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作业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8130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作业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经济学作业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经济学作业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经济学作业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经济学作业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经济学作业题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经济学作业题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经济学作业题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经济学作业题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经济学作业题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经济学作业题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经济学作业题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经济学作业题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经济学作业题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经济学作业题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经济学作业题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作业题Word下载.docx

《经济学作业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作业题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学作业题Word下载.docx

自然增长率(Gn)是指人口增加和技术进步所容许达到的最大可能实现的增长率,它由劳动力和技术水平所决定的。

社会经济中实现充分就业必须满足GA=GW=GN,但由于三种增长率由不同因素决定,所以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出现三者相等的情况,宏观经济会出现以下几种可能:

1、分析经济短期波动的原因。

(1)若实际增长率等于保证增长率,说明实际投资率将等于合意储蓄率,进而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2)若实际增长率低于保证增长率,说明实际投资率将低于合意储蓄率,社会需求不足,厂商资本过剩必定会削减投资,从而引起经济收缩;

(3)若实际增长率高于保证增长率,说明实际投资率将高于合意储蓄率,社会总需求超过厂商的生产能力,从而导致经济扩张。

宏观经济短期的收缩和扩张波动都是由于这两者总是不一致而引起的。

2、分析经济长期波动的原因存在两个假设,即一定制度下最适宜的储蓄率和预期内的资本—产量比率。

(1)若自然增长率等于保证增长率,表明社会的所有劳动能力和生产设备在现有既定的技术水平下得到充分利用;

(2)若自然增长率高于保证增长率,表明储蓄和投资的增长率低于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容许的程度,出现劳动力廉价刺激经济长期繁荣;

(3)若自然增长率低于保证增长率,表明储蓄和投资的增长率超过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容许程度,出现劳力不足、资本闲置而使经济长期停滞。

3、当三种增长率相等时,可以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是理想的经济增长状态。

3、定义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并列举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现实中的表现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也被称为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或者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

它的内容是: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

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成立的条件有两点:

(1)只适用于可变要素比例的生产函数。

如果要素比例是固定的,则不成立;

(2)前提条件是短期内技术水平不变和至少一种生产要素不变。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在于:

对于任何产品的短期生产来说,可变要素投入和固定要素投入之间都存在一个最佳的数量组合比例。

当可变要素投入量和不变要素没有接近最佳比例时,产量是递增的;

当可变要素投入和不变要素超过了最佳比例时,成本增加引起规模报酬递减。

比如:

对于1亩水稻田来说,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不变的前提下,使用化肥可以提高产量,如果只使用1斤化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提高是很小的。

但随着化肥的使用量增加,边际产量逐步最大化,假若在达到最大后继续使用化肥,就会对水稻生长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会烧坏庄家,带来负的边际产量。

再比如: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短期内企业规模和承包订单是有限的(即不变要素),所雇用的劳动力是可变要素,当劳动力不足时,每多雇一个劳动力所生产的边际产品是不断增加的,当劳动力数量和产品订单到达一定比例时,企业效益最大化。

如果雇用劳动力超过了最优组合比例的数量,就会带来人力成本和总成本的增加,产生规模不经济的情况。

4、阐述IS-LM模型的含义及作用

IS-LM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

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加合起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影响,利率则由货币市场供求情况决定,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产品市场;

另一方面,产品市场上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这又是产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可见,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作用的,而收入和利率也只有在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才能决定。

描述和分析这两个市场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就称为IS—LM模型。

IS-LM模型对政策选择的指导意义:

1、尽管市场在资撅配置中起很大作用,但它不是万能的。

这主要表现在市场在一些领域如公共物品的失灵,还表现为市场对经济调节的时滞性,市场实现自发均衡调整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经济危机、环境恶化就是例证,即存在一些客观的内在外在因紊影响所导致的经济波动都会造成宏观经济运行偏离均衡状态。

这在IS一LM曲线上体现为国民收入和利率不在均衡点上。

这需要在实践中探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合理性、有效性,并深化货币、财政体制的改革。

2、建立宏观经济政策得以发挥作用的经济基础。

在IS一LM模型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得以正常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健全的市场机制,只有在市场经济中,价格、供求和竞争机制才能充分体现,才能形成完全反映经济现实的IS一LM曲线。

3、确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辅配合关系。

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分配政策、产业政策等,但货币和财政政策是最基本的,它是可以直接体现IS-LM模型作用的宏观政策。

现代宏观经济理论和西方经济运行的经验表明,在非经济危机时期的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供求关系的调整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越来越占主导性地位,而财政政策一般要遵从货币政策调节的需要,即处于辅助地位。

但在过渡经济过程中,市场机制不完善,利率和价格信号不充分反映成本和供求关系,市场体制还不健全,市场作用还没有充分体现时,政府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5、简述洛仑兹曲线与基尼系数的内容及意义

洛伦兹曲线就是一个总体(国家、地区)内,以“最贫穷的人口计算起一直到最富有的人口”的人口百分比对应各人口百分比的收入百分比的点组成的曲线。

它用于比较和分析一个国家(地区)在不同时代或者不同国家(地区)在同一时代的财富不平等情况。

(1)洛伦兹曲线的内容

画一个矩形,纵轴衡量社会财富的百分比,分为5等分即每格20%;

横轴从左至右代表收入由低到高的全体社会人口,也分为5等分。

从坐标原点出发的对角线称为均等线,代表收入分配绝对平等。

均等线下按照每百分比人口所占有的财富的百分比连接的曲线就是洛伦兹曲线。

现实中洛伦兹曲线只会在均等线下方。

(2)洛伦兹曲线的意义

洛伦兹曲线弯曲的程度有重要意义,它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弯曲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当一个人占据全部社会财富时,洛伦兹曲线将变成折线。

洛伦兹曲线与均等线之间的部分叫“不平等面积”,该面积越小,说明社会财富分配越平等,反之,则表明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当达到完全不平等状态时曲线变成折线,折线与均等线之间的部分叫“完全不平等面积”。

基尼系数是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1)基尼系数的含义

基尼系数表示在全部社会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洛伦兹曲线中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间的比就成为基尼系数,当洛伦兹曲线与均等线重合时,基尼系数为0;

当洛伦兹曲线为折线时,基尼系数为1;

显然,它不会大于1,也不会小于0。

(2)基尼系数的意义

根据某国(地区)人口总量和GDP总量,都可以画出洛伦兹曲线,推算出的基尼系数给出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程度的数量界线,可以较客观、直白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级分化,避免社会矛盾和垄断集团的产生,因此对现实经济社会有着风向标的作用。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0.2--0.3表示比较平均;

0.3--0.4表示相对合理;

0.4--0.5表示差距较大;

0.5以上表示差距悬殊,国际贫富差距警戒线是0.382。

6、用菲利普斯曲线阐述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它的波动反映了社会就业的波动情况。

自然失业率是指经济社会在正常的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的失业率。

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定为:

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

通货膨胀是指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率就是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菲利普斯曲线最早是在1958年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本人提出的,是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替换关系的曲线,该曲线反映出:

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

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为负数。

这是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发展到现今,已经演变有三种表达方式:

(1)新古典综合派改造的菲利普斯曲线

以萨缪尔森为代表,依据通货膨胀率等于货币工资增长率减劳动生产增长率这一经济学原理,用菲利普斯曲线表现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假定劳动生产率不变,那么通货膨胀率就等于货币工资增长率,曲线就能直接反映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替换关系,即失业率高时,则通货膨胀率低;

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就高。

它的作用就在于,表明了政策制定者可以选择不同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组合进行经济发展。

依据社会经济制定一个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临界安全区域,当经济社会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在这个区域内,决策者则不用采取行动,如果超出了此区域,就利用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和通胀的关系来调节。

(2)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由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带入了短期内工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这一概念,即工人对通货膨胀预期越高,名义工资增长越快。

附加预期菲利普斯曲线表示了,在预期通货膨胀率低于时,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仍然呈负相关关系;

当预期通货膨胀率等于实际通货膨胀率时,失业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

这同时也说明,在短期内使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调解社会的失业和通货膨胀状况。

(3)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当考虑了工人预期后,在长期经济中工人会根据现实经济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期,最终工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通货膨胀相一致,这时工人将要求名义工资改变来保证实际工资不变,这样即使通胀率再高也不能降低失业率。

由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平行于通货膨胀的直线,这说明,在长期的经济运行中,失业和通货膨胀不存在替换关系,也就是说两者不能相互影响。

7、论述均衡价格的内容及意义

均衡的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在西方经济学中,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1)均衡价格的形成。

它的形成是商品市场需求和供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市场上供求力量自发调节的产物,所以,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会出现需求和供给非均衡的状态。

然而一般来说,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供求不等的非均衡状态会逐步消失从而回复到均衡价格水平,俗称看不见的手,这也是市场经济的优越性之一。

(2)均衡价格的变动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由该商品市场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因此,需求的变动或者供给的变动都会使均衡价格水平发生变动,那么就会有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会使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增加,需求减少会使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减少;

第二,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会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会使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总结出来就是供求定理,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需求和供给同时发生变动,则商品的均衡价格的变化是不确定的,要结合供求具体变化情况来计算。

均衡价格的理论意义就在于为资产阶级争执经济学价值理论提供了基础,其理论中看不见的手也是资本家鼓吹资本主义优越性的工具之一。

它的现实意义是为决策者提供了价格波动的依据,并能依此制定可承受的限度,在实际价格偏离均衡价格太远的时候利用宏观政策引导经济发展,避免出现通胀率过高和投机行为。

它的经济意义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经济情况,虽然大多数商品市场不可能满足均衡理论的条件,但是在农产品等市场上,均衡价格理论仍然起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8、简述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及意义

完全竞争市场是指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的条件有四个:

(1)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

对于单个买卖者来说,能供给或消费的产品有限,对市场价格没有控制力,只能被动接受;

(2)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所提供的产品都是完全同质的,对买方来说无任何差别;

(3)所有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即进如或者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的;

(4)信息是完全的,即市场上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掌握着与自己经济决策相关的一切信息。

实事上,完全竞争市场是一个非个性化市场,这种理想的完全竞争状态在现实中不存在。

但是,完全竞争市场的资源利用最优,经济效率最高,可以作为宏微观经济政策的理想目标,和现实市场具有比较意义。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边际成本等于市场价格。

边际成本度量了社会生产单一产品所消耗资源,而市场价格衡量的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给该产品的价值,即社会价值评判。

边际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意味着最后一单位产量耗费的资源恰好等于该产量的社会价值,此时的产量是最优的。

(2)平均成本等于市场价格。

平均成本是生产者生产所有产量每单位所花费的资源,而市场价格是消费者购买每单位产品支付给生产者的收益。

两者相等意味着生产者的总收益恰好等于总生产费用,消费者也没有支付多余费用。

此时,企业的边际收益和平均收益等于市场价格,处于长期均衡状态,生产产量处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完全利用了现有技术。

(3)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是由价格的自由波动实现的,所以,当消费者偏好、收入等因素变化引起市场需求变化时,或者因技术进步、生产资料变化引起供给市场时,市场价格可以迅速做出反映,依据供求关系变动做出调控,避免了价格竞争带来的资源浪费。

9、论述对国民收入衡等的认识

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总和,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扣除用于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的余额。

反映国民收入的两个主要主要统计数字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一般国际上惯用GDP来表现一国国民收入水平。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它常用支出法和收入法来核算:

(1)支出法就是通过核算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量GDP,即核算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消费支出(C)、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I)、政府购买物品或劳务的支出(G)、净出口差额即出口(X)减进口(M),计算公式为GDP=C+I+G+(X-M)。

(2)收入法是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主要包括工资、利息和租金等生产要素的报酬;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公司税前利润;

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

资本折旧。

国民收入恒等理论有两个基本条件,即均衡产出和凯恩斯定律。

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凯恩斯定律是指在短期内,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的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那么国民收入恒等就有以下三种情况:

(1)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核算:

消费者(家庭)和企业(厂商)。

从支出的角度,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

Y=C+I;

从收入的角度,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总收入:

Y=C+S(S为储蓄),由上推出储蓄-投资恒等式:

I=S;

(2)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核算:

消费者(家庭)、企业(厂商)和政府购买。

从支出的角度:

Y=C+I+G;

从收入的角度:

Y=C+S+T(T为剔除了政府转移支付的净税收收入),储蓄-投资恒等式为I=S+(T-G),(T-G)可视为政府储蓄(Sg)

(3)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核算:

消费者(家庭)、企业(厂商)、政府购买和进出口差额

支出的角度:

Y=C+I+G+(X-M);

收入的角度:

Y=C+S+T+Kr(Kr代表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如对外国的捐款。

储蓄-投资恒等式:

I=S+(T-G)+(M-X+Kr)。

以上这三种等式关系都是恒等关系,等式称为国民收入恒等式。

值得注意的是,两部门以及三部门、四部门的恒等是从国民收入会计的角度,就整个经济而言,事后的储蓄和事后的投资总量相等。

因为,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

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

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

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

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有的投资。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

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

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投资总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

10、简述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西方经济学是一个内容相当宽泛而松散的名词,主要是指流行于西欧北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也泛指大量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各种文献、概念和统计的综合系统化集成。

它主要包含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者研究的侧重点也不同:

(1)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单位,即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它是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科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以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为对象;

二、以资源的合理配置为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以价格理论为中心理论;

四、以个量分析为方法;

五、其基本假定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

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

单个生产者利润最大化;

单个市场均衡价格及决定的供求理论。

(2)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后果,即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中充分利用经济资源的科学。

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以国民经济整体的运行为对象;

二、以资源的充分利用为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以收入理论为中心理论;

四、以总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定为市场失灵、政府有效等。

研究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波动及于与此相联系的就业和失业问题;

价格水平及与此相联系的通胀问题;

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问题。

西方经济学研究宏微观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企图为资本主义解决两个问题:

(1)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加强民众对该制度将永恒存在的信念。

(2)作为资本主义的上层建筑,西方经济学也必须为这一制度面临的经济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

11、举例说明影响需求的因素

影响某种商品需求的因素,除了其自身的价格以外,还有下述一些主要因素:

(一)消费者的收入。

一般来说,在其它条件不变的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收入越高,对商品的需求越多。

但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需求结构会发生变化。

比如说,一个人在南宁工作的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时,他对衣服鞋帽的需求只在乎穿得暖并且便宜,因为他的消费能力不足。

而当他的月收入增加到3000元左右时,就会开始追逐像匹克、安踏和李宁这样的品牌。

当他的月收入超过5000元时,顶级品牌诸如耐克、阿迪等就会成为他消费的新对象,这样商品的消费需求结构就改变了。

(二)消费者的偏好。

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对该商品的需求数量就会增加,相反,需求数量就会减少。

人们的偏好一般与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当时当地的社会风俗习惯等因素有关。

比如像北方人来到广西生活,原来他们的饮食习惯是早餐吃面食,但是由于广西人喜欢吃米粉,早餐买面点的相对较少并且口味不好,那么北方人被迫地改变偏好早餐吃米粉,那么米粉对于在广西生活的人需求的偏好增强了,需求量就增加了。

(三)替代商品的价格。

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而可替代它的相关其它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的需求数量也会发生变化。

比如牛肉和猪肉、苹果和梨等,由于它们在消费中可以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的某种欲望,那么替代品价格的提高将引起该商品需求的增加,替代品价格的降低将引起该商品需求的减少。

但是,若果两种商品是互补品,如汽车与汽油、影碟与影碟机等,由于它们必须相互结合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种欲望,所以互补品价格的提高将引起该商品需求的降低,互补品价格的下降将引起该商品需求的增加。

(四)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

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上升时,就会增加目前的需求,当消费者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下降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

如南宁的房价,在大多数消费者都预期南宁房价将长期呈上涨趋势的情况下,那么不论消费的目的是投资还是居住,选择在现阶段购房的需求就会增加,反之则需求下降。

(五)政府宏观政策调控。

比如上个月出台的新房贷政策,提高第二套房的贷款利率,关闭第三套房贷款,目的就是控制我国房价普遍上涨的趋势,降低高收入者投资购房的需求,同时也是针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