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三选择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8462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3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邓三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毛邓三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毛邓三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毛邓三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毛邓三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毛邓三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毛邓三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毛邓三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毛邓三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毛邓三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毛邓三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毛邓三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毛邓三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毛邓三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毛邓三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毛邓三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毛邓三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毛邓三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毛邓三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毛邓三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邓三选择题Word下载.docx

《毛邓三选择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邓三选择题Word下载.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毛邓三选择题Word下载.docx

A.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C.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D.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第二章

一,多选

1.邓小平说:

“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句话的含义是:

ABCD

A.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

B.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C.我们的社会主义必须具有中国特色

D.离开中国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ABCD)。

A.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B.反映了近代中国的时代要求

C.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D.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期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这是因为(ABCD)。

A.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的根本指导思想

B.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C.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

D.马克思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

4.毛泽东思想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产物,它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是(ABCD)。

A.俄国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

B.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思想理论渊源

C.中国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阶级基础

D.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5.邓小平理论之所以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是因为它们(ABCD)

A.对根本任务的认识是一致的

B.在基本立场上是一致的

C.在思想基础上是一致的

D.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

6.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主要是指(ABCD)。

A.时代背景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B.理论依据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历史依据是我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

D.现实依据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表现在(AC)。

A.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明确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8.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大战略。

这个战略的基本思想是(ABCD)。

A.正确处理速度、比例、效益的关系,走出一条速度较好、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

B.切实实行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C.正确正处理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相协调

D.把发展问题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实现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相结合

9.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具体地说,就是(ABCD)。

A.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面的健康水平

B.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

C.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D.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10.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就是要做到“五个统筹”。

这“五个统筹”是(ABCD)。

A.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B.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C.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D.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第三章

1.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C)

A.戊戌变法运动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C)

A.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

B.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

C.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D.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革命

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社会的前途是(C)

A.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B.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D.实现共产主义

4.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矛盾中,最主要的是(A)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D.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5.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A)

A.无产阶级的领导B.人民大众的参与

C.工农联盟的建立D.共产党的建设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D)

A.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

B.农民阶级、工人阶级、资产阶级

C.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7.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D)

A.集体领导B.群众路线

C.调查研究D.民主集中制

8.“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B)

A.军队建设B.土地革命

C.政权建设D.党的领导

9.革命统一战线的最根本的问题是(A)

A.领导权问题B.工农武装问题

C.政策策略问题D.革命目标问题

10.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理论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特点是(A)

A.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

B.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C.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

D.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二,多选

1.中国革命的对象是(ABCD)

A.资本主义B.封建主义

C.帝国主义D.官僚资本主义

2.毛泽东根据中国国情,认为中国革命必须要分两步走,它们是(AC)

A.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B.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C.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D.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起来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要条件有(ABCD)

A.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良好的群众基础

C.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D.相当力量的红军存在

4.毛泽东指出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是(ACD)

A党的建设B.人民军队建设

C.统一战线D.武装斗争

5.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的党的优良作风是(ABC)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B.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C.自我批评的作风

D.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第四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C)

A.社会主义社会

B.封建社会

C.新民主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C)

A.资本主义体系B.封建主义体系

C.过渡性质的社会D.前资本主义体系

3.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然走向(A)

A.社会主义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

C.封建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

4.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是(B)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没收民族资本    

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

5.为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的是建立了(D)

A.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B.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C.个体经济

D.国营经济

6.建国初期,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是(D)

A.没收富农的土地财产B.消灭富农

C.保存富农经济    

D.逐步限制最后消灭富农

7.1951年~1952年开展的“三反”运动是(A)

A.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B.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C.反贪污、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

D.反腐败、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8.1952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B)

A.土地革命的总路线

B.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C.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9.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D)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10.毛泽东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最直接理论来源是(C)

A马克思的合作化理论

B.恩格斯的合作化理论

C.列宁的合作化理论

D.斯大林的合作化理论

11.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政策是(C)

A加工订货B.统购统销

C.和平赎买D.公私合营

12.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公私合营阶段和平赎买的形式是(A)

A“四马分肥”B.定息

C.核价收购D.无偿没收

13.标志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是实现了(C)

A.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B.农业合作化

C.全行业公私合营  D.生产责任制

14.中国共产党提出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最初设想是在(B)

A.民主革命时期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5.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在(C)

A1949年B.1952年

C.1956年D.1958年

16.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D)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17.1955年,毛泽东系统阐发农业合作化理论的一篇重要文章是(C)

A.《论十大关系》

B.《不要四面出击》

C.《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D.《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

18.制定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依据是(D)

A.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调整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实现国家工业化

D.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9.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的时间是(B)

A.1955年B.1956年

C.1957年D.1958年

20.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加强了我国的(C)

A.资本主义经济基础

B.新民主主义经济基础

C.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D.共产主义经济基础

二,多选

1.建国头三年,我国建立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结构,主要有(ABC)

A.国营经济   B.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C.个体经济D.合作社经济  

2.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作用有(ABC)

A.奠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经济基础

B.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准备了物质力量

C.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物质基础

D.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

3.”四马分肥”的分配是(ABCD)

A.所得税

B企业公积金

C工人福利基金

D奖金

4..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ABCD)

A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ABC)

A自愿互利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D.公私兼顾

6.我国农业合作化的三个步骤是(ABC)

A.建立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农业生产互助组

B.建立初级农业合作社

C.组织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合作社

D.建立人民公社

7.1954年12月,中共中央提出的农业合作化时期的阶级政策是(ABC)

A.依靠贫农B.团结中农

C.限制并改造富农D.消灭地主阶级

8.毛泽东规定的手工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方针是(ABD)

A为农业生产服务B.为群众生活服务

C.为军队服务D.为出口贸易服务

9.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所采取的政策是(ABC)

A利用B.限制C改造D教育

10.建国初期,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历的两个阶段是(ACD)

A.低级形式B.中级形式C.个别行业的公私合营

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CD统称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第五章

1.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做出完整概括是在:

(D)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1992年视察南方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C)

A.搞阶级斗争

B.抓好民主建设

C.发展生产力

D.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3、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就是(D)

A.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C.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大国家

4、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提出的重要思想不包括(A)

A.经济建设必须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

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

C.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D.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5、邓小平指出: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这个判断(D)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6、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B)

A.改革B.发展

C.依法治国D.依德治国

7、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B)

A.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进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8、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C)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1.下列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理论成果的是:

(BCD)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论十大关系》

C.中共八大确立的路线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原则在于:

(AC)

A.计划经济B.平均主义

C.公有制为基础D.市场经济

3.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在加紧制定和实施发展高科技的计划。

这一现象告诉我们

A.科技的发展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B.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C.在当代经济增长中,科学技术已作为第一生产力发挥作用

D.我国也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4、在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设想,其主要点包括(BCD)

A.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私营经济为补充

B.以国家与集体经营为主体,以个体经营为补充

C.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以自由生产为补充

D.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自由市场为补充

5.先进生产力是指下列内容的组合:

(ABCD)

A.智能化的生产力

B.机械化的生产力

C.社会化的生产力

D.国际化的生产力

三辩析题:

1、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最关键的是不要去借鉴他国经验。

2、社会主义特征的体现就意味着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

第六章

1.第一次把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是:

(C)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

2.第一次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的文件是:

(B)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D.党的十三大报告

3、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A

A.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实现祖国统一

C.建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到2000年翻两番,实现小康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B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实现发达的社会主义

5、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B

A.法制建设有机统一起来

B.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C.政治体制改革有机统一起来

D.社会稳定有机统一起来

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D

A.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

B.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C.树立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D.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党的十五大对新世纪中国发展提出的新“三步走”设想的内容是:

(ABD)

A.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C.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D.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具有以下特点:

(AC)

A.低水平的B.高水平的

C.不全面的D.全面的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BCD

A.它反映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

B.它反映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C.它是由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客观条件决定的

D.它的历史任务是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4、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ABCD

A.发展要有新思路B.改革要有新突破

C.开放要有新局面D.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第七章

1.四项基本原则不包括(C)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坚持实事求是

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2.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A)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3.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是(A)

A.改革B四项基本原则

C.经济建设D.人民内部矛盾

4.改革的目标是(C)

A.建立市场经济B建立民主政制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建立充满活力的国有企业

5.改革是中国的又一场革命是因为(B)

A.改革带来了经济发展

B.改革是为了扫除生产力发展障碍、解放生产力

C.改革是对原有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而非发展中的一般性变革

D.改革是对原有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6.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A)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密切联系群众

C.理论联系实际

D.批评与自我批评

7.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D)

A.坚持改革开放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8.下列关于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C.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

D.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矛盾的

9.考查一个社会制度是否有优越性,从根本说是(A)

A.看其是否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B.看其公有制程度如何

C.看其市场化程度如何

D.看其国民素质如何

10.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它的前提和关键是(A)

A.理论创新B.制度创新

C.科技创新D.文化创新

11.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A)

A.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D.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12.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统一的基础是(A)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