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批二建《建筑实务》考试真题完整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7854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批二建《建筑实务》考试真题完整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1批二建《建筑实务》考试真题完整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1批二建《建筑实务》考试真题完整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1批二建《建筑实务》考试真题完整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1批二建《建筑实务》考试真题完整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1批二建《建筑实务》考试真题完整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1批二建《建筑实务》考试真题完整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1批二建《建筑实务》考试真题完整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第1批二建《建筑实务》考试真题完整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第1批二建《建筑实务》考试真题完整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第1批二建《建筑实务》考试真题完整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第1批二建《建筑实务》考试真题完整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第1批二建《建筑实务》考试真题完整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第1批二建《建筑实务》考试真题完整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第1批二建《建筑实务》考试真题完整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第1批二建《建筑实务》考试真题完整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第1批二建《建筑实务》考试真题完整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第1批二建《建筑实务》考试真题完整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第1批二建《建筑实务》考试真题完整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第1批二建《建筑实务》考试真题完整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批二建《建筑实务》考试真题完整版Word格式.docx

《第1批二建《建筑实务》考试真题完整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批二建《建筑实务》考试真题完整版Word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1批二建《建筑实务》考试真题完整版Word格式.docx

A.随机抽查2件

B.见证抽查3件

C.不少于3件

D.全数检查

【答案】D

【解析】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考点来源】第三章第二节第二目建筑地基基础及主体结构工程相关技术标准

5.建设单位向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移交工程档案的时间是工程竣工验收后()内。

A.2个月

B.3个月

C.5个月

D.6个月

【解析】对列入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接收范围的工程,工程竣工验收后3个月内,应向当地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移交一套符合规定的工程档案。

【考点来源】第三章第二节第一目建筑工程管理相关标准

6.防水等级为I级的屋面防水工程需要设置()防水设防。

A.一道

B.两道

C.三道

D.四道

【解析】

防水等级

建筑类别

设防要求

Ⅰ级

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

两道防水设防

Ⅱ级

一般建筑

一道防水设防

【考点来源】第一章第二节第四目防水与保温工程施工技术

7.当受拉钢筋直径大于25mm、受压钢筋直径28mm时,不宜采用的钢筋连接方式是()。

A.绑扎连接

B.焊接连接

C.套筒挤压连接

D.直螺纹套筒连接

【答案】A

【解析】当受拉钢筋直径大于25mm、受压钢筋直径大于28mm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考点来源】第一章第二节第三目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

8.含碳量为0.8%的碳素钢属于()。

A.低碳钢

B.中碳钢

C.高碳钢

D.合金钢

【解析】钢材按化学成分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两大类。

碳素钢根据含碳量又可分为低碳钢(含碳量小于0.25%)、中碳钢(含碳量0.25%-0.6%)和高碳钢(含碳量大于0.6%)。

合金钢是在炼钢过程中加入一种或多种合金元素,如硅(Si)、锰(Mn)、钛(Ti)、钒(V)等而得的钢种。

按合金元素的总含量合金钢又可分为低合金钢(总含量小于5%)、中合金钢(总含量5%~10%)和高合金钢(总含量大于10%)。

【考点来源】第一章第一节第三目建筑材料

9.使用全站仪建立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网,一般采用的测量方法是()。

A.直角坐标法

B.极坐标法

C.角度交会法

D.距离交会法

【解析】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测量方法有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等。

随着全站仪的普及,一般采用极坐标法建立平面控制网。

【考点来源】第一章第二节第一目施工测量技术

10.在抗震设防烈度8度以上地区,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应砌成()。

A.直槎

B.凸槎

C.马牙槎

D.斜槎

【解析】在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8度以上地区,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

11.基坑内采用深井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

A.基坑周边拐角处

B.基坑中央

C.基坑周边

D.基坑坡顶上

【解析】基坑内采用深井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两相邻降水井的中间部位。

采用轻型井点、喷射井点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周边拐角处。

基坑围护墙

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

【考点来源】第一章第二节第二目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12.关于模板拆除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

B.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

C.从下而上进行拆除

D.当混凝士强度达到规定要求时,方可拆除底模及支架

【解析】模板拆除时,拆模的顺序和方法应按模板的设计规定进行。

当设计无规定时,可采取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的顺序,并应从上而下进行拆除;

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可拆除底模及支架。

13.下列混凝土掺合料中,属于非活性矿物掺合料的是()。

A.火山灰质材料

B.粉媒灰

C.钢渣粉

D.石灰石

【解析】用于混凝土中的掺合料可分为活性矿物掺合料和非活性矿物掺合料两大类.非活性矿物掺合料如磨细石英砂、石灰石、硬矿渣之类材料。

活性矿物掺合料如粒化高炉矿渣、火山灰质材料、粉煤灰、硅粉、钢渣粉、磷渣粉等。

ABC为活性矿物掺合料。

14.混凝土工程在冬季施工时正确的做法是()。

A.采用蒸汽养护时,宜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

B.确定配合比时,宜选择较大的水胶比和坍落度

C.水泥、外加剂、矿物掺合料可以直接加热

D.当需要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应按提高前的强度等级确定受冻临界强度

【解析】冬期施工配制混凝土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采用蒸汽养护时,宜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

冬期施工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施工期间环境气温、原材料、养护方法、混凝土性能要求等经试验确定,并宜选择较小的水胶比和坍落度。

B错误;

水泥、外加剂、矿物掺合料不得直接加热,应事先贮于暖棚内预热。

C错误;

当施工需要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应按提高后的强度等级确定受冻临界强度。

D错误。

【考点来源】第一章第二节第六目建筑工程季节性施工技术

15.硅酸盐水泥的终凝时间不得长于()h。

A.6.5

B.7

C.7.5D.10

【解析】国家标准规定,六大常用水泥的初凝时间均不得短于45min,硅酸盐水泥的终凝时间不得长于6.5h,其他五类常用水泥的终凝时间不得长于10h。

16.施工现场发生法定传染病时,向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时间要求是()。

A.1小时内

B.2小时内

C.4小时内

D.8小时内

【解析】如发生法定传染病、食物中毒或急性职业中毒时,必须在2h内向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并应积极配合调查处理;

同时法定传染病应及时进行隔离,由卫生防疫部门进行处置。

17.工人在10m高的脚手架上作业,根据国家标准,该作业属于()高处作业。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解析】根据国家标准规定,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分为四个等级:

(1)高处作业高度在2~5m时,划定为一级高处作业,其坠落半径为2m。

(2)高处作业高度在5~15m时,划定为二级高处作业,其坠落半径为3m。

(3)高处作业高度在15~30m时,划定为三级高处作业,其坠落半径为4m。

(4)高处作业高度大于30m时,划定为四级高处作业,其坠落半径为5m。

【考点来源】第二章第七目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18.关于一般工程施工顺序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先地下后地上

B.先结构后装饰

C.先围护后主体

D.先土建后设备

【解析】一般工程的施工顺序:

“先准备、后开工”,“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围护”,“先结构、后装饰”,“先土建、后设备”。

【考点来源】第二章第三目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9.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劳务分包合同(示范文本)》GF-20032014,应由劳务分包人承担的工作费用是()。

A.提供生产、生活临时设施

B.提供现场工程地质资料

C.完成水、电、热等施工管线及道路

D.自身原因造成的质量返工

【解析】承担由于自身责任造成的质量修改、返工、工期拖延、安全事故、现场脏乱引起的损失及各种罚款。

【考点来源】第二章第二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

20.预制叠合板吊装工艺流程的主要工作有①测量放线,②摘钩,③支撑架体调节,④支撑架体搭设,⑤叠合板起吊与落位,⑥叠合板位置、标高确认,正确的吊装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⑤④⑥②C.①④③⑤⑥②D.①④③②⑤⑥

【解析】预制叠合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吊装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支撑架体搭设→支撑架体调节→叠合板起吊→叠合板落位→位置、标高确认→摘钩。

二、多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

有1个错项。

错选,本题不得分;

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21.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性能,包括()。

A.流动性

B.黏聚性

C.保水性

D.抗渗性

E.抗冻性

【答案】ABC

【解析】和易性是一项综合的技术性质,包括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三方面的含义。

22.影响钢筋混凝土梁的正截面破坏形式的主要因素有()。

A.荷载形式

B.混凝土强度等级

C.截面形式

D.配筋率

E.箍筋含量

【答案】BCD

【解析】梁的正截面破坏形式与配筋率、混凝土强度等级、截面形式等有关,影响最大的是

配筋率。

影响斜截面破坏形式的因素很多,如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等级、荷载形式、箍筋和弯起钢筋的含量等,其中影响较大的是配箍率。

AE为影响斜截面破坏形式的因素。

23.在施工安全技术交底时,需要进行签字确认的人员包括()。

A.甲方代表

B.监理工程师

C.交底人

D.被交底人

E.专职安全员

【答案】CDE

【解析】安全技术交底应由交底人、被交底人、专职安全员进行签字确认。

24.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时,不得作为竞争性费用的有()。

A.企业管理费

B.规费

C.税金

D.安全文明施工费

E.风险费

【解析】措施项目清单中的安全文明施工费应按照不低于国家或省级、行业建设主管部门规定标准的90%计价,不得作为竞争性费用。

规费和税金应按国家或省级、行业建设主管部广]的规定计算,不得作为竞争性费用。

【考点来源】第二章第八目建筑工程造价与成本管理

25.基坑土方回填前,应确定的主要施工参数有

A.基坑平面位置

B.回填土料含水率控制范围

C.铺土厚度

D.压实遍数

E.边坡坡度

【解析】土方回填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土料性质、设计压实系数、施工条件等合理选择压实机具,并确定回填土料含水率控制范围、铺土厚度、压实遍数等施工参数。

26.强夯地基施工结束后,应该做的检验有()。

A.总夯沉量的检验

B.地基承载力检验

C.桩身完整性检验

D.变形指标检验

E.被夯地基土质检验

【答案】BD

【解析】强夯地基施工前应检查夯锤质量和尺寸、落距控制方法、排水设施及被夯地基的土质。

施工中应检查夯锤落距、夯点位置、夯击范围、夯击击数、夯击遍数、每击夯沉量、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总夯沉量和夯点施工起止时间等。

施工结束后,应进行地基承载力、地基土的强度、变形指标及其他设计要求指标检验。

27.钢材的力学性能包括()。

A.拉伸性能

B.弯曲性能

C.焊接性能

D.冲击性能

E.疲劳性能

【答案】ADE

【解析】钢材的主要性能包括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

其中力学性能是钢材最重要的使用性能,包括拉伸性能、冲击性能、疲劳性能等。

工艺性能表示钢材在各种加工过程中的行为,包括弯曲性能和焊接性能等。

28.下列施工现场动火中,属于一级动火等级的有()。

A.储存过易燃液体的容器

B.各种受压设备

C.小型油箱

D.比较密封的室内

E.堆有大量可燃物的场所

【答案】ABDE

【解析】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动火,均为一级动火:

①禁火区域内。

②油罐、油箱、油槽车和储存过可燃气体、易燃液体的容器及与其连接在一起的辅助设备。

③各种受压设备。

④危险性较大的登高焊、割作业。

⑤比较密封的室内、容器内、地下室等场所。

⑥现场堆有大量可燃和易燃物质的场所。

(2)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动火,均为二级动火:

①在具有一定危险因素的非禁火区域内进行临时焊、割等用火作业。

②小型油箱等容器。

③登高焊、割等用火作业。

(3)在非固定的、无明显危险因素的场所进行用火作业,均属三级动火作业。

C为二级动火。

29.高强度螺栓的连接形式有()。

A.焊接

B.摩擦连接

C.张拉连接

D.承压连接

E.铆接

【解析】钢结构的连接方法有焊接、普通螺栓连接、高强度螺栓连接和铆接。

高强度螺栓按连接形式通常分为摩擦连接、张拉连接和承压连接等,其中摩擦连接是目前广泛采用的基本连接形式。

30.钢结构工程在雨期施工时,正确的做法有()。

A.高强螺栓应在干燥封闭环境下储存

B.焊条储存应防潮并烘烤,同一焊条重复烘烤次数不宜超过3次

C.焊接作业区的相对湿度不大于90%

D.构件涂装后,4小时内不得雨淋

E.若焊缝部位比较潮湿,在焊接前必须用干布擦净并用氧炔焰烤干

【答案】ACDE

【解析】钢结构工程雨期施工要求如下:

(1)现场应设置专门的构件堆场,场地平整;

满足运输车辆通行要求;

有电源、水源,排水通畅;

堆场的面积满足工程进度需要,若现场不能满足要求时可设置中转场地。

露天设置的堆场应对构件采取适当的覆盖措施。

(2)高强螺栓、焊条、焊丝、涂料等材料应在干燥、封闭环境下储存。

(3)雨期由于空气比较潮湿,焊条储存应防潮并进行烘烤,同一焊条重复烘烤次数不宜超过两次,并由管理人员及时做好烘烤记录。

(4)焊接作业区的相对湿度不大于90%;

如焊缝部位比较潮湿,必须用干布擦净并在焊接前用氧炔焰烤干,保持接缝干燥,没有残留水分。

(5)雨天构件不能进行涂刷工作,涂装后4h内不得雨淋;

风力超过5级时,室外不宜进行喷涂作业。

(6)雨天及五级(含)以上大风不能进行屋面保温的施工。

(7)吊装时,构件上如有积水,安装前应清除干净,但不得损伤涂层,高强螺栓接头安装时,构件摩擦面应干净,不能有水珠,更不能雨淋和接触泥土及油污等脏物。

(8)如遇上大风天气,柱、主梁、支撑等大构件应立即进行校正,位置校正后,立即进行永久固定,以防止发生单侧失稳。

当天安装的构件,应形成空间稳定。

【考点来源】第一章第二节第六目建筑工程季节性施工技术

三、案例分析题(共4题,每题各20分)案例一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中标一汽车修理厂项目,包括1栋七层框架结构的办公楼,1栋钢结构的车辆维修车间及相关配套设施。

施工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一:

维修车间吊车梁设计使用40mm厚Q235钢板,材料进场后专业监理工程师要求全数抽样复验,施工单位以设计无特殊要求为理由拒绝了专业监理工程师的要求。

事件二:

维修车间屋面梁设计为高强度螺栓摩擦连接。

专业监理工程师在巡检时发现,施工人员正在用钢丝刷人工除锈法处理摩擦面,当螺栓不能自由穿入时,工人现场用气割扩孔,扩孔后部分孔径达到设计螺栓直径的1.35倍。

事件三:

维修车间主体结构完成后,总监理工程师组织了主体分部验收,质量为合格

事件四:

办公楼外防护架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示意如图1。

问题:

1.事件一中监理工程师的要求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2.指出事件二中错误之处,并说明理由,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的处理方法都有哪些?

3.事件三中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的规定是什么?

4.分别描述图1中A、B、C做法是否符合要求?

并写出正确做法,写出D的名称。

【参考答案】

1.监理工程师的要求不合理。

理由:

当板厚等于或大于40mm,且设计有Z向性能要求的厚板才需进行全数抽样复验。

【考点来源】第二章第六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2.

(1)错误之处一:

当螺栓不能自由穿入时,工人现场用气割扩孔。

当螺栓不能自由穿入时,可采用铰刀或锉刀修整螺栓孔,不得采用气割扩孔。

错误之处二:

扩孔后部分孔径达到设计螺栓直径的1.35倍。

扩孔后的孔径不应超过1.2倍螺栓直径。

(2)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的处理方法:

喷砂(丸)法、酸洗法、砂轮打磨法、钢丝刷人工除锈法。

3.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规定:

(1)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

(2)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3)有关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主要使用功能的抽样检验结果应符合相关规定;

(4)观感质量应符合要求。

【考点来源】第二章第九目建筑工程验收管理

4.A做法不正确。

正确做法:

A防护栏杆应在B防护栏杆往上600mm处设置。

B做法正确。

C做法不正确。

挡脚板应不低于180mm。

D:

连墙件。

案例二

某教学楼工程,位于市区居民小区旁,地下1层,地上4层,总建筑面积22万m2,基础形式为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C30,其内有一阶梯教室,最大跨度16m,室内结构净高4.5m-10.8m。

施工单位编制了混凝土模板支撑架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并报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架体搭设完成后,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人员,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和监理工程师进行了验收。

某日22:

30,市城管执法人员接到群众举报,工地内有产生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严重影响周边居民休息。

城管执法人员经调查取证后了解到,噪声源为地下室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施工,在施工现场围墙处测嗓音为68.5dB,施工单位办理了夜间施工许可证,并在附近居民区进行了公告。

事件三:

某日上午,施工单位在阶梯教室内拆除模板作业时,因工人操作不当导致模板支撑架坍塌,造成3人死亡、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580万元。

后经调查,拆模工人是当天临时进场,没有参加班前教育培训活动,直接进入现场进行拆除模板作业,没有戴安全带,有的工人穿皮鞋工作。

在主体结构实体检验时,首层有两根柱子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8.

1.指出事件一中的错误做法,说明理由。

2.事件二中,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行为是否违法?

说明理由。

3.事件三中,判断该起安全事故等级,并说明理由。

在该起生产安全事故中,针对进场拆模工人,施工单位项目部有哪些安全责任未落实?

4.事件四中,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8的柱子按照规范如何处理?

1.

(1)错误做法:

施工单位编制了混凝土模板支撑架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并报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

室内结构净高4.5-10.8m,所搭设模板高度超过8米以上,属于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当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进行专家论证。

(2)错误做法:

架体搭设完成后,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人员,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和监理工程师进行了验收。

该支架搭设工程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其验收人员还应该有:

施工单位技

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

设计和监测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

【考点来源】第三章第一节第一目建筑工程管理相关法规

2.违法;

夜间施工必须保证施工噪音值控制在55分贝以下,但在施工现场围墙处测噪音值为

68.5dB,噪音值超过55分贝,属于违规作业。

【考点来源】公共课法规科目

3.

(1)该事故属于较大事故

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

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本次事故造成3人死亡,因此本次安全事故属于较大事故。

(2)①进场拆模人员应进行公司级、项目级、班组级三级安全教育,企业新员工须通过培训

(三级安全教育),考试合格,方可上岗,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

②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依据编制的专项方案进行技术交底、安全交底;

③拆模作业人员安全用具应发放齐全,作业人员配备安全带,安全帽,防滑鞋,防护服,防护手套,并由技术员进行培训,确保作业人员会正确佩戴安全防护用具。

4.结构实体检验中,当混凝土强度或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结果不满足要求时,应委托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检测。

案例三

某新建办公楼工程,地下2层,地上20层,建筑面积2.4万m2,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M公司总承包施工。

M公司编制了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如图3所示:

M公司将图3的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报送监理单位后,总监理工程师发现E工作应该在B工作完成后才能开始,要求M公司修改,M公司按监理单位提出的工序要求调整了进度计划,各项工作持续时间不变。

监理单位对M公司修改后的施工进度计划进行审核,要求M公司在计划实施中确保修改后的进度计划总工期应与原计划总工期保持不变。

原计划各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