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综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7520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5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综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三年级综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三年级综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三年级综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三年级综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三年级综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三年级综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三年级综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三年级综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三年级综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三年级综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三年级综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三年级综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三年级综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三年级综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三年级综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三年级综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三年级综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三年级综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三年级综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综合.docx

《三年级综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综合.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综合.docx

三年级综合

学期教学计划

一、教学年级基本情况:

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教学目标

通过调查讨论,开展主题活动,理解学习行为的含义,了解良好的学习行为对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的重要性,从而指导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实践操作,了解饮食与健康的重要性。

在活动中,让学生更多的发展能力。

通过调查我们身边的残疾人,让我们用真挚的爱为他们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尊重他们,关爱他们。

通过调查、采访,使学生初步了解到人们与电脑的关系,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增强学生合理使用电脑的意识。

三、教学活动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要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

不但要关心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关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关心学生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提高,关心学生社会化的发展。

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合作程度等。

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发展和个性化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

 

课题:

第1课学做校园里的小帮手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引导孩子知道要做关心家里、关心大人的小帮手。

2通过活动,巩固绘画、剪纸、粘贴和串编等美工技能,感受美,表现美。

教学过程:

一,游戏:

“听音乐传娃娃”。

1,师:

小朋友,上个星期六是什么节日?

你们对她们说过什么祝福的话了吗?

你们说得真好,相信你们的外婆、奶奶、妈妈肯定在这天过得很高兴。

对的,我们的外婆、奶奶、妈妈都很疼爱我们,我们也非常热爱她们,我们都生活在一个温暖、幸福的家里。

为了表示我们对妈妈的感谢,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

2,师:

现在,我们就来玩个关于家的游戏,要考考我们小朋友是不是关心我们自己的家。

等会儿,边放音乐边传娃娃,音乐一停,娃娃传到谁的手里,就请他回答一个问题,如果他关心自己的家,那么他肯定讲得出。

(游戏进行。

师:

刚才我们玩了传娃娃的游戏,我们很多小朋友都是关心家里、关心大人的孩好子,那么,你们想不想再来试着做个妈妈的小帮手?

帮大人把家里打扮得更好看?

现在我们的教室就好比我们的家,我们来参观参观我们的家。

二,美工活动。

1,介绍场景。

1),这儿是家里的什么地方。

客厅里有些什么?

等会儿我们可以多做些花,多拼写挂毯,或者折架钢琴,把客厅打扮得更漂亮些。

还可以尝试着做架电话,有了电话真方便,不会的话,你可以自己动脑筋看一步一步怎么变出来的。

2),这儿是家里的什么地方。

平时,家里谁烧饭做菜?

平时,大人烧饭做菜真辛苦,今天,我们来帮大人做菜。

想想看,你今天准备烧什菜?

是什么颜色?

然后,把菜做在盘子里,过会儿给我们介绍你烧的菜。

3),这儿是家里的什么地方。

床上少什么了?

今天请你们来帮妈妈设计条美丽的被子。

可以试着用剪好的窗花贴在上面,也可以用蜡笔、水彩笔、棉签来画,还可以用纸条串编。

现在,我们就去试一试,看看哪个小帮手真能干。

2,幼儿动手操作,老师适时指导。

(1),引导幼儿选用相应颜色的纸来做“菜”。

(2),引导幼儿想象、设计。

(3),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工具。

3,讲评。

介绍自己的作品。

4,师:

今天,我们真能干,都来学做了妈妈的小帮手,因为我们长大了,不会的事情学着做,不再麻烦大人了。

现在,我们就来唱一首《不再麻烦好妈妈》。

板书设计:

学做校园里的小帮手

 

课题:

第1课学做校园里的小帮手

教学目标:

感受自己和身边助人的美好行为,体会到帮助别人的感觉是温暖和快乐的。

领悟到人在社会中生存,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依赖,需要互相扶持帮助的。

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能使社会美好。

明白帮助别人是一种为世人所称赞的高尚的精神追求。

激发学生尽自己所能积极主动地去帮助别人。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认识帮助别人的深刻内涵:

让自己快乐,是一种为世人所称赞的高尚的精追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的学期开始了,你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作为长大了的你,愿意去帮助一、二年级的小同学吗?

二、忆一忆你都做过吗?

雨中送小同学回家

帮助低年级同学打扫卫生帮助小同学过马路

帮助低年级同学整理书包

三、想一想:

你觉得被帮助的小同学会怎么想?

如果听到了被帮助的小同学的感谢,你有什么想法呢?

四、说一说:

大家是怎么评价你的?

五、你的收获

六、你的想法

小结:

通过帮助小同学,让我们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希望我们一直都保持这份助人为乐的心态。

板书设计:

学会帮助低年级小同学

你做过——你想过——你收获——

助人为乐

 

课题:

第2课感受秋天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

2、通过观察、搜集、制作等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了解与秋天有关的自然现象,提高学生观察、思考能力。

3、知道有关秋天的季节特征,了解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收集、记录、制作等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了解与秋天有关的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让学生在收集成语、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中增强动手操作能力。

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金秋十月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沉甸甸的收获,随之而来的还有收获的喜悦,相信你们肯定也体会到了。

因为“十、一”放假前,老师给每一个小组都布置了任务。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眼中的秋天

二、进入展示、答辩、互动

(一)秋天的图片组

组长:

我们组先来汇报。

组长先介绍小组成员分工情况。

秋天的颜色是五彩斑斓的,所以我们组通过上网收集了各种五彩斑斓的图片,做成了幻灯片向大家展示我们眼中美丽的秋天。

(二)秋天的常识组

组长:

我们组的同学从多个角度收集了有关秋天的知识,现在就请他们依次为我们介绍一下。

(三)手工绘画组

组长:

我们小组的任务是利用树叶、果实、花瓣等通过手工制作来展现秋天的美,请大家欣赏。

(四)秋天的诗歌组

几名同学配乐朗诵诗歌。

(五)歌舞组

舞蹈《丰收之歌》

三、写收获

1、同学们,你们的汇报都那么精彩,都能通过不同的形式寻找到我们眼中的秋天,把秋天展现的丰富多彩,相信同学们都有了不小的收获,想不想用几句话来总结你本节课的收获呢?

(播放课件)

2、指生读自己写的收获。

四、总结拓展:

1、总结表彰表现好的小组。

评出最佳表现奖、最佳默契奖、最佳表演奖、最佳解说员、最佳朗诵奖等。

2、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表现的都非常积极,都参与了活动。

在观察、整理资料时比较详细。

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都能做学习上的探索者,生活中的有心人。

板书设计:

感受秋天

 

课题:

第2课感受秋天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体会和发现大自然的美。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3、拓展学生知识。

活动重点:

让学生体会、发现大自然的美。

活动难点:

学生创作是本课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

(出示课件)同学们,请看显示屏上的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季节?

(秋季),你们喜欢秋天吗?

你喜欢秋天的什么?

生:

我喜欢秋天的碧空。

生:

我喜欢秋天的阳光。

生:

我喜欢秋天的果园。

师: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秋天。

(板书课题)

秋天的云、天空、树木、果园、山岗都有各自的特点,都有各自的美,你要怎样来表达你对秋天的喜爱呢?

生:

老师,我想朗诵一首诗来赞美秋天。

(生朗诵诗)

生:

老师,我想唱〈丰收之歌〉来表达我们对秋天的喜爱。

(生唱〈丰收之歌〉)

二、协同创作

导语:

就请同学们组成协作小组,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现秋天的美吧!

各协作小组自由创作。

(1)知识小组

(2)收集秋季常识及有关成语。

在秋天的节气有: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在秋天有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有赏月,吃月饼的风俗。

含“秋”的成语有:

一日三秋秋风过耳秋扇风捐多事之秋秋高气爽秋毫之末

(3)美术小组

可单人也可几人协同完成“画秋天”,请几个同学在黑板上协同作画。

(4)手工组

用收集的各种落叶贴成叶子画。

(5)朗诵组朗诵赞美秋天的诗歌。

(6)舞蹈小组用舞蹈来赞美秋天。

三、汇报展示

活动总结:

板书设计:

感受秋天

 

课题:

第3课我和蔬菜交朋友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蔬菜当中的营养和作用。

2、通过认识蔬菜,介绍蔬菜,在了解蔬菜的基础上从情感上喜欢蔬菜,进而在行为上愿意和蔬菜交朋友。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蔬菜的营养和作用,从情感上喜欢蔬菜,进而在行为上愿意和蔬菜交朋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以下谜语:

)红嘴绿鹦鹉,吃了营养多。

(菠菜)

一顶小伞,落在林中,一旦撑开,不能收拢。

(蘑菇)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猜的谜语都和什么有关?

(板书:

蔬菜)

2、提出问题

(1)同学们,昨天你们都吃了些什么蔬菜?

为什么吃这些蔬菜?

那你还认识哪些蔬菜?

向大家介绍一下吧。

(2)老师给大家带来几种蔬菜,请看大屏幕,你们都认识吗?

(出示课件)

(3)揭示课题:

你们认识这么多的蔬菜真了不起呀!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蔬菜王国,和蔬菜交朋友。

(板书:

和蔬菜交朋友)

二、交流

1、同学们,你们平时最爱吃哪种蔬菜?

为什么呢?

同桌互相说一说吧。

2、指名全班交流。

3、了解蔬菜中的营养:

(1)同学们都有自己最喜欢的蔬菜朋友,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收集有关蔬菜的相关资料,都带来了吗?

让我们先在小组内,一起交流,等会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同学起来汇报,其他同学给予补充。

(2)小组汇报:

(3)小结

(4)下面我们读一读儿歌来夸一夸这些蔬菜好马吗?

(出示课件)

4、蔬菜搭配:

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营养,愿意和这些都蔬菜交朋友吗?

为什么?

(课件:

大蒜、姜、苦瓜)虽然有的蔬菜味道比较特殊,像大蒜、姜苦瓜等,我们也要学着吃一点,慢慢儿就习惯了。

三、总结:

蔬菜中含有人体健康发育需要的多种营养成分,其中的纤维素能帮助我们排便通畅,因此,要多吃蔬菜。

板书设计:

我和蔬菜交朋友营养丰富

能预防疾病利于健康

课题:

第4课走进我的家乡

教学目标:

了解自己的家乡,在调查过程中,学会搜集、整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增加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家乡特色产品,并进行整理、记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知道我们吉林省在中国地图中的位置吗?

说出我们家乡的全称?

有哪些少数民族?

你知道吉林有哪些特色产品吗?

这些特色产品有什么作用与价值?

它们的生产与销售情况又怎样呢?

二、调查:

1、小组分工:

2、小组调查行动

3、小组达成共识

4、介绍与交流

三、汇报:

你还知道哪些旅游胜地?

著名的土特产?

四、相关链接:

东北三宝

黄金玉米带

五、小结:

吉林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拥有享誉中外的长白山自然资源,还拥有中国的“黄金玉米带”。

板书设计:

走进我的家乡

小组分工

调查行动

介绍与交流

黑土地之乡

课后反思:

 

课题:

第4课走进我的家乡

教学目标:

了解自己的家乡,在调查过程中,学会搜集、整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家乡特色产品,并进行交流、整理、观察、记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知道我们的家乡在中国地图中的位置吗?

说出我们家乡的全称?

有哪些少数民族?

你知道家乡有哪些特色产品吗?

你知道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和文化遗产嘛?

家乡的独特的饮食?

二、调查:

1、小组分工:

2、小组调查行动

3、小组达成共识

4、介绍与交流

三、汇报:

你还知道哪些旅游胜地?

著名的土特产?

四、相关链接:

长白山、水稻

五、小结:

板书设计:

我的家乡

小组分工

调查行动

介绍与交流

黑土地之乡

 

课题:

第5课童年在游戏中成长

教学目的:

1.让孩子回忆在成长的过程中,学到、听到的家乡的童谣,激发亲近童谣、学习童谣的兴趣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2.通过欣赏、朗诵童谣,使儿童初步感受童谣的特点。

3.引导学生唱童谣、仿编童谣,培养学生想像力、创造力和尝试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童谣的重要性,带给我们的回忆与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家乡有许多有趣、好玩的童谣,你们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都知道,你们的爸爸、妈妈就是唱着家乡的童谣长大的,你们知道哪些童谣吗?

二、师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家乡童谣。

学生交流,老师也介绍一、二个童谣,并带领学生用方言朗读童谣,感受方言童谣的韵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后面的欣赏、创编及演唱童谣作铺垫。

三、欣赏家乡童谣。

1、观看课件、表演,再次感受家乡的童谣。

2、谈谈感受:

刚才看了同学们表演的童谣,你最喜欢哪一首童谣?

讲讲喜欢的理由。

3、创编动作:

师:

下面我们来欣赏童谣,并学着加上动作表演。

四、学唱童谣《月亮婆婆》。

1、播放演唱录音,初步感受童谣的音乐美。

2、教唱童谣。

师:

现在老师和大家一起学唱《月亮婆婆》。

师:

我们一起用方言来朗读歌词……

歌词在师生、生生、小组对唱、跟唱、齐唱等形式中学习童谣《月亮婆婆》。

3、边唱边做动作边游戏。

师:

请你与自己邻座一起来创编《月亮婆婆》的动作和游戏

五、补充童谣

六、拓展、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家乡的童谣,学唱了《月亮婆婆》,请你们回家后去问问你们的奶奶、爷爷、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等人收集更多的家乡童谣,可以小记者采访的形式进行。

板书设计:

童年在游戏中成长

欣赏童谣

补充童谣

 

课题:

第5课童年在游戏中成长

(一)

教学目标:

1、回顾自己和父辈、祖辈玩过的游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

教学重难点:

体验童年的游戏,感受童年的快乐,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游戏吗?

童年的光阴是游戏的天堂,童年的游戏,犹如梦中的鲜花,想一想,你们都玩过哪些游戏?

(学生自由交流)你们的父辈、祖辈他们的童年玩过哪些游戏?

你们了解吗?

让我们一同走进父辈们的童年预习中,品尝一下他们单纯而又丰富的童年生活吧!

2、课件出示老游戏的相关资料。

3、出示本课主题:

童年的游戏。

二、提出活动主题

1、学生口答想要研究的老游戏的相关内容,教师适时板书。

2、教师总结并提出参考主题。

(1)走进丰富多彩的老游戏。

(2)体验不同的游戏方法,感受游戏带来的乐趣。

(3)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老游戏,共离游戏中的快乐。

3、教师出示确定主题的原则

A:

自己感兴趣的

B:

进、小、实

C:

亲历体验的

D:

预知结论又价值的

小组交流,确定本组的活动主题,教师予以评价指导。

三、制定活动方案,做好活动准备。

1、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活动方案。

2、交流活动方案。

3、修改活动方案。

四、活动总结:

根据各组制定的活动方案,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板书设计:

童年在游戏中成长

过去的游戏体验

 

课题:

第5课童年在游戏中成长

(二)

教学目标:

结合上一节课学生确定的活动主题学生交流搜集和整理到的材料,进一步掌握搜集和整理资料的方式与方法。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掌握搜集和整理资料的方式与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分别从走进丰富多彩的老游戏、体验不同的游戏方法、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老游戏三个方面确立了我们的研究内容,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你都有哪些收获。

小组汇报:

各小组汇报收集到的资料,教师适时提问他们收集资料所采用的方法,并加以板书。

总结收集资料的方法:

网络搜集、看书看报、看电视、访问大人、调查采访等等。

交流如何整理资料。

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的资料往往是杂乱无章的,为了将搜集到的资料有条理的呈现给大家,便于研究、便于交流,我们就应当将收集到的资料采取合理的方式加以整理。

小组之间讨论整理资料的方法。

全班交流方法,教师板书。

多采用文字记录的方式,也可以采取表格记录整理。

总结

板书:

如何搜集整理资料

网络搜集、看书看报

看电视、访问大人

调查采访、文字记录

分类整理、表格记录

 

课题:

第5课童年在游戏中成长(三)

教学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明确“采访”这种实践方式的一般程序;

2.通过比较学生采访实例,讨论总结出采访前、采访时、采访后的基本做法与要求;

3.结合小组的实践课题再拟定采访计划,并进行模拟采访,共同提出改进建议,各自完善采访计划。

教学重点:

1.讨论总结采访的一般程序和各个采访阶段的基本做法与要求;

2.各小组修订采访计划。

教学过程:

师谈话引入本次课内容:

同学们,老游戏是我们父辈、祖辈童年所玩的游戏,要想了解几十年前游戏的具体玩法,我们需要对父辈、祖辈进行询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采访,那如何像记者一样对他们进行有效地采访活动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如何做采访。

教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生采访实例,师生共同探讨采访基本方法:

1.出示学生采访实例,提出自己的看法。

(师播放视频)

2.学生谈论对采访录像的看法,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3.师生共同探讨采访的一般程序:

师:

刚才同学们针对采访提出了许多自己的见解,那么我们来总结一下:

“采访”这种实践活动一般分几步来进行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出示:

采访前<准备>、采访中<行动>、采访后<总结>)

4.师生共同探讨采访的基本做法和要求:

采访前应准备些什么呢?

进行实际采访中应注意些什么呢?

采访后应做些什么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三、针对本组活动主题,制定采访计划。

四、交流、修改采访计划。

五、各小组,并作演练:

六、小结,布置实践任务:

根据修定好的采访计划后,课外抽时间进行实际采访。

 

课题:

第5课童年在游戏中成长(四)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所了解到的老游戏的玩法,进行实际体验,增强活动的趣味性。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快乐,促进“合作、探究、体验”的新型学习方式的形成。

教学方法:

采访、整理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计情景,导入活动

播放、欣赏《捉泥鳅》、《铃儿响叮当》等歌曲后,导入活动。

(评析:

播放两首关于捉泥鳅、玩雪橇游戏的儿童歌曲,欢快活泼的旋律,一下子把学生置身于活动的情景中,激发了兴趣,调动了情感)

二.介绍了解,分组游戏。

1.在《童年》的背景音乐中,请学生将采访了解到的游戏名称写到黑板上。

2.有的游戏,学生已经了解,或者一看黑板上同学写的游戏名称就懂、就知道。

对于看了名称后不了解该游戏的学生,可上黑板将游戏名称圈划出来。

3.由提供游戏名称的学生依次上台解释、介绍其他同学不了解的游戏的规则与过程,可辅以道具、动作、图表等。

依据介绍,与同学一起对有的命名不科学的游戏重新准确命名。

自愿分组,自主游戏。

四、课堂小结

总结小组游戏应该注意的问题及游戏规则。

板书设计:

童年在游戏中成长

分组游戏

 

课题:

第6课安全伴我行

教学目标:

1、认识多种灾害及危险情境,学习自我保护。

2、启发学生对生活中的突发事件要勇敢面对,冷静处理。

3、学会打110、119、120等应急电话。

课前准备:

1、对学生进行“珍惜生命”和法制教育,并从发生在学生中的典型事件导人本活动。

2、化妆表演的道具、多部电话机、自我评价表。

3、通过查资料、上网、访谈等方式,收集各种突发事件的案例。

教学过程:

说一说:

遇到突发情况怎么办

以近期发生在学生身边(家庭、校园、社会)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和班级讨论、交流:

(1)家庭自来水管爆裂怎么办?

(2)做饭时炒菜油锅着火了怎么办?

(3)家中无人时自己突然发病怎么办?

(4)出门、回家时发现钥匙锁在屋里怎么办?

(5)家中电路突然发生故障怎么办?

(6)发现家中煤气泄员怎么办?

在小组交流中,注意记录有价值的措施和方法(一种情境下可有多种方法)。

在小组阁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班级交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不同见解。

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统计本班学生遇到以上情境的次数;推算全校、地区出现的各种情况的百分比,并提出防范措施。

例如:

为应对水管突然爆裂,每人应了解家庭中自来水总开关的位置,并在家长的指导下做开关操作实验,发现问题(开关生锈、质量不好等)进行解决,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练一练:

处理突发事件模拟训练

组织学生交流处理看到、听到、遇到的突发事件的经验。

通过讲述自己独自面对陌生人的经历和其他历险经历,丰富生活体验。

为了有效地应对学校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性灾害事故,设置一定的情境,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应对突发事件的模拟训练。

板书设计:

安全伴我行

遇到危险怎么办

注意事项

安全自救

你的收获

课后反思:

 

课题:

第7课快乐的童谣

教学目的:

1、让孩子回忆在成长的过程中,学到、听到的家乡的童谣。

2.通过欣赏、朗诵童谣,使儿童初步感受童谣的特点。

3.引导学生唱童谣、仿编童谣,培养学生想像力、创造力和尝试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童谣的重要性,带给我们的回忆与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家乡有许多好玩的童谣,你们知道哪些童谣吗?

二、师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家乡童谣。

三、欣赏家乡童谣。

1、观看课件、表演,再次感受家乡的童谣。

2、谈谈感受。

3、创编动作。

四、学唱童谣

1、播放演唱录音,初步感受童谣的音乐美。

2、教唱童谣

3、边唱边做动作边游戏

五、补充童谣

六、拓展、小结

板书设计:

快乐的童谣

 

课题:

第7课快乐的童谣

教学目的:

1、让孩子回忆在成长的过程中,学到、听到的家乡的童谣,激发亲近童谣、学习童谣的兴趣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2.通过欣赏、朗诵童谣,使儿童初步感受童谣的特点。

3.引导学生唱童谣、仿编童谣,培养学生想像力、创造力和尝试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童谣的重要性,带给我们的回忆与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家乡有许多有趣、好玩的童谣,你们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都知道,你们的爸爸、妈妈就是唱着家乡的童谣长大的,你们知道哪些童谣吗?

二、师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家乡童谣。

学生交流。

老师也介绍一、二个童谣,并带领学生用方言朗读童谣,感受方言童谣的韵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后面的欣赏、创编及演唱童谣作铺垫。

三、欣赏家乡童谣。

观看课件、表演,再次感受家乡的童谣。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看看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