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 城 一 中 2 0 0 6 届 高 三 年 级 模 拟 考 试 2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7968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肥 城 一 中 2 0 0 6 届 高 三 年 级 模 拟 考 试 2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肥 城 一 中 2 0 0 6 届 高 三 年 级 模 拟 考 试 2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肥 城 一 中 2 0 0 6 届 高 三 年 级 模 拟 考 试 2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肥 城 一 中 2 0 0 6 届 高 三 年 级 模 拟 考 试 2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肥 城 一 中 2 0 0 6 届 高 三 年 级 模 拟 考 试 2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肥 城 一 中 2 0 0 6 届 高 三 年 级 模 拟 考 试 2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肥 城 一 中 2 0 0 6 届 高 三 年 级 模 拟 考 试 2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肥 城 一 中 2 0 0 6 届 高 三 年 级 模 拟 考 试 2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肥 城 一 中 2 0 0 6 届 高 三 年 级 模 拟 考 试 2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肥 城 一 中 2 0 0 6 届 高 三 年 级 模 拟 考 试 2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肥 城 一 中 2 0 0 6 届 高 三 年 级 模 拟 考 试 2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肥 城 一 中 2 0 0 6 届 高 三 年 级 模 拟 考 试 2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肥 城 一 中 2 0 0 6 届 高 三 年 级 模 拟 考 试 2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肥 城 一 中 2 0 0 6 届 高 三 年 级 模 拟 考 试 2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肥 城 一 中 2 0 0 6 届 高 三 年 级 模 拟 考 试 2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肥 城 一 中 2 0 0 6 届 高 三 年 级 模 拟 考 试 2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肥 城 一 中 2 0 0 6 届 高 三 年 级 模 拟 考 试 2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肥 城 一 中 2 0 0 6 届 高 三 年 级 模 拟 考 试 2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肥 城 一 中 2 0 0 6 届 高 三 年 级 模 拟 考 试 2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肥 城 一 中 2 0 0 6 届 高 三 年 级 模 拟 考 试 2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肥 城 一 中 2 0 0 6 届 高 三 年 级 模 拟 考 试 2Word下载.docx

《肥 城 一 中 2 0 0 6 届 高 三 年 级 模 拟 考 试 2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肥 城 一 中 2 0 0 6 届 高 三 年 级 模 拟 考 试 2Word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肥 城 一 中 2 0 0 6 届 高 三 年 级 模 拟 考 试 2Word下载.docx

A.GDP一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C.人口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

D.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

当今世界有五大都市圈:

纽约都市圈、北美五大湖都市圈、东京都市圈、巴黎大都市圈、伦敦都市圈。

目前长江三角洲已经具备冲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的实力。

据此回答6-----8题。

6.下列都市圈中,气候的大陆性最强的是()

A.巴黎大都市圈B.东京都市圈

C.纽约都市圈D.北美五大湖都市圈

7.世界五大都市圈共同的发展条件是()

A.附近矿产资源丰富B.热量、光照条件优势

C.交通便利D.均为世界性大河入海口

8.长江三角洲冲击世界第六大都市圈的劣势在于()

A.没有起主导作用的中心城市B.服务范围有限,经济腹地不大

C.圈内人口规模较小,市场狭小D.城市间有机联系和协作程度不足

下图为世界两个水域略图。

冬至日这一天,当甲图中A地物体影子最短时,北京时间为16:

40,且A地与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据此回答9--11题:

9.有关甲图中水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海峡与地中海相通B.该水域石油资源丰富

C.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D.图示区域为地中海气候

10.如果某日甲图中的A地比乙图中的B地白昼长60分钟,

则A地与B地日出日落相比()

A.日出早30分钟B.日出早86分钟

C.日落迟30分钟D.日落迟86分钟

11.乙图中的湖泊()

A.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上

B.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C.该湖水产养殖业发达

D.冬季,湖泊周围牧草青青

“民以食为天”,历史经验证明只有民富了,才能真正强国。

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15题:

12.战国时期,下列诸子百家的主张中,最能体现“富民”思想的是:

A.兼爱B.民贵君轻C.尚贤D.宽刑薄税

13.汉、唐统治者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为此采取的共同措施是:

A.广开耳目,求访贤哲

B.戒奢从简,精简官员

C.平抑物价,大兴文治

D.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14.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打出了“求富”的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作,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

②企业带有浓厚的封建性

③代表性企业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江南制造总局

④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②④

15.孙中山先生阐述的新三民主义含有充分的富民思想,主要表现在()

A.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B.反对民族压迫

C.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D.限制小私有者

改革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据此回答16---19题。

16.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日本改革的目的是()

A.改革旧制度,巩固君主统治

B.改善民众生活,缓和国内矛盾

C.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D.缓和民族危机

17.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及中国70年代的改革,相似之处是()

A.实行计划经济

B.实行市场经济

C.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D.实行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18.对英法两国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阐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符合本国国情的产物

B.英国的政策更有利于工业化

C.法国的政策有利于当时的大革命

D.法国的政策更有利于工业化

19.二战后,下列亚洲国家在发展经济时通过制订计划来指导国民经济的是()

A.新加坡B.韩国C.日本D.印度

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环境是息息相关的。

据此回答20---23题。

20.出现“贞观之治”局面的最主要经济条件是()

A.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

B.人口大量增加使劳动力充裕

C.生产工具改进的重大突破

D.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和生产时间

2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明清时期消极作用逐渐增大,主要表现在()

A.激化了阶级矛盾

B.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C.出现了宦官专权的局面

D.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激烈

22.以下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其中引起1949年到1957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农田水利的兴修

C.土地所有制的改革

D.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23.2005年中央下发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原则。

在下列中共的农业政策中,最能充分体现“放活”原则的是()

A.农业合作社

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资源被急剧消耗正成为不争的事实。

回答24-26题

24.有人做过计算,企业生产每节约一度电,就相当于节约了0.4千克标准煤和

4升净水,同时减少了0.272千克碳粉尘、0.997千克二氧化碳、0.03千克二

氧化硫和0.015千克氮氧化合物等污染物的排放。

这组数字警示我们在能源问题上应该()

A.坚持联系地看问题,注重综合效益

B.促成矛盾双方转化。

积极变废为宝

C.促进认识实现飞跃,减少能源消耗

D.坚信前途是光明的,正确看待污染

25.在节约资源问题上,德国制定了世界上首部《可再生能源法》,实现了95%

的矿渣、70%以上的粉尘得到重新利用;

日本制定了《节约能源法》,要求企业

每年必须减少1%的能耗。

这给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启示是()

A.公民要自觉遵守勤俭节约的公德B.企业要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C.国家必须坚持走依法治国道路D.我国应充分运用西方的法律制度

26.自2006年起,我国调整焦炭、成品油等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以控制其出

口数量。

控制其出口数量的原因主要在于()

A.增加国家的关税收入B.减少贸易顺差带来的压力

C.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D.调节资源的供求关系

目前的煤炭市场供不应求,煤矿超负荷生产的现象比较普遍,各种安全配套措施跟不上来,煤炭行业没有安全保障可言;

再加之煤炭紧缺导致煤价暴涨,在对金钱过分追求的拜金主义错误思想的指导下,不少矿主丧失安全生产的防范意识;

不少无证的小煤窑死灰复燃,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违规操作,铤而走险地非法生产,损人利已、非法牟利,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正常的煤炭供需市场和社会经济秩序,使得矿难频发。

据此回答27-----29题。

27.煤炭紧缺导致煤价暴涨,说明的经济学道理是()

A.供求关系决定商品的价格

B.商品价格上涨表明商品供不应求

C.供求关系的变化影响商品价格的稳定

D.商品的价格有时不由价值决定

28.小煤窑主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铤而走险地非法生产。

这表明市场调节具有()

①自发性②盲目性③滞后性

A.①B.①②C.①③D.①②③

29.小煤窑主损人利已、非法牟利,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正常的煤炭供需市场和

社会经济秩序。

这给我们的经济学启示是()

①市场调节有其弱点和缺陷

②国家应主要运用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

③企业经营者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绿草如菌、水蓝天阔、鸟飞鱼游,这曾是人们向往的青海湖,但由于周边环境恶化,水位下降,湖面萎缩,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今已是满目疮痍,容颜受损。

据此回答30---31题。

30.专家们发出这样的警告: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青海湖的湟鱼会“黄”,鸟岛会“倒”,青海湖将在青藏高原上被“彻底蒸发”,从而变成又一个“罗布泊”。

这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

A.要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

B.要大力发展民族经济

C.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D.要坚持以人为本

31.业内人士认为,青海省的自然保护区,不仅事关青海一个省,而且关系着新世纪全国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否有序进行与持久发展。

拯救保护区,其实就是拯救人类自己。

这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联系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质变是量变的结果

中印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2005年双方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标志着两国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双方还将2006年确定为“中印友好年”,体现了两国政府和人民加强睦邻友好,扩大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一致愿望。

回答32----34题。

32.从政治常识角度看,中国和印度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表明()

①国家性质、国家力量的变化决定国际关系的变化

②我国和印度有着共同的利益

③我国与印度结成联盟共同对抗强权政治和恐怖主义

④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A.①② B.②④C.②③D.③④

33.从经济常识角度看,“中印友好年”的确定()

①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

②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③有利于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

④表明世界多极化的格局正在形成

A.①② B.②③C.①④D.①③

34.当前国际形势跌宕起伏,复杂多变,但当今的主题及发展趋势不会改变,

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依然是机遇大于挑战。

这说明()

①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②矛盾双方主次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

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④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

35.唐朝诗人元稹在《蚁》一诗中云:

“时术功虽细,年深祸亦成。

功穿漏江海,

蚕食困蛟鲸。

敢惮榱梁蠹,深藏柱石倾。

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

该诗所强调的是()

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班级姓名学号座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线◆◆◆◆◆◆◆◆◆◆◆◆◆◆◆封◆◆◆◆◆◆◆◆◆◆◆◆◆密◆◆◆◆◆◆◆◆◆◆◆◆◆◆◆

绝密*启用前2006.05.13

肥城一中2006届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试卷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1.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二.综合题本卷共4小题,共160分

36.(36分)图甲为我国西南某地的地质构造和等高线图,

图乙是图甲中沿NM线的部分地质剖面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的地形为,(4分)

在图乙中补画完整NM线的地形、地质剖面图。

(6分)

(2)根据岩层弯曲特征,该地的地质构造应是,

该地质构造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地形?

(3)某地质考察队,在该地区找到了有色金属矿床和石芽、石笋、石柱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你认为有色金属矿床和喀斯特地貌应分别分布于A、B、C三地中的哪一地?

并说明判断理由。

(8分)

(4)依据科学发展观,如果利用当地资源对图示区域进行合理开发,

简述其开发方向和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生态环境问题。

(12分)

37.(32分)阅读下列图片资料:

请回答:

(1)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学术界,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为了建立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被人们尊为儒学先师的历史人物(图一)提出

了怎样的主张?

道家和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又为此提出了什么主张?

(10分)

(2)(图二)中的历史人物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卓越代表、无可争辩的领袖,他特

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曾在他的著作中对中国文化进行过专门的论述,被时

人称作为“欧洲的孔子”。

请问:

他有哪些主要的宗教观点和政治主张?

法国大革命过程中的什么法律文件具体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

(5分)

(3)(图三)《坤舆万国全图》,是欧洲传教士向明朝皇帝进献的。

请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当时中外文化交流出现的新现象。

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有哪些表现?

(4)(图四)中的三位中外名人都为建立国家政治新体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分权学说在欧洲是怎样产生并得以发展的?

在美国是怎样得到实践和创新的?

在中国又是怎样被应用且进行改造的?

(5)针对以上历史事实,归纳世界文化交流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4分)

38.(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孔子的思想不仅对我国的历史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世界

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当今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1)孔子提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处:

接受)但我国目前有~些企业为了一己之利,在生产过程

中无视员工安全、消费者安全和环境安全,最终也损害了自己的

利益。

请你运用有关哲学知识,谈谈这给我们的启示。

(2)孔子在谈到以礼法治国时认为“不患贫而患不均”。

有人据此认为,

在当前社会产品分配上,不要担心产品不多,而应该关注分配公

平问题。

从经济常识角度,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3)从2006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设立以中国人命名的国际奖项——

“孔子教育奖”,由我国出资,奖励在全民教育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政府机构、

非政府组织和有突出贡献的个人。

这一事实体现了国际关系中的什么道理?

39.“中部崛起”—一幅在高层决策圈酝酿已久的蓝图,一项统筹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60分)

材料一(如下图)

读材料一,完成(1)---(3)题:

(1)读图分析我国中部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6分)

(2)图中A城所在区域与B区域相比,粮食商品率较高的区域是____________,

试分析此区域粮食商品率高的原因。

(10分)

(3)简述影响A、C两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共同社会经济条件。

(4分)

随着云南三江并流、中国高句丽城、沈阳故宫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我国世界遗产项目已达到31次,总数位居世界第三。

(4)中部地区拥有多项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列举其中二项世界文化遗产(2分),

并作简要历史介绍。

(2分)

中部地区在中国民主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武昌首义、北伐主战场、解放战争的转折点均在这里。

中部地区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探究中国革命道路的示范区。

(5)回答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共产党是怎样创造性地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

(8分)

对我们今天建设创新型国家有什么启示?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在谈到中部崛起时说:

实现中部崛起要加快发展,但要科学地发展,和谐地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第(6)问:

材料二:

(阅读下两图)

材料三:

在目前形势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的人民公社,是直到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的基本方针。

——1958年《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材料四:

1957年6月中央向全党发出《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的猖狂进攻》的指示,同时《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这是什么?

》的社论。

从此整风运动转入反右派斗争。

到1958年夏季全国被错划为“右派分子”达五十五万人。

(6)根据材料二、三和四,分析1956~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社

会发展有哪些不和谐的表现?

(7)从历史上看,中部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曾走在全国前列。

然而,

国家投资重点的东移和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作用,使差距在改革开放20多年

的历史中逐渐形成。

结合材料中的原因分析,谈谈应坚持怎样的哲学思想指导

实现“中部崛起”。

(8)中部不可能孤立崛起,应该在区域统筹协调发展中实现崛起。

请运用市场经

济知识,说明如何使中部地区在区域优势互补、良性互动中实现崛起。

(9)中部各省大多是农业大省,中部崛起绝不能忽视一个“农”字。

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无疑是中部崛起的一个重要战略。

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其中,“管理民主”是加强农

村民主政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保证。

请用政治常识说明如

何实现“管理民主”。

肥城一中2006届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参考答案

1---10CABBDDCDBB

11—20ADDDCADDBD

21—30BCDACDCBCC

31—35BBAAB

二、综合题

36.

(1)山地(4分)

画图(6分,形态正确4分,顶点正确4分;

地层分布正确4分,

注意每个地层与地表高程的交点及对应图例)

(2)向斜(2分)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2分),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残留成为山岭(2分)

(3)有色金属矿床应位于C处,(2分)有色金属矿的形成与岩浆活动相关;

(2分)

喀斯特地貌应位于A处,(2分)因为石灰岩是可溶性岩石(2分)

(4)发展方向:

①该地区有喀斯特地貌分布,可以以这一旅游资源为依托进行合理

的规划,发展旅游产业;

②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自然要素),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经济林

木等),并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

③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等

(答出其中两点得6分,答得合理酌情给分)

注意问题:

①在开发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植被的保护,以免水土流失而造成

严重的“石漠化”现象;

②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产生;

③注意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而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

(答出其中两点得6分,答得合理酌情给分)

37.

(1)原因:

①社会大变革,哲学思想流派纷呈。

②政治主张和哲学看法的不同,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4分)

主张:

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反对采用严刑峻法。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和“尚贤”。

(2)宗教观点:

主张信仰上帝。

极力抨击天主教会,猛烈批判罗马教皇。

政治主张:

反对君主专制,希望开明的君主实行改革,过渡到英国的

君主立宪制。

(2分)1791年宪法的制定。

(1分)

(3)新现象:

西学东渐。

盛况:

利马窦等把西方许多方面的著作介绍给中国,又把中国的儒学和道家学说介绍给西方(2分)。

徐光启等积极引进西学,翻译并介绍西方科学技术(《农政全书》)。

(4)在欧洲的产生:

英国洛克首先提出分权学说,(1分)

主张国家的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属君主。

在欧洲的发展:

法国孟德斯鸠发展了洛克的分权学说,(1分)明确提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认为立法权由人民集体享有,司法独立,君主只享有行政权。

三权之间实行权力的制约与均衡。

在美国的实践:

制定1787年宪法,根据三权分立学说把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

创新:

确立了共和政体,规定总统由选举产生。

(实践:

制定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

实行共和制。

)(2分)

在中国的应用:

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约法》,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改造:

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应用: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制。

(5)①促进了科技发展和进步;

②促进了民主化的推行和发展。

38.

(1)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企业发展离不开员工、

消费者和环境,一味地追求利益,损害他人利益,最终会损害自己

的利益。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企业与员工、消费者和生态环境存在互相

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企业要自觉维护员工安全、消费者安全和

环境安全。

(或:

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企业应预见自身行为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