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汇总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7506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5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汇总文档格式.docx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汇总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汇总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汇总文档格式.docx

电流的方向

来控制。

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由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电话等.

控制的开关。

应用:

电铃、电磁起重机、电磁选矿、

6、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

的作用;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

方向和磁场

电动机就是利用

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的原理制成的,它把

能转化成为

机械能。

直流电动机中换向器的作用:

当线圈转到平衡位置时,自动改变线圈中电流的方向,从

而使线圈沿原方向继续转动,改变直流电动机转向的方法:

改变电流方向。

直流电

动机模型通电后不能转动的原因可能是:

_在平衡位置(还有很多可能)_____.

7、电磁感应:

闭合

电路里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

切割磁感线

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

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

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闭合电路、2、一部分导体、3、

运动。

若电路不闭合,则无感应电流,

但有感应电压。

这种现象由

国物理学家法拉第

通过实验发现。

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

向跟切割磁感线方向和

磁场方向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机械

能转化成电能。

电机就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发电机线圈中产生的电流是交流

电。

我国交流电周期

0.02秒,频率:

50赫兹一个周期内电流方向改变两次,1秒内电流方向改变100次。

大型发电机包括转子和定子两部分。

一般采用线圈不动,磁极转动的方式。

8、家庭电路:

火线与零线间的电压是220,V,分辨火线、零线的工具是

测电笔

电能表的作用:

测一定时间内消耗的电能“220V10(20)A”的意义:

元素

物质

离子

分子

原子

熔断器的作用:

当电路中的电流过大时,保险丝会自动熔断

连接:

串联

保险丝材料

要求:

电阻率大,熔点低的合金丝

保险丝选择原则:

使保险丝的电流等于或稍大于电路

中正常工作的电流。

不能用铜丝或铁丝代替保险丝

保险丝熔断原因:

电路短路或过载导致电流太大

插座、开关和灯座:

插座:

“左零右火,上接地”,与接地孔相应的那个插头脚接用电器的金属

外壳。

开关和灯座的连接火线接开关,经过开关进灯座,零线直接进灯座插座与灯泡是并联的,开关与灯泡是串联,

9、安全用电

1、触电原因:

2、触电种类

家庭电路中,直接接触火线造成的

单线触电

低压触电

双线触电

高压电弧触电

高压触电

跨步电压触电

安全电压:

36伏以下

3、安全用电原则:

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一、模型与符号

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象,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2、符号的作用:

(1)、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2)、可避免由于事物形态不同引起的混乱

(3)、可避免由于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引起的混乱

二、物质的结构和组成

宏观

微观

质子:

带正电原子核

中子:

不带电核外电子:

带负电

分 子

原 子

定义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但在核变化中可以再分

联系

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

这些原子又可构成新的分子。

分子的种类由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决定。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

子的总称

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只表示种类,不能表示个数。

表示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既表示种类,也能表示个数。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结构中的质子数决定着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往往决定着元素的化学性质。

阳离子

阴离子

结构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电性

不显电性

带正电

相互联系

失电子得电子

阳离子原子阴离子

金属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的阳离子;

非金属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形成

负电的阴离子

点拨:

一、宏观上物质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的。

描述物质组成时,是指从宏观上去看这种物质,纯净物看它由哪些元素组成,混合物看它由哪些物质组成;

描述物质的构成时,是指从微观上看这种物质,看它由哪些粒子()构成的。

(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由水分子构成,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

铁由铁元素组成,由铁原子构成,铁的化学性质由铁原子保持;

氯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由钠离子和氯离子保持。

二、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水,二氧化硫,硫酸等。

(F

2

Cl

Br

I

H

O

N

3)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金刚石,石墨,金属等。

(金属、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除碘外)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多数碱,盐。

(NaCl)

三、分子和原子的最根本的区别是: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变化,而原子种类和原子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四、物理变化的本质是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已。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五、说明: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它既不是最小的粒子,也不是唯一的粒子

(2)分子只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不保持物质的如颜色状态熔点等物理性质.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3)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最小的粒子。

因为也有许多物质是由原子构成,如铁等金属,保持它们化学性质的微粒就是原子。

六、原子结构的模型

1、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史:

道尔顿:

实心原子结构模型→汤姆森:

“西瓜模型”、→卢瑟福:

“核式模型→玻尔:

“分层模型”→“电子云模型”。

2、第一个提出原子概念的人是道尔顿;

第一个发现电子的人是汤姆生。

说明:

(1)、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

(3)、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离子中,质子数不等于电子数)

3、在原子中,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但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4、氢原子的中子数为零;

5、不同的原子质子数一定不同。

6、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7、同位素:

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的统称。

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是氕、氘、氚。

七、元素的分布

1在地壳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硅。

金属元素含意最多的是铝,其次是铁。

2在人体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碳和氢。

铁、碘、锌等为微量元素,这些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都应维持在一个适宜的范围,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人体健康。

3海水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氢,含量较高的还有氯元素和钠元素。

4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八.组成物质的元素

分裂成

重新组合

构成

新的分子

新物质

物质简单分类:

纯净物按组成元素的(一种物质种类可分为

物质按组成或一种分子)

成分可分为

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混合物:

由多种物质组成(或多种分子构成),如空气等。

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注意: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吗?

请说明理由

答:

不一定,如金刚石和石墨_混合在一起,他们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却不是单质,而是混合物.

2-

2+

235

九.表示元素的符号

1.元素符号:

国际上通用的表示元素名称的符号。

2、符号表示的意义:

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还可表示一种物质。

例:

H表示氢元素和1个氢原子,而Na表示钠元素、1个钠原子和金属钠。

如元素符号前面有数字则只能表示几个某原子。

2O只能表示2个氧原子,mCu只能表示m个铜原子。

3.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是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的,

(2)元素根据其核电荷数从小到大按原子结构规律排成的周期表叫元素周期表。

在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质子数逐渐增加。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按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元素排列。

在同一族内,各元素的化学性质都很相似。

要知道元素周期表的一些结构和规律。

十.表示物质的符号

1、化学式:

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常见单质的化学式:

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用元素符号来表示

双原子分子、三原子分子:

元素符号右下角标上数字2

读法:

固体、液体直接读元素名称,气体在元素名称后加“气”

3、化合物的读法:

(1)一般从右向左叫做”某化某”

(2)当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不止1个时,还要指出1个分子里元素的原子个数,叫做”几某化几某”

4、熟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口诀:

一价氢钾钠银,二价氧镁钙钡锌,铝是正三单质零,负一氟氯和溴碘,铜汞一二铁二三,四六负二硫可变。

5、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的一些规律:

A化合价有正、负之分;

A在化合物里,通常金属元素显正价(氢为+1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氧显-2价);

A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最重要的一条规则);

B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C有些元素的化合价是可变的;

F同一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化合价也可能不同。

6、离子符号的表示:

⑴先写上元素符号,在其右上角标出所带的电荷数及其电性。

如Na

+

⑵有些离子是带电的原子集团,方法与上同,将它看成一个整体即可,称为某某离子。

如:

铵根离

子NH4

,碳酸根离子CO3

2-

7、元素符号周围的数字的意义

(1)、元素符号前面:

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

如2N、2H2、2Mg2+等。

(2)、元素符号右下角:

表示构成每个分子(或原子团)的某原子个数。

如H2、SO4。

(3)元素符号右上角:

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如Ca:

表示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4)、元素符号正上方:

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2

CuO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

(5)、元素符号左下角:

表示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92

U

(6)、元素符号左上角:

表示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即相对原子质量)。

如U记牢关系:

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与元素化合价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离子所带的电荷的正负与元素化合价的正负相一致。

十一.元素符号表示的量

1.相对原子质量:

某种原子的相对原子量就等于该原子的实际质量与一种C-12原子的实际质量的

1/12相比所得到的比值。

原子的相对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量的总和。

3.化学式的意义:

以CO2为例:

(1)表示该种物质(二氧化碳气体)

(2)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一个CO2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二个氧原子构成)或由离子构成的物质表示组成该物质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4)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5)表示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

5.化合物里含某元素的质量

化合物里含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

化合物里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m元素=m纯净物×

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6、熟记常见的元素符号及其表示的意义(见课本P18页)

7、熟记常见的原子团及其离子符号、所带电荷、化合价

氢氧根

硝酸根

碳酸氢根

铵根

硫酸根

碳酸根

亚硫酸根

磷酸根

一、离子符号

氯离子_______、铝离子_______、银离子_______、锌离子_______、氢氧根离子___________、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__、硝酸根离子_______、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_、碳酸氢根离子__________、铵根离子________亚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_、磷酸根离子____________钡离子_______、钠离子_______、硫离子_______、铜离子_______、亚铁离子_______、钾离子_______、氧离子_______、钙离子_______、铁离子_______、镁离子_______、氢离子_______、亚铜离子_______、

二、化学式书写

分子式

氢氧化钡

臭氧

氩气

氮气

大理石

氯酸钾

干冰

熟石灰

硝酸钾

氯化钠

氯化铝

氧化钙

氯化铜

硝酸银

氦气

硫酸钡

氯化镁

氧化钾

氢氧化铜

氖气

硫化铜

硫酸锌

五氧化二磷

石灰石

氯化亚铁

四氧化三铁

高锰酸钾

氯化铁

氢氧化钠

硫酸铜晶体

一氧化碳

碳酸氢钠

硝酸铵

硫酸钠

生石灰

氟气

氯化银

 

氧化铁

碳酸钾

硫酸铝

锰酸钾

氧化铝

甲烷

硝酸铜

氯化钡

碳酸钠

三、写出下列常见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⑴碳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烷在氧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铁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镁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氢气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磷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水通电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过氧化氢(双氧水)加入二氧化锰分解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氯酸钾加入二氧化锰加热分解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碳酸钙和盐酸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碳酸加热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光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呼吸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出下列数字“2”的意义:

2CaH

2H2O

CO

Mg

2+

+2

MgOCO

3

第三章空气与生命

一、空气

1、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2、空气的组成:

(体积比)

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

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3、空气的利用。

(1)氮是构成生命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

氮气的用途:

灯泡、食品中作保护气;

制化肥、炸药、染料等;

液态氮

可作冷冻剂。

(2)氧气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氧气的用途:

提供呼吸、急救病人、登山、潜水等;

支持燃烧、气焊、

气割、炼钢等

(3)稀有气体:

化学性质很稳定,通电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

用途:

制作保护气;

制成各种电光源;

用于激光技术。

二、氧气和氧化

1、氧气的物理性质:

①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

②密度比空气大;

③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

④三态变化,液态氧、固态氧呈淡蓝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

供呼吸、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较活泼、具有氧化性。

(1)硫在氧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

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铁在氧气中燃烧:

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注意:

铁丝燃烧时要绑一根火柴来引燃,瓶底要放点水或细砂防止炸裂瓶底)

3、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燃烧:

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可引起爆炸

缓慢氧化:

速率缓慢的氧化反应,可引起自燃

氧气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4、氧气的制取

(1)实验室制取

1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来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装置图课本45和46页

1)试管口应略向下2)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3)酒精灯应用外焰加热4)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1/3处5)火焰应加热在试管底部6)酒精量不少于1/4,不多于2/3

③收集方法:

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

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顺序:

第一步: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第二步:

将高锰酸钾加入试管中。

第三步:

用一团棉花放在靠近试管口的地方,然后把导管塞紧,固定在铁架台上。

第四步:

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第五步: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第六步:

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第七步:

熄灭酒精灯

4、氧气的检验:

验证方法: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如果复燃,证明是氧气

验满方法:

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如果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2)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法(属于物理变化的过程)

5、催化剂。

一变:

改变其他物质化学反应的速度

二不变:

(1)本身质量;

(2)本身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1、催化剂不一定加快反应速率2、催化剂只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最终产量

3、催化剂必须与某个具体的反应结合起来,否则无意义,4、同一反应可采用多种催化剂

6、灭火和火灾自救

(1)可燃物燃烧条件:

(a)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

(b)跟氧气充分接触。

灭火方法:

(a)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

(b)跟氧气隔绝。

(3)火灾自救及措施(看课本)

三、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

1、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1)化合反应:

A+B===C(多变一)

(2)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A===B+C(一变多)2、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定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1、运用范围是化学变化,不包括物理变化。

2、“质量”指的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或所有生成物的总质量。

(2)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

反应前后:

①原子种类没有变化;

②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3)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量:

①原子种类;

②元素种类;

③原子数目;

④物质总质量

3、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一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4)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①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②表示反应的条件

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原子、分子个数比④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四、生物的呼吸

1、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1)呼吸系统的组成。

主要由呼吸道和肺两大部分组成。

(2)呼吸运动

吸气:

肋间外肌、膈肌收缩==>

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

胸腔容积扩大==>

肺扩张,导致肺内气压减小==>

外界气体进入肺泡。

呼气:

肋间外肌、膈肌舒张==>

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

胸腔容积缩小==>

肺借弹性缩回,导致肺内气压增大==>

肺内气体排出肺泡

(3)肺泡内气压变化

吸气时,肺泡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呼气时,肺泡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2、动物的呼吸:

动物和人一样,也要呼吸,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植物的呼吸:

植物和空气之间也有气体交换,也会呼吸,也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