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卷(WORD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77053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宁波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卷(WORD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浙江省宁波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卷(WORD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浙江省宁波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卷(WORD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浙江省宁波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卷(WORD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浙江省宁波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卷(WORD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浙江省宁波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卷(WORD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浙江省宁波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卷(WORD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浙江省宁波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卷(WORD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浙江省宁波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卷(WORD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浙江省宁波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卷(WORD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浙江省宁波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卷(WORD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宁波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卷(WORD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浙江省宁波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卷(WORD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宁波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卷(WORD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宁波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卷(WORD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风力发电

核能发电

能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危害.

能源的利用与发展.

明确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所利用的能量是什么,进一步思考在发电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能量转化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从而解答本题中的问题.

火力发电一般用煤作燃料,消耗的是化石能源,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因此容易产生温室效应的是火力发电;

水力、风力发电利用的是水和风的机械能,水能和风能可以循环利用,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属于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

核能发电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也不会加剧温室效应.

故选A.

通过对火力发电与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和核能发电的认识与比较,倡导环保意识,是我们应该了解的基本常识.

3.(4分)(2014•宁波)如图是研究磁体周围磁场时的铁屑分布情况.实验时,a、b、c三个位置所对应的磁极可能是(  )

N、N、N

N、S、S

N、N、S

S、N、S

磁感线及其特点.

磁现象、电生磁.

铁屑是铁磁性物质,能被磁铁吸引,而每个磁体有两个部位的磁性最强,叫磁极,条形磁铁的两个磁极在其两端,吸引铁质物质越多说明该处磁性越强反之,越弱;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任何一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由此可知,a、b一定为异名磁极,A、C选项错误;

观察磁感线的形状可知,b、c一定为同名磁极,D选项错误,选项B正确;

故选B.

此题考查学生对于磁场的认识,属于基础题.

4.(4分)(2014•宁波)在学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时,老师做了如图的实验:

具有一定速度的钢珠在水平面上能沿直线AB运动;

如果在它的运动路径近旁放一磁铁,钢珠的运动路径将变成曲线AC.对该实验的理解.正确的是(  )

用玻璃球代替钢珠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钢珠沿直线AB运动时不受任何外力作用

钢珠沿曲线AC运动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实验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运动和力.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据此分析钢珠的运动轨迹.

钢珠做曲线运动是因为钢珠收到了磁铁的吸引力,力改变了钢珠球的运动状态而导致的,因此,

A、磁体不能吸引玻璃球,因此用玻璃球代替钢球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因此A选项错误;

B、钢珠沿直线运动时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因此B选项错误;

C、当钢珠做曲线运动时,运动的方向发生了改变,运动状态也就发生了改变,因此C选项错误;

D、本实验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因此D选项正确;

本题考查了力和运动的关系,正确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

5.(4分)(2014•宁波)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工人用力F把重为100N的物体以0.2m/s的速度匀速提升6m.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则这一过程中(  )

拉力F的大小为50N

绳子自由端的速度为0.4m/s

拉力F所做的功为600J

拉力F的功率为lOW

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

功的计算;

功率的计算.

机械与功.

使用的是定滑轮,不能省力,不计摩擦,拉力F=G,拉力移动的距离s=h,根据公式W=Fs求出拉力做的功,又知道做功的时间,可利用公式P=计算出拉力F做功的功率.

A、此滑轮为动滑轮,使用的是定滑轮,不能省力,不计摩擦,拉力F=G=100N,所以A错误;

B、使用的是定滑轮,绳子自由端的速度与物体的速度相同为0.2m/s,所以B错误;

C、拉力F所做的功W=Fs=100N×

6m=600J,所以C正确;

D、拉力F的功率P=Fv=100N×

0.2m/s=20W,所以D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定滑轮的特点、功和功率的计算,是一道综合性题目.

6.(4分)(2014•宁波)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当滑片P向右移动过程中(  )

小灯泡变亮

电流表示数变大

电压表示数变小

电路的总功率变大

电路的动态分析.

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

分析清楚电路结构,根据电路结构应用并联电路特点分析答题.

由图示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阻值全部接入电路,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电路电流,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右半部分电压;

A、当滑片向右移动过程中,电路总电阻不变,电源电压不变,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电流不变,电流表示数不变,由于灯泡电流不变,灯泡实际功率不变,灯泡亮度不变,故AB错误;

C、滑片向右移动过程,与电压表并联滑动变阻器阻值减小,电压表所测电压减小,电压表示数变小,故C正确;

D、电路电流不变,电源电压不变,由P=UI可知,电路总功率不变,故D错误;

本题是一道闭合电路动态分析题,分析清楚电路结构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与关键,根据电压表所测量的量、应用电功率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7.(4分)(2014•宁波)把一个物体挂在弹簧秤下,弹簧秤示数为3N,把它浸没在水(密度为1.0g/cm3)中时,弹簧秤示数变为2N.假设物体的质量为m,物体的密度为ρ,浸没在水中时物体的上下表面所受的压力差和压强差分别为△F和△p,则无法求得的是(  )

m

ρ

△F

△p

阿基米德原理.

压强和浮力.

(1)根据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可计算质量大小;

(2)根据视重法可以计算出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排开液体的体积,即物体的体积,最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

(3)浮力的产生原因为物体上下表面所受的压力差,上下表面所受的压力差即浮力;

(4)根据压强计算公式P=ρgh和P=FS计算液体产生的压强.

A、用弹簧秤可测出物体的重力,利用m=可求出物体的质量,因此A选项不符合题意;

B、因为物体完全浸没于水中,因此物体的体积为:

V=V排==,因此物体的密度为:

ρ==,因此B选项不符合题意;

C、物体上下表面所受的压力差即为浮力,因此△F=F浮=G﹣F′,因此C选项不符合题意;

D、物体的深度位置,无法运用p=ρgh进行压强计算;

因物体的形状未知,因此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强差无法求得,D选项符合题意;

本题综合考查了浮力、压强、压力、密度、重力的计算及浮力的产生原因等知识,涉及知识点较多,要理解并熟练掌握.

8.(4分)(2014•宁波)若图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  )

都不能成像

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

像与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由此分析突破此题.

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

像与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当MN分开后,猫在两个镜子中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故ABD错误,C正确.

此类题目在近几年中考中频繁出现,备受出题人青睐,其实解答此类题目往往有规律可循,牢记并紧扣平面镜成像特点可比较容易的进行解答.

9.(4分)(2014•宁波)如图所示,不旋转的铝块在强大压力作用下顶住高速旋转的铜块,铜块瞬间停止转动,两者粘合在一起,这就是“旋转焊接”技术.下列对焊接过程的理解,错误的是(  )

强大的压力可以使两者之间产生很大的摩擦力

使铜块高速旋转目的是为了增大铜块的惯性

铜块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实现

铜块和铝块增加的内能是由铜块的机械能转化而来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惯性;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当对物体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克服摩擦做功,物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A、铝块与铜块直接接触,且发生了相对运动,强大的压力是两者之间产生了很大的摩擦力,因此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物体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的大小有关,与运动的速度无关,因此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C、铜块的内能的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的,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铜块和铝块增加的内能是由铜块的机械能转化而来的,D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本题通过具体的实例考查了所学知识点,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物理思想,要注意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10.(4分)(2014•宁波)“悬空的磁环”实验中,若所用的磁环都一样,中间的塑料管是光滑的.当甲、乙两个磁环处于静止状态时,它们之间的距离为h1,如图所示.再往乙的正上方套入丙磁环,当丙悬空并静止后,甲、乙之间的距离变为h2,乙、丙之间的距离为h3.已知磁环间的斥力随它们距离的减小而增大,则h1、h2、h3之间的大小关系满足(  )

h1>h2h2>h3

h1>h2h2<h3

h1<h2h2=h3

h1<h2h2<h3

平衡状态的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

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根据甲乙丙之间力的作用大小判断距离间的关系.

设每个磁环的重力为G,则当甲乙两磁环处于静止状态时,甲乙之间的力大小为G,此时所对应的距离为h1;

当丙磁环套在乙上方,甲、乙、丙都处于静止状态时,乙丙之间力的大小为G,对应的距离为h3,甲乙之间力的大小为2G,对应的距离为h2,根据磁环间的斥力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的原理可知,h1>h2,h2<h3.

本题中甲乙丙三个物体是靠磁场来相互作用的,能对它们各自的受力情况正确分析是解答的关键.

二、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11.(4分)(2014•宁波)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人易拉罐中,如图所示,圆筒的 B (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 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具体应用,半透明薄纸相当于光屏,因此半透明的薄纸应该放在圆筒的B端;

当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时,光屏上的像将变大.

故答案为:

B;

变大.

本题主要考查小孔成像的原理,属于基础知识,知道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解题的关键.

12.(6分)(2014•宁波)用科学知识解释科技或生活现象.

(1)宇航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展示了一个近乎正球形的大水球,而地球上我们看到的水珠一般都是扁球形的,这是由于地球上的水珠受到了 重力 的作用.

(2)“玉兔”月球车的轮子做得宽大,能 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才不至于陷入松软的月壤中,而不使用充气轮胎是因为月球表面 没有大气压 ,充气轮胎容易爆胎.

重力;

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1)地球表面及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2)在压力一定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

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所以没有气压.

(1)地球上的水珠一般是扁球形的,是因为地球上的水珠受到重力的作用;

“天宫一号”上的水珠处于失重状态,所以近乎是正球形;

(2)月球车的轮子做的宽大,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对月面的压强;

不使用充气轮胎是因为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压,充气轮胎容易爆胎.

(1)重力;

(2)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没有大气压.

此题是一道力学应用题,考查了重力的存在、改变压强的方法和月球没有气压等规律,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13.(6分)(2014•宁波)如图所示是小利设计的一种限流器原理图,当电流超过限制电流时,会自动切断电路.

(1)当电流超过限制电流时,衔铁N被电磁铁M吸引过去,匀质的金属杆OA在弹簧拉力作用下绕O点转动,电路断开.刚转动时,杠杆0A属于 省力 杠杆.

(2)若要把限流器接人家庭电路中,从安全用电角度考虑,应该把它接在进户线的 火 线上.

(3)调试时,电流尚未达到设计的限制电流,限流器已经切断电路.为达到设计要求,应把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 右 移动.

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1)杠杆可分为:

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但费距离;

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但省距离;

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既不省距离也不省力;

(2)根据家庭电路安全用电的原则,开关应该接在进户线的火线上;

(3)当电流尚未达到设计的限制电流时,限流器已经切断电路,说明电磁铁磁性过强了,因此需要减小电路中的电流来减弱电磁铁的磁性.

(1)金属杆OA可视为杠杆,支点为O点,弹簧的拉力为动力,OA的重力为阻力,此时杠杆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OA属于省力杠杆;

(2)要把限流器接人家庭电路中,从安全用电角度考虑,应该把它接在进户线的火线上;

(3)调试时,电流尚未达到设计的限制电流,限流器已经切断电路,说明电磁铁磁性过强了,因此需要减小电路中的电流来减弱电磁铁的磁性,根据图可知应把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来减小电路中的电流.

(1)省力;

(2)火;

(3)右.

本题通过限流器原理图,考查了杠杆的种类、安全用电的原则、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和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是一道综合性题目,有一定难度.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1小题,每空3分.共30分)

14.(12分)(2014•宁波)某品牌汽车使用一段时间后,日行灯的反光碗上面部分就开始发白,影响反光效果.

(1)初步探究

【猜想】日行灯工作时的高温使反光碗表面物质熔化后变白.

【查阅资料】反光碗材料为表面镀铬的团状模塑料,

它的耐热性比一般工程塑料好,热变形温度为200~280℃,可长期在130℃下使用.铬的熔点为l800℃.

【实验】该灯正常工作时,每20min测一次反光碗发白处附近的温度,发现温度逐渐升高,3h后保持在75℃左右.上述实验中需用到的测量仪器有 温度计和秒表 .

【分析评价】上述获取的证据能否支持猜想并说明理由:

 不能支持猜想,因为75℃没有达到反光碗内物质的熔化温度 .

(2)进一步探究

【观察】发现灯座的焊接点附近有松香残迹.

【查阅资料】松香外观为淡黄色至淡棕色(粉末为白色),有松节油气味,密度1.06~1.09/cm3,软化点72~76℃,沸点约300℃,加热后能挥发,不溶于水,能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提出假设】反光碗上面部分发白是由于 松香先挥发再冷凝而 产生的.

【制定方案】发白处用 酒精灯有机溶剂 来清洗,使它溶解.

【实验】按制定方案清洗,表面的白色同体溶解,反光碗重新变得光亮.

光学实验设计与探究.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1)根据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时间和温度,可确定需用到的测量仪器;

根据铬的熔点为l800℃,可确定上述获取的证据能否支持猜想;

(2)所谓的日行灯反光碗烤白实际上是灯通电加热后所挥发凝结在反光碗上的助焊剂、灰尘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用酒精等溶剂清除.

(1)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时间和温度,因此需要的测量工具有温度计和秒表;

上述证据不能支持猜想,因为铬的熔点为l800℃,75℃没有达到反光碗内物质的熔化温度;

(2)反光碗上面部分发白是由于松香先挥发再冷凝而产生的,松香能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因此应该用酒精等有机溶剂来擦拭.

(1)温度计和秒表;

不能支持猜想,因为75℃没有达到反光碗内物质的熔化温度;

(2)松香先挥发再冷凝而;

酒精灯有机溶剂.

此题是光学实验与热学实验综合题,在解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梳理,考查学生对实验的探究能力,综合性较强,有一定的拔高难度,属于难题.

四、分析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第32、33、34小题各6分.第35小题l0分,第36小题l2分,共40分)

15.(6分)(2014•宁波)如图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当只闭合S1时,电压表示数为3V,电流表示数为0.2A.

(1)1min内电路消耗的电能为多少?

(2)把两表的位置互换后.闭合S1、S2,电流表的示数为0.5A,此时R2消耗的电功率P2为多少?

电功率的计算;

电功的计算.

电能和电功率.

(1)当只闭合S1时,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W=UIt求消耗的电能;

(2)把两表的位置互换后.闭合S1、S2,两电阻并联,电流表测R1支路的电流,利用欧姆定律求出R1的阻值;

根据欧姆定律求出两电阻串联时的总电阻,利用电阻的串联求出R2的阻值,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P=求出R2消耗的电功率.

(1)如图1,当只闭合S1时,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min内电路消耗的电能W=UIt=3V×

0.2A×

60s=36J;

(2)如图2,把两表的位置互换后.闭合S1、S2,两电阻并联,电流表测R1支路的电流,

由欧姆定律得:

R1===6Ω,

两电阻串联时的总电阻R===15Ω,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R2=R﹣R1=15Ω﹣6Ω=9Ω,

R2消耗的电功率P2===1W.

答:

(1)1min内电路消耗的电能为36J;

(2)把两表的位置互换后.R2消耗的电功率P2为1W.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欧姆定律、电功率的计算,关键开关闭合、断开和电表互换时电路串并联的辨别.

16.(12分)(2014•宁波)离渠边不同距离处水流速度相等吗,小科想到顺水漂流的乒乓球速度与水流速度相等,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

选一段流速稳定、宽为2m的水平水渠为实验场地,如图甲所示,在A1A2连线上,同一时间把11个乒乓球等间距地轻轻放入水中,并开始汁时,t=5s时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离渠中心线距离r/m

0.1

0.20

0.40

0.60

0.80

1.00

乒乓球移动距离S/m

0.96

0.84

0.64

0.38

几乎为0

水流速度/m•s﹣1

0.200

0.192

0.168

0.128

0.076

(1)分析数据可以得出:

离渠中心线距离r越大,水流速度v 越小 .

(2)为了得出v与r的定量关系,小科根据上表数据绘制v一r2图线如图乙,据此图可得到v与r的关系式是v= 0.2﹣0.2r2 .

(3)图丙是该段水渠的横截面示意图.假如上述结论同样适用于水下,则实验时图丙中同一深度的B、C两点处的压强大小关系为P8 小于 PC.

(4)上《电流》一课时,老师常用水的流量和水流来类比电量和电流.理想水渠交叉点上,单位时间内流入的总水量等于流出的总水量,同理,在电路的某连接处,流入的电流总和等于流出的电流总和.图丁是某实验电路的一部分,电流表的示数为 0.46 A,若通过导线ab电流为0.6A,请分析通过导线cd的电流大小及方向.

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1)分析表中实验数据,然后得出结论.

(2)根据图示图象求出速度的表达式.

(3)流体流速越大,流体压强越小,据此分析答题.

(4)由图示电表确定其量程与分度值,读出其示数;

然后根据图示分析答题.

(1)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离渠中心线距离r越大,水流速度v越小.

(2)由图乙所示图象可知,图象是一次函数图象,设函数关系式为:

v=kr2+b,将v=0.20、r2=0,v=0,r2=1.0,代入解得:

b=0.20,k=﹣0.20,则:

v=0.2﹣0.2r2;

(3)由图丙所示可知,B离中心线近,B处水的流速大于C处水的流速,水的流速越大,水的压强越小,因此P8小于PC;

(4)由图示电流表可知,其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46A;

如果ab中电流由a流向b,电路如图所示:

Icd=0.6A+0.46A=1.04A,方向:

从d到c;

如果ab中电流由b流向a,电路图如图所示,

Icd=0.6A﹣0.46A=0.14A,方向:

由c到d.

(1)越小;

(2)0.2﹣0.2r2;

(3)小于;

0,46;

如图所示.

本题考查了实验数据分析,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应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图象的函数表达式即可正确解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