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接本汉语言文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7661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接本汉语言文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专接本汉语言文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专接本汉语言文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专接本汉语言文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专接本汉语言文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专接本汉语言文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专接本汉语言文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专接本汉语言文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专接本汉语言文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专接本汉语言文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专接本汉语言文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专接本汉语言文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专接本汉语言文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专接本汉语言文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专接本汉语言文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专接本汉语言文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专接本汉语言文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接本汉语言文学.docx

《专接本汉语言文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接本汉语言文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接本汉语言文学.docx

专接本汉语言文学

中国文学史

第一卷

名词解释

第一编、先秦文学

神话:

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的本身

四家诗:

=(三家诗+毛诗)

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成为官学,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

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chang)的古文“毛诗”晚出,并最终压倒三家诗盛行于世。

春秋笔法:

也叫微言大义,在史事的简略记述排比中表现出来,《春秋》还以一字寓褒贬,在谨严的措辞中表现出作者的爱情。

楚辞:

始见于西汉武帝之时,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其直接来源应是以《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歌

香草美人:

《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两大意象:

美人、香草,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主,或是自喻,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的意象,香草作为一种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第二编、秦汉文学

旁见侧出法:

又称互见法,即在一个人物的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而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则放到别人的传纪中显示

乐府:

在西汉哀帝之前是朝廷常设的音乐管理部门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简答

第一编、先秦文学

神话的简要分类:

一、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地)二、始祖神话(女娲补天、女娲造人)三、洪水神话(大禹治水)四、战争神话(黄帝和炎帝、黄帝与蚩尤之战)五、发明创造神话(后羿)

中国古代文化的民族特点:

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中国古代神话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

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形成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思维特征;具体、形象;随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

神话消失的原因:

中国神话历史化;被道教改造,成为仙话的一个来源

《诗经》的内容分类:

祭祖颂歌和周祖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农事(七月);燕飨(xiang)、怨刺(变风和变雅);战争徭役;爱情婚姻

《诗经》的艺术特点:

1.赋比兴,(赋是基础)已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相谐的艺术境界,对后世诗歌意境的创造有直接的启发;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

《诗经》中的重章,许多都是整篇中同一诗章重叠,只变换少数几个词,来表现动作的进程或情感的变化。

《诗经》中的叠句有的在不同诗章里叠用相同的诗句;

3.《诗经》中数量丰富的名词,显示出诗人对客观事物有充分的认识,《诗经》对动作描绘的具体准确,表现诗人具体细致的观察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4.总之,《诗经》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往往能“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左传的艺术成就:

1.《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传说,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成为完整的叙事散文,《左传》的情节结构主要是按时间顺序交代事情发生、发展和结果,但倒叙与预叙手法的运用,也是其叙事的重要特色;

2.《左传》叙事,往往很重视完整的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左传》叙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指描写战争,《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还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

3.《左传》是一部历史著作,但作者把事件叙述的颇具戏剧性;

4.由于它是编年史,人物的言行事迹大多分散记录在事件发生的各个年代,很少对某个人集中描写,只有把同一个人在不同年代的事迹联系起来,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左传》广泛描写了各种人物,其中许多人物写得个性鲜明,《左传》叙事中人物的行动构成了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而绝少对人物进行外貌、心理等主观静态描写;

5.《左传》中的记言文字,主要是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这类记言文字简洁精练、委曲达意叙述语言简练含蕴、词约义丰

《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全书对战国时期从人物都有鲜明的描写,尤其是士,以虚构和想象进行文学性描写,《战国策》还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出现了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机集中在一篇文章,纪传体的成立开创了先例;

2.《战国策》“文辞之胜”,在语言艺术上的空前成功,是其文学成就的重要方面,铺张扬厉,气势纵横,可说是主要特色还有大量的寓言故事,佚闻掌故来增强辩词的说服力,还与行文的夸张铺陈,大量运用的对偶排比有关

《孟子》的散文成就

1.长于论辩,是《孟子》散文的特征,巧妙地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

2.“孟子长于譬喻”在论变种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

3.气势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征;

4.《孟子》的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

《庄子》的艺术成就或艺术价值:

1.《庄子》不仅由于寓言数量多,还在于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奇特的形象世界;

2.“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是《庄子》的主要特征

3.构成了瑰玮諔(chu)诡的艺术境界,具有散文诗般的艺术效果,表现出形象诙谐的论辩风格

4.《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起伏,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

《楚辞》对文学的影响:

1.楚辞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都较《诗经》更为自由且富于变化,能够更加有效地塑造艺术形象和抒发复杂、激烈的感情,就语言描写而言,为汉代赋体文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2.楚辞突出的表现了浪漫的精神气质,这种浪漫精神主要表现为感情的奔放,对理想的追求,以及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想象的奇幻,另一浪漫特征表现在它通过幻想、神话等创造了一幅幅雄伟壮丽的图景;

3.楚辞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重大影响

第二编——秦汉文学

汉代文学的发展大体分为四个时期:

1.初创,自高祖至景帝,多种沿袭余绪,这个时代代表贾谊和枚乘

2.全盛,自武帝自宣帝,新体赋在此期间定型、成熟,以司马相如为首《史记》

3.中兴,从元帝至东汉和帝,掀起第二次高潮,扬雄、班固

4.由盛转衰,从安帝至灵帝,张衡集中体现了现代文学的历史转变,抒情短赋陆续出现《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文人的最高成就

枚乘《七发》艺术特点:

对先秦文学的借鉴;逐步盘开手法的运用;移步换形和夸张手法的运用;《七发》在文学上的地位,首先它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形成

《上林赋》意义:

在内容上——帝国形象的塑造;一统观念的弘扬;时代精神的体现

司马相如的艺术成就:

1.按时空顺序和以类相缀兼用的铺成方式;

2.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与夸张笔法的融通;

3.据法灵活多变,句式长短不一,大量的三言排比句式,这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首开风气之先,很容易收到紧迫、急促的效果,使作品具有奔腾跳跃的气势;

4.总之,司马相如这篇作品所创造的是一种巨丽之美,是充满浪漫色彩的壮阔画面,成为后世赋家争相效仿却又无法企及的楷模

扬雄《甘泉赋》对写景发展:

采用主体向观照对象逐步趋靠的方式进行铺陈;铺陈空间的多向维度,展示的是三维六合空间;对骚体赋赋予新的功能

《史记》的体例特点:

1.创立了纪传体的通史;

2.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十二本纪是纲领,统摄上自黄帝、下至西汉武帝时代三千年的兴衰沿革;

3.十表、八书作为十二本纪的补充,形成纵横交错的叙事网络;三十世家围绕十二本纪而展开,世家与本纪的关系,犹如“二十八宿环北拱,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

《史记》的叙事成就:

1.《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司马迁在编排人物传记时显示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2.《史记》各层次人物专辑的排列基本是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

3.《史记》的叙事没有停留于表面现象的陈述,而是追溯根源,揭示出隐藏在深层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史记》叙事有详略之分,一般情况下,司马迁对于事情发展的起因,往往都详写,而对于这种原因所引发的最终结果,往往是略写;

4.司马迁有很强的驾驭材料的能力,无论是头绪众多的历史事件,还是人物错杂的重大场面,他写起来都条理清晰,显得游刃有余

《史记》的人物刻画:

1.《史记》中的“纪”、“传”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散文,通过展示人物的活动而再现多彩的画面,本纪、本家、列传中的人物来自不同阶层,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市井细民,《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各具姿态,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不但不同类型的人物迥然有别,就是同一类型的人物,形象也罕有雷同,能准确把握表现对象的基本特征加以渲染,使许多人物形象的个性非常突出,能充分注意到他们的家庭出身、文化教养、社会经历等各方面的因素;

2.《史记》人物形象的共性是多方面的,一是、知恩图报,以德报怨。

二是、以牙还牙,以怨抱怨。

三是、士为知己者死,为报答知遇之恩而赴汤蹈火,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3.《史记》中的人物既有鲜明的个性,又有普遍的共性,是共性与个性完美的结合,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采用多维透视的方法,使笔下的人物显露多方面的性格特征,有血有肉,生动丰满

两汉乐府诗的主要内容:

1.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在诗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2.汉代乐府还对男女两性之间的爱与恨做了直接的坦露和表白;

3.表达了强烈的乐生恶愿望;

4.总之,两汉乐府诗在表现人世间的苦与乐、两性之间的爱与恨时,受《诗经》影响较深,有国风、小雅的余韵,而在书法乐生恶死愿望时,主要是继承楚文化的传统,是《庄》《骚》的遗响

两汉乐府诗如何取材:

1.创作主体在选择叙事对象时,善于发现富有诗意的镜头,即使摄入画面,对于偶然性、突发性的事件的捕捉也很有新意,尚奇倾向;

2.两汉乐府诗多数具有比较完整的情节,而不限于撷(xie)取一二个生化片段,那些有代表性的作品都是讲述一个有头有尾、有联系情节的故事;

3.两汉乐府诗塑造出一批栩栩如生的形象,它们各具特点,绝无雷同;

4.叙事手法详略得当,繁简有法,详于叙事略于抒情,铺陈场面、详写中间过程而略写首尾始末,详写腐蚀仪仗而略写容貌形体;

5.以寓言的形式叙事,称为两汉乐府诗的一个特点

《史记》与《汉书》在写人上的区别:

1.《史记》最精彩的篇章是楚汉相争和西汉初期的人物传记,《汉书》的精华则在于对西汉盛世各类人物的生动记叙;

2.除《世家》外,《史记》的人物传记基本都是以写但个人为主,很少全面叙述家族的兴衰史,《汉书》记述了许多世袭官僚家族的历史;

3.《史记》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有大量悲剧人物的传记,《汉书》中的悲剧人物的数量不如《史记》那样众多

《史记》和《汉书》在写法上的区别:

1.《汉书》笔法精密,在平铺直叙过程中寓含褒贬、预示吉凶,分寸掌握得非常准确;

2.《汉书》不但对于事情的来龙去脉能够清晰地加以叙述,而且对于那些带有起始性质的事件,都要特别加以强调,已引起读者的注意;

3.《汉书》的谨严有法,还在于它对某些材料的位置安排有自己的特殊规定,并且在全书一以贯之

《古诗十九首》哲学关系:

永恒与有限的关系;人的心态与生命周期的关系;忧郁与欢乐的关系;来去与亲疏的关系

《古诗十九首》感受:

敏锐的节序感;微妙的空间感;深切的世态炎凉感

《古诗十九首》写作特点:

1.《古诗十九首》是古代抒情诗的典范,它长于抒情,却不径直言之,而是委曲婉转,反反复低徊;

2.《古诗十九首》中的许多诗篇以其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

3.《古诗十九首》的语言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用最明白晓畅的语言道出真情至理

小知识点

1.诸子中《庄子》援引神话最多

2.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

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淮南子》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宫305篇,全书主要采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按乐分风雅颂三类,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

4.从《诗经》开始就显示出了我国抒情诗特别发达的民族文学特色,从内容上:

风雅,从形式上:

比兴

5.散文的萌芽:

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6.《尚书》铜器铭文相近,《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记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商书·盘庚》是最可靠的殷代作品,也是我国记言文之祖

7.《国语》以记言为主,晋最多

8.许多作者是战国后期纵横家,用言辞打动君主目的联盟,刘向定名《战国策》

9.先秦叙事散文奠定了我国古代小说基本的叙事结构

10.语录体《论语》、韵散结合体《老子》、对话体《孟子》、寓言体《庄子》、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荀子》和《韩非子》

11.《荀子》《韩非子》中的专题论文标志着说理散文体制的定型

12.先秦说理文,最有价值的是《庄子》,《庄子》33篇,分为内、外、杂三部分,一般认为内为庄子所作

13.《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式是“以卮言为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14.《庄子》一书,大都用“三言”形式说理,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

15.刘向,编成《楚辞》一书,王逸《楚辞章句》

16.《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的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二字,司马迁认为是遭受忧患的意思,王逸解释为离别的忧愁

17.一般认为,《离骚》的主旨是爱国和忠君

18.《九歌》11篇,不同诗篇祭祀不同的神,《东皇太一》——天神,《山鬼》——山神,《国殇》祭祀阵亡将士之魂

19.《九歌》是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的总称,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等九篇

20.《九辩》是宋玉的代表作,其中最动人的是对秋景的描写

21.《毛诗序》阐述的基本观点,成为汉代文学的灵魂和主调,《毛诗序》主张诗歌要“发乎情,止于礼义

22.《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召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

23.李斯《谏逐客书》

24.董仲舒《春秋繁露》、《天人三策》

25.刘向《新序》《说苑》刘向说理散文的代表作

26.汉赋有骚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之分,贾谊是骚体赋的代表作家,他也是现今有作品传世的第一位汉代赋作家,《吊屈原赋》和《鵩fu鸟赋》最为著名

第二卷

简答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文学的自觉的三个标志:

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第三、对文学的审美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曹丕的新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人情感的抒发

二、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与艺术风格的形成,这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工丽和艺术形式的创造上

曹植分期写作特点:

曹植的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期

前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

后期主要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

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建安风俗):

即使建安文人饱受乱离之苦,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

人生苦短的哀叹,是建安诗歌的另一个主题

建安时代是文学开始走向自觉的时代,也是诗人创作个性高扬的时代

浓郁的悲剧的色彩

与汉魏古诗相比,太康诗风“繁缛”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

二、描写有简单趋向繁复

三、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

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内容:

他的田园诗有的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

着重写躬耕的生活经验,这是其田园诗最有特点的部分

他有些田园诗是写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

具体地说,陶诗的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

一、情、景、事、理的浑融。

陶诗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理统摄。

陶诗中的“理”不是抽象的哲学说教,而是在生活中亲自体验到的,其中包含着生活的情趣

二、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陶诗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然而一经诗人笔触,往往出现警策,只是白描,朴朴素素,陶诗的语言不是未经锤炼的,只是不露痕迹,显得平淡自然

《木兰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首先,是描写有繁有简,剪裁精当而结构严谨

其次,通过人物的行动和气氛的烘托来刻画人物的心理、性格,将叙事与抒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诗中复沓、排比、对偶、问答的句式;叠字、比喻、夸张的运用;或叙事、或摹声、或写景,均服务于木兰形象的塑造

从陶到谢,诗歌艺术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从写意到摹象

陶诗只是写与景物融合为一的心境,谢灵运则是山姿水态在他的诗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和“尚巧似”成为其主要的艺术追求

其次、从启示性到写实性

陶诗中的物象描写常采用白描的手法,而谢灵运充分发挥了语言的表现力,增强了语言描写实景实物的效果

从陶渊明到谢灵运的诗风转变,正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

如果说陶渊明是结束了一代诗风的集大成者的话,那么谢灵运就是开启了一代新诗风的首创者。

鲍照诗歌的主要内容:

1)表现其建功立功的愿望和书法寒门之士备遭压抑的痛苦,对社会下层的生活有更广泛的接触和更深刻的感受

2)描写边塞战争、反映征夫戍shu卒的生活

3)描写游子、思妇和弃妇的诗

4)反映统治者横征暴敛和百姓的疾苦

谢眺诗歌的写作特点

1)谢眺最突出的贡献,是对山水诗的发展和对新诗的探索。

他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细致、清新的特点,但又不同于谢灵运那种对山水景物作客观描摹的手法,而是通过山水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已去,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形成一种清新流丽的风格

2)谢眺曾说:

“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讲究平仄四声的永明声律运用于诗歌创作之中,因此他的诗音调流畅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悦耳

3)谢眺也是一位善于熔裁警句的好手,他笔下的警句对仗工整,和谐流畅

庾yu信诗歌前后的特点:

他的一生,以42岁出使西魏并从此流寓北方为标志,可分为前后期

庾信前期的诗文,有供君主消遣娱乐的性质,思想内容轻浅单薄

后期以乡关之思为哀怨之辞——感伤时变、魂牵故国、叹恨羁旅、忧嗟身世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陈子昂的诗歌主歌是什么:

1)复归风雅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感遇》

2)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

3)复归风雅的目的不只是美刺比兴,而是要追踪多悲凉慷慨之气的建安风骨,寄托济世的功业理想和人生意气,他提出一种“骨气端翔,音调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

王维田园诗的写作特点:

1)他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诗境,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其丰富的色彩层次感

2)习惯于把宁静的自然作为凝神观照而息心静虑的对象,王维多喜欢写独坐时的感悟,将禅的静默观照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

王维、孟浩然山水诗写作的区别:

1)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余”、“我”等字样常出现在诗里;孟浩然的景物描写,常常就是他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常有即兴而发、不假雕饰的特点。

相较而言,似比王维的诗更显淳朴,更接近陶渊明诗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

2)孟浩然一生多次出游,而且偏爱水行,形成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的明秀诗境,如果说王维的山居歌咏长于表现空山的宁静之美的话,那么孟浩然的乘舟行吟之作,则给人以洗削凡近之感,自然平淡是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

李白乐府诗的写作特点:

1)李白的乐府诗大量地沿用乐府古题,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另出新意。

其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借古题写现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用古题写己怀,因旧题乐府蕴含的主题和曲名本事,在某一点引发了作者的感触和联想,用它来抒写自己的情怀

2)因偏重于主观抒情,更能体现李白诗歌创作发兴无端、气势壮大的个性特色《蜀道难》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

1)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到细致的描述《上李邕yong》

2)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

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将进酒》

3)与喷发式感情表达方式结合,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一个想象紧接着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

4)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都是他喜欢吟咏的对象,李白诗里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因此,李白诗的意象,便有壮美与优美两种类型

5)在李白诗里,用最多的色彩字是“白”,他天性开朗,喜欢明丽的色调,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清爽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

为什么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1)在于具有史的认识价值。

常被人提到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反映《收京三首》

2)杜诗的“诗史”性质,主要的还不在于它提供了史的事实,而杜诗提供的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甫诗歌的写作特点:

1)五、七言古体写时事,即事名篇,把叙事手法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则是杜甫的创造

2)杜诗叙事,既叙事件经过,又用力于细部描写《羌村三首》、“三吏”、“三别”

3)杜诗叙事,融入强烈的抒情,多数的叙事诗,他其实是作为抒情诗来写的

4)有时还杂以议论,融抒情、叙事、议论于一体,记述的是时事,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画面,而抒发的是一己情怀,是诗歌表现手法的一种转变,是杜诗异于盛唐诗的地方

杜诗的律诗的写作成就:

1)首先、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写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为扩大律诗的表现力,他以组诗的形式,表现一些较难表现、较宽泛的内容,最成功的是七律

2)杜甫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而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杜甫律诗的又一成就,在于他炼字炼句上的成功,他善于用动词使诗句活起来,用副词使诗疏畅而富于转折,他还善于用颜色字以强化某种情感色彩,用叠字以创造氛围,用双声叠韵的声调更加和谐悦耳,用俗字口语使诗读起来更加亲切

杜甫的集大成表现:

首先、他身上集中了中国文化传统里的一些最重要的品质,即仁民爱物、忧国忧民的情怀

其次、就诗歌传统自身言,杜诗的叙事与议论,显得受到《诗经·小雅》的影响。

而其悲歌慷慨的格调,又与《离骚》相近,即使只从语言或意象上说,也可找出杜甫与前辈诗人的各种联系

作为一个诗派,韩、孟等人有明确的理论主张:

“不平则鸣”说;“笔补造化”;特别崇尚雄奇怪异之美

韩愈诗歌的写作特点:

韩愈最具独创性和代表性的作品,则是那些以雄大气势见长和怪奇意象著称的诗作

在诗歌表现手法上,韩愈也作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用写赋的方法作诗,铺张罗列

李贺诗歌的写作特点:

总的来说:

主体心灵的全力开掘和虚幻意象的巧妙营造,由此形成了与韩、孟颇有差异的凄艳诡激的诗风

一、多以乐府体裁驰骋想象,表现其苦闷情怀,用“泣”“啼”等字词使其感情化,由此构成极具悲剧色彩的意象群

二、为了强化诗歌意象的感染力,李贺还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精选的动词、形容词,来创造视觉、听觉与味觉互通的艺术效果

三、想象、幻想又总是和夸张相并行的

刘禹锡、柳宗元诗歌风貌的异同:

相同——刘禹锡、柳宗元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穷僻荒远的贬所度过的,所以抒写内心的苦闷、哀怨,表现身处逆境而不肯降心辱志的执着精神,便成了他们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

不同——首先、刘禹锡的诗,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最为人称道的是咏史怀古的诗作。

与刘禹锡相比,柳宗元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