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知识点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9258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上.docx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知识点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上.docx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上

 

社会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 概述

第一单元 定义和研究范围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一) 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

美国心理学家 F.H.奥尔波特: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美国心理学家 G.W.奥尔波特:

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

(二) 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

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

(一)社会行为

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情境中个体的心理现象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

勒温(社会心理学之父)提出过一个著名的社会行为公式:

B=f(P,E)

其中 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

(二)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此内容不作为重点考察)

 

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

根据美国学者霍兰德(E.P.Hollander,1976)的研究,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可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也就是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及确立期。

麦独孤是英国本能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心理学研究遵循的主要原则:

(一) 价值中立原则

研究者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客观事实不能歪曲和臆测。

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理念,咨询师应该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

(二) 系统性原则

(三) 伦理原则

 

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不作为考试重点,了解即可)

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

第一单元 社会化

一、概述

社会化的概念:

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体与他人交往,接受社会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

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是早期社会化,成人时期的社会化是继续社会化。

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叫再社会化。

比如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就是一种再社会化的机制。

二、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一)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

(三)教导社会成员明确生活目标,树立人生理想。

(四)培养社会角色。

三、社会化的基本条件

(一)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

(二)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

四、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体

(一)家庭:

最重要

(二)学校:

不可或缺

(三)大众传播媒介

(四)参照群体。

五、几种重要的社会化类型

(一)语言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从掌握语言开始,全部社会化往往是以语言社会化为条件的。

(二)性别社会化:

a)性;(生物学概念)

b)性别;(心理学概念)

c)性别角色。

(社会学概念)

(三)家庭对性别角色的社会化的影响是通过性别期待与认同、模仿等机制实现的

(四)道德社会化

(五)政治社会化

 

第二单元 社会角色及其理论

一、什么是社会角色:

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二、社会角色分类

(一)按照角色获得方式:

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

(二)按照角色行为的规范化程度:

规定型角色和开放性角色

(三)按照角色的功能:

功利型角色和表现型角色

(四)按照角色承担者的心理状态:

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

三、角色扮演

(一)角色期待

(二)角色领悟

(三)角色实践

四、角色失调

(一)角色冲突

(二)角色不清

(三)角色中断

(四)角色失败(最严重的角色失调)

 

第三单元 自我、身份与自尊

一、自我

(一)自我的定义

自我又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其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

主我和客我是詹姆士关于自我的概念。

1、主我:

是认识的主体。

2、客我:

是认识的对象。

3、镜我:

是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

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个体自我知觉的体系与认识自己的方式。

(二)自我的结构

1、物质自我 2、心理自我 3、社会自我 4、理想自我 5、反思自我

(三)自我概念的功能

1、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

2、解释经验

3、决定期待。

(四)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1、生理自我 2、社会自我 3、心理自我

二、身份

特点:

1、客观性 2、主观性 3、多重性 4、稳定性 5、契约性

三、自尊

(一)自尊的定义

自尊:

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自尊水平是个体对其扮演的

每一角色进行单独评价的总和。

自尊需要的满足会导致自信。

自尊=成功/抱负

(二)影响自尊的因素

1.家庭中的亲子关系;

2.行为表现的反馈;

3.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

4.根据相似性原理理性地进行社会比较。

 

第三节 社会知觉与归因

第一单元 社会知觉

一、什么是社会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人将感觉获得的信息进行选择、组合、加工和解释,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完整印象的过程。

社会知觉包括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

二、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

(一)认知者的经验——图式

图式的作用包括:

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影响记忆、影响自我知觉、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

(二)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

(三)认知者的情绪

第二单元 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

一、印象与印象形成的定义:

印象是认知主体头脑中有关认知客体的形象。

二、印象形成过程中的几种效应

(一)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

一般来说,熟悉的人,特别是亲密的人之间容易出现近因效应,而不熟悉或者少见的人之间容易出现首因效应。

(一) 光环效应:

也称晕轮效应。

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

光环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是在人们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发生作用的。

(二) 刻板印象:

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觉有社会适应的意义,能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

三、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

(一)加法模式

(二)平均模式

(三)加权平均模式;

(四)中心品质模式:

一般来说,中心品质模式更接近于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的印象形成的实际情况。

四、印象管理

(一)印象管理的定义

印象管理也称印象整饰和印象控制,指个体以一定的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即个体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形成过程,使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

(二)印象管理的作用

(三)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

1、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

2、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

3、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角色的社会规范

4、投人所好

(四)关于中国人的面子:

中国人重视的是“重要他人”,西方人重视的是“概括化他人”。

 

第三单元 归因

一、归因的定义

归因:

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人们较可能对未来的行为做出准确的预测。

二、行为原因的分类

(一)内因和外因

(二)稳定性原因与易变形原因

(三)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

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人们较可能对未来作出准确的预测。

三、控制点理论

内控者:

控制点在个体的内部。

外控者:

控制点在个体的外部。

内控者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是符合社会期待的。

四、归因原则

(一)不变性原因

(二)折扣原则

(三)协变原则

五、影响归因的因素

(一)社会视角

(二)自我价值保护倾向

在竞争的条件下,个体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外归因,如果他人失败了,则倾向于内归因。

(三)观察位置

(四)时间因素

 

第四节 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

第一单元社会动机概述

一、社会动机的含义

二、动机过程

三、社会动机的功能:

(一)激活功能

(二)指向功能 (三)维持与调节功能

四、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

一般说来,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大致呈

倒 U 型曲线,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活动效率最高。

第二单元 主要的社会动机

一、亲合动机:

亲和是个体害怕孤独,希望与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和友好联系的一种心理倾向。

亲和即合群,是人际的最低层次。

(一)亲合起源于依恋。

(二)亲和的作用:

1、满足个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2、获得信息;3、减轻心理压力;4、避免窘境。

 三)

影响亲和的因素:

1、情境因素;悲惨的情境能加强人们的亲和动机。

 压力大的环境下亲和动机增加。

2、情绪因素; 恐惧情绪越强烈,亲和倾向越明显。

 焦虑情绪则相反。

3、出生顺序。

二、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

(一)成就动机的重要性

(二)抱负水平:

抱负水平是个体从事某种实际工作前,对自己可能达到的和期望达

到的成就目标的主观估计。

抱负水平与成就动机有密切的联系。

(三)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

1、目标的吸引力;2、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3、

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

三、权利动机是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

四、侵犯动机:

侵犯动机是个体有意伤害他人,以使自己获得平衡和满足的一种心理倾向。

侵犯是由侵犯动机引起的。

(一)侵犯行为的构成:

侵犯是由伤害行为、侵犯动机及社会评价三个方面的因素构成的。

(二)侵犯行为的原因

1.本能论的解释

2.挫折——侵犯学说(多拉德):

✧挫折既指阻碍个体达到目标的情境,也指行为受阻时,个体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

✧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

✧挫折——侵犯学说的要点如下:

(1)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呈正比。

(2)抑制侵犯的力量与该侵犯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强度呈正比。

(3)如果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越小。

(三)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

1、情绪唤起水平;

2、道德发展水平;

3、自我控制能力;

4、社会角色与群体;在群体活动时,个体的侵犯性也倾向于增加。

5、大众传媒的影响。

去个性化:

是个体的一种自我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降低的状态。

去个性化和侵犯行为成正相关。

五、利他动机:

利他行为:

利他动机支配的行为,是个体有益于他人、公众和社会,不期待回报的行为。

(一)利他行为的性质:

1、利他行为是一种亲社会行为。

2、利他是一种以人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

3、利他行为是由利他动机引起的,其特征是以完全有利于他人为目标。

(二)利他行为的原因

(三)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

1、外部因素:

①自然环境;②社会情境;③时间压力;④利他的对象的特点

2、利他者的心理特征:

①心境;②内疚;③人格

3、利他技能

第三单元社交情绪★

一、社交情绪的定义:

社交情绪是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个体的社会需

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

二、几种基本的社交情绪:

(一)社交焦虑:

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

恐惧的情绪体验。

据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社交焦虑是第三大危害美国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嫉妒:

嫉妒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的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

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耻、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

嫉妒情绪的特点:

 ①针对性; ②持续性; ③对抗性; ④普遍性

(三)羞耻:

羞耻是个体因为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憾,或者在思想与行为方面与社会常态不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

(四)内疚

内疚是个体认为自己对实际的或者想象的罪行或过失负有责任,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