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届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理综化学精校解析 Word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8326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届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理综化学精校解析 Word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南省届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理综化学精校解析 Word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南省届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理综化学精校解析 Word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南省届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理综化学精校解析 Word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南省届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理综化学精校解析 Word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河南省届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理综化学精校解析 Word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河南省届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理综化学精校解析 Word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河南省届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理综化学精校解析 Word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河南省届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理综化学精校解析 Word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河南省届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理综化学精校解析 Word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河南省届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理综化学精校解析 Word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河南省届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理综化学精校解析 Word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河南省届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理综化学精校解析 Word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河南省届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理综化学精校解析 Word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河南省届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理综化学精校解析 Word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河南省届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理综化学精校解析 Word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河南省届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理综化学精校解析 Word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河南省届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理综化学精校解析 Word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河南省届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理综化学精校解析 Word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届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理综化学精校解析 Word版文档格式.docx

《河南省届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理综化学精校解析 Word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届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理综化学精校解析 Word版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届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理综化学精校解析 Word版文档格式.docx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c(Cu+)、c(Zn2+)相等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S溶液

先生成黑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Ksp(CuS)>

Ksp(ZnS)

B

向0.1mol/L的硅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产生白色胶状沉淀

非金属性:

Cl>

Si

C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和CC14,振荡、静置

下层溶液呈紫红色

原溶液中含有I-

D

分别向盛有铝片和铜片的两支试管中滴加浓硝酸

铜片与浓硝酸剧烈反应,铝片无明显现象

金属活动性:

铜>

A.AB.BC.CD.D

【解析】A.滴加Na2S溶液,先生成黑色沉淀,静置,继续滴加Na2S溶液,又产生白色沉淀,Ksp小的先沉淀,则Ksp(CuS)<Ksp(ZnS),故A错误;

B.由现象可知,生成硅酸,则盐酸的酸性大于硅酸,但不能利用无氧酸与含氧酸的强弱比较非金属性,方案不合理,故B错误;

C.氯水可氧化KI生成碘,碘易溶于四氯化碳,下层溶液显紫色,可说明含有I-,故C正确;

D.常温下,铝与浓硝酸发生钝化,不能根据此现象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应该用金属与稀的非氧化性酸反应判断,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的易错点为D,根据金属与酸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指的是金属与稀酸反应放出氢气的难易程度,酸不能是氧化性酸。

4.一种处理高浓度乙醛废水的方法——隔膜电解法,其原理如图所示,电解质溶液为一定浓度含乙醛的Na2SO4溶液,电解后乙醛在两个电极分別转化为乙醇和乙酸。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电极为阴极,b电极为阳极

B.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CHO-2e-+H2O=CH3COOH+2H+

C.设电解时溶液体积不变,则阴极区Na2SO4的物质的量增大

D.电解过程中,M池溶液的pH变大,N池溶液的pH变小

【答案】B

【解析】A.根据溶液中氢离子的移动方向可知,b电极为阴极,a电极为阳极,故A错误;

B.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H3CHO-2e-+H2O=CH3COOH+2H+,故B正确;

C.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设电解时溶液体积不变,则阴极区Na2SO4的物质的量不变,故C错误;

D.电解过程中,M 

池中a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CH3CHO-2e-+H2O=CH3COOH+2H+,溶液的pH 

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5.一定温度下,在三个体积均为1.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2H2(g)+CO(g)

CH3OH(g)达到平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容器

温度/K

起始浓度/(mol/L)

平衡浓度/(mol/L)

H2

CO

CH3OH

400

0.20

0.10

0.08

0.40

X

500

0.025

 

A.X=0.16B.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C.平衡时的反应速率:

②>

①D.400K时该反应平衡常数的值为2500

【答案】A

【解析】A.400K时,2H2(g)+CO(g)

CH3OH(g),氢气和一氧化碳的起始浓度为1:

2,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则平衡浓度小于1:

2,因此X大于0.08×

2=0.16,故A错误;

B.根据表格数据,①和③的起始浓度等效,升高温度,CH3OH的平衡浓度减小,平衡逆向移动,说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B正确;

C.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平衡时的反应速率:

①,故C正确;

D.根据表格数据①,400 

时该反应平衡常数K=

=2500,故D正确;

故选A。

6.X、Y、Z、M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已知X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其所在周期数,Y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M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Z 

和M 

形成的化合物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均能溶解。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金属M 

制品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说明M 

的金属活动性较差

B.X、Y、Z 

三种元素可以形成X2YZ、X2YZ2、X2YZ3等多种化合物

C.X、Z 

可以形成原子个数之比为1:

1和2 

:

1的两种离子化合物

D.X 

和Y 

形成化合物的熔、沸点一定低于Y 

和Z 

形成的化合物

【解析】X、Y、Z、M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其所在周期数,X为H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Y为C元素;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M为Al元素;

形成的化合物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均能溶解,说明该化合物为氧化铝,则Z为O元素。

A.铝 

制品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是因为铝表面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故A错误;

B.H、C、O 

三种元素可以形成H2CO为甲醛、H2CO2为甲酸、H2CO3等多种化合物,故B正确;

C.水和双氧水均为共价化合物,故C错误;

D.H和C形成化合物的熔、沸点不一定低于C 

和O形成的化合物,如碳原子数较多的烃可能为液体或固体,熔沸点比二氧化碳高,故D错误;

7.25℃时,将浓度均为0.1mol/L、体积不同的HA溶液与BOH溶液混合,保持溶液的总体积为100mL,溶液的体积与混合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

A.V1表示HA溶液的体积,V2表示BOH溶液的体积

B.Ka(HA)和Kb(BOH)的数量级相等,均为10-6

C.y点时,c(B+)=c(A-)=c(OH-)=c(H+)

D.x、y、z所示三点时水的电离程度:

y>

x=z

...............

8.醋酸亚铬水合物的化学式为[Cr(CH3COO)2]2·

2H2O,该水合物通常为红棕色晶体,是一种常用的氧气吸收剂,不溶于水和乙醚(一种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盐酸,易被氧化。

已知Cr3+水溶液呈绿色,Cr2+水溶液呈蓝色。

实验室制备醋酸亚铬水合物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1)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向左侧三颈烧瓶中依次加入过量锌粒和适量CrCl3溶液,关闭K1打开K2,旋开a的旋塞,控制好滴速。

a的名称是___________,此时左侧三颈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一段时间后,整个装置内充满氢气,将空气排出。

当观察到左侧三颈烧瓶中溶液颜色由绿色完全转变为蓝色时,关闭K2,打开K1,将左侧三颈烧瓶内生成的CrCl2溶液压入右侧三颈烧瓶中,则右侧三颈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中所有配制溶液的水均需煮沸,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右侧的烧怀内盛有水,其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观察到右侧三颈烧瓶内出现大量红棕色晶体时,关闭a的旋塞。

将红棕色晶体快速过滤、水洗、乙醚洗、干燥,即得到[Cr(CH3COO)2]2·

2H2O。

其中用乙醚洗涤产物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称量得到的[Cr(CH3COO)2]2·

2H2O晶体,质量为mg,,若所取用的CrCl3溶液中含溶质ng,则[Cr(CH3COO)2]2·

2H2O(M1=376)的产率是______%。

【答案】

(1).分液漏斗

(2).Zn+2HCl==ZnCl2+H2↑(3).Zn+2CrCl3==ZnCl2+2CrCl2(4).2Cr2++4CH3COO-+2H2O=[Cr(CH3COO)2]2·

2H2O(5).防止水中的溶解氧氧化Cr2+(6).水封,防止空气进入装置内(7).乙醚挥发带走水分,可以使产品快速干燥(8).31700m/376n

【解析】

(1)根据仪器的结构,仪器a为分液漏斗,左侧三颈烧瓶中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rCl3+Zn═2CrCl2+ZnCl2、还有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Zn+2HCl=ZnCl2+H2↑;

当观察到左侧三颈烧瓶中溶液颜色由绿色完全转变为蓝色时,关闭K2,打开K1,将左侧三颈烧瓶内生成的CrCl2溶液压入右侧三颈烧瓶中,CrCl2溶液与CH3COONa溶液反应生成醋酸亚铬水合物——[Cr(CH3COO)2]2·

2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r2++4CH3COO-+2H2O=[Cr(CH3COO)2]2·

2H2O,故答案为:

分液漏斗;

Zn+2HCl==ZnCl2+H2↑;

Zn+2CrCl3==ZnCl2+2CrCl2;

2Cr2++4CH3COO-+2H2O=[Cr(CH3COO)2]2·

2H2O;

(2)本实验中所用的溶液,配制用的蒸馏水都需事先煮沸,原因是,二价铬不稳定,极易被氧气氧化,去除水中的溶解氧,防止Cr2+被氧化;

右侧烧怀内的水可以防止空气进入装置内,故答案为:

防止水中的溶解氧氧化Gr2+;

水封,防止空气进入装置内

(3)当观察到右侧三颈烧瓶内出现大量红棕色晶体时,关闭a 

的旋塞。

其中用乙醚洗涤,乙醚挥发带走水分,可以使产品快速干燥,故答案为:

乙醚挥发带走水分,可以使产品快速干燥;

(4)实验时取用的CrCl3溶液中含溶质ng,理论上得到[Cr(CH3COO)2]2•2H2O 

的质量=

×

376g/mol=

g,该实验所得产品的产率=

100%=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物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涉及化学仪器识别、对操作的分析评价、产率计算。

解答本题需要注意对题目信息的应用。

本题的易错点为

(1),注意根据制备流程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再书写相关离子方程式。

9.银属于贵重金属,主要应用于化工、电子、感光材料等行业。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一种提取光盘金属层中少量Ag的方案如下图所示(忽略其他低含量金属对实验的影响):

该小组查阅资料得知如下信息:

①NaClO溶液在受热或酸性条件下易分解,如3NaClO==2NaCl+NaClO3;

②AgCl可溶于氨水:

AgCl+2NH3·

H2O

Ag(NH3)2++Cl-+2H2O。

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步骤的产物为AgCl、NaOH和O2,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氧化”阶段需在80℃条件下进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银的转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流程中,将银转化为固体1,然后又用氨水溶解转变为滤液2,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若省略“过滤I”,直接向冷却后的反应容器中滴加10%氨水,则需要增加氨水的用量,除因过量NaClO与NH3·

H2O反应外(该条件下NaClO3与NH3·

H2O不反应),还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室用葡萄糖(用GCHO表示)可以将滤液2还原为单质Ag,同时生成NH3,葡萄糖被氧化为葡萄糖酸铵(用GCOONH4表示)。

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图为该小组设计电解精炼银的示意图,则粗银为______(填“a”或“b”)极。

若b极有少量红棕色气体生成,则生成该气体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4Ag+4NaClO+2H2O 

==4AgCl+4NaOH+O2↑

(2).温度过高,NaClO易分解;

温度过低,该反应的速率较慢(3).将银富集(4).未过滤掉的溶液会稀释加入的氨水,且未过滤掉的溶液中含有一定浓度的Cl-,不利于AgCl与氨水反应(5).GCHO 

+2Ag( 

NH3)2++2OH-==GCOO-+ 

NH4++2Ag 

↓+3NH3+H2O(6).a(7).NO3-+e-+2H+==NO2↑+H2O

【解析】由流程可知,结合

(1)“氧化”步骤的产物为AgCl、NaOH 

和O2,氧化时发生4Ag+4NaClO+2H2O═4AgCl+4NaOH+O2↑,为控制 

80℃,可水浴加热,过滤I分离出AgCl、可能含Ag,再加氨水溶解AgCl,发生AgCl+2NH3•H2O⇌Ag(NH3)2++Cl-+2H2O,过滤II分离出的滤渣为Ag,对过滤II得到的滤液用葡萄糖(用GCHO表示)可以将滤液2还原为单质Ag。

(1)根据上述分析,氧化时发生4Ag+4NaClO+2H2O═4AgCl+4NaOH+O2↑。

“氧化”阶段需在80℃条件下进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银的转化,是因为温度过高,NaClO易分解;

温度过低,该反应的速率较慢,故答案为:

4Ag+4NaClO+2H2O 

==4AgCl+4NaOH+O2↑;

温度过高,NaClO易分解;

温度过低,该反应的速率较慢;

(2)该流程中,将银转化为固体1,然后又用氨水溶解转变为滤液2,其目的是将银富集,故答案为:

将银富集;

(3)若省略“过滤I”,直接向冷却后的反应容器中滴加10%氨水,则需要增加氨水的用量,除因过量NaClO 

与NH3·

H2O反应外( 

该条件下NaClO3与NH3·

H2O不反应),还因为未过滤掉的溶液会稀释加入的氨水,且未过滤掉的溶液中含有一定浓度的Cl-,不利于AgCl与氨水反应,故答案为:

未过滤掉的溶液会稀释加入的氨水,且未过滤掉的溶液中含有一定浓度的Cl-,不利于AgCl与氨水反应;

(4)在实验室用葡萄糖(用GCHO表示)可以将滤液2还原为单质Ag,同时生成NH3,葡萄糖被氧化为葡萄糖酸铵(用GCOONH4 

表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GCHO 

↓+3NH3+H2O,故答案为:

GCHO 

↓+3NH3+H2O;

(5)在电解精炼银过程中,粗银作阳极,应该为a电极。

若b 

极有少量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生成,是因为硝酸根离子在阴极被还原的原因,生成二氧化氮的电极反应式为NO3-+e-+2H+==NO2↑+H2O,故答案为:

a;

NO3-+e-+2H+==NO2↑+H2O。

10.Na2SO3是一种重要的还原剂,I2O5是一种重要的氧化剂,二者都是化学实验室中的重要试剂。

(1)已知:

2Na2SO3(aq)+O2(aq)==2Na2SO4(aq)△H=mkJ·

mol-1,O2(g)

O2(aq)△H=nkJ·

mol-1,则Na2SO3溶液与O2(g)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2SO3的氧化分富氧区和贫氧区两个阶段,贫氧区速率方程为v=k·

ca(SO32-)·

cb(O2),k为常数。

①当溶解氧浓度为4.0mg/L(此时Na2SO3的氧化位于贫氧区)时,c(SO32-)与速率数值关系如下表所示,则a=____。

c(SO32-)×

103

3.65

5.65

7.65

11.65

106

10.2

24.4

44.7

103.6

②两个阶段的速率方程和不同温度的速率常数之比如下表所示。

已知1n(k2/k1)=Ea/R(1/T2-1/T1),R为常数,则Ea(富氧区)______(填“>

”或“<

”)Ea(贫氧区)。

反应阶段

速率方程

k(297.0K)/k(291.5K)

富氧区

v=k·

c(SO32-)·

c(O2)

1.47

贫氧区

cb(O2)

2.59

(3)等物质的量的Na2SO3和Na2SO4混合溶液中,c(SO32-)+c(HSO3-)______(填“>

”“<

”或“=”)c(SO42-)。

(4)利用I2O5可消除CO污染,其反应为I2O5(s)+5CO(g)

5CO2(g)+I2(s),不同温度下,向装有足量I2O5固体的2L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CO,测得CO2气体的体积分数φ(CO2)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从反应开始至a点时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____。

②b点时,CO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

③b点和d点的化学平衡常数:

Kb____(填“>

”或“=”)Kd,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Na2SO3(aq)+O2(g)=2Na2SO4(aq)ΔH=(m+n)kJ/mol

(2).2(3).<

(4).<

(5).0.6 

mol/(L·

min)(6).80%(7).>

(8).其他条件相同时,曲线II 

先达到平衡,温度高于曲线I的,说明温度升高CO2的产率降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

(1)①2Na2SO3(aq)+O2(aq)==2Na2SO4(aq)△H=mkJ·

mol-1,②O2(g)

mol-1,根据盖斯定律,将①+②得:

2Na2SO3(aq)+O2(g)=2Na2SO4(aq)ΔH=(m+n)kJ/mol,故答案为:

2Na2SO3(aq)+O2(g)=2Na2SO4(aq)ΔH=(m+n)kJ/mol;

(2)①当溶解氧浓度为4.0mg•L-1时,c(Na2SO3)与速率数值关系如表,v1:

v2=c1a(SO32-):

c2a(SO32-),

=

,解得a=2;

故答案为:

2;

②ln

-

)随着Ea的增大而增大,富氧区的ln

较小,故Ea(富氧区)<Ea(贫氧区);

<;

(3)等物质的量的Na2SO3和Na2SO4混合溶液中,Na2SO3属于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根据物料守恒,c(SO32-) 

+c( 

HSO3-)+c( 

H2SO3)=c(SO42-),则c(SO32-) 

HSO3-)<c(SO42-),故答案为:

(4)①0到0.5min时:

 

5CO(g)+I2O5(s)⇌5CO2(g)+I2(s)

起始量/mol 

0

转化量/mol 

x

a点量/mol 

2-x 

x

根据a点时CO2的体积分数φ(CO2)=

=0.30,得x=0.6mol,则从反应开始至a点时的反应速率为v(CO)=

=0.6mol•L-1•min-1,故答案为:

0.6mol•L-1•min-1;

②5CO(g)+I2O5(s)⇌5CO2(g)+I2(s)

y

b点量/mol 

2-y 

y

=0.80,得y=1.6mol,转化率等于=

100%=80%,故答案为:

80%;

③其他条件相同时,曲线II 

先达到平衡,温度高于曲线I的,说明温度升高CO2的产率降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则化学平衡常数:

Kb>Kd,故答案为:

>

其他条件相同时,曲线II 

先达到平衡,温度高于曲线I的,说明温度升高CO2的产率降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

本题考查了盖斯定律、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以及函数结合图像等知识,题目难度较大。

本题的难点是

(2),需要对图像图表的充分理解,并运用学科综合知识解题,其中①当溶解氧浓度为4.0mg•L-1时,根据c(Na2SO3)与速率数值关系有v1:

c2a(SO32-);

②函数ln

)随着Ea的增大而增大。

11.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了世界上首个五氮阴离子盐(N5)6(H3O)3(NH4)4Cl(用R代表)。

(1)基态N原子中,核外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的符号是______________,占据该能层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形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和O两种元素第一电离能大小关系是N__________(填“>

”“<

”或“=”)O,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N和O两种元素电负性大小关系是N_______(填“>

”或“=”)O。

(3)经X-射线衍射测得化合物R的晶体结构,其局部结构如下图所示。

①组成化合物R的两种阳离子中σ键的个数之比为_________;

其中四核阳离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___,其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子中的大π键可用符号

表示,其中m代表参与形成的大π键原子数,n代表参与形成的大π键电子数,如苯分了中的大π键可表示为

则N5-中的大π键应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氢键通常用X-H…·

·

Y表示,请表示出上图中的所有氧键:

_________________。

④R的立方晶胞参数为anm,晶胞中含有Y个(N5)6(H3O)3(NH4)4Cl单元,如果(N5)6(H3O)3(NH4)4Cl的相对分子质量用M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R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g·

cm-3。

【答案】

(1).L

(2).球形和哑铃形(3).>

(4).N原子2P能级处于半充满状态,相对稳定,失去一个电子吸收的能量较大(5).<

(6).3:

4(或4:

3)(7).三角锥形(8).sp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