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767出厂检验规程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7442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1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j767出厂检验规程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kj767出厂检验规程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kj767出厂检验规程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kj767出厂检验规程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kj767出厂检验规程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kj767出厂检验规程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kj767出厂检验规程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kj767出厂检验规程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kj767出厂检验规程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kj767出厂检验规程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kj767出厂检验规程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kj767出厂检验规程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kj767出厂检验规程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kj767出厂检验规程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kj767出厂检验规程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kj767出厂检验规程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kj767出厂检验规程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kj767出厂检验规程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kj767出厂检验规程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kj767出厂检验规程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j767出厂检验规程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kj767出厂检验规程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j767出厂检验规程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kj767出厂检验规程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企业标准(Q/HF005-2013~Q/HF009-2013、Q/HF012-2103)。

3.检验批的组成及检验:

3.1检验批的组成方法原则上以每批生产的产品总数为一个检验批量;

3.2在技术标准和技术协议无特殊规定的情况下,实行全数检验,并遵照检验项目进行检验;

3.3产品出厂检验前必须先经生产部门过程检验合格,方可交由质量检验部门做出厂检验。

4.验收标准:

按本检验规程进行验收。

5.检测器具:

检验过程中使用的检测器具,可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同精度、同功能的,或更高精度、更强功能的其它型号检测器具。

6.合格判定:

6.1在检验中,所有检验项目及内容有一项不合格则判定为该产品不合格;

6.2在检验中,所有检验项目及内容均合格方可判定该产品合格。

7.不合格品的处置:

7.1对于检验过程中遇有不良发生时,除非其余未检项目不能继续进行外,一般应将其余项目全部检验完成;

7.2经检验判为不合格的产品,应详实、准确地填写检验记录,并附不良品一起退回生产部,由生产部门视不良状况对其进行返工(返修)处置,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8.合格品的处理:

8.1经检验合格的产品,每台产品均应有出厂检验报告单,其所列项目必须认真填写;

8.2每张检验单须有检验员签字,并经审核后存档备查;

8.3检验合格后才能开具出厂合格证,产品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9.检验注意事项:

9.1检验前,先检验有关检测器具是否符合检测要求;

9.2产品检验完毕后,贴上相应检验标记;

9.3待检验品、合格品、不合格品要按指定区域存放。

10.检验记录的保管:

产品合格证随产品送交库房保管员,检验报告单报质量检验部存档备查。

3/21

1.检验用装备:

模拟量信号发生器、开关量信号发生器、控制量模拟器、监控主机、监控分站、可调变压器。

2.要求:

2.1基本功能:

2.1.1采集功能:

系统必须有甲烷、风速、风压、一氧化碳、温度等模拟量的采集、显示及报警功能;

系统必须有馈电状态、风机开停、风筒状态、风门开关、等开关量的采集、显示及报警功能;

系统必须有瓦斯抽采(放)量监测、显示功能;

2.1.2控制功能:

系统必须由现场设备完成甲烷超限声光报警和断电/复电控制功能;

系统必须由现场设备完成甲烷风电闭锁功能;

系统必须有地面中心站手动遥控断电/复电功能,有操作权限管理和操作记录功能;

2.1.3存储和查询功能:

系统必须具有以地点和名称为索引的存储和查询功能:

甲烷、风速、负压、一氧化碳等重要监测点模拟量的实时监测值、统计值(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

报警/解除报警时刻及状态,断电/复电时刻及状态;

馈电异常报警时刻及状态;

局部通风机、风筒、主要通风机、风门等状态机变化时刻;

瓦斯抽采(放)量等累计量值;

设备故障/恢复正常工作时刻及状态。

2.1.4显示功能:

系统必须有列表显示功能:

a)模拟量及相关显示内容:

地点、名称、单位、报警门限、断电门限、复电门限、监测值、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断电/复电命令、馈电状态、超限报警、馈电异常报警、传感器工作状态;

b)开关量显示内容:

地点、名称、开/停时刻、状态、工作时间、开停次数、传感器工作状态、报警及解除报警状态机时刻;

c)累计量显示内容:

地点、名称、单位、累计量值;

d)系统应能在同一时间坐标上同时显示模拟量曲线和开关状态图;

e)系统必须有模拟量实时曲线和历史曲线显示功能,在同一坐标上用不同颜色显示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曲线。

f)系统必须具有开关量状态图及柱状图显示功能;

g)系统必须具有模拟动画显示功能:

通风系统模拟图、相应设备开停状态、相应模拟量数值,应具有漫游、总图加局部放大显示;

h)系统必须具有设备布置图显示功能:

分站、传感器、电源、控制器等。

2.1.5打印功能:

系统必须具有报表、曲线、柱状图、状态图、模拟图、初始化参数等召唤打印功能,报表包括:

模拟量、开关量、控制量的日/班报表(模拟量报警、断电,开关量报警、断电、变动,馈电

4/21

异常,模拟量统计值历史记录查询)

2.1.6人机对话功能:

系统必须具有人机对话功能,以便于系统生成、参数修改、功能调用、控制命令输入等。

2.1.7自诊断功能:

系统必须具有自诊断功能,当系统中设备发生故障时,报警并记录故障设备及时间,以供查询机打印。

2.1.8双机切换功能:

系统必须具有双机切换功能,系统主机必须双机备份并具有手动或自动切换功能,当主机发生故障时备机投入工作。

2.1.9数据备份功能:

系统必须具有数据备份功能。

2.2软件功能:

2.2.1操作管理功能:

软件必须具有操作权限管理功能,对参数设置、控制等必须使用密码操作并有操作记录。

2.2.2主菜单功能:

在各种显示模式下都必须有主菜单显示,主菜单包括:

参数设置、页面编辑、控制、列表显示、曲线显示、状态图及柱状图显示、模拟图显示、打印、查询、帮助等。

主菜单下必须设置以下子菜单:

a)参数设置-系统参数、模拟量、开关量、累计量、其它;

b)页面编辑-列表、曲线、模拟图、其它;

c)控制-控制逻辑、操作、其它;

d)列表显示-报警、断电控制、馈电异常、调用、设备故障、其它;

e)曲线显示-报警、断电控制、馈电异常、调用、设备故障、其它;

f)状态图及柱状图显示–状态图、柱状图、其它;

g)模拟图显示-通风系统、瓦斯抽采(放)、系统自检、其它;

h)打印-编辑、报警、断电控制、馈电异常、调用、设备故障、其它;

i)查询-报警、断电控制、馈电异常、调用、设备故障、其它;

j)帮助-参数设置、页面编辑、控制、列表显示、曲线显示、状态图及柱状图显示、模拟图显示、打印、查询、帮助等。

2.2.3分类查询功能:

a)报警查询-根据输入的查询时间,将查询期间内全部报警的模拟量和开关量显示或打印;

b)断电查询-根据输入的查询时间,将查询期间内全部断电的模拟量和开关量显示或打印;

c)馈电异常-根据输入的查询时间,将查询期间内全部馈电异常的模拟量和开关量显示或打印;

d)调用查询-根据输入的被查询量和查询时间,将查询期间内被查询量显示或打印。

2.2.4快捷方式:

在任何显示模式下,均可直接进入所选监控量的列表显示、曲线显示、状态图及柱状图显示、

5/21

模拟图显示、打印、参数设置、页面编辑、查询等方式。

2.2.5中文显示与打印

软件必须具有汉字显示、汉字打印和汉字提示功能。

2.2.6更改存储内容

软件避险具有防止修改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等存储内容(参数设置及页面编辑除外)功能。

2.3主要技术指标:

2.3.1模拟量输入传输处理误差不大于1.0%。

2.3.2模拟量输出传输处理误差不大于1.0%。

2.3.3累计量输入传输处理误差不大于1.0%。

2.3.4最大巡检周期不大于30S。

2.3.5控制执行时间:

a)控制执行时间不大于系统最大巡检时间;

b)异地控制执行时间不大于2倍系统最大巡检时间;

c)甲烷超限断电及甲烷风电闭锁控制执行时间不大于2S。

2.3.6调节执行时间不大于系统最大巡检周期。

2.3.7存储时间:

甲烷、温度、风速、负压、一氧化碳等重要测点的实时监测值存盘记录应保存7天以上,模拟量统计值、报警/解除报警时刻及状态、断电/复电时刻及状态、馈电异常报警时刻及状态、局部通风机、风筒、主要通风机风门等状态机变化时刻瓦斯抽采(放)累计量值、设备故障/恢复正常工作时刻及状态等记录保存1年以上,丢失上述信息的时间长度不大于5_min。

2.3.8画面相应时间:

调出整幅画面85%的响应时间不大于2S,其余画面不大于5S。

2.3.9最大传输距离:

a)主机与接口不小于100m;

b)分站至接口、分站至分站不小于10Km;

c)传感器、执行器至分站不小于2Km。

2.3.10最大监控容量:

32台分站。

2.3.11双机切换时间:

不大于5_min。

2.3.12备用电源工作时间:

不小于2h。

2.3.13统计值时间:

模拟量的统计值为5min。

2.4电源波动适应能力:

中心站供电电压在AC220V±

10%之间、井下各产品供电电压满足各自规定的波动范围时,系统基本功能,软件功能及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相关规定。

2.5工作稳定性:

通电试验时间不小于7d,系统的电气性能符合各产品标准的规定。

3.检验方法:

按图1连接好设备

3.1基本功能检验:

6/21

图1系统检验设备连接图

3.1.1模拟量采集、显示、报警功能试验:

改变模拟量信号发生器的输出,观察记录分站、主机的显示(误差符合要求),制造模拟量超限或故障系统应有声光报警;

解除超限、故障,声光报警自动解除。

3.1.2开关量采集、显示、报警功能试验:

改变开关量信号发生器的输出,观察记录分站、主机的显示(误差符合要求),制造开关量故障或异常,系统应有声光报警;

解除故障或异常,声光报警自动解除。

3.1.3累计量采集、显示功能试验:

给出一串累计量信号,主机应有相应的显示(误差符合要求)。

3.1.4断电控制功能试验:

手动断电---在主机上手动关断某一分站的断电控制,观察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动作;

自动断电---改变某分站相应的模拟量或开关量信号,观察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动作。

3.1.5存储和查询功能试验:

主机停电5min,送电运行,查询停机前的各种实时监测数据、状态、报警等记录,这些记录应与试验一一对应。

3.1.6屏幕显示及打印功能试验:

按画面显示目录检查屏幕显示功能和打印制表功能;

3.1.7人机对话功能试验:

在不中断正常检测的情况下,通过操作生成、修改各种系统参数,然后对被修改参数的部分进行实际检验、验证。

3.1.8自诊断功能试验:

7/21

对任一分站、传感器、电缆制造故障,系统应能诊断出相应故障,并有相应的显示和报警;

将故障撤销,相应的显示及报警解除。

3.1.9软件容错功能:

人为制造键盘操作错误、盘片读写错误或打印机未联,系统应有提示,应不影响整个系统软件的运行。

3.1.10双机切换功能试验:

备用主机和相应显示打印设备投入运行,所构成的系统应能正常工作,同时测试从切换操作开始到备机正常工作的时间。

3.1.11实时多任务功能试验:

a)使打印机连续打印不小于5min,结束后查询存盘记录,信息不应丢失;

b)连续操作键盘不小于5min,然后查询存盘记录,信息不要丢失。

3.2软件功能试验:

3.2.1操作管理功能试验:

使用键盘和鼠标对参数设置、控制等进行操作,观察是否有密码操作和操作记录。

3.2.2主菜单功能试验:

观察是否在任何界面下都显示主菜单,主菜单下各按钮是否有子菜单,能否对其进行操作。

3.2.3存储内容防更改功能试验:

调出存储历史数据,进行人为修改,观察能否实现。

3.3主要指标测试:

3.3.1模拟量传输误差测试:

调节模拟量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从下限值平稳增加到上限值再平稳减到下限值(被测的模拟量不得少于5个点),在一次循环中依次记录分站、系统所显示的各点的实测值。

误差=(实测值-理论值)/量程*100%

3.3.2控制执行时间测试:

在输入设备上发控制命令,用秒表测量从命令发出到执行器响应的时间;

改变分站的模拟量输入值和开关量状态,用秒表测量从信号输入到执行器响应的时间。

3.3.3画面相应时间测试:

用秒表测试每幅画面从命令结束至全部画面显示完毕的时间。

工作稳定性检验:

系统连续运行7天,试验开始和结束均测试系统的功能和指标。

3.3.4电源波动适应能力检验:

用可调变压器为系统供电,将可调变压器输出分别调至198V、220V、242V,检验系统的功能和指标。

8/21

KJ767-J地面用通讯接口

监控主机、监控分站、可调变压器、兆欧表、耐压测试仪。

接口有供电指示、通讯指示及光电转换功能。

2.2主要技术指标:

接口与主机之间采用网线传输,接口与分站之间采用光纤传输,执行TCP/IP协议;

电源在波动范围内不影响通讯功能。

2.3结构与外观:

壳体表面喷涂均匀,不应有起泡、龟裂和脱落;

金属部件应无锈蚀及损伤;

标识清晰。

2.4电气安全:

带电回路与壳体间绝缘电阻不低于50MΩ;

并承受2000V、1min的工频电压,无击穿和闪络现象,泄漏电流不大于5mA。

通电试验时间不少于2天,其基本功能和主要指标符合标准要求。

按下图连接设备,目视法观察

Power—电源指示灯;

FX1-2—亮表示光口连接正确,闪烁表示传输数据;

FDX—光口工作模式;

TP1-3—电口工作模式,灯亮表示网线连接正常。

3.2主要指标检验:

分别将可调变压器的输出调至波动范围的上、下限并保持15min,检验基本功能。

3.3外观与结构检验:

目视法。

3.4绝缘电阻与工频耐压检验:

用兆欧表测量和用耐压测试仪检验。

3.5工作稳定性检验:

通电试验时间不少于2天,检验其基本功能和主要指标。

9/21

监控主机、监控分站、可调变压器、兆欧表、耐压测试仪、仿真线、485传感器、信号发生器、数字万用表、滑动变阻器、电压阶跃装置、卡尺、对比样块、塞尺、水压试验工装。

2.1.1显示功能:

分站能顺序显示各模拟量、开关量、控制量、数字量的类别、监测值、状态。

2.1.2限压、限流及短路保护功能:

a)源电压在波动范围内,输出电压变化≤5%

b)负载过载或电路,应有保护措施。

2.1.3控制功能:

a)分站有甲烷超限断电/复电功能;

b)分站有甲烷风电闭锁功能。

2.1.4分站有初始化参数设置和掉电保护功能。

2.2.1周期与随机偏移:

不低于250mV(每一路)。

2.2.2模拟量输入与输出处理误差:

不大于0.5%。

2.2.3累计量输入处理误差:

2.2.4控制执行时间:

甲烷超限断电和甲烷风电闭锁执行时间不大于2S。

2.2.5备用电源工作时间:

不低于2h。

2.3电源波动适应能力:

供电电源在-85%~110%范围内波动时不影响基本功能和主要技术指标。

2.4结构与外观:

壳体表面喷涂应均匀,不应有起泡、龟裂和脱落现象;

紧固件有防松动措施;

不应有锈蚀和机械损伤;

铭牌、标志应安装牢固;

隔爆结合面粗糙度<6.3μm、L>25㎜、_l>9㎜、间隙<0.4㎜。

2.5电气安全:

分站的绝缘电阻和工频电压应符合下表要求。

分站应承受1min、50Hz的工频电压试验,试验期间应无击穿和闪络现象,泄漏电流不大于5mA。

检测部位

绝缘电阻(MΩ)

工频耐压(V)

电源输入端子与壳体

50

2500

本安端子与壳体

500

电源输入端子与本安端子

2.6工作稳定性:

通电试验时间不少于2天,其基本功能和主要指标不低于标准要求。

2.7壳体静压试验:

壳体隔爆腔应承受1MPa、1min的水压试验,应无连续滴水和形变。

2.8本安参数:

U0:

18.4V、I0:

300mA/600mA。

10/21

2.9变压器例行试验:

变压器应承受1min工频耐压试验,试验电压见下表,试验期间泄漏电流不大于5mA,且无击穿和闪络现象。

变压器输入、输出端子之间

3000

变压器输入端子与隔离端

变压器输出端子与隔离端

3.试验方法:

按下图连接设备。

3.1.1显示功能试验:

目视法

3.1.2限压、限流及短路保护功能检验:

a)将输出端开路,供电电源在75%~110%范围内由最小值逐渐增加至最大值,电压表的最大值为最大输出电压;

b)限流及短路保护功能:

将源电压调至最大值,按图示调整模拟负载,使负载电流逐步增大至短路,电流表的最大示数即为最大输出电流,最终示数为短路电流,撤销过流和短路故障,电源应自动恢复。

3.1.3控制功能检验:

a)甲烷断电/复电功能:

改变模拟量信号发生器使甲烷超限,观察控制执行器;

b)风电甲烷闭锁功能检验:

定义M1为掘进工作面的甲烷传感器(报警值:

1.0%,断电值:

1.5%、复电值:

1.0%),M2为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的甲烷传感器(报警值:

1.0%、复电值:

1.0%),M3为串联通风工作面入风流中的甲烷传感器(报警值:

0.5%,断电值:

0.5%、复电值:

0.5%);

定义K1为设备开停传感器用于监控风机开停;

K2为风筒风量传感器监测风筒风量;

定义C1为控制断电器1(掘进工作面巷道内的动力电源);

C2为控制断电器2(掘进工作面回风巷道内的动力电源);

C3为控制断电器3(串联通风区域内的动力电源);

C4为控制断电器4(局部通风机的电源)。

C1、C2、C3输出高电平对应通状态,低电平对应断状态;

C4输出为常开/常闭触点。

试验:

11/21

1)分站上电前,分站控制口C1、C2、C3为低电平;

控制口C4为“常闭”。

2)分站上电一分钟内,状态同上。

3)分站上电一分钟后,调整模拟量信号发生器,使M1低于1.0%,M2低于1.0%,M3低于0.5%;

调整开关量信号发生器使K1、K2为高电平,则C1、C2、C3为高电平;

C4为‘常闭’。

4)分站上电一分钟后,调整模拟量信号发生器,使M1高于1.5%;

M2低于1.0%;

M3低于0.5%;

调整开关量信号发生器使K1、K2为高电平,则C1为低电平;

C2、C3为高电平,C4为‘常闭’;

直到M1低于1.0%,C1恢复高电平。

5)分站上电一分钟后,调整模拟量信号发生器,使M1低于1.0%;

M2高于1.0%;

调整开关量信号发生器使K1、K2为高电平,则C2为低电平;

C1、C3为高电平,C4为‘常闭’;

直到M2低于1.0%,C2恢复高电平。

6)分站上电一分钟后,调整模拟量信号发生器,使M1低于1.0%;

M3高于0.5%;

调整开关量信号发生器使K1、K2为高电平,则C3为低电平;

C1、C2为高电平,C4为‘常闭’;

直到M3低于0.5%,C3恢复高电平。

7)分站上电一分钟后,调整模拟量信号发生器,使M1低于1.0%;

调整开关量信号发生器使K1、K2为低电平,则C1、C2、C3为低电平;

C4为‘常闭’;

直到K1、K2为高电平,C1、C2、C3恢复高电平。

8)分站上电一分钟后,当K1或K2为低电平,M1、M2、M3任一口高于3.0%,则对应于该甲烷监控区域的C1、C2、C3输出低电平;

C4为‘常开’;

直至K1、K2均为高电平或M低于3.0%,C4为‘常闭’;

对应控制区域的输出口仍为低电平;

当M低于断电值时,C恢复高电平。

9)分站上电一分钟后,分别切断M1、M2、M3的输入,则对应的输出口C1、C2、C3为低电平;

当M1、M2、M3工作正常且运行稳定后,则对应的输出口C1、C2、C3为高电平。

3.1.4分站初始化参数设置和掉电保护功能试验:

分别在基本功能试验开始前和试验中,通过主机调用分站初始化参数配置菜单,设置修改分站各初始化参数,在试验中检查结果是否与修改相符;

断电数分钟后复电,检查各参数是否改变。

3.2主要技术指标检验:

3.2.1周期与随机偏移检验:

(每一路)

将源电压分别设置为最小值、最大值,负载电流分别为额定值、零值,用示波器(交流档)测量输出端,取最大值。

3.2.2模拟量输入与输出处理误差检验:

误差=(实测值-理论值)/量程*100%(误差取最大值)。

3.2.3控制执行时间测试:

3.2.4备用电源工作时间检验:

确认电池组已充足电,在额定负载下,断开交流电源,开始计时。

12/21

3.3电源波动适应能力检验:

将电源接入电压阶跃装置,依次改变输出电压并保持15min,测试分站在每种电压下的基本功能和主要技术指标。

3.4外观与结构检查:

目视观察分站壳体涂层是否均匀,有无起泡、龟裂和脱落;

金属件有无锈蚀;

紧固件是否有松动;

标志安装是否牢固;

用卡尺测量隔爆结合面长度;

用对比样块比对隔爆结合面粗糙度;

用塞尺检测隔爆结合面间隙。

3.5电气安全检验:

用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

用耐压测试仪测试工频电压。

3.6工作稳定性检验:

通电试验时间不少于2天,检验其基本功能和主要指标。

3.7外壳静压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