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晚练111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7054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晚练111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晚练111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晚练111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晚练111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晚练111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晚练111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晚练111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晚练111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晚练111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晚练111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晚练111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晚练111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晚练111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晚练111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晚练111答案.docx

《高考语文晚练111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晚练111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晚练111答案.docx

高考语文晚练111答案

晚练一答案 

1.A 分析:

B项,“先后成为取士科目”中“先后”二字于文无据。

C项,“进士一科……在各代都一直最受重视”错误。

隋代无介绍,唐代唐高宗、武则天以后,才“最为社会所重”,宋至王安石才独留进士科。

D项,隋代无介绍,宋代除经义外常考的还有论策。

2.B 分析:

B项,《送孟秀才序》中所称进士,是指当时应举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而非及第的“前进士”。

3.C 分析:

C项,“跟后来的明清科举已无区别”错。

三级考试形式虽然基本具备,但考试内容、时间、内容及取中后授官的制度等还有明显区别。

明清科举文中未论及,但作为文化常识,学生应有基本了解。

4.D

5.①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交代院里挨挨挤挤的花草、果蔬。

②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文字生动形象,富有诗意。

③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表现了院内花草的勃勃生机。

6.①小院之所以弥漫着花草的气息,都是“母亲”劳作的结果,作品赞美小院,更是为了赞美“母亲”;②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创造的,文章最后两段写母亲的劳动,抒发了对劳动的赞美之情;③小院里布满了花草果蔬,不仅增添了生活情趣,同时也是包容坚定的生命的象征,而母亲也恰恰像土地一样包容“性格迥异的孩子”,作品以此作结,升华了作品主题。

7.

(1)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瀚海阑十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5)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8.①“听说”改为“欣闻”;②“祝贺”改为“欢迎”;③“倾听”改为“聆听”;④“高远”改为“明确”;⑤“绵薄之力”改为“全力”。

(每处1分)

晚练二答案

1.D【解析】原文标点为:

“轻骑至城下,谓城中曰:

‘语王领军,何不早降?

’僧辩使答曰:

‘大军但向荆州,此城自当非碍。

僧辩百口在人掌握,岂得便降。

’”

2.B【解析】“也叫旺族”“家业兴旺的家族”错。

3.B【解析】“不能见老母”不是王僧辩解释的理由,而他将要受刑时的内心感受。

4.

(1)王僧辩把公私船只一同沉在水下,分派命令军队登城固守,放倒旗子,停止击鼓,安静得像没有人一样。

(“并”“分命”“乘城”“偃旗卧鼓”各1分,句意1分)

(2)侯景的军队逼近城墙(和守军)短兵相接攻打城池,城内同时击鼓呐喊,箭矢与石头像雨一样落下,敌军才退兵。

(“肉薄”“鼓噪”“雨下”“引退”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王僧辩字君才,学习涉猎广博,尤其精通《左氏春秋》。

他能言善辩,才思敏捷,仪表端庄,虽然射箭不能穿透铠甲,但有凌云的气概。

元帝任江州刺史的时候,王僧辩跟随他在刺史府中担任中兵参军。

当时安成有一个望族子弟叫刘敬躬的,在田里得到白蛆,白蛆变成了金龟,金龟发出光芒照亮室内,刘敬躬认为它是神灵而祈祷,他所祈求的大多应验,那些狡诈刁顽、蛮不讲理的人大多依附他。

元帝命令曹子郢刘敬躬,派王僧辩奔袭安成。

曹子郢打败刘敬躬后,刘敬躬逃往安成,王僧辩将他活捉。

从此王僧辩领一万名水军前往救援,他们赶到的时候,台城已经沦陷,侯景全部收缴他们军库的物资并且优厚地加以安抚,将他们遣返竟陵。

王僧辩于是加倍赶路,向西投奔元帝。

等到荆、湘两州因猜忌而生二心,元帝命令王僧辩征讨他们。

当时王僧辩认为竟陵的部下都勇猛强悍,他们还没有全部到达,打算等他们全部聚齐之后西进。

元帝问王僧辩,王僧辩以实情回答。

元帝认为王僧辩故意拖延不去,大怒厉声说:

“你害怕出兵而抗拒命令,想勾结贼兵吗?

现在你只有死路一条罢了。

”王僧辩回答说:

“今天被杀没有怨言,只是遗憾不能见到老母亲。

”元帝亲自用剑砍王僧辩,砍中了他的大腿,血流到地上。

马上把他送交廷尉。

正赶上岳阳军袭击江陵,人心动荡不安。

元帝派人到狱中放出王僧辩,让他担任城内都督一职。

侯景遂长江往西进犯,军队驻扎在夏首。

王僧辩担出大都督,军队驻扎在巴陵。

王僧辩把公私船只一同沉在水下,分派命令军队登城固守,放倒旗子,停止击鼓,安静得像没有人一样。

第二天,敌军渡江,派轻骑到城下,对城中喊道:

“告诉王领军,(形势发展成这样)为什么不早投降?

”王僧辩派人回答:

“你们的军队只管直趋荆州,这座城自然不会成为你们的妨碍。

我王僧辩有百余口人在他人的掌控之中,怎么能够随意投降?

”侯景的军队逼近城墙(和守军)短兵相接攻打城池,城内同时击鼓呐喊,箭矢与石头像雨一样落下,敌军才退兵。

陈武帝当时担任司空,趁机从京口进兵袭击王僧辩。

王僧辩常年驻守石头城,这天处理军务的时候,敌军已经越过城北的防守攻入,城南门又报告有敌兵攻入。

王僧辩与儿子王頠立刻逃出门,无计可拖,于是占据南门楼跪拜请求哀怜。

陈武帝放火烧他们,王僧辩才与儿子王頠走下城楼就擒。

当天晓上,王憎辩与儿子王頠一同被绞死。

5.D【解析】最后两句不是对偶。

6.①通过壮士出征的服饰、武器来表现:

壮士骑上战马,手握大弓长剑,身披战袍,头戴高冠。

②通过壮士驰骋沙场所的勇武与豪情来表现:

壮士奔赴战场,慷慨激昂,叱咤风云,威震敌胆。

③通过壮士的功成名就来表现:

壮士横渡河海,驰骋大漠,独步圣世,名扬天下。

(每点2分)

7.C【解析】无米之炊:

比喻缺少必要的条件无法办成事。

无源之水:

没有源头的水;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常与“无本之木”连用。

理所当然:

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首当其冲:

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义不容辞:

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责无旁贷:

自己的责任,不能

推卸给别人。

未雨绸缪:

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备。

防患未然:

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釆取预防措施。

8.A【解析】文段议论的中心话题是“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无关,故排除B、D两项;根据下一句“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表述的重点和顺序,和C项相比,A项更恰当。

9.D【解析】A项,句式杂糅,将“同时进行”删掉;B项,“对乌拉圭队的进攻”表意不明;C项,语序不当,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与“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引领者”互换位置。

四、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贤者能勿丧耳

(2)气吞万里如虎赢得仓皇北顾

晚练三答案

1.C【解析】偷换概念,“体现了平等、自愿、协商、务实的理念”的是“磋商”。

2.B【解析】文章并没有“多处将司法诉讼和其他非诉讼解决纠纷方式进行对比”。

3.D【解析】A项,强加因果;B项,理解错误,“以企业和社会组织为主体”不符合原文意思;C项,扩大范围,“广泛的推广和运用”于文无据,原文为“并已在实践中得到推广和运用”。

4.B【解析】“老人便猜出郝爷的真实身份不是军人”分析不当,小说中老人的称赞是发自肺腑的。

5.①爱穿军装、爱惜军装:

郝爷十五岁时,一个老军人送给他一套军装,之后他就没穿过别的衣服;生前遗嘱,自己去世后,让儿女们给穿(戴)上自己珍藏的老人的儿子赠送的军装和军帽。

②崇敬军人:

郝爷常说,穿军装让他感到荣耀且充满正气;得知老人的儿子是个军人,精神为之振奋。

③具备军人素质:

对工作恪尽职守,对危难中的人勇于相助;郝爷救了生命垂危的老人,还为老人办理住院手续,亲自照顾老人,老人出院后,他一直照看老人。

6.①使用第三人称,以讲述故事的口吻,使小说叙事更加灵活,②语言平实,口语化,多用对话形式推动情节发展,符合人物身份。

③插叙手法的运用和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尾,使情节跌宕起伏,丰富了人物形象,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7.B【解析】“迸”字形容树叶凋落之态。

8.颔联用六个名词性意象描绘出一幅秋风乍起、密雨骤降、孤雁失群之荒江雨夜图。

(2分)诗人借景抒情渲染一种冷寂萧瑟的气氛。

(2分)借此潇潇秋景抒发诗人如失群孤雁,漂泊羁旅的浓浓的思乡之愁。

(2分)

9.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用“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两句简洁而生动地表现了“山间之四时”中秋天和冬天的情景。

(2)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两句描写了烟雾散尽后皓月千里,洞庭湖面上波光粼粼、月影宁静的画面。

(3)《三峡》中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是: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小石潭记》写潭中鱼游来游去,非常活跃的语句: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晚练四答案

1.B【解析】图中两条线的交汇处表示在2000年和2010年间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出现了等值,即各占50%,这个等值和这个比例只意味着平均,并不意味着城乡发展均衡。

2.B【解析】美国着力打造大城市,而非小城镇。

3.①提升中小城镇质量,增强吸引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

增加就业,改善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②国家层面上要有政支持,推动有序设市,改革户籍制度,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③学习发达国家经验,比如美国的做法。

(每点2分)

4.C【解析】“久”是对“视朝”的陈述,所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见”是“获”的宾语,所以中间不能停顿,排除B,选择C。

5.B【解析】东宫,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宫殿,也用来借指太子本人。

6.B【解析】“他因此被外族人忌恨”无中生有。

【参考译文】

 吴道南,字会甫,是崇仁人。

万历十七年考上进士。

受任编修,升为左中允。

在东宫轮值讲读。

太子偶尔看往别处,吴道南就停住不讲拱手等待,太子因此而严肃认真起来。

曾任左谕德少詹事,被提拔为礼部右侍郎,代理部里事务。

历城、高苑牛生产的小犊,都是两个头两个鼻,吴道南建议全部免除山东的各种税,召回宦官;又乘着灾祸和怪异事物出现而说宦官招惹怨恨,乞求皇帝下诏怪罪自己,和天下人一起除旧布新。

(皇帝)都没有批复。

    吴道南遇事有操守和主张,对政治体制有明确而透彻的认识。

朝鲜入贡的使臣请求购买火药,吴道南坚持不卖给他们。

吐鲁番进贡宝玉,吴道南建议不收纳。

辽东讨论开始科举考试读书人,他就认为险要边疆应当注重武备,就阻止不实行。

他被授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机密事务,和方从哲同时被任命。

他多次辞谢却不被允许。

过了很久才入朝。

按旧例,朝廷臣子接受官职,先面谢皇帝然后再到任。

当时皇帝很久没有上朝,官员们就都先到任了。

吴道南到任,见不到皇帝,不敢入阁值班。

同僚方从哲跟他说,皇帝命令先就职,吴道南上疏谢恩。

等到皇帝因“梃击”的变故,在慈宁宫召见群臣,吴道南才得到机会面谢,从此就没有机会第二次见到皇上。

    吴道南辅助大政不盲从,在当时很有声望。

丙辰年,和礼部尚书刘楚先在一起主持会试。

吴江举人沈同和,是副都御使沈季文的儿子,不会读书写文章,却贿赂礼部的官吏,跟同乡赵鸣阳的号舍相连。

他的首场七篇文章,除抄自书坊刻印的以外,都出自赵鸣阳的手笔。

发榜了,沈同和和赵鸣阳都考上了,京城里因此大闹起来。

吴道南多次检举,皇帝才下命令复试。

沈同和一整天才写一个字。

交到司法部门治罪,流放到极边远有瘴气的地区,赵鸣阳也被除名。

 

    在这之前,汤宝尹科场案件,实际上是吴道南揭发的,因此他们一伙嫉视吴道南。

御史李嵩、周师旦就联合上奏章弹劾他,而给事中刘文炳攻击尤其出力。

吴道南不能忍受,进言:

“台谏弹劾内阁臣子,是职责,但没有肆口辱骂的。

臣使国家遭受侮辱极其严重,请立刻罢黜。

”御史韩浚、硃堦也诋毁吴道南。

吴道南更加要求离去。

闭门不出一年多,上疏二十七次,皇帝依旧鼓励和挽留他。

正逢他的继母的讣告到,于是赏赐路程费,派遣行人护送回去。

闲居二年后死去。

7.C8.B9.D

10.

(1)、批示改为“批准”;“带领”改为“引导”;“日前”改为“目前”;“领航”改为“领军”;“个”改为“名”

11.①五月初五②起源③别称④习俗、活动⑤插艾蒿、划龙舟、回娘家6影响、意义(5分,一空1分。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

端午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另外本题结合高考推断题型,利用图标来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难度并不太大。

12.

(1)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2)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晚练五答案

【答案】

1.B试题分析:

A项,“文同和未代文人卓尔不凡的人格全部体现在文同所画的竹画中”表述绝对化;

2.C试题分析:

C项,“而‘法’有助于‘意’的抒发”错。

“法”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意”的抒发。

【名师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阅读材料是一篇小论文,所以要明确文章的三要素:

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答题时注意判断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此题C项文段的论点概括错误。

3.B试题分析:

B项,“表现他内心凄凉失意之情”于文无据,无中生有。

4.A(“诗人”并没有“拒绝”再见面,而是逃避见面。

“我”骂“诗人”是“神经病”的根本原因是“我”理解不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与体悟。

5.

(1)情节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思考回味的空间,引人深思。

(2)结构上与前文“诗人”“生活不易”的感慨遥相呼应,突出当下人们普遍的生活状态。

(3)情感上,含蓄地表达了“我”对“诗人”生活态度的认可,使文章又生一层波澜。

(4)动作描写,突出我生活的忙碌混乱,而“我嘴里逬出了一句诗”含蓄地暗示主旨,面对纷乱糟糕的生活,寻求精神层面的寄托才是对待生活的正确态度。

(5)语言含蓄蕴藉,读来令人忍俊不禁,又意味深长。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6.

(1)“诗”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

比如“我”因为喜欢“诗人”的诗而急于去见他,才发现他的真实身份;我因被他开车时吟诗的举动惊吓而逃之夭夭。

(2)“诗”是理解人物形象的重要渠道。

它是人物活着的仪式,也是对抗生活的方式,是超脱现实困境的出路,爱诗吟诗更是他们珍惜生活、热爱生活的象征。

(3)“诗”是表现作品主题的关键所在。

它象征着人的精神层面的追求,作品借此告诉我们,面对生活的不易要善于发现其中的美与诗意,以此安抚生活,抚慰现实。

(4)在小人物平凡、忙碌、糟糕的生活中融入“诗”这个反差性很强的要素,在诗意的雅与生活的俗的交锋中,让人深思。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7.C(并非自信豪壮,而是壮志难酬,青史无名的愤懑不甘)

8.上阙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将嵩山三十六峰比作剑气直冲星斗的宝剑,渲染出豪壮的意境。

(2分)体现词人渴望大展拳脚,收复失地的凌云壮志。

(1分)下阙以景结情(寓情于景),描写钓鱼台上风雨如磐,天地迷冥,营造出悲戚迷茫的氛围。

(2分)强调词人壮志难酬,年华空老,不得已而隐逸的忧愤和感伤。

(1分)

9.D(A.缺少主语;B.“增强”与“关注度”搭配不当,且“文学是一个黑色幽默”,不合句意,也不妥当;C.”文学”作“黑色幽默”的主语不恰当。

10.C(由后文“反之,文学奖如果……”可推知主语应为“文学奖”,且应放置句首。

也可借助句后的破折号作用看,此破折号应为进一步解释说明“文学奖”应如何,因此排除A、B;根据前后文逻辑,两个分句间是转折关系,故可排除D)

11.B(街谈巷议:

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谈论。

炙手可热:

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曲高和寡:

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高山流水:

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两个成语侧重不同。

形同陌路:

本来很熟悉的朋友或别的人,因为一些事情而不再联系或交往,如同成为陌生人一般,对象多指人,强调“陌生”,而“渐行渐远”多强调关系.慢慢变远”。

惨淡经营:

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

多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

苦心经营:

用尽心思去筹划安排。

12.【答案】

(1)“出门”改成“出行”;

(2)“指导”改成“指挥”;(3)“还要”改成“敬请”;(4)“后果自负”改成“将予以处罚”;(5)落款单位与时间位置互换。

晚练六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无懈可击:

没有漏洞可以被攻击或挑剔,形容十分严密。

白璧无瑕:

比喻人或事物完美无缺。

语境中用了否定句式,指不是没有漏洞,不是指不完美,应选“无懈可击”。

苦思冥想:

深沉地思索。

思前想后:

形容前前后后反复思考。

“思前想后”强调反思,与语境不合,应选“苦思冥想”。

一筹莫展:

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

捉襟见肘:

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

语境强调没有计策、办法,应选“一筹莫展”。

当仁不让:

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义不容辞:

道义上不容推辞。

语境指应该做的事,与道义无关,应选“当仁不让”。

2.A【解析】。

B语序不当,“不仅”移到“反弹学说”后面;句式杂糅,删去“不再发生”。

C搭配不当,“解决”与”成果”不搭配。

D语序不当,“不仅”移到“反弹学说”后面。

3.D【解析】“理论预言”紧接由上文“假说”,”世界科学家”与下文“作为其中的一员,我国的物理学家”衔接紧密。

“经历漫长的科学实证”与”这个过程充满艰辛和曲折”衔接紧密。

4.【解析】“看到了”“说清楚”“好几个”“名头很响的”“来”五个词语或字在此段语境中口语色彩很浓,每答对一处给1分,只指出错误,没作修改或修改有误,均不给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看到了”改为“发现”;

(2)“说清楚”改为“说明”;(3)“好几个”改为“若干”;(4)“名头很响的”改为“著名”或“知名”;(5)“来”改为“莅临”。

5.【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示例一(焦裕禄):

他把手伸向远方,像一艘巨轮,开拓着前进的道路;他把心交给群众,像一支蜡烛,燃烧着奉献的灵魂;他把情洒向大地,像一粒磁石,散发着独特的力量。

示例二(袁隆平):

他像一头黄牛,默默耕耘在田畴,让地球战胜饥饿;他像一朵白云,缓缓漂浮在天空,让名利远离自己;他像一只蝴蝶,翩翩飞翔于丛林,让梦想抵达花丛。

示例三(郎平):

她像一支利箭,把拼搏精神射向远方,诠释了奋斗的内蕴;她像一只蜜蜂,把无私奉献注入体内,抒写了人生的赞歌;她像一支号角,把青春追求融入乐声,唤醒了大国的梦想。

6.B【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语言和评价古诗观点态度的能力。

结合上句中的“悲”,再从此句中捣衣声的“清”、滴漏声的“繁”、月亮的“高”可以看出此处营造的氛围是凄清,故“清幽”不当,写捣衣声和计时刻漏声也是为了突出气氛的凄清。

7.【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1)诗人借贾谊流落楚地的经历,暗寓了自己被贬客居他乡的悲愁。

(2)鬓发像秋天的白霜,官袍还是卑微的青色,诗人运用比喻,抒发年长官微的慨叹。

(3)诗人借“荐扬雄”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文才卓绝却无伯乐引荐的苦闷之情。

(每点2分;第一点应联系王勃《滕王阁序》中有关贾谊的典故;第二点应联系白居易《琵琶行》中有关“青衫”的文化常识;第三点应联系注释里的有关内容)

8

(1)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9、B【解析】错在“迁古代称平调官职”,“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也指降职,文中指升职。

10、C【解析】“旧典”指旧时的制度、法则。

11、A【解析】特指农历的说法,且“晦”,是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晚练七答案

1.(3分)D(别出机杼:

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独到,指诗文创作另辟途径,不落俗套。

与众不同:

跟众人不一样。

不言而喻:

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显而易见。

毋庸置疑:

不用怀疑,指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

利令智昏:

贪图私利使头脑发昏,丧失理智。

唯利是图:

只贪图财利,别的什么都不顾。

别出心裁:

形容构思、设计等不同常规,独创一格。

别有用心:

言论或行动中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

2.(3分)C(A项语序错误,“至少可以”应放在“证明”前;B项“作为商业广告”为介宾短语,不能作“有着”的主语,可删去“作为”;D项搭配不当,“占据”和“价值和影响力”不搭配。

原文中“占据着地位不可忽视”错误,应改为“占据的地位不可忽视”或“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3.(3分)A(联系上下文段的内容和句式,可以排除B、C、D。

4.(5分)“惠存”改为“保存”;“我的大作”改为“拙作”;“认真阅读”改为“审阅”;“倾囊相授”改为“不吝赐教”;“您们”改为“您”。

(5分;找出并修改正确一处给1分。

5.(6分)示例:

己亥年正月十五(或“元宵节”)/故宫(或“紫禁城”)/首次/在晚间/被灯光装点/并对预约观众/免费开放。

己亥年正月十五(或“元宵节”)/故宫(或“紫禁城”)/首开/晚间/灯光秀/并首次对预约观众/免费开放。

(6分;共有七个要点,少一点扣1分,6分扣完为止。

6.(3分)A(“暗含对君王的赞美”错误。

古代帝王冬天狩猎,跃马扬鞭,勇猛威武,而唐玄宗却耽于享乐,与杨玉环在华清宫温泉沐浴。

首联表达的是诗人对君王的讽刺。

7.(6分意思:

让人高兴的是礼部科考是公平的,可以将自己的才华展示给考官评判优劣。

(2分)情感相同点:

对自身才华的自信和对美好前景的期待。

(2分,答出任意一方面即可)

情感不同点:

刘诗表达了对科考公正的坚信,而李诗没有这种情感;刘诗相信自己会科考高中,李诗相信自己必定能实现政治抱负。

(2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8.(6分)

(1)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2)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生非异也

9、C【解析】C项:

宋代四大书院是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

东林书院是当时著名书院。

D项中的中试在古代指科举考试被录取或符合规格的意思。

10、C【解析】“赦免冯唐之罪”错,赦免“魏尚”;"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两句:

用汉文帝与冯唐故事。

据《汉书·冯唐传》记载:

云中太守魏尚治军有方,“使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一旦入侵,必所杀甚众。

后因报功时“虏差六级”多报了六颗首级,被文帝“下之吏,削其爵”。

冯唐竭力为魏尚辩白,认为文帝“赏太轻,罚太重”,颇失人心。

文帝幡然醒悟,当日便令冯唐持节赦免魏尚,官复原职,并拜冯唐为车骑都尉。

节:

兵符,古代使节用以取信的凭证。

持节:

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云中:

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境内,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11、B【解析】《易经》不仅是卜筮之书,也是哲学思想之书,文中“开国承家,小人勿用”非为卜筮。

晚练八答案

1.答案D风举云摇:

凭借风云飞腾上升,亦喻飞黄腾达。

风起云涌:

形容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

诚惶诚恐:

惶恐不安,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上用的套语。

忧心忡忡:

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

自投罗网:

自己投到罗网里去。

比喻自己走进别人的圈套中。

自掘坟墓:

自己的所作所为就像在替自己挖掘坟墓一样。

比喻自寻死路。

精诚团结:

一心一意,团结一致。

和衷共济:

比喻同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

2.答案A根据标点符号,六句话应该分为两小组。

根据文段逻辑,应是先谈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的影响,即②④⑤句;再淡其具体特色和价值,即③⑥①句。

3.答案B原句存在的问题一是“一种”的位置不当,二是“技术进阶不仪不意味着人类社会没有进步”的多重否定失当;A项多重否定失当,C项和D项”一种”的位置不当。

4.答案①“倾听”改为“聆听”。

②“斧正”改为“指出”。

③“显著”改为“优异”。

④“垂爱”改为“垂青”。

⑤“得留个人”改为“烦请留人”。

5.答案提示:

学生可从贪婪或愚蠢角度立论,必须联系现实,应做到观点准确鲜明。

6.答案C错在“烟花燃放”,此处“烟花”指春日美丽的景物。

7.①表达了诗人对宋朝统治者败逃行为的讽刺,对国势日衰的忧愤。

首联、颔联写敌人步步进逼、朝廷节节败退的局面,诗人对此痛心疾首。

②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流落(客居)异乡,年华已老,不能为国解忧的感伤。

颈联化用诗句,扣题写“伤春”,写出诗人白发如霜,漂泊异地,因国家动荡,虽正值春光美好,也尽是“孤臣”的无力、伤感。

③表达了诗人对抗金行为的歌颂,意在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尾联赞扬抗金将领向子诬的勇敢行为,与朝廷当权者败逃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

(每点2分)8、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气吞万里如虎赢得仓皇北顾(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每空1分)

9、C领:

以高位兼低职;行:

兼摄(官职)。

10、C“谥号”错,应为“庙号”。

晚练九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