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真题分类汇总解析溶液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78347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8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真题分类汇总解析溶液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考真题分类汇总解析溶液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考真题分类汇总解析溶液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真题分类汇总解析溶液Word格式.doc

《中考真题分类汇总解析溶液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真题分类汇总解析溶液Word格式.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真题分类汇总解析溶液Word格式.doc

解析:

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以判断t2℃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是甲﹥乙﹥丙,A说法不正确;

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由t2℃降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溶液,B说法不正确;

温度降到丙的溶解度增大,所以丙的溶液由t2℃降到t1℃,一定不会析出晶体,所以溶液的浓度一定不会发生变化,C说法正确;

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D说法不正确。

2.(2018梧州)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溶溶解度:

a=b>c

B.随温度的升高,c物质的溶解度减小

C.t3℃℃时,将30克a加入50克水中可以得到80克溶液

D.t1℃时,a的饱和溶液和c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

C

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t2℃时,溶溶解度:

a=b>c;

随温度的升高,c物质的溶解度减小;

t3℃时,a的溶解度为50g,将30克a加入50克水中,最多溶解25克,可以得到75克溶液;

t1℃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a的饱和溶液和c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故选C。

3.(2018枣庄)溶解度是定量表示物质客解性的一种方法,图中给出了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60℃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硫酸铵

B.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t℃时,将30g氯化铵加入50g水中,最终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D.80℃时氯化钾和氯化铵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后者大

解析;

A、据图可以看出,60℃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硫酸铵,正确;

B、据图可以看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正确;

C、t℃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40g,将30g氯化铵加入50g水中,只能溶解20g,最终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7.5%,错误;

D、80℃时氯化钾和氯化铵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由于不知道饱和溶液的质量,故不能确定析出晶体质量的大小,错误;

故选:

CD。

5.(2018潍坊)M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

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物质M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M是硝酸钾

B.溶液②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C.溶液①②③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②>③>①

D.溶液①为不饱和溶液,溶液②和③为饱和溶液

A、t1℃时150g水中加入60gM全部溶解,蒸发50g水后,没有固体析出,低于t2℃降温会析出晶体,说明M是硝酸钾,正确;

B、溶液②中溶质质量分数为,正确;

C、溶液①②③中,②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7.5%,①的溶质质量分数为,③的溶质质量分数要比②小,不一定比①大,错误;

D、溶液①为不饱和溶液,溶液②和③为饱和溶液,正确;

C。

6.(2018济宁)为探究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某同学设计图I所示装置。

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放入一装有饱和硝酸钾溶液的试管,向水中加入足量物质X,搅拌。

结合图II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对硝酸钾溶液变化的推断,合理的是(  )

①X为NaCl固体,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②X为NaOH固体,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③X为NH4NO3晶体,试管中有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④X为浓H2SO4,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容液为不饱和溶液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

①X为NaCl固体,加水溶解,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所以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故正确;

②X为NaOH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所以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错误;

③X为NH4NO3晶体,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溶解度减小,所以试管中有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故正确;

④X为浓H2SO4,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所以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正确,

7.(2018东营)已知氯化钾、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依据上表数据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能表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分别是甲和乙B.t1℃时,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在34.0g至35.0g之间C.t2℃时,将接近饱和的丙物质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使其变成饱和溶液D.氯化钾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答案:

D

A、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能表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分别是甲和乙,故A正确;

B、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t1℃时,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在34.0g至35.0g之间,故B正确;

C、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t2℃时,将接近饱和的丙物质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使其变成饱和溶液,故C正确;

D、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氯化钾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故D错误。

D。

9.(2018天津)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高锰酸钾B.汽油C.面粉D.白糖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的

是________(填字母)。

A.烧碱B.硝酸铵C.氯化钠D.浓硫酸

(3)下图1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________(填 

“甲”或“乙”)。

②某同学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的A、B、C溶液,在A、B、C三种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填字母)。

向溶液C中再加入25g甲,充分搅拌,恢复到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③将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________乙(填“<

”、“=”或“>

”)。

【答案】

(1).D

(2).C(3).甲(4).B(5).28.6%(6).>

【解析】

(1)A.高锰酸钾溶于水是紫色溶液,不符合题意;

B.汽油难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C.面粉难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D.白糖溶于水是无色溶液,符合题意。

故选D。

(2)A.烧碱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不符合题意;

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溶于水热量变化不明显,符合题意;

D.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不符合题意。

(3)①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②t1℃时,甲的溶解度是20g,则在t1℃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20g甲;

t2℃时,甲的溶解度是40g,则在t2℃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0g甲,所以B是饱和溶液。

溶液C中最多溶解40g甲,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100%=28.6%。

③t2℃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溶解度增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甲的溶解度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因为t1℃甲的溶解度大于t2℃时乙的溶解度,所以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

乙。

点睛:

在溶解度曲线,溶剂的量都是100g,所以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只需要比较溶质的多少即可,溶解度变大时,溶质不变,溶解度变小时,溶质质量等于减小后的溶解度。

10.(2018陕西)下表是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

(1)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__________(填一种)。

(2)30℃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是_______(只列出表达式)。

(3)90℃时,将一定质量的KNO3溶液按图示进行操作:

90℃时的KNO3溶液是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图中n的数值为__。

【答案】

(1).温度(溶质种类或溶质性质或溶剂性质);

(2).×

100%;

(3).不饱和;

(4).93.5

(1)根据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解答;

(2)根据30℃时KNO3的溶解度解答;

(3)根据由80℃降温到60℃析出晶体的质量分析解答。

(1)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温度(溶质种类或溶质性质或溶剂性质);

(2)由表中数据可知,30℃时KNO3的溶解度是45.8g,故30℃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是×

(3)由80℃降温到60℃析出晶体的质量为69g-10g=59g,结合表中数据可知,此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应为100g。

由90℃降温到80℃析出10g晶体可知,90℃时溶解的KNO3的质量为169g+10g=179g,此时KNO3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由表中数据可知,50℃时,KNO3的溶解度85.5g。

降温到50℃时,共析出晶体的质量为179g-85.5g=93.5g,故n值为93.5。

重点是抓住溶解度的实质进行分析,结合图表所提供的信息即可解决。

11.(2018齐齐哈尔)请根据下图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_____℃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在t2℃时,向盛有50ga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

(3)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最好采用___的方法提纯。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4)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所含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将a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B.将t1℃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其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小

C.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b物质溶液,若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它操作均正确,则配制的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偏高

【答案】

(1).t1

(2).75(3).降温结晶(4). 

c>

b>

a或cba(5).BC

【解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分析解答。

(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a、c两条曲线有交点,故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a物质,那么50g水中最多溶解25ga物质,故在t2℃时,向盛有50ga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5g;

(3)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a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b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小,故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最好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4)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b>c,故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所含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或cba);

(5)A、将a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小,如升高温度,此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将t1℃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有C物质析出,其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小,正确;

C、俯视读数,数据偏大,容器内水的体积实际偏小,故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偏高,正确。

故选BC。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