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3大江保卫战课堂实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7473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3大江保卫战课堂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3大江保卫战课堂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3大江保卫战课堂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3大江保卫战课堂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3大江保卫战课堂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3大江保卫战课堂实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3大江保卫战课堂实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3大江保卫战课堂实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3大江保卫战课堂实录.docx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3大江保卫战课堂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3大江保卫战课堂实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3大江保卫战课堂实录.docx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3大江保卫战课堂实录

23.《大江保卫战》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

1.师叙述:

同学们,1998年夏天,中国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播放视频:

98年洪水泛滥的情景)长江洪水泛滥,汹涌的江水猛兽一般咆哮,威胁着长江流域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2.师:

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生1:

洪水把房屋都冲垮了!

生2:

发洪水的时候太可怕了。

师:

洪水来势汹汹

生3:

洪水冲过来的时候像猛兽一样卷走一切。

师:

98年这场洪水百年不遇,破坏力极大!

3.师:

面对这场灾难,中国人民是怎样面对的呢?

今天我们就学习23课——大江保卫战。

板书课题(23.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和我们第二单元学过的《梦圆飞天》一样,是一篇通讯报道。

二、读准读顺课文

板块一:

读生字词

1.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这是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能读好吗?

(分行指名读)

崩塌脚趾日夜兼程

稀泥赛城湖惊心动魄

扛着冲锋舟劈波斩浪

生1读:

崩塌脚趾日夜兼程

师:

每个字音都咬得很准,非常好!

生2读:

稀泥赛城湖惊心动魄

生3读:

扛着冲锋舟劈波斩浪

2.去掉拼音指名读

师:

去掉拼音,还会读吗?

生1读

师:

读得很准确,你预习得很充分。

生2读

师:

你的声音响亮,是个自信阳光的孩子!

板块二:

读课文加拼音的词语

嶙峋鏖战

安造垸簰洲湾

一绺布条铮铮铁汉

师:

这是课文中加注拼音的词语,不太好读,谁来试一试?

生1读:

嶙峋鏖战

生2读:

安造垸簰洲湾

师:

这是长江流域的两个地名,不太常见,谁再来读?

生3读:

一绺布条铮铮铁汉

师:

一绺布条很拗口,你读得很准确。

还有谁愿意读?

板块三:

写词语

1.师:

同学们读得真好,这里还有一组词语:

日夜兼程惊心动魄劈波斩浪气壮山河

(点击,红色标注三个生字)里面有好几个生字不太好写,仔细地看一下,有什么需要提醒同学的吗?

大家拿出写字纸,四个词分两行写,不但要写好每个字,还要注意摆布匀称美观,并且要有一定的速度。

2.学生写字,(播放很舒缓的写字音乐)老师在行间巡视。

师:

很多同学写得又快又好,建湖实小的同学写字的基本功很扎实!

(切换到展台)师:

写好了吗?

我们来看这个同学写的字,谁来评价一下?

生1:

全部挤在前面,前面太紧

师:

这么挤恐怕不好受,这字都不好呼吸了,给这位同学一点建议?

生3:

建议你上下对齐,摆布匀称点。

师:

大家提醒的几个生字他写得挺好,尤其是这个魄,这一笔撇穿插得多漂亮!

(师在黑板上范写“魄”字,红色的写出撇)

师:

大家看这个同学写的,怎么样?

生4:

大小一致,摆布均匀美观,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师:

无论是写几个词还是一段话,我们都要注意摆布匀称美观,让人看起来很舒服。

板块四:

读句子

师:

生字词语会读了,字也写好了,课文中这些句子能读好吗?

出示:

1.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

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

2.在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簰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

3.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正扛着麻包在稀泥中奔跑,忽然觉得脚底一阵疼痛,抬脚一看,原来是一根铁钉扎了进去。

师:

这里的每一句都有不好读的地方,你有把握读好哪一句

1.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

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

生1:

我想读第一组的两个句子。

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

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

师:

场这个多音字,你在这里读得很准确。

你是怎么读好它的呢?

生1:

一场雨要读第一声,战场要读成第三声

师:

你是说要根据意思选择读音。

谁再来读?

生2:

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

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

师:

(点课件)场在字典中的义项很多,常用的有这样几种(课件出示):

场(第二声)1.平坦的空地(场院)(晒谷场):

2.量词,用于事情的经过(一场雨)(一场大战)

场(第三声)1.适应某种需要的较大的地方(会场)(操场)2.量词,用于一些文体活动(一场舞)(三场球赛)

师:

场读第二声时,表示平坦的空地,可以组词——(生)场院,晒谷场,作为量词用于事情的经过,如——(生)(一场雨)(一场大战)

同样指一个地方,适应某种需要的较大的地方就读——(生)场,比如——(生)会场,操场。

同样作为量词,场适用于一些文体活动,例如——(生)(一场舞)(三场球赛)

师:

能分清了?

这句里面也有这个多音字,谁再来读。

出示: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生3: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师:

看样子你也会根据意思判断多音字的读音了。

2.在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簰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

3.生1:

我想挑战这个长句子:

在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簰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

师:

我发现你读的时候把语义相关的词语读得特别紧凑,很有节奏感,谁也能把这句读通顺?

生2:

在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簰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

师:

这句话也比较长,谁能注意断句,把这个长句子读好?

生3:

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正扛着麻包在稀泥中奔跑,忽然觉得脚底一阵疼痛,抬脚一看,原来是一根铁钉扎了进去。

三、把握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板块一:

读出画面,概括小标题

1.师:

同学们,生词和长句读好了,相信你一定能把课文读通顺,现在老师想请六个同学合作读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中描写了哪些画面?

师:

指名6人按自然段依次读课文。

2.汇报课文描写的画面

师:

第一遍就读得这样通顺流利,真是不容易!

下面听的同学也是全神贯注,相信你们脑海中一定定格了好几幅生动的画面,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印象最深的画面?

生:

长江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江堤,解放军战士日夜兼程赶往大江,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师:

说得不错,再想想,能不能用再简洁一点的语言来概括?

生:

长江发大水,灾情很紧急。

师;你说的是第一自然段的内容,人民子弟兵在做什么?

再看看书。

生:

日夜兼程,向大江挺进。

师:

你看,简洁多了,同学们,向大江挺进,变换一下顺序说成挺进大江就更简洁。

老师把你的意思写在黑板上。

(板书:

挺进大江)

师:

其他的画面,你们能不能也像这样,用简单的几个字来概括一下呢?

生:

筑人墙和抗沙包。

师:

他们筑人墙,扛沙包,都是为了——保卫大堤(板书:

保卫大堤)

师:

在保卫大堤的过程中还涌现出许多感人的细节,谁接着说?

生:

四连连长黄小文的脚底扎进了铁钉,为了不耽误时间,黄小文拔出铁钉接着抢险。

师:

是呀,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战士们把时间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不顾疼痛,拔出铁钉。

(板书:

拔出铁钉)

师:

人民子弟兵还做了什么?

生:

救群众,

师:

他们是在与洪水争夺生命啊!

加一个字,和前面的对应起来。

生:

勇救群众(板书:

勇救群众)

板块二:

概括主要内容

师:

现在请同学看黑板,这么长的一篇文章,现在就浓缩成了几个画面,简单明了。

把这些画面用自己的话串联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谁来说一说?

自己先在下面练练,轻声说一说。

生:

人民子弟兵挺进大江、保卫大堤、拔出铁钉、勇救群众。

师:

你充分利用了板书的作用,把主要情节都罗列出来了,再想想,怎样把内容说得连贯一些?

生:

人民子弟兵挺进大江,竭尽全力保卫大堤,拔出铁钉就是当时涌现出来的感人细节,战士们勇救群众,人民永远铭记着他们。

师:

这样一来,内容就通顺多了。

如果介绍一下时间和背景,就能表达得更清楚。

生:

1998年,中国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人民子弟兵挺进大江,竭尽全力保卫大堤、勇救群众,人民永远铭记着他们。

师:

真好,文章的内容概括得既简洁又完整。

师小结:

阅读较长的文章,可以用抓主要画面主要情节的方法很快把握主要内容。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一读抓关键词

1.轻声读读第一自然段,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1:

我读出了暴雨下得大,情况紧急。

生2:

我感受到长江水流湍急,风号浪吼,像要把大地吞没了。

师:

情况多危急啊。

老师把你们的感受写下来(板书:

急)再来读第一自然段,你是从哪些词句读出这个急的呢?

①生1:

荆江告急!

武汉告急!

九江告急!

……三个告急,我感受到情况很紧急。

师:

急啊,读着这句话,哪个词一下子跳入你的眼帘?

生1:

告急。

师:

形势万分危急,这就是最直接的表达!

打开电视?

翻开报纸?

生1:

电视上各个频道都在报道长江汛情,报纸头版头条,好多地方形势紧张。

师:

带着你的感受把急读出来!

生1:

荆江告急!

武汉告急!

九江告急!

……

师:

再读读这句话,你还从这句话中的什么地方读出急的呢?

生2:

三个感叹号

师:

标点符号也在说急!

还有吗?

生2:

从省略号看出长江沿线全面告急!

师:

(点课件)师:

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

长江沿线全面告急!

带着你的感受一定能读得更好!

生2:

荆江告急!

武汉告急!

九江告急!

……

看课件听老师介绍:

这里前面是洞庭湖平原,后面是江汉平原和武汉三镇,这块区域的安危完全依靠两岸三万多公里的大堤来抵挡洪水。

如果堤坝崩塌,将是全国性的灾难!

(点击课件,相关区域变成红色闪烁。

)难怪作者连用三个感叹号,读:

荆江告急!

武汉告急!

九江告急!

……

②生1:

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

我从暴怒的巨龙看出长江发怒了,长江不是波澜壮阔,而是奔腾咆哮,情况很危急。

师:

哪些词语读出危急?

生2:

我从“疯狂、撕咬”看出长江水冲击着、撞击着堤岸,想把大堤冲垮。

师:

想象着这样的情景,你一定能把这句话读好!

想象着这样的情景,你也来读一读。

③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

生1:

我从“大暴雨”看出雨下得很大,“一场接着一场”读出雨下得多。

师:

你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吗?

生1:

倾盆大雨一泻千里。

生2:

外出的话水可能都会齐到我们的腰了。

师:

你们这么一说,我仿佛回到了1998年,那年老师家一楼都淹在水里了。

想象着这样的情景,你来读读这句话。

生2:

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

④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

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

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师:

这段话中你也感受到形势的危急吗?

生1:

日夜兼程最能让我体会到“急”。

师:

理解这个词语吗?

生1:

白天接着黑夜,就是说解放军战士日夜不停地走。

师:

兼是双倍的意思,日夜兼程,那是加倍地急行军啊!

你能想象出几十万解放军日夜兼程急行军的情形吗?

生1:

有的脚上打起了血泡,却不肯掉队,一瘸一拐地向前走。

生2:

有的暴雨湿透了衣衫,泥浆灌满裤腿,不停地往前走。

生3:

他们顾不上吃饭,顾不上喝水,马不停蹄,匆匆往前赶。

就像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样。

生4:

有的从首都北京,有的从海角福建,赶往目的地。

师:

真是万分危急呀!

把这个急读出来。

生读:

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

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

二读联系表达:

师:

作者是怎么写出这万分危急的形势的呢?

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诀窍吗?

出示:

1.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

2.荆江告急!

武汉告急!

九江告急!

……

3.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

生1:

作者打了比方,写得很形象。

师:

这么一比就写出了?

生1:

比作暴怒的巨龙让我感受到洪水太可怕了,让人胆战心惊!

生2:

连用了三个告急反复强调。

师:

三个感叹号,三个告急,反复强调。

师:

还有什么发现?

这样说意思不是一样吗?

点击出现对比句:

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地下着。

生1:

短句子更能表现出危急的形势。

生2:

三个短句子越来越急!

师:

真不简单,你们发现了作者表达上的秘密。

咱们分组读,体会一下。

生:

一个组读——暴雨,两个组读——大暴雨,四个组读——一场接着一场。

三读看视频伴音乐:

师:

情况万分危急,让我们一起看看98年夏天洪水泛滥的情景(看视频)

师:

看到你们的神情老师知道你们心中有着千言万语,用你们的朗读把它表达出来。

生:

两名学生伴着急促的音乐读整段

师:

多么危急的时刻,多么严峻的形势,你们的朗读让我们身临其境。

五、结束语

师:

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去感受子弟兵的英勇无畏,去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一幅幅生动感人的画面的。

(播放《为了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