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参阅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8273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8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领导参阅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领导参阅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领导参阅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领导参阅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领导参阅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领导参阅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领导参阅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领导参阅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领导参阅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领导参阅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领导参阅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领导参阅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领导参阅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领导参阅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领导参阅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领导参阅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领导参阅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领导参阅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领导参阅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领导参阅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领导参阅Word下载.docx

《领导参阅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领导参阅Word下载.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领导参阅Word下载.docx

中心的软硬件办公设施在县直各单位中是一流的,各进驻单位主要领导和进驻人员都比较满意。

二是群众相当拥护。

中心试运行后,在县电视台进行了公告,中心工作人员热情接待每一位前来咨询和办事的群众,群众可以通过电子触摸屏或中心工作人员对所办事项进行全面了解,因此,群众对中心透明办公、承诺服务、规范收费的做法都比较认可。

三是上级基本肯定。

去年12月14日,在全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邓州现场观摩会上,淅川县中心在全市尚处于落后位次,但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在进驻单位的配合和中心全体人员的积极运作下,我县中心后来居上,在市政府组织的年度中心目标运行情况考评中,我县跃居全市第4位。

四是积累了一定经验。

建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对我县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

中心通过试运行,在项目选择、进驻人员确定、窗口人员管理、服务办事群众等方面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为中心正式开业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中心试运行半年以来,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进驻项目不合理。

进驻中心的91个项目都是由进驻单位自行选择确定的,大部分进驻项目都不符合县政府的统一要求,进驻项目与群众日常生产生活联系不紧密且办理量很小,有的项目一年到头很少有人办理。

县政府统一要求的与招商引资有关的项目大部分还没有进驻中心,由于这些服务项目空缺,进驻我县的招商引资项目仍然需要分头到各个单位办理,使中心为投资客商提供“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的承诺根本不能兑现。

二是部分窗口工作人员不符合中心办公要求。

进驻中心的窗口服务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单位的一般工作人员,要么年龄偏大,要么自由散漫,要么连本单位最基本的业务咨询都难以承担,不能代表单位和政府形象。

三是进驻单位授权不到位。

在由单位自行选择确定进驻中心的91个项目中,目前能实质性运行的不到30个,进驻项目厅外循环、两头办理情况非常严重,个别项目虽然在中心受理,但需要增加一些中间环节,实质仍在原单位受理,与此相对应,应该纳入中心办理的相关收费也未按规定纳入,利用行政审批权力乱收费和搭车收费问题依然存在。

四是非税收入以票控费制度还没有纳入中心。

现在全国、全省都已普遍对非税收入实行“以票控费”的监管办法,我市的邓州、唐河、新野等市县也已在中心推行了非税收入“以票控费”管理制度;

邓州市推行“以票控费”制度的第一个月就通过中心窗口收费546万元,中心当年规费收入高达1.8亿元,但我县目前尚未纳入议事日程。

五是中心工作人员没有配齐。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成立中心的文件,中心应调配10名工作人员,但目前中心只有3名正式工作人员,3名临时借调人员,无法适应中心管理的需要。

六是中心办公经费没有落实。

目前,中心的办公经费还没有列入县财政预算,中心各项开支都是采用临时打报告的形式列支,拖欠水电费、电话费、网费和工作人员工资等问题时有发生。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条:

首先是主观原因。

个别进驻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对建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认识不足,缺乏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把审批项目当成绝对权力抓住不放,对进驻工作消极抵触,个别领导甚至错误地认为又是刮一阵风过去就没事了,不当一回事儿,支乎应付。

其次有客观原因。

中心运行之初进驻的91项行政审批许可事项均由各单位自行选择确定,未按中心审核项目入驻,导致某些办理量少甚至一年到头最多办五、六件的项目也纳入中心办理,个别进驻人员根本不能胜任中心工作。

中心人员不到位和办公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则是由于中心尚处于试运行阶段,县政府还没来得及专题研究确定。

第三是利益问题。

进驻中心的项目大都涉及收费,一些部门担心项目纳入中心管理后所收费用直接转入财政金库,影响部门既得利益,因此寻找种种理由和借口阻碍与群众关系密切且有收费的项目进驻中心办理。

三、对策建议

中心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必将对全县改革发展的大局带来一些影响。

一是省市优化办不定期到各县市区中心明察暗访,对发现的问题将予以通报并限期整改;

二是中心建设情况在市目标考评体系中所占分值较高,若不能健康运行必将影响我县整体工作在全市综合目标考评的位次;

三是影响政府决策在部门中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损害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

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项目要优选。

办好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核心是项目选择。

项目选择有两个基本原则,一要与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与群众关系密切,办理量自然就大,中心就有人气,就在群众中树起了政府形象。

二要体现出中心“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的特点。

比如招商引资工作,一个项目从立项到审批涉及到十多个政府部门,是一个整体,缺失任何一个环节,就会出现让客商多头跑现象;

比如办一个房权证,相应需要建设部门办规划证、土地部门办土地使用证、财政部门缴契税,然后由房产部门办房权证,只有四个部门的相应项目都进驻中心,才能一次性办成功。

建议县政府按照“便民利民、务求实效、优选项目”的原则,在中心正式挂牌运行之前,分期分批对进驻中心的项目进行调整并予以公布。

项目进驻可分两步走,第一步,精心选择进驻项目。

建议由县政府办牵头,会同县中心、县政府法制室、县编办、县物价局等相关单位联合对进驻中心的单位和项目进行调整并由县政府予以公布。

为了既符合上级要求(市里要求县级中心今年至少进驻200个以上项目),又能提升中心人气,建议把首批公布的项目分成两类,一类是与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这些项目宜少而精,中心为他们提供最好的办公条件,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在一楼设立专门的办公区;

第二类是办理量较少但与招商引资有关和《行政许可法》规定必须进驻的项目,也由县政府全部公布进驻中心,但这些项目只在中心受理,暂时仍在原单位办理,在二楼设立综合办公区(或设立“招商引资绿色通道”),综合办公区实行中心牵头负责的联合办理制度,由中心负责接待办事群众和客商,涉及到哪个部门由中心负责召集并督办。

第二步,对公布项目实行强制进驻。

建议由中心会同县纪委行政效能监察室对县政府公布的项目逐单位逐项进行督导,确保进驻项目应进必进。

对不顾大局、拒绝进驻、明进暗不进、两头办理的单位,由县纪委、组织人事部门负责督促到位,情节严重的对单位一把手实行诫勉谈话。

(二)人员要精干。

人员是保障中心高效健康运行的关键。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由县政府对进驻中心窗口人员的基本条件予以明确。

即各单位派驻到中心的工作人员必须是政治思想觉悟、业务熟练、能胜任工作的副股级以上业务骨干;

行政单位进驻人员必须是公务员身份,事业单位人员必须在编在册;

项目多、办理量大的单位还要明确一名副局长驻中心实行带班服务。

二是由县委、县政府对进驻人员的管理模式进行明确。

驻中心窗口人员实行单位和中心双重管理制度,以中心管理为主,单位负责进驻人员的工资和福利,中心负责日常管理和考核,考核等次直接报组织人事部门备案,原单位不再在本单位对进驻人员进行考核。

三是对进驻中心的窗口人员严格把关。

由中心会同纪委对单位报送的进驻中心窗口人员逐一进行考察考核,符合条件的进驻中心,不符合条件的单位必须调换;

对新进驻的窗口工作人员,上岗前还要进行必要的业务基本知识和电脑操作考核,不完全合格的由中心会同单位进行培训,直到完全符合上岗要求为止。

(三)授权要到位。

中心能否高效健康运行,进驻部门是否充分授权是前提。

一是要成立行政审批服务股。

进驻中心的各窗口单位统一成立行政审批服务股,把县政府公布的进驻项目进行合并调整后从原单位的相关科室分离出来,统一归入行政审批服务股,然后单位下文明确一名副局级领导专职负责行政审批工作,最后单位把项目和人员整体移交给中心。

二是要推行“以票控费”制度。

全面推行“以票控费”制度,是断绝单位小金库的治本之策,也是促使单位充分授权的最有效手段。

建议县政府明确要求本级行政事业性收费统一进驻中心管理,也就是把部门和单位人工开票的收费统一改为由计算机系统自动打印票据,资金直接上缴财政,收费票据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核销,杜绝非税收入项目手工开具票据现象,严格按照“窗口服务、银行收款、电脑开票、微机传输”的模式运作,通过“电脑控制”实现对非税收入的监管。

实行“扎口收费”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提高非税收入和断绝单位小金库的最有效手段。

具体做法是:

县财政局票证股整股室进驻中心,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收费、罚没款一律到中心金融服务窗口缴纳,每本票据用完后,必须经中心审核并加盖验讫专用章,县财政局票证股才能给单位换发新票本。

各单位在中心所收费用全部通过中心收费窗口缴入财政专户。

办事群众在中心的缴费办证程序为:

窗口服务单位依据法定收费标准向申请人开具收费通知单,申请人到中心金融服务窗口缴费,收费窗口出具加盖中心收费专用章的票据,申办人员持发票直接到窗口单位领取证照或批件,原单位不得再重复收费;

三是刻制行政许可专用章。

这是杜绝单位进驻项目两头办理的有效办法。

进驻中心的所有单位统一使用中心刻制的行政许可专用章,对县内批文、该章与单位公章具有同等效力,对发往县外或上报的许可事项,需签署派驻单位意见或加盖本部门行政公章的许可性公文,各相关部门应即到即办,见章盖章。

(四)措施要过硬。

严厉的措施是保证制度落实的根本。

再好的政策,再好的制度,如果不严格落实,就只能流于形式,尤其是在涉及利益的问题上,必须硬起手腕,动真格才能保证政府决策不折不扣地得到落实。

为此提出如下三个方案:

方案一:

硬起铁手腕。

邓州市中心建成试运行后,国土局以种种理由推托不进,市委书记指示组织部长和纪委书记到中心大厅开会并当众宣布,国土局在两天之内进驻不了中心,局长就地换人。

结果国土局长亲自带人往大厅搬资料,仅一天时间人员、项目、硬件配备全部进驻到位。

我县对那些软磨硬抗、以种种理由推托或拒绝进驻的单位必须硬起铁的手腕,实行强制进驻。

方案二:

落实动真格。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河南省关于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试行)》(豫办〔2006〕13号)第六条第七项规定,应当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的行政审批及收费事项拒不纳入,或者虽然纳入但行政审批的主要环节、程序不按规定在中心(大厅)办理的应当追究责任。

对县政府公布的进驻项目及进驻要求,建议由县纪委监察局牵头,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参与、组织人事部门配合,逐项对照落实,先通报,后诫勉谈话,最后交县委、县政府对主要负责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方案三:

营造大声势。

一是召开高规格的进驻大会。

建议县委、县政府在中心正式挂牌运行之前召开一次县四大家主要领导和进驻单位一把手参加的高规格的进驻大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二是大造声势,广泛宣传。

中心正式挂牌后,要大张旗鼓地通过各种形式持续进行宣传,既要在网上公布我县中心的各种情况,让外地了解我县的投资环境,还要在全县范围内利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争取让每个群众都对中心工作有所了解。

三是让有令不行者付出名誉代价。

对以种种借口不执行县委、县政府决策的单位,责令其写出书面检查,在全县范围内予以通报,并在县电视台公开表态承诺。

(五)管理要强化。

保障中心高效健康运转,强化管理很重要。

为此建议:

一是尽快配齐中心工作人员。

选拔和调配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是保障中心健康运转的基本条件。

根据县委、县政府决定和编委文件,中心应调配10名财政全供工作人员,其中领导职数2名,工作人员8名,目前,中心实际只有一名主任,2名正式工作人员,3名从政府办暂时抽调的工作人员,建议县委、县政府尽快为中心配齐工作人员。

人员调配的方法,可以采用公开选拔的办法调配,也可以从县直单位抽调有管理经验的工作人员;

抽调人员实行双重管理,工资、福利由原单位负责,中心负责日常管理,抽调人员工作上原则上应与原单位脱钩,由中心统一调配使用。

二是健全组织生活。

在中心尽快建立党组织,让中心和进驻中心的党员能够过正常的组织生活。

三是对项目和人员实行动态监管。

中心正式挂牌运行后,中心还要联合县纪检监察等部门进一步适时清理、调整进驻部门和进驻项目,及时清理、整顿和优化窗口工作人员队伍,全面充实和完善各项运行管理规章制度;

重点做好窗口人员和进驻部门考核管理、投诉受理和行政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工作,加快制定、完善和落实各类具体办事规则和办事程序,切实加强各类规章制度实施的监督检查,纪委驻中心行政效能监察室要加大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力度,确保中心有效履行职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是尽快把中心的办公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

据南阳市中心曾宪铃主任介绍,市财政为市中心2006年度列支办公经费46万元,实际运行超支,市财政又追加了8万元,总计拨付54万元;

市政府明确表态,只要市中心确实需要,随时打报告,随时拨付。

邓州市将中心2007年度办公经费30万元列入市财政预算,也是根据中心实际需要,随时打报告,随时拨付。

根据我县中心试运行以来的实际情况,参照南阳市、邓州市及唐河县、新野县的办公经费落实情况,建议县财政在中心正式挂牌运营后为中心列办公经费30万元,若有特殊需要,由中心再向县政府打临时报告。

(六)筹建中心大楼。

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所有行政许可项目都必须实行透明办公、承诺服务,省市政府已明确要求各县市区必须在五年内把所有同级政府清理保留的行政许可项目全部纳入中心办理,我县要达到这一要求,中心办公大楼面积至少应在3000平方米以上。

据考察,河北省邯郸市投资1.5亿元,建成了总面积达1.7万平方米的全国最先进的中心办公大楼,邓州市、西峡县5000平方米左右的中心办公大楼在年内即可建成;

我县财力有限,但中心办公面积作为市政府目标考评的一个硬性指标必须完成,而中心目前在二环路租住的民房,位置偏僻,办公面积狭小,没有停车位置,与《行政许可法》和省市要求相距太远。

因此,建议县政府瞄准全市一流的目标及早选择一处适合集中办公的位置筹建中心办公大楼,把中心建成展示淅川政府形象的窗口。

 

核稿:

杨士忠

执笔:

刘娜

李铁珍

刘杰

第五期

淅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二○○七年六月三十日

十字路口的“双椒”产业

辣椒产业曾为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花椒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也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规模;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辣椒产业正逐步萎缩,花椒产业效益不够明显。

近日,县政府办组织人员对“双椒”产业发展进行了调研,形成了一些粗浅的看法,供领导参阅。

一、发展历史及现状

辣椒产业: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我县香花镇引种成功以来,已有20余年的种植史,最早引进种植品种为日本枥木三樱椒,它以在我县东南岗丘区适应性强、品质优良而迅速发展壮大,全县种植面积最高时达35万亩,市场价平均2—5元/斤,效益可观。

1996年因国内其它种植区受灾,小辣椒市场价格最高达到15元/斤左右。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中期,我县主产区农民经济收入的70%以上来自该产业,香花辣椒可谓是红遍了东南岗丘,火爆了农村经济。

我县小辣椒产业发展成功的历史经验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①种植品种优良。

原种枥木三鹰椒引种成功后,主要在我县东南岗丘区种植,适应性强,植株紧簇,角小而稠密,肉质厚、辣味浓、品质好,深受湖南等南方客商青睐,亩产400斤左右。

②市场拉动力强。

适时建立了香花辣椒市场,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市场秩序,为辣椒产品的销售提供了良好的交易平台。

1994年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第一辣椒城”,并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文明市场”和河南省“双十强市场”。

香花辣椒市场成为全国辣椒交易的集散地和物流中心,最高日交易量达到5万吨,日交易额5亿元,年出口辣椒占全国总量的40%,年创汇1000多万美元。

③宣传推介到位。

1994年,我县成功举办了香花辣椒交易会,吸引了国内及亚洲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订货,中央、省、市各大媒体予以了宣传报导,香花辣椒享誉海内外,产品远销19个省、130多个县市和日、美、法、韩、香港等12个国家和地区。

④政府服务到位。

为提高辣椒产量、质量和种植效益,种植区乡镇采取向种植大户无偿提供良种、地膜以及集中育苗等措施,引导农民扩大种植规模。

县直农技部门深入田间地头,加强技术指导,推广配方施肥、病虫防治、地膜覆盖等先进种植技术,有效地提高了辣椒产业的种植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尽管我县辣椒具有辉煌的发展史,且近年来“香花”辣椒又被认定为无公害产品,荣获国家、省名牌农产品称号,但自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该产业发展逐步滑坡,陷入低谷状态,最低年份发展面积不足万亩。

今年,因市场价格回升至每斤7—10元,种植面积有所恢复,但仍很有限,成了有名无实、有品牌但不见效益的产业。

花椒产业: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滔河乡在小流域治理生物配套措施中,把花椒产业作为经济生态双赢产业引种成功,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发展,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初步形成了以马蹬、滔河、盛湾、香花等环库乡镇为重点的花椒产业带,种植区域涉及全县各乡镇,发展面积30余万亩,30%已进入挂果期。

但目前存在栽而不管,甚至毁坏现象,原发展面积除被纳入退耕还林的地块保存完整、成林率高外,其它种植地块成林率低,保存率低,效益差。

目前,全县花椒实际保存面积不足15万亩。

二、存在问题

辣椒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①品种退化。

随着辣椒在我县的多年种植,因没及时选育、培育优良品种,原品种优良性状逐步退化,品质下降。

目前,我县辣椒呈干鲜大小多品种发展,种植品种多乱杂,缺乏当家品种,造成产业效益严重下滑。

②市场不活。

香花辣椒市场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机制,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掺杂使假、坑害客商等影响市场信誉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辣椒的市场价格。

同时,仓储、结算、信息等服务平台不完善,市场功能发挥不到位。

③龙头不强。

辣椒加工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产品档次低,对产业的拉动力不强。

④品牌优势得不到充分利用。

辣椒加工企业因资金、技术等实力不足,无公害农产品、“国家名牌农产品”、“省名牌农产品”的品牌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品牌”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效益。

花椒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①群众急功近利。

由于花椒从挂果到丰产周期长,前期效益低,与椒农急功近利心理不相符,椒农对花椒产业发展信心不足,疏于管理,甚至存在毁坏现象。

②栽培管理粗放。

多数椒农未能掌握花椒栽培管理的新技术,管理粗放,不修剪,不追肥,导致产量偏低。

同时,因采摘烘晒方法落后,影响花椒的质量、品质和效益。

③流通市场混乱。

目前在香花、马蹬虽建立了花椒市场,但仅是个别经营户零散收购,各自为战,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收购秩序。

④缺乏加工企业。

尽管花椒已形成了较大的种植规模,但目前尚没有加工企业。

“双椒”产业在发展中除上述个性问题外,还存在着共性问题:

①乡镇重视不够。

税费改革前,乡镇政府对“双椒”产业发展的宣传引导、扶持以及技术服务等是建立在向农民征收税费的基础上,一定程度是为了和群众联络感情,便于税费征收。

农村税费改革后,大部分乡镇在服务产业发展上积极性不高,不管不问,更谈不上扶持发展。

②技术服务不到位。

花椒产业除马蹬镇等少数几个乡镇组织群众搞好修剪等田间管理外,大部分乡镇放任自流,栽而不管。

③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

“双椒”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育苗、采摘、烘烤等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但经济效益和外出务工相比,比较效益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

三、形势分析及几点建议

我们认为对于“双椒”产业,要坚定发展信心,加强技术服务,抓好市场建设,做强龙头企业,扎实稳步推进。

1、坚定发展信心。

根据目前“双椒”市场形势,我们认为,我县“双椒”产业发展前景仍然较好。

①市场回升。

去年,因国内其它辣椒主产区受到严重自然灾害,目前辣椒市场价格仍保持在7—10元/斤,根据1996年辣椒市场出现高峰期后发展趋势预测,今年辣椒市场价格预计在5元/斤左右。

②品牌优势明显。

“香花”辣椒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荣获“省名牌农产品”和“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

③有种植传统。

我县有20余年的辣椒种植史,农民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有利于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快速组织,恢复发展。

④有市场优势。

我县“双椒”市场被省评为农产品标准化市场,培育形成了一大批辣椒经纪人队伍,流通渠道畅通,对辣椒产业的拉动力较强。

⑤初步培育了一批龙头加工企业。

经过多年培育,宝春源酱料食品有限公司、香花辣椒制品总厂等一些辣椒加工企业都有做大做强的潜力可挖,对辣椒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

作为一个经济生态双赢产业,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经过多年培育,具有一定的种植规模,并被认定为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30%已进入挂果期。

目前,单株产青椒1—2斤,亩产青椒110—220斤,市场价2.5元/斤,亩产值270—550元,加上套种其它作物,亩产值在1000元以上。

栽植后5—6年进入盛果期,亩产青椒600斤左右(干椒150斤),亩产值1500元。

如果培育一定数量和规模的龙头加工企业,其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2、确立服务理念。

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政府部门对“三农”工作的职能主要是服务。

如何搞好服务?

一方面,要切实贯彻中央的多项惠农政策,使老百姓不折不扣地享受到中央公共财政的阳光和改革开放的成果;

另一方面,县乡各级部门一定要眼睛朝下,围绕如何结合当地实际为农民发展经济、活跃市场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做好工作,这才是我们的工作大局。

目前,我县“双椒”产业已“盛名”(品牌)在外,且有相当的发展基础和规模,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可以说已到了做大做强的大好时机,我们一定要切实加强对“双椒”的基地、市场、加工等环节细致系统的研究,围绕各个环节整合各种力量,提供优质服务,使老百姓真正从“双椒”产业中得到实惠,才能使其发展壮大。

3、搞好基地建设。

辣椒产业,重点是优化品种结构,坚持合理轮作,稳定面积,提高产量、质量和效益。

①引进推广优良品种。

县辣椒科研机构要加强辣椒优良品种的引进培育,提升品质,维护“香花牌”小辣椒的品牌优势。

②研究辣椒高产高效种植模式。

推广工厂化育苗、配方施肥、地膜覆盖等先进技术。

③坚持科学规划。

辣椒主产区乡镇要借助市场价格上扬的有利时机,引导农民适度发展。

香花、九重、厚坡、马蹬四镇要研究辣、粮、油三者按比例协调发展的模式,引导农民科学倒茬轮作,减少重茬种植。

花椒产业,重点是加强技术培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