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知识培训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67829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保知识培训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环保知识培训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环保知识培训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环保知识培训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环保知识培训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环保知识培训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环保知识培训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环保知识培训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环保知识培训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环保知识培训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环保知识培训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环保知识培训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环保知识培训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保知识培训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环保知识培训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保知识培训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保知识培训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据权威人士估计,地球上的储水量达3.85亿立方千米,如果把这些水平铺在地球的表面,那么地球就会变成一颗平均水深达2700多米的'

水球〃。

但是,就是在这样的一颗'

水球”上,从世界上各地,从我们身边传来的信息却是:

水球"

缺水,水荒越来越严重。

在大海中航行,尽管波涛将你托起,浪花与你嬉戏,但你却不敢稍饮一点海水,即使你已渴得噪子冒烟,嘴唇干裂。

地球上97%的水正是这种目前人类还无法直接饮用的海水。

占地球总水量的3%的淡水的69.5左右,是储存在两极冰盖和高山冰川中的固态水一一冰。

另外约30%,是埋藏得很深的地下水。

目前,真正能被人类利用的水,仅占淡水量的0.34%,全球水量的0.008%,人均约1万立方米。

0.34%的淡水量分布又极不均匀。

淡水资源的分布是受降水量制约的。

一般规律的低纬度的赤道热带最多,中高纬度次之,南北纬20-30的亚热带地区,降水量最少,所以沙漠地表大都集中在这一纬度带内。

目前,在世界许多地方,水的供应不足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文化和环境难题,或者说,已经成为一个经济问题、人权问题。

对占世界人口的1/5的人来说,能否有充足的水供饮用,已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我们在电视上常常可以看到,饥渴的非洲难民贪婪地喝着刚刚分到手中的饮用水。

据专家估计,目前缺水的国家已从80年代的40多个发展到100多个,其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0%以上。

我国缺水国家中位居第13位,缺水的严重程度足见一斑。

我国的资源位居世界第六位,但由于人口多,人均水量只及世界人均量的1/4,美国的1/5,印度的1/7,加拿大的1/50。

而且由于幅员辽阔,降雨量在时间与空间的分布上差别都很大。

常常是冬春大旱,夏秋闹水灾;

西部、北部盼下雨,东部、南部盼晴天;

西部、北部在抗旱,东部、南部在抗洪;

渴死的渴死,淹死的淹死,旱涝不均,浪费严重。

水利建设不足,森林覆盖率低,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当,也是造成我国'

贫水”的原因。

而近十几年来,严重的水污染更使我们本来就缺少的水资源受到严重危害。

]

(二)节约用水,杜绝浪费

国家节水标志”由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

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

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

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水浪费严重,我国工业用水重复率平均值不足30%,而发达国家超过70%;

水的浪费是惊人的,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月可以流掉1—6立方米水;

一个漏水的马桶,一个月要流掉3-25立方米水;

全市如果有60万个水龙头、20万个马桶漏水,一年就要损失上亿立方米的水。

杜绝水资源浪费,从杜绝'

跑、冒、滴、漏”开始!

(三)建设节水型社会

•当我国人口增至16亿时,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将降到1760立方米,已接近国际公认的水资源紧张标准,水资源的形势十分严峻。

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为我国水资源的总体战略

•为此,有必要在防洪减灾、农业用水、城市和工业用水、防污减灾以及生态环境用水等方面实行战略性的转变,全面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建成节水防污型的社会。

这应引起全社会的注意并形成共识

水资源是基础自然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之一;

同时,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展望将来,水资源正日益影响全球的环境与发展,甚至可能导致国家间冲突。

探讨21世纪水资源的国家战略及其相关科学问题,是世纪之交全球共同关注和各国政府的重点议题之一。

我国人民在历史发展中,贯穿着与频繁水旱灾害的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我国以占全球约6%的可更新水资源、9%的耕地,支持了占全球22%人口的温饱和经济发展。

但是,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更为复杂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1998年长江和嫩江的大洪水,以及1990年代以来黄河断流和北方地区沙尘暴的日趋严重、江河湖海的水污染,引起全国甚至世界的关注。

面向21世纪,我们的水资源能否支持将来16亿人口的食物供应,能否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针对这些问题,国家组织了有关领域近400名两院院士、专家,根据2030年前后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的总形势,进行相关研究。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的综合报告及各专题报告。

报告建议,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为我国水资源的总体战略。

为此,有必要在一些重大方面实行战略性的转变。

比如,要采取人与洪水协调共处的防洪减灾战略。

在防洪减灾方面,要从无序无节制地与洪水争地,转变为有序、可持续地与洪水协调共处。

为此,要从以建设防洪工程体系为主的战略,转变为在此基础上建成全面的防洪减灾工作体系,达到人与洪水协调共处。

又如,农业用水战略当以建设节水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和现代旱地农业为目标。

要从传统的粗放型灌溉农业和旱地雨养农业,转变为建设节水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和现代旱地农业。

通过这样的建设,我国可以基本立足于现有规模的耕地和灌溉用水量,满足今后16亿人口的农产品需要。

而城市和工业用水方面,也要从不够重视节水、治污和不注意开发非传统水资源,转变为实施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

与此同时,在防污减灾方面,应从以末端治理为主转变为以源头控制为主的综合治理战略。

这就必须实施保证生态环境用水的水资源配置战略。

因为生态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自然条件。

所以水资源配置很重要。

我们要从以往不重视生态环境用水,转变为在保证生态环境用水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和保障社会经济的用水。

对水资源的供需平衡,也要从过去的以需定供,转变为在加强需水管理、提高用水效率的基础上保证供水。

具体来说,对北方地区,要从以超采地下水和利用未经处理的污水来维持经济增长,转变为在大力节水治污和合理利用当地水资源的基础上,有步骤地推进南水北调。

而在西部大开发中,要从缺乏生态环境意识的低水平开发利用水资源,转变为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全面合理地开发利用当地水资源,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我国水资源的许多问题,之所以长期未得解决,除了认识问题外,很重要的原因是在水资源的管理体制、投资机制和水价政策中存在问题。

因此,实现上述战略建议的关键,是进行以上三方面的改革。

从某种意义上讲,改革才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根本出路。

当我国人口增至16亿时,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将降到1760立方米,已接近国际公认的水资源紧张标准,水资源的形势十分严峻。

同时,防洪减灾的任务也十分繁重。

但也应看到,在加强管理、加大投入、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注重保护的前提下,我国有条件在人与环境协调共处的基础上,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建成节水防污型的社会。

这个问题在我国虽已提出多年,但至今未能全面贯彻,其根本原因是:

提高用水效率不单纯是水资源本身的问题,而是一场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革命。

所以,全社会有必要予以注意并形成共识,在中国大地上真正开展一场提高用水效率的革命。

(作者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重大项目主持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四)节水小知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以'

一水多用”和'

用多少放多少"

的原则节约用水:

1.家庭中有条件的应更换节水型卫生器具,对现有在用的非节水型抽水马桶水箱,可尝试水箱内放置一块砖头、一个装满水可乐瓶或盐水瓶的方式来减少冲洗水量,从而达到节水的目的。

2.在水压较高的地区,居民不妨采用调整自来水阀门的办法来控制水压,这样便可节约相当的水量。

3.用喷头淋浴比用浴缸洗澡节省水量达八成之多。

洗澡时应避免过长时间冲淋,而应间断放水淋浴,搓洗时也应及时关水;

盆浴后的水可一水多用,洗衣、冲洗厕所和拖地等。

4.切勿长开水龙头洗手、洗涤衣服或洗菜。

洗涤蔬菜水果时应控制水龙头流量,改常流水冲洗为间断冲洗。

5.使用洗衣机或洗碗时,集齐衣物或碗碟一起洗涤。

6.及时修理滴漏的水龙头和其它用水器具,滴漏的水龙头每天可耗水70升。

7.教育小孩切勿拿水嬉戏。

三、环境科学-酸雨的危害

当前,人类面临十大环境问题:

水危机、土地荒漠化、臭氧层遭破坏、温室效应、酸雨肆虐、森林锐减、水土流失、物种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

其中,酸雨肆虐是跨越国界的全球性的灾害。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水、冻雨、雪、雹、露等大气降水。

大量的环境监测资料表明,由于大气层中的酸性物质增加,地球大部分地区上空的云水正在变酸,如不加控制,酸雨区的面积将继续扩大,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也将与日俱增。

现已确认,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气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美国测定的酸雨成分中,硫酸占60%,硝酸占32%,盐酸占6%,其余是碳酸和少量有机酸。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它们在空气中氧化剂的作用下形成溶解于雨水的种酸。

据统计,全球每年排放进大气的二氧化硫约1亿吨,二氧化氮的5000万吨,所以,酸雨主要是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造成的。

目前,全球已形成三大酸雨区。

我国覆盖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和青岛等省市部分地区,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的酸雨区是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

我国酸雨区面积扩大之快、降水酸化率之高,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世界上另两个酸雨区是以德、法、英等国为中心,波及大半个欧洲的北欧酸雨区和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在内的北美酸雨区。

这两个酸雨区的总面积大约1000多万平方公里,降水的pH值小于0.5,有的甚至小于0.4。

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

研究表明,酸雨对土壤、水体、森林、建筑、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均带来严重危害,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更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

酸雨使土壤酸化,肥力降低,有毒物质更毒害作物根系,杀死根毛,导致发育不良或死亡。

酸雨还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减少鱼类食物来源,破坏水生生态系统;

酸雨污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直接或间接危害人体健康;

酸雨对森林的危害更不容忽视,酸雨淋洗植物表面,直接伤害或通过土壤间接伤害植物。

促使森林衰亡。

酸雨对金属、石料、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均有很强的腐蚀作用,因而对电线、铁轨、桥梁、房屋等均会造成严重损害。

在酸雨区,酸雨造成的破坏彼彼皆是,触目惊心,如在瑞典的9万多个湖泊中,已有2万多个遭到酸雨危害,4千多个成为无鱼湖。

美国和加拿大许多湖泊成为死水,鱼类、浮游生物、甚至水草和藻类均一扫而光。

北美酸雨区已发现大片森林死于酸雨。

德、法、瑞典、丹麦等国已有700多万公顷森林正在衰亡,我国四川、广西等省有10多万公顷森林也正在衰亡。

世界上许多古建筑和石雕世术品遭酸雨腐蚀而严重损坏,如我国的乐山大佛、加拿大的议会大厦等。

最近发现,北京芦沟桥的石狮和附近的石碑,五塔寺的金刚宝塔等均遭酸雨浸蚀而严重损坏。

酸雨是由大气污染造成的,而大气污染是跨越国界的全球性问题,所以,酸雨是涉及世界各国的灾害,需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共同治理。

四、环境科学-垃圾在包围城市

如果你有一座美丽的住所,屋内考究,陈设豪华,然而,门外到处是垃圾,散发着恶臭,污染着空气、土壤和水,那么,作为房主人的你一定会很尴尬可以毫不和地说,我国的大多城市目前都处在这样的一种尴尬境地中。

据专家统计全国现有668个市,三分之二都在垃圾环带的包围中。

航空遥感测量显示,北京郊区50平方米以上的垃圾堆就有7000往郊区的多个,今年一年北京运垃圾有285万吨,相当于两个半景山。

如此推算,从90年代至今,北京已被20多座景山一样巨大的垃圾山包围着。

垃圾是各城市管理中最为头痛的事情之一,全国每年投入的资金近400亿,其中垃圾处理队伍人吃马喂占了约70%,其余是购置设备的费用。

这笔巨大的投资相当于全国每年开采黄金的总产量。

也就是说,每年我国开采的黄金全都垃圾吃掉了。

各级政府都难堪此重负。

即便是如此,中国垃圾的处理仍处在被动接收,末端处理的简单徨中,就是说产生多少、接受多少、清扫--收集--运输、、转运--填埋(或处理),没完没了,无穷无尽......

可怕的还不止是严重的垃圾现状,而是垃圾越来越多的增长趋势。

农业进代物质的匮乏,人类产生的垃圾本来就不多,其内容又多为灰土和有机物,很容易被环境降解。

而现在,经济繁荣、消费激增,丢弃的废物随之增加,垃圾的容积量越来越大、热值越业越高,有毒有害物增多,据计算,平均每个城市居民每天产生的垃圾已近一公斤。

城市垃圾的产量还与城市化率成正比的。

城市化率是指城市人口号民国家总人的比例。

1949年,我国城市化率是10.6%,1990年增为19.4%。

随着我国农村人口涌进城市,1997年,突飞猛进到29.1%,今年我国城市化率已达到30%,有四亿人口生活在城市中。

一方面城市生活垃圾迅速膨胀,另一方面我们对付垃圾的法子还不多,中国现有垃圾处理技术仍十分低下,真正符合国家环境控制标准和建设标准的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有25%左右。

那么每年仍然有75%的有害垃圾,年复一年地在积累、在增长。

人们一方面对可恶的垃圾无不怨声载道,另一方面,又在大量地产生垃圾,到处丢弃和随意堆放。

今天,垃圾已经对我们自身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在垃圾的包围下,我们将自食恶果。

五、环境科学-噪声污染对身心健康危害大

1.强的噪声可以引起耳部的不适,如耳鸣、耳痛、听力损伤。

据测定,超过115分贝的噪声还会造成耳聋。

据临床医学统计,若在80分贝以上噪音环境中生活,造成耳聋者可达50%。

医学专家研究认为,家庭噪音是造成儿童聋哑的病因之一。

2.使工作效率降低。

研究发现,噪声超过85分贝,会使人感到心烦意乱,人们会感觉到吵闹,因而无法专心地工作,结果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3.损害心血管。

噪声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噪声会加速心脏衰老,增加心肌梗塞发病率。

医学专家经人体和动物实验证明,长期接触噪声可使体内肾上腺分泌增加,从而使血压上升,在平均70分贝的噪声中长期生活的人,可使其心肌梗塞发病率增加30%左右,特别是夜间噪音会使发病率更高。

调查发现,生活在高速公路旁的居民,心肌梗塞率增加了30%左右。

调查1101名纺织女工,高血压发病率为7.2%,其中接触强度达100分贝噪声者,高血压发病率达15.2%。

4.噪声还可以引起如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精神障碍、内分泌紊乱甚至事故率升高。

高噪声的工作环境,可使人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全身乏力、记忆力减退以及恐惧、易怒、自卑甚至精神错乱。

在日本,曾有过因为受不了火车噪声的刺激而精神错乱,最后自杀的例子。

5.干扰休息和睡眠。

休息和睡眠是人们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维持健康的必要条件。

但噪声使人不得安宁,难以休息和入睡。

当人辗转不能入睡时,便会心态紧张,呼吸急促,脉搏跳动加剧,大脑兴奋不止,第二天就会感到疲倦,或四肢无力。

从而影响到工作和学习,久而久之,就会得神经衰弱症,表现为失眠、耳鸣、疲劳。

6.对女性生理机能的损害。

女性受噪声的威胁,还可以有月经不调、流产及早产等,如导致女性性机能紊乱,月经失调,流产率增加等。

专家们曾在哈尔滨、北京和长春等7个地区经过为期3年的系统调查,结果发现噪声不仅能使女工患噪声聋,且对女工的月经和生育均有不良影响。

另外可导致孕妇流产、早产,甚至可致畸胎。

国外曾对某个地区的孕妇普遍发生流产和早产作了调查,结果发现她们居住在一个飞机场的周围,祸首正是那飞起降落的飞机所产生的巨大噪声。

7.噪声对儿童身心健康危害更大。

因儿童发育尚未成熟,各组织器官十分娇嫩和脆弱,不论是体内的胎儿还是刚出世的孩子,噪声均可损伤听觉器官,使听力减退或丧失。

据统计,当今世界上有7000多万耳聋者,其中相当部分是由噪声所致。

专家研究已经证明,家庭室内噪音是造成儿童聋哑的主要原因,若在85分贝以上噪声中生活,耳聋者可达5%。

8.噪声对视力的损害。

人们只知道噪声影响听力,其实噪声还影响视力。

试验表明:

当噪声强度达到90分贝时,人的视觉细胞敏感性下降,识别弱光反应时间延长;

噪声达到95分贝时,有40%的人瞳孔放大,视模糊;

而噪声达到115分贝时,多数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

所以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很容易发生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

同时,噪声还会使色觉、视野发生异常。

调查发现噪声对红、蓝、白三色视野缩小80%。

所以驾驶员应避免立体场音响的噪声干扰,不然易造成行车事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