销量374吨,销售收入1331440元,平均销售单价为3560元/吨(指不含税单价,下同),销售成本1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