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5份合集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8079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1.8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5份合集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精选5份合集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精选5份合集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精选5份合集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精选5份合集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精选5份合集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6页
精选5份合集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6页
精选5份合集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6页
精选5份合集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6页
精选5份合集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6页
精选5份合集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6页
精选5份合集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6页
精选5份合集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6页
精选5份合集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6页
精选5份合集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6页
精选5份合集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6页
精选5份合集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6页
精选5份合集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6页
精选5份合集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6页
精选5份合集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5份合集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

《精选5份合集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5份合集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5份合集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

精选5份合集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题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所对应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B.钛合金——制造人造骨

C.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2.长期受电磁辐射可引起人头昏、头痛、失眠等症状,科学家发现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具有较好的防辐射损伤功能。

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A.豆腐

B.西红柿

C.鸡蛋

D.牛肉

3.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存在关系:

甲+乙一丙+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丙、丁为盐和水,则甲、乙一定为酸和碱

B.若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则生成物中一定有水

C.10g甲、20g乙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总和≤30g

D.若丙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4.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A.用硫酸除铁锈:

B.正常雨水的pH大于5.6的原因:

C.医疗上用碱性物质中和过多胃酸:

D.除去铜粉中少量的铁粉:

5.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B.可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

C.在电解水实验中,玻璃管上方产生的H2和O2的体积比约为2:

1

D.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说明水分子变大

6.苹果中富含苹果酸,苹果酸的化学式为C4H4O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苹果酸中含有12个原子B.苹果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41.4%

C.苹果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2D.苹果酸中C、H、O三元素的质量比为4:

4:

4

7.点燃篝火时,将木柴架空些,目的是

A.加快散热速度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降低木柴着火点D.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8.下列物质分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石燃料:

煤,石油,一氧化碳

B.合成材料:

塑料,合成纤维,合金

C.碱:

火碱,纯碱,熟石灰

D.有机化合物:

甲烷,乙醇,蛋白质

9.下列图像与对应的表述一致的是

A.足量金属镁和铝分别放入等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

B.盐酸酸化的Mg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

C.白色硫酸铜粉末中逐滴滴加水

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10.下列各种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A.活性炭用于净水

B.钨用于制灯泡中的灯丝

C.焦炭用于冶炼生铁

D.液氮用于医疗上冷冻麻醉

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取少量固体B.

塞紧橡皮塞C.

称量固体D.

点燃酒精灯

12.日常饮食应注意均衡搭配。

下列河南特产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信阳板栗

B.开封西瓜

C.灵宝苹果

D.光山麻鸭蛋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已知在水溶液中,乙醇(C2H5OH)不发生解离;溴化氢(HBr)解离出氢离子(H+)和溴离子(Br-);氢氧化钠解离出钠离子(Na+)和氢氧根离子(OH-)。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医用酒精(含乙醇70%的水溶液)显_________性,溴化氢的水溶液显___________性。

(2)溴化氢的水溶液与稀盐酸的化学性质有相似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学习生活中的化学,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不锈钢锅的塑料手柄属于_____(填“金属”或“合成”)材料。

将不锈钢制作锅体可以防止生锈。

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_____和_____同时接触。

波尔多液(含硫酸铜)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

波尔多液不能用铁桶盛装的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5.水、火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

图1所示的“火三角”可表示燃烧条件,图中缺少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图2熄灭酒精灯的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图3是“电解水实验”示意图,图中试管A中的气体是___________。

生活中,人们常用肥皂水检验水样品是硬水还是软水。

肥皂水遇__________(填“硬水”或“软水”)泡沫少、易起浮渣。

16.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

写出它的元素符号_______,结构示意图判断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_____电子,写出与金属钠反应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某课外活动小组加热炭粉(过量)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再用下图所示装置,对获得的铜粉(含炭)样品进行实验。

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

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用品)

仪器:

天平、分液漏斗、锥形瓶、硬质玻璃管、干燥管、酒精灯、洗气瓶等。

药品:

红褐色(含炭)样品、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碱石灰(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浓硫酸等。

(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有关化学方程式

在C中加入样品粉末Wg,D中装入药品后并称量为m1g,连接好仪器。

打开A的上塞、活塞,慢慢滴加溶液。

________

________

对C进行加热。

当C中药品充分反应后,关闭A的活塞,停止加热。

________

________

冷却后,称量D的质量为m2g。

(计算)

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W、m1、m2的代数式表示)。

问题和讨论:

实验完成后,老师评议说:

按上述实验设计,即使C中反应完全,D中吸收完全,也不会得出正确的结果。

经讨论,有同学提出在B与C之间加入一个装置。

再次实验后,得到了较正确的结果。

那么,原来实验所测得的铜的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探究石灰石煅烧实验。

(1)煅烧石灰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欲证明石灰石煅烧生成二氧化碳,下列实验中可行的是_____(填编号)。

(3)为探究石灰石煅烧后的分解情况,去煅烧后的固体分别做了四个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现象

取样于试管中,加水

白色不溶物

取样于试管中,先加水,再滴加酚酞

白色不溶物,红色溶液

取样于试管中,先加水,再通入少量二氧化碳

_____

取样于试管中,加足量稀盐酸

有气泡

I、能证明石灰石部分分解的实验是_____(填实验编号)。

II、乙实验中白色不溶物中所含的钙元素质量_____(选填“大于”“等于”“小于”)煅烧前石灰石中钙元素质量。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6分)实验室某混合溶液由硫酸和硫酸铜溶液组成。

探究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124.5g该混合溶液于烧杯中,然后将120gNaOH溶液分六次加入其中,每次充分反应后称量所得溶液及沉淀的质量,所测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20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g

144.5

164.5

179.6

189.8

200

220

每次产生沉淀的质量/g

0

0

m

n

9.8

0

计算:

(1)上述表格中产生沉淀的质量:

m=_____,n=_____所加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第5次加入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解析】

A、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故A正确;B、钛合金—制造人造骨,钛合金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故B正确;C、氢氧化钠—属于强碱,不可治疗胃酸过多,故C错误;D、熟石灰—价格便宜,改良酸性土壤,故D正确。

点睛∶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2.B

【解析】

【详解】

A、豆腐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B、西红柿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正确。

C、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D、牛肉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3.C

【解析】

【详解】

A、丙、丁为盐和水,则甲、乙不一定为酸和碱,比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能生成盐和水,错误;

B、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生成物中不一定有水,比如盐酸和硝酸银的反应,错误;

C、甲为10g、乙为20g,则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总和一定不大于30g,正确;

D、丙为单质,则该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比如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单质和二氧化碳,错误;

故选:

C。

4.B

【解析】

【详解】

A、稀硫酸除去铁锈的反应原理:

Fe2O3+3H2SO4=Fe2(SO4)3+3H2O;故选项错误;

B、正常雨水的pH大于5.6的原因: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产生碳酸

;故选项正确;

C、医疗上用碱性物质中和过多胃酸:

氢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铝和水Al(OH)3+3HCl=AlCl3+3H2O;故选项错误;

D、除去铜粉中少量的铁粉:

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亚铁和氢气Fe+2HCl=FeCl2+H2↑;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5.D

【解析】

【详解】

A、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煮沸过程中钙离子和镁离子会形成沉淀;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可用肥皂水分别与硬水和软水混合搅拌后,浮渣多,泡沫少的是硬水,反之是软水;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在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实验中,2H2O

2H2↑+O2↑玻璃管上方产生的H2和O2的体积比=化学计量数之比=2:

1;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温度升高,说明水分子间间隔变大;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

D。

6.B

【解析】

【详解】

A、根据苹果酸的化学式为C4H4O4可知,应该为1个苹果酸分子中含有12个原子,故错误;

B、苹果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故正确;

C、苹果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4+1×4+16×4=116,故错误;

D、苹果酸中C、H、O三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4:

4:

4;故错误。

故选B

7.D

【解析】

【分析】

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是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详解】

A、点燃篝火时,将木柴架空些,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A不正确;

B、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变,故B不正确:

C、木柴的着火点不能被改变,故C不正确;

D、将木柴架空,可以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以促进木柴燃烧,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不能被改变。

8.D

【解析】

【详解】

A、煤、石油是化石燃料,但一氧化碳不是化石燃料,故选项A不正确;

B、塑料、合成纤维是合成材料,但合金是金属材料,故选项B不正确;

C、火碱是氢氧化钠,是碱;纯碱是碳酸钠,是盐而不是碱;熟石灰是氢氧化钙,是碱,故选项C不正确;

D、甲烷、乙醇、蛋白质中都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故选项D正确。

故选:

D。

9.B

【解析】

解答图像类的题目抓住“三点一走势”,即首先看清楚横、纵坐标各表示的量,然后从起始点、转折点、终点还有量的变化趋势来进行分析解答。

A、分别向足量的镁和铝中加入等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根据化学反应:

Mg+2HCl

MgCl2+H2↑,Mg与H2的质量关系为12∶1,2Al+6HCl

2AlCl3+3H2↑,Al与H2的质量关系为9∶1,由于横坐标表示的是金属质量,故当消耗的金属质量相等时,金属铝产生的氢气质量更多,错误;B、盐酸酸化的Mg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一加入Ba(OH)2溶液就有硫酸钡沉淀生成,由于溶液中还含有酸,故刚开始没有氢氧化镁沉淀生成,故形成的沉淀速率较慢,当酸被中和后,形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沉淀的速率增大,反应末段,硫酸根完全沉淀,只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直至反应结束后不变,正确,C、白色硫酸铜粉末中逐滴滴加水,初始时生成五水硫酸铜,未形成溶液,错误;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由于反应生成氧气,使得总质量减少,而钾元素质量不变,故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应增大直至反应结束,错误。

故选B。

10.C

【解析】

【分析】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详解】

A、活性炭用于净水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A不正确;

B、钨用于制灯泡中的灯丝是利用钨的熔点高,属于物理性质,故B不正确;

C、焦炭用于冶炼生铁是利用焦炭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C正确;

D、液氮用于医疗上冷冻麻醉是利用液氮汽化,属于物理性质,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睛】

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11.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正确;B、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错误;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错误;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错误。

故选A。

12.D

【解析】

【分析】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为瘦肉类、奶类、蛋类;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水果、蔬菜等;富含糖类的有淀粉、米、面等。

【详解】

A、信阳板栗富含的营养素是糖类。

A错误;

B、开封西瓜富含的营养素是维生素。

B错误;

C、灵宝苹果富含的营养素是维生素。

C错误;

D、光山麻鸭蛋富含蛋白质。

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中酸它们的溶液中都共同含有氢离子

【解析】

【详解】

(1)水溶液中,乙醇(C2H5OH)不发生解离;溴化氢(HBr)解离出氢离子(H+)和溴离子(Br-),故医用酒精(含乙醇70%的水溶液)显中性,溴化氢的水溶液显酸性。

故填:

中;酸。

(2)溴化氢的水溶液与稀盐酸的化学性质有相似性的原因是它们的溶液中都共同含有氢离子。

故填:

它们的溶液中都共同含有氢离子。

14.合成氧气水Fe+CuSO4=Cu+FeSO4

【解析】

【分析】

三大合成材料是指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金属生锈是金属和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详解】

(1)不锈钢锅属于金属材料,塑料手柄属于合成材料。

(2)金属生锈是金属和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将不锈钢制作锅体可以防止生锈。

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3)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波尔多液(含硫酸铜)。

故波尔多液不能用铁桶盛装的化学方程式为

15.H2O可燃物隔绝空气氢气或H2硬水

【解析】

【详解】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水由水分子构成,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水分子可用H2O表示。

(2)燃烧的条件有三个:

物质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图1所示的“火三角”可表示燃烧条件,图中缺少的一个条件是可燃物;

(3)图2熄灭酒精灯的原理是:

隔绝空气;

(4)图3是“电解水实验”示意图,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故图中试管A中的气体是氢气。

(5)生活中,人们常用肥皂水检验水样品是硬水还是软水,肥皂水遇硬水泡沫少、易起浮渣。

16.Cl得到NaCl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元素是17号元素,故是氯元素,符号为Cl;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钠原子与氯原子形成的混合物是氯化钠,化学式是NaCl。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B、E中有气泡产生2H2O2

2H2O+O2↑C中的红褐色粉末变成黑色2Cu+O2

2CuO,C+O2

CO2

水蒸气通过C后被D中碱石灰吸收

【解析】

【详解】

实验内容:

B中装的是二氧化锰、A中是双氧水,所以打开A的上塞、活塞,慢慢滴加溶液,B装置是制取氧气的装置发生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迅速产生氧气,C中加热发生以下两个反应:

铜和氧气生成氧化铜,碳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

因此: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有关化学方程式

在C中加入样品粉末Wg,D中装入药品后并称量为m1g,连接好仪器。

打开A的上塞、活塞,慢慢滴加溶液。

B、E中有气泡产生

2H2O2

2H2O+O2↑

对C进行加热。

当C中药品充分反应后,关闭A的活塞,停止加热。

C中的红褐色粉末变成黑色

2Cu+O2

2CuO和C+O2

CO2

冷却后,称量D的质量为m2g。

计算:

C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被D吸收,所以D实验前后增加的质量即是铜粉中的碳和氧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

设样品中碳的质量为x。

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问题和讨论:

B中制得的氧气中往往含有水蒸气,水蒸气被D吸收,这样测得的D增重的质量就不仅仅是碳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还有水蒸气误认为都是二氧化碳测出的碳的质量会比实际大,测出的铜的质量就会小。

原来实验所测得的铜的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是水蒸气通过C后被D中碱石灰吸收。

【点睛】

本题从铜和氧气反应、碳和氧气的反应入手考查了实验探究铜粉中铜的质量分数,只要看清装置D反应前后增加的质量是因为样品中的碳和氧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原因即可较快解答这类题目。

18.CaCO3

CaO+CO2↑AB溶液变浑浊乙和丁或丙和丁小于

【解析】

【分析】

【详解】

(1)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下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CaCO3

CaO+CO2↑;

(2)碳酸钙高温下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行的是AB;

(3)I、甲实验:

取样于试管中,加水,有白色不溶物,可能是石灰石未分解,也可能是氧化钙与石灰石的混合物;

乙实验:

取样于试管中,先加水,再滴加酚酞,有白色不溶物,红色溶液,证明分解生成了氧化钙,因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呈碱性,使酚酞变红,但是不能证明石灰石部分分解;

丙实验:

取样于试管中,加水,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再通入少量二氧化碳,会观察到溶液变浑浊,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能证明生成了氧化钙,不能证明石灰石部分分解;

丁实验:

取样于试管中,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证明有石灰石的存在,因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要想证明石灰石部分分解,需要证明有没有分解的碳酸钙和分解生成的氧化钙,故能证明石灰石部分分解的实验是:

乙和丁或丙和丁;

II、乙实验中,生成的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白色不溶物中该元素比煅烧前减少了,所以实验中白色不溶物中所含的钙元素质量小于煅烧前石灰石中钙元素的质量。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4.99.840%35.5%

【解析】

【详解】

解:

处理后的数据如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20

加入氢氧化钠后没反应时的总质量

144.5

164.5

184.5

199.6

209.8

220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g

144.5

164.5

179.6

189.8

200

220

质量变化

0

0

4.9

9.8

9.8

0

每次产生沉淀的质量/g

0

0

m

n

9.8

0

可知,开始是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后来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且第五次实验是恰好完全反应。

所以上述表格中产生沉淀的质量:

m=4.9,n=9.8。

根据第四次实验数据求算所加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设所加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x=40%

设第五次加入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y

此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00g

根据钠元素守恒可得关系为

y=35.5%

故答案为

(1)4.9,9.8

(2)40%。

(3)35.5%。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我们的健康、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为防止食品变质,可用甲醛溶液来浸泡海产品

B.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

C.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区分棉制品和羊毛制品

D.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2.稀土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

铈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列有关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铈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g

B.铈原子的中子数是58

C.铈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58

D.铈属于非金属元素

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

是一氧化碳在燃烧

B.尿素与熟石灰混合研磨:

白色固体中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C.加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

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D.聚氯乙烯燃烧:

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时,甲物质的溶液和乙物质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

C.将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原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相等

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5.安庆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和安庆地方特产相关的事物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潜山舒席B.

胡玉美蚕豆酱

C.

雪木画D.

小磨麻油

6.“愚人金”实为铜锌合金,外观与黄金极为相似,常被不法商贩冒充黄金牟取暴利,下列关于鉴别“愚人金”与黄金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比较硬度,硬度小的是“愚人金”

灼烧,表面变色的是“愚人金”

浸没在稀硫酸中,表面有气泡产生的是“愚人金”

浸没在硫酸锌溶液中,表面附着白色物质的是“愚人金”

A.

B.

C.

D.

7.能使气体物质溶解度增大的操作是

A.增加溶剂B.振荡溶液C.增大压强D.升高温度

8.焊接铁轨时的化学方程式为2Al+X

2Fe+Al2O3,则X的化学式为()

A.Fe3O4B.Fe2O3C.FeOD.FeO2

9.阳阳在厨房里观察到了以下现象,其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A.炒菜时点燃煤气B.菜刀上出现锈迹C.不小心打碎瓷碗D.隔夜的饭菜变馊

10.自然科学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通过化学的学习,你觉得下列情况中不可能实现的是

A.通过化学反应使水直接变成汽油

B.用点燃闻气味法区分聚乙烯和聚氯乙烯

C.用人工的方法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用高温煅烧法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11.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2℃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wg甲和wg乙(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