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考语文分类汇编文学作品阅.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7775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高考语文分类汇编文学作品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湖南高考语文分类汇编文学作品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湖南高考语文分类汇编文学作品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湖南高考语文分类汇编文学作品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湖南高考语文分类汇编文学作品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湖南高考语文分类汇编文学作品阅.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湖南高考语文分类汇编文学作品阅.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湖南高考语文分类汇编文学作品阅.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湖南高考语文分类汇编文学作品阅.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湖南高考语文分类汇编文学作品阅.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湖南高考语文分类汇编文学作品阅.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湖南高考语文分类汇编文学作品阅.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湖南高考语文分类汇编文学作品阅.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湖南高考语文分类汇编文学作品阅.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湖南高考语文分类汇编文学作品阅.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湖南高考语文分类汇编文学作品阅.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湖南高考语文分类汇编文学作品阅.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湖南高考语文分类汇编文学作品阅.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湖南高考语文分类汇编文学作品阅.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湖南高考语文分类汇编文学作品阅.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高考语文分类汇编文学作品阅.docx

《湖南高考语文分类汇编文学作品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高考语文分类汇编文学作品阅.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高考语文分类汇编文学作品阅.docx

湖南高考语文分类汇编文学作品阅

湖南省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___文学作品阅读(2004-2010年)

【200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翡冷翠山居闲话

徐志摩

  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吉卜赛人,装一个猎户;你再不必提心整理你的领结,你尽可以不用领结,给你的颈根与胸膛一半日的自由,你可以拿一条这边艳色的长巾包在你的头上,学一个太平军的头目,或是拜伦那埃及装的姿态;但最要紧的是穿上你最旧的旧鞋,别管他模样不佳,他们是顶可爱的好友,他们承着你的体重却不叫你记起你还有一双脚在你的底下。

  这样的玩顶好是不要约伴,因为有了伴多少总得叫你分心。

平常我们从自己家里走到朋友的家里,或是我们执事的地方,那无非是在同一个大牢里从一间狱室移到另一间狱室去,拘束永远跟着我们,自由永远寻不到我们;但在这春夏间美秀的山中或乡间你要是有机会独身闲逛时,那才是你福星高照的时候,那才是你实际领受,亲口尝味,自由与自在的时候,那才是你肉体与灵魂行动一致的时候;朋友们,我们多长一岁年纪往往只是加重我们头上的枷,加紧我们脚胫上的链,我们见小孩子在草里在沙堆里在浅水里打滚作乐,或是看见小猫追他自己的尾巴,何尝没有羡慕的时候,但我们的枷,我们的链永远是制定我们行动的上司!

所以只有你单身奔赴大自然的怀抱时,像一个裸体的小孩扑入他母亲的怀抱时,你才知道灵魂的愉快是怎样的,单是活着的快乐是怎样的,单就呼吸单就走道单就张眼看耸耳听的幸福是怎样的。

因此你得严格的为己,极端的自私,只许你,体魄与性灵,与自然同在一个脉搏里跳动,同在一个音波里起伏,同在一个神奇的宇宙里自得。

我们浑朴的天真是像含羞草似的娇柔,一经同伴的抵触,他就卷了起来,但在澄静的日光下,和风中,他的姿态是自然的,他的生活是无阻碍的。

  你一个人漫游的时候,你就会在青草里坐地仰卧,甚至有时打滚,因为草的和暖的颜色自然的唤起你童稚的活泼;在静僻的道上你就会不自主的狂舞,看着你自己的身影幻出种种诡异的变相,因为道旁树木的阴影在他们纡徐的婆娑里暗示你舞蹈的快乐;你也会得信口的歌唱,偶尔记起断片的音调,与你自己随口的小曲,因为树林中的莺燕告诉你春光是应得赞美的;更不必说你的胸襟自然会跟着曼长的山径开拓,你的心地会看着澄蓝的天空静定,你的思想和着山壑间的水声,山罅里的泉响,有时一澄到底的清澈,有时激起成章的波动,流,流,流入凉爽的橄榄林中,流入妩媚的阿诺河去……

  并且你不但不须约伴,每逢这样的游行,你也不必带书。

书是理想的伴侣,但你应得带书,是在火车上,在你住处的客室里,不是在你独身漫步的时候。

什么伟大的深沉的鼓舞的清明的优美的思想的根源不是可以在风籁中,云彩里,山势与地形的起伏里,花草的颜色与香息里寻得?

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歌德说,在他每一页的字句里我们读得最深奥的消息。

并且这书上的文字是人人懂得的;阿尔帕斯与五老峰,雪西里与普陀山,莱茵河与扬子江,梨梦湖与西子湖,建兰与琼花,杭州西溪的芦雪与威尼斯夕照的红潮,百灵与夜莺,更不提一般黄的黄麦,一般紫的紫藤,一般青的青草同在大地上生长,同在和风中波动——他们应用的符号是永远一致的,他们的意义是永远明显的,只要你自己性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这无行迹的最高等教育便永远是你的名分,这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的受用;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南针。

(节选自《巴黎的鳞爪》,略有改动)

18.填空。

(2分)

作者认为,要领略作客山中的妙处,你                 ,                 ,不必带书。

18.(2分)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 不须约伴

19.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6分)

  “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吉卜赛人,装一个猎户”,世界上的人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偏偏提到这几种人?

为什么用“扮”、“装”这两个字眼?

答:

                                                                       

                                                                      

19.(6分)在作者眼中这几种人在装束上是最无拘无束的,也是最接近大自然的、最自由的。

许多人在现实生活中不像牧童等人那样自由,那样接近大自然。

说明:

此题考查考生对形象性足、语义含蓄语句的理解。

方法上要考虑三点,一是它所用形象的特征,如牧童、渔翁、农夫、走江湖的吉卜赛人、猎户的特点是无拘无束,与大自然最亲近,二是看它所处语境,三是组织语言要符合题目要求。

20.在畅叙如何领略作客山中的妙处之后,作者在最后一段做了怎样的拓展与深化?

(6分)

答:

                                                                         

                                                                         

20.(6分)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既深奥又浅易;只要性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任何人随时随地都可以享受大自然;大自然可以慰藉我们的心灵,指示我们的人生方向。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胡适曾经说过,徐志摩的人生观只有“爱”、“自由”、“美”。

对爱、对自由、对美的讴歌正是本文的感情基调。

 B.一个“你”字频频出现在文章中,不仅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心理距离,而且使人如临其境,得到美的享受。

 C.作者以空间为序,写澄蓝的天空、山罅里的泉响……在对美好自然的描摹之中,含蓄地歌颂生命、礼赞青春。

 D.文章第三段写山泉,一连用了几个“流”字,既写出了山泉的悠长,又写出了它恢弘的气势,营造了物我一体的意境。

 E.这篇文章联想丰富、组合自由、气韵生动,尽管不无“西化”的色彩,但汉语的优美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21.(4分)C  D

 

【200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l题。

             贝多芬:

一个巨人

               何为

   客人敲开了贝多芬家的门。

   “他不肯接见你的,”女佣站在门槛上为难地说,“他任谁都不肯接见他厌恶别人去打扰他,他要的是孤独和安静……”

   但是这个好心肠的士人经不住喜人的苦苦要求,捏弄着她的围裙答压去试试看。

   她带领来客到贝多芬工作的屋子,在那里最惹人注目的是两只对放的大钢琴。

女佣在一旁指点着说:

“在这只钢琴上他工作,在那只琴上经常弹奏。

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然的.他不喜欢我整理房间,就算整理好了,两分钟自就会弄得零乱不堪。

过去那一边是他的厨房,他自己做东西吃,吃得这样简单随便,也不让我帮他一点忙。

可怜他几乎完全聋了,又常常不舒服,什么声音他都听不清楚,看着真教人难受。

还有他那个流氓一样的侄子,  一天到晚来麻烦他。

——瞧,他下来了,我希望他不套责怪我。

   沉重的脚步声踏在楼梯上清晰可闻.到第二层的时候,他稍稍停留。

随后他走进门来了。

一个躯体五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

这一天他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胸前的纽扣作黄色,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所有这些看上去都已经显得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

上衣的背后似乎还拖着什幺东西,据女佣解释,那拖在衣服后面的是一具助听器,可是早已失去效用了。

   他无视于屋内的人,一径走向那只巨熊一样蹲伏着的大钢琴旁边,于是习惯地坐下来,拿起一管笔,人们可以看见他那只有力的大手。

   客人带着好像敬畏又好像怜惜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

他的脸上呈现出一个悲剧,一张涵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

欠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奸像有生以来从未梳栉过。

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

长而笨重的鼻于下一张紧闭的嘴,村着略带方形的下颔,整个描绘出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

   女佣略一踌躇后,走上前击引起他的注惠,可是他的表情是不耐烦的.

   “什么?

又是怎么了?

”他大声说。

接下去倒像在自言自语:

“倒楣,今天!

哦,今天我碰到的那些孩子,对我嘲笑,捉弄我,模仿我的样子。

   女佣向客人指了指。

   贝多芬说:

“谁?

那是谁?

   他又粗着嗓子喊:

“你们说的声音大些,我是个聋子!

   客人小心翼翼递过去一张字条。

贝多芬戴上眼镜,专注地凝望了一会,“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他说,虽然严肃。

但脸土浮现善良的微笑,“你们很勇敢……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过来坐在我旁边,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

   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支铅笔给客人。

   客人在纸上写道“我们要知道你的生平,把你的消息带给万千大众,使他们了解你真实的好灵魂。

   看了这几句话,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

他喃喃地如同独语:

“我的好灵魂!

人家都当我是个厌世者,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

在这里我孤零地坐着,写我的音符——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较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

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

   贝多芬神往地说:

“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他接着说:

“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峰岭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客人不断写下笔记。

   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永无天日的幽囚的小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反过来在另一方面,“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所隔绝的安静。

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譬.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登和巴哈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活。

贝多芬还向他的客人叙述自己最后一次出席指挥音乐会……

   他对客人大声说:

“听我心里的音乐!

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

一个乐队只能真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        (选自《文艺春秋副刊》,1947年2月15日第1卷第2期,略有改动)

 18.贝多芬把客人的来访称为“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是因为他知道别人把他视为难以接近、难以了解的怪人,厌恶别人打扰;了解到客人来访的意图后,他感到欣慰,语带幽默。

(4分)

  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重要的句子包括语意含蓄的句子、抽象的句子和深奥的句子等。

理解它们就是要将其显明化、具体化和浅易化。

理解句意,既要分析其本身的内在含义,更要把它放在具体语境中进行分析。

本题中“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是一比喻句,理解比喻句的关键点是找到喻体的本体,“兽穴”指什么,其特点是什么;“老狮的毛”又是指什么,其特点是什么,再结合上下文是可以找到较为准确的答案的。

答题语言的关键词应是“难以接近、难以了解”“欣慰”“幽默”。

本题能力层次为C级。

 19.“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贝多芬被感动了。

他的态度与心理发生了变化。

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贝多芬了解到客人并不像一般人那样把他看作一个厌世者,而是认为他有着“真主的好灵魂”,并准备把他(生平、消息、真实的好灵魂)介绍给大众。

(4分)

  分析:

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项能力。

要求找到贝多芬态度与心理发生变化的原因,能力层级仍为C级。

根据上下文,他态度与心理发生变化的背景是客人的到来并说要将其好的灵魂告诉万千大众,这在他心理产生了一个强烈的反差,因此忍不住感动得流泪了。

 20.“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尤其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与贝多芬为伴的“永恒”指的是心里的音乐;大自然;生的意志和高尚的精神。

(4分)

  分析:

对“永恒”理解,首先要分析永恒所指代的对象。

在这里,“永恒”不是形容词,而是活用为名词,但还有一定的形容词性的特征,它在文中有所指。

要答全它,必须在依据题干中“全文”和“人物形象”二词的把握。

 21.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

(15分)

 

(1)“巨人”的述说

 ——简析《贝多芬:

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

 

(2)“老狮”的画像

 ——谈谈《贝多芬:

一个巨人》的肖像描写

 (3)他者的视角

 ——试析《贝多芬:

一个巨人》的侧面描写

  说明:

今年语文湖南卷在去年改革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动作:

砍去了往年题型中12分的第六大题,将其中的9分放置在现代文阅读题里,(另外3分分别分配在文言翻译1分,名句默写2分)这是湖南高考语文命题改革步子迈得最大的地方,也是最出新出彩的地方。

首先现代文大阅读材料限定为文学作品,有助于引导中学语文教与学加强人文素养的熏陶,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其次是赏析范围涉及作品主旨及其表现、结构特点、表现手法等,还可细分为很多小类,这样可以多方面多层面考查学生;三是任选三题中的一题写一篇赏析短文,给了考生更多的选择自由,这也有利于降低因第一次命题所带来的难度。

 示例

(2)“老狮”的画像

    这是一位巨人,一位不为世人了解的音乐巨人。

他,自比为“老狮”,我想,这是一只蓬松着毛发,对外界的一切都很敏感的,且饱经沧桑的“老狮”。

这不,何为先生就用一支略显沉滞的硬笔将音乐巨人贝多芬推到了读者的面前。

   对于一个普通人,耳聋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对于一个把音乐当成生命的音乐人来说更是一个难以接受的打击。

他下楼时沉重的脚步,衣服背心显得十分陈旧,甚至不洁丽;早已失去效用却仍拖在背后的助听器无不表现出他耳聋后的精神状态。

   他“五呎左右,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和命运的担子”,使人感觉到的是那种在命运的重压下不屈的生命,他表现出来的是“能担当得起”,他的“一张涵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头发,“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的深邃的眼睛,紧闭的嘴,略带方形的下颔,整个描绘出一种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

   起初,他“无视屋内的人”,“不耐烦”客人的来访,当他知道客人的来意后,他虽然严肃却露出善良的微笑,并幽默地自嘲了一下,而当客人表示敬畏和理解时,贝多芬甚至流泪,他激动地表达自己的神经之地,都表现了他坚强的意志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总之,这篇写人散文,作者将语言描写和肖像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为这位音乐巨人也是生命的巨人描上了浓重的一笔。

【200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在山阴道上    方令孺      

撩起窗幕,看初升的红日,可把它五彩的光华撒在湖上了么?

可是,湖水呈现着一片冷清清的铅色,天空也云气沉沉。

难道今天的旅行又要被风雨来阻挡么?

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美妙的名称,像童话一样,时时在我思想上盘桓。

我想看看咸亨酒店,土谷祠,还想看看祥林嫂放过菜篮子的小河边……在那浓雾弥漫的黑暗时代,鲁迅先生在那里开始磨砺他的剑锋,终生把持它,划破黑暗,露出曙光。

今天我决定要去瞻仰磨剑的圣地。

湖水轻轻地拍岸,像是赞同我的决心,天空也对我显出无可奈何的气色。

七点钟我们就从北山下乘车前去。

这时云雾渐渐稀散,清风吹送着月桂的芳香,阳光从薄云后面透射出来,像放下轻轻的纱帐,爱护似的,笼罩着大地。

汽车一转弯,将要到钱塘江大桥了,我看见高大的六和塔,岿然坐在林木蓊郁的山岗上,背负着远山与高空,下临浩渺的白水,气象非常雄伟。

在高楼钱塘江大桥有两层,底层走火车,上层走汽车,因此说像高楼一样的大桥。

一样的大桥上,俯看江水,像一条潇洒的阔带,从西面群山之下,一撇而来,越流越宽,向东长逝,到眼睛所能见到的尽头,水和云都融合成一片混沌。

山川的壮丽和我心里正在思想的巨人形象,也融合在一起。

车在奔驰,风在欢笑,将要成熟的晚稻,沉沉地压在整片大地上。

远处是重重叠叠、连绵不断的山峰,山峰青得像透明的水晶,可又不那么沉静,我们的车子奔跑着,远山也像一起一伏的跟着赛跑;萧山、河桥,刚刚落到眼前,却又远远退到车的后面。

中午到了绍兴城。

我们走在青石铺成的古老的街道上,心情是这样严肃又欢愉,眼睛四处张望,处处都像有生动的故事在牵引人。

一片粉墙反映着白日的光辉。

新台门的门口簇拥着一群红领巾。

他们一看到新来的客人,便又簇拥过来,牵牵客人的衣袖,抚弄客人的围巾,亲密地交谈,并争先要领路。

我就和这些孩子们一道拥进了黑漆的大门。

这是一座古老朴素的房屋,空阒无人,可是,这方桌,这条台,这窗前的一把椅子都告诉了我们许多故事,就是在这座房子里,鲁迅先生幼年和农民儿子结成朋友;在父亲的病中分担了母亲的忧愁;从这里他认识了封建社会的欺骗与毒辣;被侮辱与损害的究竟是哪一些人!

十七岁的时候,在一个刮风下雨的早晨,带了一点简单的行装,辞别了母亲,走出这座黑漆大门,奔向他一生战斗的长途。

百草园是芳草萋萋的后院。

这是幼年鲁迅的乐园。

孩子们在园里跑着,笑着,在那儿寻觅,可还有像人形一样的何首乌?

他们又围在亭子旁边,仰着头,望着塑像;孩子们的脸,像朝阳照耀下初开的百合花,眼睛像星星一样的明亮,亮着无限亲切爱慕的光。

一座曲折如画的小石桥把我和孩子们引到三味书屋。

书房里的陈设,正像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的一样,正中的书桌上,现在还放着寿老先生手抄的唐诗。

好像这儿刚刚放学,老先生和学生们都吃饭去了。

今天,我们的孩子,有了明亮的课室,有了大片的草地,还有细沙铺成的球场。

他们有了自由广阔的天地。

我这样想着。

突然在脑中出现一座勇士的雕像:

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

我抚摸着身边一个孩子的头发,心中油然生出感激的深情。

我正在默默地寻思,一只小手伸过来了,又一只,又一只。

原来时间已经不早,他们要整队回去了。

我们热情地握手,说着:

我们还要见面。

回来的路上,我们让车在河边慢慢开行。

在静静的黄昏里,发光的小河上,滑着一只乌篷船。

船尾坐着一个农民,戴着毡帽,有节奏地划动一根大桨。

河岸上,有时是稻田,有时又是开着红花、黄花的青草地,草地上有一群牧童在放牛,牛背平得像一块石板,牧童从牛角间爬上爬下,牛万般温存地驯服着。

我不知道这可就是著名的山阴道?

鲁迅先生在一篇《好的故事》中描写过: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生活本来应该是这样和平、美丽,而且光明,鲁迅先生所说《好的故事》,正是他所想望的好的生活。

然而,在昏沉如夜的时代里,人们只能在朦胧的梦中见到,即使是梦,也被打碎!

今天,鲁迅先生在三十年前朦胧中看见的"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的《好的故事》,不是在天上,也不是在水底,而在我们祖国大地上,到处出现了。

并将"永是生动,永是展开,以至于无穷"。

转过山路,就看见了反映出幕天幽蓝色的湖水。

远处城市,电灯通明,烘托着天空,像一片光的海。

一九五六年十月,杭州

       (选自《中年百年游记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略有改动)

16.“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中“故乡”一词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①鲁迅的故乡    ②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

17.本文可以划分为三大部分,其中第二部分起自“一片粉墙反映着白日的光辉”,止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部分的大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7.我们还要见面;具体写参观鲁迅故居和三味书屋,表达了作者对鲁迅精神的追寻和颂扬。

18.文中,作者引述鲁迅先生所说的“好的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并将‘永是生动,永是展开,以至于无穷”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是为了说明鲁迅所向往的好的生活在今天已经成为现实,赞美祖国的今天,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

 

19、浙江绍兴,古称山阴。

《世说新语》曾载:

“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通观全文,请回答作者为什么将这篇散文题为“在山阴道上”。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作者游历鲁迅故乡的旅程相吻合,暗寓旅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的“美不胜收”。

六、文章赏析(16分)

20.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16分)

(1)简析《在山阴道上》谋篇布局的技巧

①本文重点写参观,其选材并不限于对鲁迅故居的访问,而是前伸后延,写了“道上”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剪裁别具匠心。

②文章以参观鲁迅故居的游程为外部线索,以追寻精神家园和赞颂鲁迅精神为内部线索,两条线索互为表里,相互映衬(如,百草园中欢乐的孩子们与肩住闸门的“勇士雕像”的映衬,归途中田园风光与鲁迅的“好的故事”的映衬),完美地表现了文章主题。

③开头与结尾先抑后扬,前后照应,思想和情感逐层推进,逐层深入,从而巧妙地将文章导向高潮。

(2)简析《在山阴道上》联想的巧妙运用   

文中联想,主要表现为三处:

一是山川的壮美与我心中的“巨人形象”融合在一起;二是目睹孩子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脑中出现“勇士的雕像”;三是牧歌式的田园风光,使我联想到鲁迅所想望的“好的故事”。

①三处联想,都自然贴切,意绪贯通。

②三处联想,层层推进,有力开拓和升华了文章主题。

 

   (3)简析《在山阴道上》景物描写的特色   

①移步换景,情景交融。

无论是雄伟的钱塘江大桥、高大的六和塔,还是诗画般的田园风光,既是作者游程中所见之景,又是作者情感的触发点。

情景的交融与渗透生动地称出文章的精神内涵。

②虚实相生,虚实结合。

文中既有鲁迅塑像。

鲁迅故居、三味书屋以及山川桥塔等作者眼中之景,也有“勇士雕像”和鲁迅笔下的“好的故事”等作者心中之景。

虚实相生的运用,有效地丰富了文章的思想内容。

【2007】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

忆刘半农君

    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

    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

半农去世,我是应该哀悼的,因为他也是我的老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