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铁岭高中届高三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考试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8868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铁岭高中届高三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辽宁省铁岭高中届高三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辽宁省铁岭高中届高三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辽宁省铁岭高中届高三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辽宁省铁岭高中届高三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辽宁省铁岭高中届高三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辽宁省铁岭高中届高三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辽宁省铁岭高中届高三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辽宁省铁岭高中届高三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辽宁省铁岭高中届高三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辽宁省铁岭高中届高三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辽宁省铁岭高中届高三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辽宁省铁岭高中届高三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辽宁省铁岭高中届高三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辽宁省铁岭高中届高三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铁岭高中届高三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考试文档格式.docx

《辽宁省铁岭高中届高三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考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铁岭高中届高三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考试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铁岭高中届高三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考试文档格式.docx

虚一而静。

”也就是说,心只有在静、虚与未被遮蔽的状态中,才能对外界进行认知,同样心在作认知活动时,也自然会静下来。

中国是以心为艺术的根源,这种虚而静明的心体,也成就了一种艺术的心灵 

他认为从魏晋开始中国伟大的画家,都是在虚、静、明之心下从事创作的。

  徐复观还把“心的文化”看做是中国文化最大的贡献。

程颢说过一句话“只心便是天”,就是把由知识所获得的内在经验,落实到自己的生命之中。

这是种由外向内的落实,由知识向心的转化。

徐复观认为,比任何形而上学都来得更为切实、可靠,也更有根基。

他认为,中国文化一直有这样的力量,就是把原始宗教转化为伟大的道德精神,把无法证知的神转化为内在人生命之中的道德主体,这才是人类宗教最高、最后的形态。

  徐复观对中国文化的这种独特理解,为我们认知中国文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心的文化”,将一切价值追求安置于人心,将心安置在现实世界当中,人才能真正实现天然自足。

“心的文化”的背后,彰显的其实是一种既有尊严也有个性的自由人格。

因为当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内心,开辟出一个自在而自足的世界时,自然会少了许多外在的争斗。

徐复观认为,这是中国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的根本原因,因为它有一颗完全自足的心。

(来源自《河北青年报》)

1.下列关于“心的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心的文化”不同于“主观”,是一种可感的存在,其要求的正是一个未被主观成见和私欲所遮蔽的澄明之心。

B.“心的文化”是徐复观对中国文化的独特理解,他认为,“心的文化”突显了一种有尊严有个性的自由人格。

C.“心的文化”是指中国文化的价值根源来自人生命的本身,来自人的内心。

D.“心的文化”是指中国文化具有由内向外的性格,并且许多努力都是趋向人的内心的这一基本特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列举荀子《解蔽篇》中对心的解释和从魏晋开始中国伟大的画家都是在虚、静、明之心下从事创作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中国是以心为艺术的根源”的观点。

B.徐复观认为,程颢说的“只心便是天”,就是由外向内的落实,由知识向心的转化,比任何形而上学都来得更为切实、可靠,也更有根基。

C.文中引用儒家代表孟子论及“心”的一段话,意在说明“心”不仅是人体的一部分,还能判是非、别善恶、发恻隐、行辞让。

D.在徐复观看来,“仁义礼智信”这一哲学判断,把中国文化的价值判断的根源最终落到了“心”上,使中国人有了人生的基本立足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徐复观看来,“心的文化”被人误认为是唯心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误解,它应该是中国文化最大的贡献。

B.“心的文化” 

没有把价值的根源归结于至高的上帝或其他外在权威,而是从内在的心性中去寻找文化价值的根源,这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根本区别。

C.徐复观认为,文化是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判断,其核心即价值,宗教、道德与艺术等价值系统共同构成了文化的内容。

D.中国文化应该是一种和平文化,因为“心的文化”将一切价值追求安置于人心,将心安置在现实之中,使人真正实现天然自足。

二、古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

元符三年进士。

累迁辟雍①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

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

或指为生事,格不下。

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搢绅侧目。

禾曰:

“此国家安危之本也。

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

”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复劾经臣:

“怙宠弄权,夸炫朝列。

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

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②得与?

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衣裾落,上曰:

“正言碎朕衣矣。

”禾言:

“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

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

”言愈切,上变色曰:

“卿能如此,朕复何忧?

”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

“留以旌直臣。

”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详语。

卢航奏禾狂妄,谪信州监酒。

遇赦,得自便还里。

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

后正汇告蔡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

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或谓其失对,禾曰:

“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

愿得分贤者罪。

”遂坐瓘党停官。

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

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

王黼新得政,禾曰:

“安能出黼门下?

”力辞,改汝州。

辞益坚,曰:

“宁饿死。

”黼闻而衔之。

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

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

贯怒,归而谮之。

上曰:

“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

”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赠中大夫,谥文介。

 

(节选自《宋史•陈禾传》)

注 

①辟雍:

太学名。

②宦寺:

宦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 

曹:

一类人

B.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 

虞:

预料

C.黼闻而衔之 

 

衔:

怀恨

D.安得此不详语 

详:

详细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禾刚强正直的一组是( 

①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②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③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④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⑤辞益坚,曰:

” 

⑥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

A.②④⑤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①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禾从长久太平的局面中看出潜藏的危机,针对当时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的情况,他上奏请求采取措施,起初不为人理解,后来事实证明他有先见之明。

B.童贯、黄经臣、卢航狼狈为奸,权倾朝野,士大夫都敢怒不敢言,陈禾挺身而出,先上书弹劾童贯,又弹劾黄经臣,指出他们的所作所为对国家危害严重。

C.王黼刚刚执掌大权时,陈禾对他十分鄙视,说,怎么能在王黼门下听候调遣,于是一再坚决要求辞官。

王黼听说后对他怀恨在心。

D.陈禾冒死进谏,拉破了皇帝的衣服,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其意见,然而陈禾激怒了皇帝,以致第二天当童贯、卢航等人诋毁他时,皇帝就趁势将他贬谪到外地。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②得与?

(5分)

(2)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11分)

春 

归 

唐 

庚①

东风定何物?

所至辄苍然。

小市②花间合, 

孤城③柳外圆。

禽声犯寒食, 

江色带新年。

无计驱愁得, 

还推到酒边。

【注】①唐庚:

北宋诗人。

宋徽宗年间,被贬逐到惠州(今属广州)安置。

②小市:

指当地经营鱼、盐、酒、茶的集市。

③孤城:

指诗人被贬之地惠州城,当时商业繁盛之地。

8、本诗颔联中的“合”“圆”二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名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合”“斜”二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合”“圆”二字的妙处。

9、本诗“景”与“情”的关系有何特点?

请作简要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国恒亡,_______________。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商旅不行,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虎啸猿啼。

(范仲淹《岳阳楼记》)

(3)既替余以蕙纕兮,___________。

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

(屈原《离骚》)

(4)使负栋之柱,___________;

架梁之椽,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5)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7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最精彩的表演

  梅兰芳正伏在垂着淡青窗帘的南窗底下画兰竹。

他这时已经完全把自己当做一位画家来要求了,他画画不是为了收益,而是为了追求,说转移也未尝不可。

一个艺术家,当被迫必须放弃他的艺术活动时,就必须以另一种艺术活动来填补他的空虚。

  当然,并没有谁不让他表演,恰恰相反,有人巴不得他表演,是他自己谢绝了舞台,千里迢迢移家到香港来过这种淡泊的生活。

而且他早已蓄起了胡须,有什么比这更能表示他断绝粉墨生涯的决心呢!

  他画画的另一个原因是,在他心中活着一些孤傲高洁的画家形象,他需要以这些人做风范,坚定自甘淡泊、不慕荣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做人准则。

白石老人是先生的老师与朋友,此刻又想到了他,笔下陡增豪气。

这是一种神来之势,把几茎劲竹画得气韵不凡,仪态万方,似乎一阵风要把它刮倒,它却摇了几摇,挺立如初。

然而夫人推开镂花门走进来打断了他,她极轻慢地走到他的身边,把不速之客请求见他的事说了出来。

  在香港中国饭店二楼一间精雅的餐室里,穿着浅色西装、保持着学者风度的日本电影人川喜多长政与中国同行张善琨,在整肃的餐桌前虚左恭候嘉宾。

约定的时间到了,侍者通报梅兰芳已在饭店门前下车。

川喜多慌忙站起来,丢给张善琨一个关照的眼色,便走出餐室门外,目不转睛地盯着楼梯口。

  川喜多是目睹过梅先生风采的,他甚至感到先生便装时的气度比在舞台上更有魅力。

他看过先生演出的京剧作品,依川喜多行家的眼光看,作为先生的代表名剧《太真外传》,无论从清新优美的唱腔,妙曼典雅的舞蹈,光艳绝俗的扮相,响遏行云的歌喉诸方面衡量,都已把京剧表演艺术推向绚烂的极致。

至于他在台下,诸如“器宇轩昂”“风度翩翩”等所有常用的形容仪表之美的词句,在表现他的风貌时都显得冗弱无力,以至让人不得不求助于善于状人风仪的《世说新语》。

  楼梯下出现了一个老人的伛偻身影,正步履艰难地走上楼来。

这是梅兰芳,又哪儿像梅兰芳!

川喜多暗暗吃惊,那弯拱的腰背,僵硬的腿脚,黧黑的面目,蓬乱的髭须,板滞的眼光,迟缓的行动,加上一开口就让人感到力竭声嘶的嗓音——这哪儿是千万人心中那位艺术之神的风姿!

具有锐利观察力的川喜多惊讶之余,确有把握地认出这是先生。

先生也认出了川喜多长政——从不计其数有一面之缘的形貌中辨出了这个人。

  一方是极道殷切的仰慕,一方是感谢盛情的邀请。

那些经精心挑选的中西名菜正一道道搬上桌来。

川喜多小心翼翼地问可否喝点酒,先生爽快地说:

“嗓子到了这地步,还禁忌什么,再烈一点也可以!

”川喜多诚恳地说:

“我还有事向先生请教,烈性酒免了吧。

  “其实先生是知道的。

”川喜多说,“我从来不拍为日本军方宣传的片子,总得让中国朋友还有点欣赏的兴趣。

我们选定了林则徐禁烟的故事,起用的是贵国观众中有巨大影响的明星。

这表明,艺术终归是艺术,不该为政治的原因,让明珠沦落在藩溷里。

所以我想,先生难道无意让久渴于先生艺术的贵国观众有一个再睹明珠的机会吗?

  先生等他说完,故意露出惊奇的样子,然后大笑起来,接着一阵剧烈的咳嗽,又努力清了清嘶哑的嗓子,说:

“实在感激先生美意。

不过,您看我现在的样子——生了几年病,把腰腿都断送了,别说登台,就是走路也不能像常人一样;

更要命的是嗓子,怕发展下去连说话也成问题……一个演戏的人,到了这种山穷水尽的地步,自己就惭愧得要死,若到了观众面前,那简直叫我无地自容了……”说到这里,已变成怆然的感慨和沉沉的叹息。

  两天以后,川喜多长政飞回上海,向日军报道部报告说:

“梅兰芳已经衰老不堪,几乎丧失了所有演出的条件,勉强把他搬上舞台,只能成为笑料,贻羞军部。

”日本军部于是打消了强制梅先生演出的计划。

  两年之后,梅先生在上海大剧场庆祝抗战胜利纪念公演大会上演出,其灵活的身段,优美的舞姿,清越的歌喉和光彩照人的形象,再次让兴奋若狂的观众绝倒。

(摘编自陈炳熙《梅兰芳·

最精彩的表演》,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抗战期间,山河破碎,国土沦丧,梅兰芳移家香港后蓄须明志,自我断绝粉墨生涯,甘于淡泊平静的生活,以自己的誓不媚敌、洁身自好来报答祖国和人民。

B.川喜多长政是京剧艺术的行家,他目睹过老友梅兰芳先生的风流神采,但与他相约聚会的梅兰芳却身形伛偻,声音嘶哑,这巨大的反差不免让他陷入深深失望之中。

C.移居香港时,梅兰芳专心画画,一方面是因为他要以绘画这种艺术活动填补自己的空虚,另一方面是因为,他要以孤傲高洁的画家形象为风范,坚守自己的做人准则。

D.本文通过记述梅兰芳谢绝舞台、巧妙拒绝日本人邀演的过程,描写了他在中国京剧艺术上的创新表演与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艺术家坚贞高洁的感人形象。

E.为了拒绝日本人的邀演,梅兰芳巧妙打扮,极尽疲弱衰老之态,让人觉得他已丧失演出条件,但在抗战胜利公演大会上,他的表演却异常精彩,让观众如痴如醉。

(2)文章以“最精彩的表演”为题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3)梅兰芳之所以为人称道,不仅缘于他的精湛技艺,还缘于他的崇高品格,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梅兰芳的崇高品格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语言文字运用题(24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那卖衣服的姑娘说话了:

“妹妹,这件衣服你穿着真是特漂亮,就数你穿着最是样儿!

”他一边心里赞美卖衣姑娘巧舌如簧,却又一边赶紧准备再做女儿的工作。

B.在某个夜晚,他蓦然发现,如果没有斗志、信心、毅力,人就可能生活得艰难。

因此,他想树立人生的奋斗目标,即使锦衣夜行,也要达到这个目标。

C.人们对自己方言的热爱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本土范围内使用方言也无可厚非,但在与外来人员接触和交往时,你讲方言就无法与他人沟通。

D.贪官锒铛入狱后,无所事事之余,玩起了出书,但从他们已经出版的书籍内容看,很多人都是在藉此回忆昔日人生的辉煌,真正悔过自新的却是风毛麟角。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说,艰辛的生活是一座挖掘不尽的艺术宝库。

在漫长的人生之旅上,我不会忘记蹉跎岁月给我的丰厚赠予。

B.苏宁电器要做百货,而且将百货商场直接开到张桂平苏宁集团旗下附近;

“苏宁电器”和“苏宁集团”两大巨头均进军百货业且在同商圈对垒,预示着张氏两兄弟同室操戈在所难免。

C.目前,“网瘾戒除”培训机构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评价标准,培训机构可以说是泥沙俱下采取的各种“特训”方法是否科学,会不会造成严重后果———这些问题基本上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

D.当你欣赏《西游记》这部神奇诡谲的作品,愉悦之情油然而生时;

当你沉浸在作品涉笔成趣的妙境,以至于常常哑然失笑时:

你不能不佩服作家那支生花妙笔,给小说所凝聚的诙谐意味是多么的浓郁!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全国食品安全整顿活动自全面展开以来,各部门深入系统地分析典型案例和当前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加大了对各类案件的查处力度。

B.国际社会多次表达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意愿,但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仍不断发生,这些损人不利己的短视行为,最终只会延缓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

C.从医学角度看,早餐在供应血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吃或少吃早餐,会使血糖不断下降,造成思维减慢、出现低血糖休克,甚至精神不振。

D.仅仅立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还无法让农村真正富裕起来,农村要真正富裕,最终离不开城市的帮助,这是中央今年特别重视城乡统筹的重要原因。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与早已流行的互联网论坛和博客相比,微博以140字的限制、便捷的转发机制以及对终端设备的简单要求降低了民众表达言论的门槛。

B.苏州河淤泥疏浚工程正式全线启动,显示了上海市政府部门彻底治理苏州河长期存在的污染问题、打造东方“莱茵河”的决心。

C.“新生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

D.2010年的国产大片《孔子》《赵氏孤儿》等都善于从本土文化土壤中吸纳养分,呈现出本土特色鲜明、原创力充沛、文化厚度不断增加。

16、将下列句子填入语段的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卡耐基和柯立芝崇尚“肥皂水”哲学,懂得以退为进,他要得到自己的利益,却处处为你着想,让你在一种温情脉脉的情绪中接受他的见解。

以退为进必须知己知彼,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在许多时候是相互抵触的,我们要让别人和自己合作,一个基本的前提是找到彼此利益的共同点.换句话说就是:

——。

①只有知彼,我们才知道自己应该退让到什么程度

②必要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妥协

③处理好了这两点,我们就可以所向无敌

④只有知己,我们才能弄清楚自己应该坚守住什么样的底线

⑤正因为如此,我们对自己和对方都应该有充分的了解

A.②⑤④①③ 

B. 

⑤④①②③ 

C.④①②⑤③D.②⑤①④③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混沌初开,人猿相别。

________________所谓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语言的定型化产品。

说到底,语文就是力量。

①可想而知,没有语文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

②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外化,智慧的物化,说在口头上的叫“语”,写在书面上的叫“文”。

③人生在世,靠语文进行学习、工作、生活,语文是人们须臾不可缺少的工具。

④人类有了语言,就标志着人类摆脱了愚昧、野蛮,进入文明、开化的时代。

⑤语文就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合称。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言的外延就有多大。

⑥交际交流,表达情意,人们利用语文这个工具“接受”或“表达”自己的精神思想,创造发明,形成认识论、世界观,铸造宏伟的文学殿堂,推进世界向前发展。

A.④②③⑤①⑥       

B.②④③⑤⑥①

C.②④⑤③①⑥ 

D.④②⑤③⑥①

18请根据“事业”、“人”、“民族”三个词语为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填写恰当语句,注意调整词语顺序,使前后内容连贯并构成排比句。

  爱怕犹豫。

爱是羞怯和机灵的,一不留神它就吃了鱼饵闪去。

爱的初起往往是柔弱无骨的碰撞和翩若惊鸿的引力。

在爱的极早期,就敏锐地识别自己的真爱,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果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一种信仰,就至死不悔地坚守。

五、作文(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文学大师梁实秋先生尚在世的时候,我(刘墉)有一天跟他同桌用餐。

  冷盘端上来,梁先生说他有糖尿病,不能吃带甜味的熏鱼。

冰糖肘子端上来,他又说不能碰,因为里面放了冰糖;

什锦炒饭端上来,他还是说不能吃,因为淀粉会转化成糖。

  最后,端上八宝饭,我猜他一定不会碰了,没想到梁先生居然大笑道:

“这个我要。

”朋友提醒他:

“这个有糖又有饭。

梁大师则笑说他早知道,就因为早知道有自己最爱吃的八宝饭,所以前面特别节制。

“我前面不吃,是为了后面吃啊;

因为我血糖高,得忌口,所以必须计划着,把那‘配额’留给最爱。

要求:

①角度自选;

②立意自定;

③题目自拟;

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⑤不少于800字。

铁岭高中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D 

2C 

3B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4D 

5A 

6D

7:

(1)那发号施令,是国家的重大事情,降免昏庸官吏和提拔贤明之士,是天子的大权,怎么能让宦官参与其中?

(判断句2分;

“陟”提拔、提升,1分;

“奈何”怎么,1分;

大意1分)

(2)恰逢童贯统领军队路过寿春府,想要拜访陈禾不能进门,送礼给陈禾也不接受。

童贯恼怒,回到朝廷后就诬陷他。

(“适”“道”“谒”“谮”各1分,大意1分)

(二)古典诗歌阅读:

8:

本诗中“合”和“圆”都有“环绕、围拢”的意思(1分),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集市上花团锦簇、城郭外绿柳环绕的景象(1分),突出表现了南国春光之盛(1分)。

意思对即可。

9:

本诗用春归丽景反衬无限愁情(1分,关键词:

反衬)。

前面写东风骀荡,遍地皆绿,花繁榔茂,春光烂漫(1分);

结尾才急转直下,极写愁情之重,难以排遣(1分);

强化了抒情的力量(1分)。

(三)名句默写:

10

(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