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小学语文的学科教学经验交流材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7345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小学语文的学科教学经验交流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优质小学语文的学科教学经验交流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优质小学语文的学科教学经验交流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优质小学语文的学科教学经验交流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优质小学语文的学科教学经验交流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优质小学语文的学科教学经验交流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优质小学语文的学科教学经验交流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优质小学语文的学科教学经验交流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优质小学语文的学科教学经验交流材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优质小学语文的学科教学经验交流材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优质小学语文的学科教学经验交流材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优质小学语文的学科教学经验交流材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优质小学语文的学科教学经验交流材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优质小学语文的学科教学经验交流材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优质小学语文的学科教学经验交流材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优质小学语文的学科教学经验交流材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优质小学语文的学科教学经验交流材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优质小学语文的学科教学经验交流材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优质小学语文的学科教学经验交流材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优质小学语文的学科教学经验交流材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质小学语文的学科教学经验交流材料.docx

《优质小学语文的学科教学经验交流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小学语文的学科教学经验交流材料.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优质小学语文的学科教学经验交流材料.docx

优质小学语文的学科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秋天的脚步已经临近,然而夏日的骄阳还是迟迟不肯离去。

记得十多年前,也是这样的一个日子。

我告别了父亲的叮咛,母亲的眼泪,毅然背起行囊,怀揣一颗火热的梦想,跋山涉水来到了一个刚刚被98水灾袭击过的乡村小学,开始了我的从教生涯。

这样一晃13个年头过去了,多少次早出晚归,多少次挑灯备课;一摞摞小山似的作业本,一行行清秀稚嫩的字迹;曾带着一年级的小学生依依呀呀的学拼音,也曾带着一群莘莘学子在黑色七月里煎熬。

我忙碌着,充实着,辛苦着,也快乐着。

今天,我有幸坐在这儿,和大家一起交流语文教学经验,我感到万分的荣幸,也万分的诚惶诚恐。

回想起这十年的点点滴滴,除了踏踏实实的工作,兢兢业业的教学,实在没有什么经验可谈。

尤其是在咱们西街小学这个人才济济的地方,在各位行家里手面前我更不敢指手画脚,班门弄斧。

这里,我只把自己在教学中的感动、心得、想法说给大家,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要学会感动,善感。

记得10年前,正是我国人口高峰期,学校以人满为患,师资力量相对紧缺,我们的许多同学初中毕业以后,纷纷在附近做了代课教师,当见面问起他们带什么课时,总会听到这样的回答:

唉!

什么都不会,带语文,照着念呗!

是呀!

那时候,我也认为语文老师是最好当的。

能认字就行。

然而,十几年的从教经历告诉我,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做语文教师,一个语文教师除了应该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修养,思想道德修养等等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基本修养以外,还应该具有较高的情感修养,是一个有情调、感情丰富的人。

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文章是作者心灵或者思想的表达与宣泄。

我们读到的一篇篇课文都充满着作者这样那样的感情,或爱或恨,或喜或忧,或赞扬或批评,或倡议或揭露。

要引领学生真正的走进文本,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师首先就要有丰富的感情世界,必须首先深刻的领悟个性各异,经历不同,情境不同的作者丰富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

这些都是只可体会,难以言传的,绝不是矫揉造作,为情而情,装腔作势所能达到的境界。

教师只有真正的倾心于文本,真正的感受到课文中优美的景物,崇高的理想,伟大的人格,精辟的见解,受到作者的感染,表现在精神状态上,用自己的真心实意,和准确优美的语言,去叩击学生的心扉,从而引起共鸣,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感动是挂在心灵天空里一抹绚丽的彩虹。

文学是能让人感动的艺术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首先要学会感动,再去想办法感动学生。

再没有比感动更能深入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了。

试想,被感动着的课堂一定是灵气四溢,被感动着的师生一定如痴如醉。

这才是语文教学应该达到的境界。

我还记得冯方老师在教学《轮椅上的霍金》时师生动情的朗读再配上一曲优美的《感恩的心》,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鼻子酸酸的,这就是文本感动着老师,老师用上自己的教学技巧感动着学生,所以才让人时隔很久还记忆犹新。

同时,语文教师还应该善感,从而引领学生善感,从生活中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去发现,去感悟,然后升华。

捕捉写作素材,解决做作文“写什么”的问题。

我一直认为文人、作家大都是多愁、多情、善感的。

试想想古人看到月缺花残就会黯然神伤,看到秋风草落叶就会想到无情,对于一个没有情调的人来说这些本是自然规律,然而却被文人“想入非非”所以才为后人留下了那许许多多或催人泪下,或让人斗志昂扬千古绝唱。

二、教师应主动出击——全面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巴西的主教练斯科拉里,能充分利用前锋线罗纳尔多、里瓦尔多、罗纳尔迪尼奥之间的巧妙配合攻破对方的大门;德国的主教练沃勒尔能充分利用中场大将克洛斯和巴拉克的头球频频给对方制造威胁;中国队的米卢主教练能针对球员的心理状态提出了“快乐足球”,来帮助球员克服心理障碍。

同样,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也应主动出击,全面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如对待活泼聪明的学生,要给他们一个充分展示才华的空间;对待后进的学生,要用感情的力量感化他们,让他们参与竞争,体验成功;对待调皮好动的学生,要做到扬长避短,既发扬他们积极的一面,又采取机智可行的办法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对待文静内向的学生,要能发现他们的存在,多鼓励、多赞赏;对主动意识不强的学生,要多给他们创造机会等。

华师大博士生导师熊川武教授还针对厌学的学生,提出了五点不同的策略,值得借鉴。

1、针对怨师而厌学者,多用动情类策略;2、针对绩劣而厌学者,多用建功类策略;3、针对盲目而厌学者,多用暗喻类策略;4、针对志弱而厌学者,多用励志类策略;5、针对家困而厌学者,多用排扰类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积极提倡: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因此,全面了解学生,因材施教,仍然是新课程中教师的主要职责之一。

三、教师的主导地位应体现于“导”字。

1、教师需多样化组织教学——注重对学生的指导、引导。

在足球比赛中,我们经常看到参赛球队或采用三五二阵型,或采用四四二阵型,或采用四五一阵型等。

有时同一支球队,在一场比赛中还会变换队伍阵型。

其实,教练的排兵布阵是一种战术,它既能加强队员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还能有效地扼制住对手的进攻。

阵型的变换就等同于教学方法、形式的不同安排,而这些都取决于教师的指导、引导。

因为我们既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形式,也可以针对同一篇课文中不同的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形式。

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围成小分队展开讨论;让学生走下座位进行选择性交流;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演示;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自然、关注生活;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等。

除此,我们还经常看到球队主教练们在场地边“大喊大叫”、“指手划脚”,其实这也是他们组织队伍的有效方法。

好比教学过程,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

最理想的境界是,当学生们精神不振时,鼓励他们振作;当学生们过度兴奋时,引导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们学习茫然无绪时,给予他们启发。

能从他们的眼里读出愿望,能从他们的回答中听出创造,能觉察到他们的进步、变化,能引导他们感受和谐,得到愉悦,发现惊喜。

因为,只有这样的课堂,教师才是全身心投入的;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更好地诠释教师的地位与作用;只有这样的课堂,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华师大叶澜教授也多次强调:

“课堂教学应被看成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这是师生生命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2、教师应全面吸纳课标理念——积极有效地开展导学活动。

一场足球赛,仅仅九十分钟,队员们都梦想将球射进对方大门。

但如果一味地想着射门,往往会适得其反。

究其原因,在这一过程中,仍未形成快捷而有效地进攻策略。

同样,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只重视传授知识,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只重视知识结果的传授,忽视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

那么学生使终掌握不了所学的内容。

当然这也是时下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状:

讲台上教师们津津乐道,讲台下学生们秩序井然,聚精会神,给人一种教师教得好,学生学得轻松的假象。

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有效地开展导学活动至关重要。

山东省张敏老师总结出的“导学式教学法”很有价值。

主要包括“导入、导读、导议、总结、导练”五个环节,它从思维入手,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借助问题去开启心灵,并在反刍中使知识得以升华,最后还通过实践领悟到真知。

四、让小学生作文言之有物

三年级学生刚刚开始练习作文,最感到困难的是无话可说。

作前可采取以下几点措施,进行尝试。

1、看一看,再写。

小学生对于周围的事物往往不太关心。

教师必须组织学生到生活的广阔领域里去,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尤其是作文前有意识地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情况如实地记录下来,往往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作文课上可带一些实事,如写小动物一类作文时(基础训练5),我们可以带实物上讲台,让学生仔细观察它的外貌,拿东西给它吃,还让学生来逗它。

这么一来,学生就能把小动物的神态活灵活现地写出来。

2、做一做,再写。

有些事情较为复杂、抽象,通过一次观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自身亲自体验体验。

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便能体会到其间的滋味和乐趣。

如在写“参加一次劳动”作文(基础训练6),作前可进行班级大扫除,教师具体分工,让每个学生都有事情可做,让他们亲自参加劳动实践,了解劳动的苦与乐,并能结合自身的想法,写进作文中,再经过教师适当地指导,写出来的内容丰富多彩,是可想而知的。

3、读一读,再写。

为了把写作文与阅读紧密结合起来,在作文指导中应注重让学生模仿课文进行作文,可以先让学生仔细读一读范文,着重训练学生模仿范文的写作方法,尽可能避免生搬硬套、依葫芦画瓢。

如写建筑物时(基础训练2),先让学生阅读《参观综合楼》主篇范文,了解文章是怎样来按次序描写综合楼这一建筑物的。

如果条件允许,还可带领学生去参观附近的一两个建筑物。

由于学生有范文引路,容易模仿,所以作文中也能通过描写景物突出建筑物的美。

4、讲一讲,再写。

说与写都是表达思想的方式,说是写的基础。

在作文指导中,应注意通过“说”的训练使学生正确、连贯、有条理地表达好思想,为写打好基础。

为了说得好,写得更好,可以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想好了再讲。

如写一种蔬菜或水果(基础训练4)之前,让学生从家里带来蔬菜或水果,先在教室里让同学们各自讲解它们的形状、颜色、味道、吃法等,然后把实物摆出来进行展览,再请同学们自己说说喜欢哪种蔬菜或水果?

它们怎么样?

了解它们有哪些特点?

同学们说完了,作文指导也就完毕了,最后要求大家抓住蔬菜或水果的特点,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成文章。

学生写起来自然就生动形象了。

作前指导坚持让学生在看、做、读、讲的基础上再动笔写作文,学生感到有内容可写,对作文也有兴趣了。

五、作文评语三步曲

作文评语是作文教学过程的延续,是师生交流心灵、切磋水平的重要阵地。

它有助于学生认识自己的作文水平,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提高作文的能力;又可使学生激发自己的作文兴趣,喜作文,擅作文。

在作文评语实践中,我不断地探索,总结出了作文评语的三步曲。

(一)、前奏曲:

一路高歌

心理学告诉我们:

“兴趣是学习的良师。

”一篇作文下来,学生确实够辛苦的,假使教师再一味地予以否定、批评,学生的沮丧是可想而知的,难怪学生们怕作文、厌作文。

我的做法是:

1、正面表扬

对于作文好的学生,老师自然乐于看,但应不忘给予充分的肯定、赞扬。

这样会使学生们作文时兴趣盎然,既培养了良好的作文习惯,又不断提高了作文的能力。

例《一件难忘的事》评语:

“读着读着,我不禁有了种要哭的冲动,一个多么优秀的学生,为了拉上落在大水坑的小妹妹,自己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在优美文字的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是高尚的品德!

我仿佛看到你已经变成了一只小蜜蜂,在知识的花丛里采蜜,在品德的花丛里采蜜,在人生的道路上添光放彩,你永远是优秀的!

2、侧面表扬

这类评语一般用在中等生、后进生的作文中。

我们万不可忽视了这一群体,应学会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旁敲侧击,给予足够的表扬。

例《一件难忘的事》(我在一位素有班级调皮王之称的后进生作文评语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还记得吗?

那是个下着小雨的下午。

你犯了错误后,同学们都用蔑视的目光看着你。

而你,把真切的目光投向了我。

我什么都没说,示意你坐下┄。

下课铃响了,你追上我,递给我一张便条:

‘老师,我错了。

’你知道吗?

从你那恳切的目光里,我看到了你的坦诚,从你那真挚的心里,我看到了你的进步┄┄。

抬头挺胸,认认真真作文,端端正正做人,我永远相信你、支持你!

(二)、主题曲:

优劣并存

学生作文兴趣来了,就不愁写不出好作文。

但毋庸置疑,一味地表扬(高歌),老使同学们沉浸在喜悦的氛围中,容易导致部分学生的心理优势,往往忽视或轻视了作文中暴露出来的缺点。

因而要结合不同的学生实际,因人而异,给予恰到好处的批评。

或直接指出不足,或间接提示,或提出修改性意见,或否定不可取之处。

当然,这些都必须建立在表扬(高歌)的基础之上。

1、直接性批评(鼓励)

对于自尊心较强、有钻劲、上进心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好的学生,宜采用直接性的方式予以批评(鼓励)。

例《一件难忘的事》评语:

“读了你的文章,我很欣慰。

你终于进步了,但叙述事情的经过时,应该注意主要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描写。

比方说,‘我翻开书’可改为‘我高兴地翻开了书,心里早就乐开了花’;‘我哭出了声’可改为‘想着想着,我的眼睛不觉湿润了(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份情谊更珍贵的呢?

’等。

2、间接性批评(鼓励)

对于情感细腻、脆弱,缺乏独立精神,不宜直接接受别人批评的学生,可采用间接的方式予以批评(鼓励)。

例:

《我的爸爸》评语。

“文章中抓住了人物的心理描写,让人读来能置身其中,回味无穷。

假使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些就更美了。

我对一个错别字多的学生这样写评语:

“我已经明显感到你进步了。

如果能养成作后修改的良好习惯,你一定是最优秀的。

”等。

(三)、高潮曲:

披荆斩棘

作文兴趣有了,作文习惯养成了,还需通过恰当的引导。

结合有机的批评,让学生们在作文中不知不觉地提高。

当然,批评一定要得法。

教师心中要有权衡度,做到该批评时不手软,不该批评时不乱批评。

这样才能起到使学生们在批评中发现自己、提高自己,在批评中奋进的效果。

1、从作文的形式批评

例:

“作文中有多处语句不通顺,且不少词语运用不当,真让人担心。

下次作文还会有多少类似这样的毛病?

例:

“作文的结构脉络在哪儿,作文的重点在哪儿,简直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今后作文中一定要先确定好作文的主题,灵活地选材,重点处多用一些笔墨。

2、从作文的内容(思想)批评

作文如做人。

千万不可忽视了学生作文中所渗透出来的思想。

要能有机引导,从作文中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教育他们做人的道理,使他们牢固树立“品德为先”的思想理念。

例:

一个单亲家庭的女生,在作文中写道:

“爸爸如何对她不负责,而且还有了相好的┄┄”我采取了面批的形式。

她坐在我的对面,我给她下了这样的批语:

“在学校里你是强者,在生活上你是强者,但在爸爸面前你是弱者。

因为你爱爸爸,你需要他的关心。

爸爸给你关心了吗?

给了。

冬夜帮你盖被子的是谁,夏日耐心教你游泳的是谁,雨天为你送来雨伞的又是谁,让你上学读书、圆你一个个梦想的又是谁?

┄。

是爸爸呀!

可你在意过他的感受吗?

哪有不疼爱子女的父母?

┄┄”

后来,这位女孩子流着眼泪离开了我的办公室,情必能动人、感染人、熏陶人。

几年实践下来,深切感受到学生们不同了。

作文兴趣高了,作文习惯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过去怕批评的,现在“乐意”接受批评。

这样作文能力自然而然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令人刮目相看。

六、习惯决定成败

习惯是什么?

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不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更重要的还是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关。

所以俗话说:

“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

”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关于语文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早就有过精辟的论述:

“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

”这是叶老经过几十年深入探索而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那么,在优化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呢?

下面我谈谈个人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1、养成朗读背诵习惯

学语文就要朗读,朗读背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这也是传统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法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道出了朗读与理解的意义。

但是朗读要得法,仰扬顿挫,声情并茂,切不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古今中外名家名篇、精彩句段要熟读成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一语道破读书量的积累会产生质的飞跃,古往今来,无数作家学者的成功经验证明:

多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我在课堂教学及辅导上,很注重学生的多读,采取多种形式读,对于那些优美的语段,总是要求学生背下来。

2、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新课程改革加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新修订的《小学语文大纲》和200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都特别关注课外阅读关注阅读兴趣的培养,并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目标: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精神世界。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独立阅读活动,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阅读只限于课内,就语文这门工具性学科来说极其狭窄,语文更广阔的天地应该在课外,经常阅读书刊杂志,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感受时代脉搏,感受新鲜思想,吸取丰富的词汇,学习多种写作技巧,能促进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提高语文能力。

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每天读书三十分钟,每月读一本文学名著,并要求学生记读书笔记。

定期的进行读书交流,好书推荐。

3、养成勤用工具书的习惯

在小学二年级开始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备有《新华字典》《汉语成语词典》等工具书,以备在学习中随时查阅,我在教学中让学生随身带一个很小的笔记本,在读报刊杂志、看电视、甚至上街逛商场,无论在任何地方只要遇见不认识的就把它记下来,然后利用工具书力求会认读、理解其义。

这样日积月累,词汇就会丰富起来。

久而久之就会积少成多。

逐渐的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4、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

语文教学要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以便有效地学习和工作。

因此必须明确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的作文能力如何,往往是衡量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

广泛地阅读、勤于思考是作文的基础,而多练则是作文的保障,也是作文的必由之路,但练笔只靠作文课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读书时可以写一些简短的读后感,平时教学中,坚持写日记,结合阅读教学适当的布置一些小作文。

5、养成书写规范字的习惯

汉字有其独特的形体标准,每一个人都应该使用通用的规范汉字。

现在,电脑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很多人错误的以为现在的孩子不用练字了,不少学生字体潦草、缺笔少画、错字连篇;到街上走走,标语牌上的错别字,不规范的简化字随处可见,令人啼笑皆非。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重视,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在教学中加强督促,让他们从小养成一个写规范字的习惯。

小学生喜欢模仿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中无论是板书还是给学生写评语首先注意自己的书写习惯,并且要求学生每天写一页16K钢笔字,并利用校本课集中训练,酌情指导。

七、有一颗永远年轻的童心,用师爱来呵护童心,用童心关爱后进生

后进生是学生中的一类特殊群体,可以说他们使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后进生因为各方面表现较差,常常在班级中遭人白眼。

他们在同伴们中,找不到自尊,找不到自信,在老师面前,更是觉得自愧。

每天在课堂上,看着别人高举的双手,他们也渴望能像优生一样,胸有成竹地回答问题,得到老师同学们或多或少的赞美的眼光。

可是,他们不行,常常的出错让他们表现的机会越来越少。

他们也是孩子,也渴望掌声和鲜花。

于是,他们更多地做出各种举动,捣蛋,说怪话,扮鬼脸,欺负女孩子……以各种破坏性的举动赢得大家的注意,其实,他们也不喜欢自己如此。

但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恶性循环,那么我们是不是就该放弃对后进生的教育呢?

大家一定知道水桶效应吧!

水桶效应是指一只水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

是说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也可称为短板效应。

这一效应实际就是告诉我们教学质量的提高决不能忽视后进生的教育。

下面我来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几点想法:

1、要有一颗永远年轻的童心。

我认为作为一个小学教师必须有一颗永远年轻的童心。

这样才能以儿童的眼光看儿童,以儿童的心灵体察儿童的内心世界。

在当前教育市场经济化的特殊时期,保持一颗纯洁,年轻的童心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课本上选入的课文都是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只有我们也有一颗童心,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学生对什么感兴趣,对什么有疑难,从而“对症下药”,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

另外,童心对于管理学生,处理课堂突发事件也很重要。

有这样一节语文课:

 一天,某班正在上语文课,突然,一只老鼠从幻灯桌下探头探脑,见师生没什么反应,它胆子大了起来,不仅大大方方地从桌底下钻了出来,还顺着墙根往上爬,后来顺着学生的课桌腿往课桌上爬。

这时,教师没作声,学生也没敢大声喊叫。

可后来又有一只老鼠肆无忌惮地钻了出来,还贼头贼脑地东张西望,进入这么多人的教室如入无人之境。

是可忍孰不可忍。

教师一时童心大发,大喊一声:

消灭六害,除掉老鼠。

课堂上马上沸腾起来。

同学们挥的挥扫把,提的提板凳,拿的拿鞋子,满教室追着跑着,好不热闹。

一只追到教室门口,从门缝里逃走了。

另一只在师生的围追堵截之下,无路可逃,终于毙命了。

教室里一片欢呼。

  也许有的人会说,这老师是怎么当的,像个小孩子似的,把个课堂都折腾成什么样了?

你还别说,就因为像个小孩子似的,课堂反而更生动,更贴近生活了。

因为群情激奋难以自抑,,教师临时把语文课变成了写作课,题目就是《灭鼠记》,学生的作文写得具体细致,生动传神,还真写出了不少佳作,连平常不喜欢写作,没话写的同学觉得这篇文章特好写。

  后来学校举行快速作文竞赛,题目是《一件有趣的事》,参赛的学生中就有几个写了那次打鼠事件,文章写得非常出色,本班选手居然垄断了一、二、三等奖。

 试想, 如果当时老师没那么点童心,硬逼着学生上语文课,学生也是身在课堂心在鼠,根本无心听课,岂不是事与愿违,一件事情也没做好吗?

2、呵护童心,让师生真正做到和谐民主。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我们还清晰的记得小鲁迅不明白“怪哉”一虫,满怀希望的问先生时,换来的却是先生“‘不知道’!

他似乎很不高兴。

先生的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也无端增加了孩子对老师的恐惧感。

新时代的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试问,只准老师讲,只能听老师的见解,这样的课堂,岂不是很压抑?

久而久之,孩子的热情火焰恐怕也会慢慢地被扑灭了。

这样的教学是失败的,也有着较大的危害性,我们应该提倡在教学中呵护童心,强调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语文课上,我很少否定学生的回答,我会尽可能的寻找学生答案的合理性,同时委婉的让他明白还有更好的更确切的答案。

其实语文课上的问题大都是开放性的,答案不会唯一,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会耐心解释,鼓励大家一起讨论解决,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些回答不上来的问题,我会鼓励学生和我一起课后研究,留到下节课解决。

有的老师可能觉得被学生问住是很丢人的事。

其实不然,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学生能提出问题恰恰说明他思考了,这是一个难得的契机,我们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引导探究,引导的好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记得,刚毕业那年,一次公开课上,我给学生上《草船借箭》全校的二十几位老师在后面听课。

开始,课上的很顺利,一切都在我的意料之中,突然,班上的捣蛋鬼王明提出了一个让我难堪的问题:

诸葛亮明明是用草船“骗”了曹操的十万支箭,为什么题目是草船“借”箭呢?

我愣住了,一下子紧张极了!

时间一秒一秒的过去,我恨不得一下子找个地缝钻进去,后面的老师也愣住了。

突然我灵机一动,把问题又抛向大家,违心的说:

这个问题提得真好,我们来一起讨论一下:

“借”和“骗”有什么区别。

其实心里早在想,给我难看,看我下课怎么收拾你。

教室里开始动起来了,我松了一口气,可是接下来怎么办呢?

这只是缓兵之计,孩子们肯定讨论不出什么结果,连我都不知道。

突然,一个孩子高高举起了小手说:

“借”是要还的,骗是不会还的。

我的眼前一亮,因势利导说:

那么诸葛亮借箭还了没有呢?

还了,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

课堂被这个问题再次推向了高潮。

教室后面的老师脸上也露出了微笑。

这节课后来同事们评价非常好。

我也从这一场虚惊中深深的明白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后来我在教室大张旗鼓的表扬了王明同学。

他的学习也因这次表扬有了很大进步。

呵护童心,会让学生无拘无束、各抒已见,享受“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