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磁传感器的智能车路径识别控制系统 哈尔滨工程大学技术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9267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2.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电磁传感器的智能车路径识别控制系统 哈尔滨工程大学技术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基于电磁传感器的智能车路径识别控制系统 哈尔滨工程大学技术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基于电磁传感器的智能车路径识别控制系统 哈尔滨工程大学技术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基于电磁传感器的智能车路径识别控制系统 哈尔滨工程大学技术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基于电磁传感器的智能车路径识别控制系统 哈尔滨工程大学技术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基于电磁传感器的智能车路径识别控制系统 哈尔滨工程大学技术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基于电磁传感器的智能车路径识别控制系统 哈尔滨工程大学技术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基于电磁传感器的智能车路径识别控制系统 哈尔滨工程大学技术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基于电磁传感器的智能车路径识别控制系统 哈尔滨工程大学技术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基于电磁传感器的智能车路径识别控制系统 哈尔滨工程大学技术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基于电磁传感器的智能车路径识别控制系统 哈尔滨工程大学技术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基于电磁传感器的智能车路径识别控制系统 哈尔滨工程大学技术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基于电磁传感器的智能车路径识别控制系统 哈尔滨工程大学技术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基于电磁传感器的智能车路径识别控制系统 哈尔滨工程大学技术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基于电磁传感器的智能车路径识别控制系统 哈尔滨工程大学技术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基于电磁传感器的智能车路径识别控制系统 哈尔滨工程大学技术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基于电磁传感器的智能车路径识别控制系统 哈尔滨工程大学技术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基于电磁传感器的智能车路径识别控制系统 哈尔滨工程大学技术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基于电磁传感器的智能车路径识别控制系统 哈尔滨工程大学技术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基于电磁传感器的智能车路径识别控制系统 哈尔滨工程大学技术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电磁传感器的智能车路径识别控制系统 哈尔滨工程大学技术报告文档格式.docx

《基于电磁传感器的智能车路径识别控制系统 哈尔滨工程大学技术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电磁传感器的智能车路径识别控制系统 哈尔滨工程大学技术报告文档格式.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于电磁传感器的智能车路径识别控制系统 哈尔滨工程大学技术报告文档格式.docx

传感器原理、自动控制、汽车电子、机械设计等。

在对这些知识的综合运用过程中,我们对这些知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并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很多文献资料。

在组装车模和电路设计等过程中,我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培养和提高。

在设计智能车控制算法过程中,我们设计使用了多种控制算法,如舵机的PD算法和电机的PI算法。

期间进行了无数次的实践和尝试,形成了最后的比赛方案。

在思考控制算法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追求稳、快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1.2技术报告结构

本技术报告的正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整个系统实现方法的概要说明;

第二部分是对机械结构的说明和对硬件电路的说明;

第三部分是对系统软件设计部分的说明;

第四部分是对开发工具、制作、安装、调试过程等所做的一些说明,以及模型车一些主要技术参数的说明。

关键字:

路径识别,智能车,PID,电磁传感器

第二章设计方案概述说明

 由于本电磁智能车模型采用A型车模,通过电磁传感器阵列来采集电流约为20KHz、100mA的导线的电磁场强度来检测和识别路径,通过MC9S12XS128的AD口进行采集、处理,进而控制电机和舵机,进行模型车的智能控制。

2.1设计思路及方案的总体说明

 根据电磁车循迹的要求,电磁车设计包括赛车的设计和恒流源的设计。

根据电磁传感器方案设计,赛车共包括五大模块:

电磁传感器模块、速度传感器、MC9S12XS128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电源管管理模块。

光电编码器

MC9S12XS128

电磁传感器

直流电机

PWM驱动

可充放电源

电源管理模块

伺服舵机

图2.1系统结构框图

恒流源的设计应包括:

方波信号的产生,恒流电路的设计,功率放大的设计,系统框图如下:

100mA、20KHz电流

功率电路

方波电路

恒流控制

电源

2.2系统各模块实现简介

1.电磁传感器模块

检测导线电流约为100mA,频率20KHz的磁场的大小,进行路径识别,并输出电压给MC9S12XS128采集。

2.速度传感器

利用增量式光电编码器进行速度的测量,反馈给单片机,构成速度的闭环。

光电编码器线数越多,同等速度下单位时间内所能检测到脉冲数也越多,因而速度检测的分辨率也更高。

另一方面,线数增多后,相邻脉冲间的持续时间会变短,脉冲检测的可靠性会因相邻脉冲的干扰而受到影响。

3.MC9S12XS129模块

构成系统的控制器

4.电机驱动模块

通过MC9S12XS128单片机输出的PWM控制,功率放大用来驱动电机,要求驱动电流足够大,要考虑到大电流对整个系统的影响。

5.电源管理模块

制作相应的电源电路,针对个模块的输入信号要求。

利用稳压芯片将电源稳成5V,供单片机和速度传感器供电,舵机利用二极管降压供电,而电机则利用电源直接供电。

6.恒流源模块

由单片机产生频率20KHz的的方波信号,驱动三极管构成的电流源,然后经H桥进行功率放大,产生恒流功率信号。

 

第三章机械及硬件电路设计

3.1机械设计

电磁A型车模的机械设计部分包括电磁传感器电路的安装,PCB主板的固定和连接,测速电路模块的安装,差速的调节,舵机的安装等,在机械设计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转向灵活,加速性能良好,车本身摩擦小,车与地面摩擦大。

3.1.1电磁传感器的安装

电磁传感器电路,设计成一块24cmX2.5cmd的长条行PCB板。

综合考虑电磁传感器的探测距离、为了使模型车的行驶速度能更好的配合软件的控制算法,电磁传感器安装在车的正前方,前11.5cm,高6.5cm,电磁传感器电路板平行于赛道,利用长条形铝板固定,保证传感器在运动中的稳定性。

3.1.2PCB主板的固定

考虑到模型车的重心的高度和位置,主板放在模型的的前半部分,主板重心

离车前11.5cm,距离赛道高3.5cm,PCB主板长13cm,宽5cm,这样讲重心固定在车的重心偏前,对于车的摩擦和加速性能有很好的效果。

如下图所示:

3.1.3测速电路模块的安装

测速模块才用增量式编码器,增量式编码器的安装于车的最后部分,考虑到齿轮的间隙,编码器的中心安装距赛道2.5cm,编码器的中心距后轮中心为2.4cm。

3.1.4差速的调节

差距决定了转弯时的性能,差速调节时应该不能太松和太紧,而且要避免和电机齿轮的间隙。

3.1.5舵机的安装

舵机可以对称安装和不对称安装,考虑到舵机的力矩大小和其响应时间的大小,我们采用对称安装的方法,并将其控制半径加大,这样在损失了部分力矩大小的情况下加快了响应时间。

3.2硬件电路设计

3.2.1电磁传感器的设计

考虑到电流的大小,方向和频率,依据经可靠、稳定、经济的要求,我们选择33mH的电感,然后进行滤波、放大、检波;

其电路图如下:

33mH

R1

1MΩ

在三极管交流放大之后加入倍压检波电路,可以得到与交流的峰峰值成正比的直流信号,调整R1的阻值,可使三极管集电极的电压约为2.5V,此时的三极管处于较好的放大状态,用示波器测量,可得到集电极和检波输出波形如下图所示:

集电极输出波形检波输出波形

根据电磁传感器中电感的方向与磁场的关系,采用垂直方向放置时,其测量的磁场大小为Bx,且根据比奥沙法尔定义可知:

其特性如下图所示:

图3.2.1垂直方向传感器测量理论图

垂直方向传感器测量出的电压大小为:

根据实验测定的数据,利用MATLAB可得下图:

可得出以下结论:

实验数据与理论基本相同。

采用水平方向放置时,其测量的磁场大小为By,且根据比奥沙法尔定义可知:

水平方向电磁传感器测出的电压大小为:

图3.2.2水平方向传感器测量理论图

根据车与导线的位置关系如图:

其中:

AE=lA;

h为传感器距赛道的高度;

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我们采用了垂直位置的传感器,根据电磁传感器采集出的电压的大小,两相邻的传感器的距离去3~5cm左右,我们采用相邻的两传感器间距为4cm。

3.2.2PCB主板的设计

要求主板的面积小,质量轻,其PCB如图所示:

3.2.3电源管理模块

把电压为7.2V的电池经LM2940稳压后,其电路图如下:

稳压后可以完成如下功能:

经过稳压芯片LM2940稳压后,输出5V电压以驱动单片机工作;

经过稳压芯片LM2940稳压后,输出5V电压以对传感器供电;

经过稳压芯片LM2940稳压后,输出5V电压对光码盘供电;

3.2.4电机驱动

利用MOS管构成双极性H桥,使电流更大,驱动能力更强,再结合逻辑电路,使其使用更安全,更稳定,如下图所示:

操作时序如下:

输入A

输入B

电机转向

1

正转

反转

停车

3.2.5恒流源的设计

恒流源的大小为50—100mA,频率为18KHz—20KHz,导线直径为0.1—0.3mm,根据模拟电子知识,恒流源应该有以下部分组成:

震荡电路有STC89C51通过定时器来输出频率为20KHz的方波信号,通过7805把12V稳成5V给单片机供电,横流控制时通过控制三极管be之间的恒定电压来控制集电极的电流的,是集电极的电流恒定,功率输出由H桥电路L298及其外围电路构成。

第四章软件设计

为了体现程序的模块性和可移植性,我们把程序分成各个模块进行分别处理,而各模块也有相应的形参做为接口,可以做到可移植性,通用性。

下面就这些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分别进行详细阐述。

程序中用到的硬件资源有PWM模块、AD模块、脉冲累加器、普通I/O口,主程序流程图如下:

4.1传感器的测量算法

采用了垂直放置的传感器,根据采集到的数据,用MATLAB绘制出图形,并用直线拟合,

采集到的电压如下、MATLAB代码如下:

A=[8610814118422926728326322718514410883]/283;

B=-6:

1:

6;

plot(B,A);

gridminor;

C=[108141184229267]/283;

D=-5:

-1;

y1=polyfit(D,C,1);

x=-6:

0.1:

0;

y=40.6/283*x+307.6/283;

holdon;

plot(x,y);

如图的直线与原曲线在2—5cm处拟合很好,故用此段的线性来计算偏移量,用来控制电机和舵机。

4.2舵机的PD控制

根据电磁传感器采集到的偏移量,利用前后几次偏移量之差进行PD控制。

舵机转角为:

其中Kp为比例系数;

b为相对于中心的偏移量;

Kd为积分系数;

Diff为位置微分量

4.3增量式编码器的控制

增量式编码器的输出经PAC采集,采集上升沿的个数,用来测定当前速度,其程序流程图如下:

4.4速度PID控制算法及其改进形式

PID控制是工业过程控制中历史最悠久,生命力最强的控制方式。

这主要是因为这种控制方式具有直观、实现简单和鲁棒性能好等一系列的优点。

位置式PID算式连续控制系统中的PID控制规律是

4.1

其中

是偏差信号为零时的控制作用,是控制量的基准;

利用外接矩形法进行数值积分,一阶后向差分进行数值微分,当选定采样周期为T时,式4.1可离散为下面的差分方程

4.2

增量式PID算式。

根据式4.2得出

4.3

于是

4.4

式4.3的计算结果,反映了第k和第k-1次输出之间的增量,所以称为增量算式。

这个算式的结果是可正可负的。

利用增量算式控制执行机构,执行机构每次只增加一个增量,因此执行机构起了一个累加的作用。

对于整个系统来说,位置和增量式两种算式并无本质区别,只是将原来全部由计算机完成的工作,分出一部分由其他元件去完成。

然而,虽然增量式算式只是算法上的一点改进,却带来了不少优点:

算式只与最近几次采样值有关,不需要进行累加,不易引起误差累积,因此容易获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计算机只输出增量,误动作时影响小,必要时可加逻辑保护,限制或禁止故障时的输出。

手动于自动切换时,由于步进电机具有保持作用,所以容易实现无扰动切换,机器故障时,也可以把信号保持在原位。

由于增量算式有上述优点,在实际控制中,应用得比位置式更为广泛。

第五章开发调试过程及主要参数

经过我们组队员的共同开发,设计,验证,我们依据所学的知识从入门到提高,经历的了开发工具的应用、方案的设计、调试过程如下。

5.1开发工具

采用了USB接口的HCS12BDM下载工具,是支持FreescaleMC9S12系列16位单片机的BDM调试工具。

软件上采用的是CodeWarriorforHCS12,经过源程序的编写,连接,通过BDM下载至MC9S12XS128,完成单片机的开发过程。

CodeWarrior是Metrowerks公司专门面向Motorola(Freescale)设计的嵌入式应用开发的软件工具,包括集成开发环境IDE,处理器专家库,全芯片仿真,可视化参数显示工具,项目管理器,C交叉编译器,汇编器,链接器以及调试器,支持在线编程和调试,给我们的开发,设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5.2制作调试过程说明

本系统采用MC9S12XS128作为主控制器,结合20KHz,100mA的恒流源,构成了智能路径识别系统。

各硬件部分我们通过制作PCB电路板安装在智能车的相关部位。

在车头我们制作了寻迹用的电磁传感器电路板,只要输入激励电源后,即可获取磁场强度。

通过杜邦线,连接到安装在车身中央的MC9S12XS128上。

主控电路板包括了电源管理电路、单片机接口电路,终点识别部分,留有电磁传感器信号输入接口、速度传感器信号输入接口、电源输入接口、舵机控制接口、电机接口等输入输出端口。

开始时的电流源让我们很头疼,在参考了网上的很多方案和设计之后,最终形成了方案,按照频率和电流大小的要求,先产生频率,后放大成功率信号,在队员们的共同努力和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终于完成了恒流源的制作。

车的重心问题一直是困扰我们的地方,车的重心前后方向调整,对智能车行驶性能有很大影响。

按照车辆运动学理论,车身重心前移,会增加转向,但会降低转向的灵敏度,同时降低后轮的抓地力;

重心后移,会减少转向,但会增大转向灵敏度,后轮抓地力也会增加。

因而调整合适的车体重心,让智能车更加适应跑道是很关键的。

根据实际调试经验,鉴于当前舵机响应较迟缓,因此,需要将车的重心前移,增加转向性能。

电机驱动是最脆弱的地方,有时会出现短路或起火的现象,由于我们的驱动加入了逻辑控制单元,操作的失误不会引起这种想象,我们经过试验和判断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先给了驱动PWM信号,这时如果给驱动加上电压,由于这时加上了一个阶跃信号,导致上下桥臂的MOS管导通了,由于MOS管的电阻很小,经过的电流很大而导致MOS管烧毁。

经过我们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达到了:

在直道上,模型车的行驶的速度可达3m/s,直道入弯道时,根据弯道曲率半径的不同,模型车会相应的减速,同时伺服舵机转过一低的角度,平均速度达到了2.2m/s,且稳定性和快速性良好。

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

5.3智能车主要技术参数

模型车的外形如下图所示:

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项目

参数

车模几何尺寸(长、宽、高)(毫米)

395×

241×

78

电路电容总量(微法)

约1100uF

传感器种类及个数

电磁传感器×

9;

光电码盘×

1,

干簧管×

3

主要芯片

LM2940×

2;

MC9S12XS128×

1

车模重量

1.3Kg

赛道检测精度

3mm

电机个数

舵机×

1;

电机×

赛道检测频率(AD检测频率)

160KHz

功率(各部件都工作时)

15W

5.4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

虽然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调试,毕竟这是第一届电磁组的比赛,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下面我们想说说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首先,电磁传感器的方案中,输出电压与输入的磁场强度不成正比,这导致了测量时存在误差,可以采用补偿的方法加以消除,可以进行硬件和软件的补偿,还有一点就是前瞻问题,由于是刚开始接触电磁,我们组根据测得的数据和推测,电磁的前瞻应该能有约10—15cm的前瞻,可从不同方向的放置电磁传感器,如水平方向、Y轴方向上的,亦可成45°

放置,这样可以大概检测出弯道的曲率半径,从而更好的控制转向和速度。

然后,由电磁传感器测得的电压来计算相对偏移量的算法中,可以大幅改进,根据理论推导和实验测得数据,开发更稳定、更精确地算法,如拟合直线,二次曲线等方法,更精确的得出相对位置的大小。

使控制更快、稳、准。

最后,电机驱动的改进很有发展,目前电机驱动由于电流的限制,使加减速不是很明显,严重影响了快速性和灵活性,可以采用电流更大的电力电子装置来加大电流,是加减速性能得到提高。

5.5未来寄语

由于电磁前瞻问题的难度很高,开发设计的困难和算法设计的复杂很大,不过前瞻的设计还是以后电磁发展的一个方向,但我们觉得记忆赛道的算法更有前途,但同时也存在很大的风险,面临的挑战如下:

A)记忆赛道是的数据量太大,单片机难以满足要求;

B)如何区别赛道,如大S、小S,知道,圆弧曲率半径的区分;

C)由于记忆赛道中第一圈和第二圈的赛道长度不同,如何根据第二圈赛道的形状来对记忆赛道的误差修正;

D)根据不同的赛道来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宋文绪,杨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M].第1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2]贾伯年,俞朴.传感器技术[M].第2版,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8。

[3]卓晴.黄开胜.邵贝贝.学做智能车――挑战“飞思卡尔”杯.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3.

[4]邵贝贝.单片机嵌入式应用的在线开发方法.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李仕伯.马旭.卓晴.《基于磁场检测的寻线小车传感器布局研究》,清华大学,2009.12

[6]李发海,王岩智.电机与拖动基础[M].第1版,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8。

[7]竞赛组秘书处.《路径检测设计参考方案》.2010.1。

[8]竞赛组秘书处技术组.《20KHz电源参考设计方案》。

参考程序:

主程序参考:

#include"

includes.h"

#include<

stdlib.h>

#defineKp_p0.43

#defineKd_p0.9//1.2时无任何抖动,而此时在中间时有些许抖动,但跑得效果不错

#defineVmax32

#defineVmin15

#defineVmid310

#defineFVmid-310

voidVa1(byte);

voidVa2(byte);

voidVa3(int);

voidVd1(byte);

voidVd2(byte);

voidVd3(int);

voidVd4(byte);

voidsysInit(void);

voidSpeedSetting(ucharM);

voidfun1(void);

voidfun2(void);

voidfun3(void);

voidfun4(void);

voidfun5(void);

voidfun6(void);

voidfun7(void);

voidfun10(void);

voiddead_zone(void);

voidcounttime(int,uchar);

voidSpeed_init(uchar);

intabss(int);

intdeadzone=90;

//unsignedchartable[10]={};

//欲拟合二次曲线,使速度是位置微分量DIFF的二次函数

intspeed_high=80,speed_min=70,speed0=0;

//speed=a0*x^2+c;

105,9976

intDiff_c=90,Diff_edge=450;

intconstspeed=50;

intc;

floata0;

intspeed_min0=0;

intspeed_high0=0;

intconstspeed0=0;

//*************************

intie;

//距导线的距离乘以100

intDiff=0;

intPos=0;

intSpeed=0;

floatSpeed_down=0,Kd_p0=0;

floatExc1,Exc2;

ucharT;

floatV;

intinitialization_flag=0;

//初始化完成标志位

ucharselect_speedflag=1;

intset_time=0;

intdetect_num=0;

//起始线捕获中断计数用以判断停车

intlostroad=4;

intlostnum=0;

intdelaynum=0;

ucharMARK=0x00;

//bit0表示ATD0转换完成一次;

//bit1表示ATD1转换完成一次;

ucharSensornum[50];

intDis[100];

charDiff_v[50];

charSensorminnum,FSensorminnum1,FSensorminnum2,K;

intADval[16];

//AD采集的值

charKK[12];

intADvalmax[16]={0,0,0,0,0,0,0,0,0,0,0,0,0,0,0,0};

intADvalmin[16]={1024,1024,1024,1024,1024,1024,1024,1024,1024,1024,1024,1024,1024,1024,1024,1024};

intADvaldev[16]={0,0,0,0,0,0,0,0,0,0,0,0,0,0,0,0};

//uintPWMarray[6]={0,0,0,0,0,0};

intProption[16]={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charsum=0;

intflag1=0;

intj=0,i=0;

//intdistance;

//导线到中心距离的100倍

intPe,Pe1,Pe2;

//导线到中心距

//intEx[7]={-1150,-780,-430,0,430,780,1150};

//传感器与车中心的偏差

intEx[7]={-1124,-768,-412,0,412,768,1124};

//传感器与车中心的偏差

unsignedcharshuma[11]={0x02,0x9e,0x24,0x0c,0x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