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俄自由贸易进程的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9369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俄自由贸易进程的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俄自由贸易进程的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俄自由贸易进程的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俄自由贸易进程的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俄自由贸易进程的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俄自由贸易进程的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俄自由贸易进程的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俄自由贸易进程的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俄自由贸易进程的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俄自由贸易进程的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俄自由贸易进程的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俄自由贸易进程的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俄自由贸易进程的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

中俄贸易是一种互补型贸易,而非竞争型贸易。

贸易自由化梅将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两国对对方商品的需求,从而产生宏观经济层面的市场供求平衡效应。

  二是福利增长效应。

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和商品运输成本都较低,因而,俄罗斯从中国进口质量和类别相同的产品,其价格水平要比从欧美和日韩等国进口的商品低。

俄罗斯消费者可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从而产生国民福利的增长效应。

  三是资源优化配置效应。

贸易自由化可使生产要素更加自由地在两国间流动,从而使中俄的优势资源实现最佳配置。

例如,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产业技术和俄罗斯的自然资源与科技资源等,将会在两国间进行合理化、效率化和市场化配置。

  四是投资扩展效应。

中俄两国如实现贸易自由化,必将带动双方相互投资的扩展与深化。

因为贸易自由化为投资所必需的资本、人员、技术设备和原材料自由流动创造了前提和条件。

可以预计,中俄贸易自由化将使中国对俄投资形成一个新的高潮。

  五是区域战略对接效应。

中国早已启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俄罗斯也已制定开发建设远东外贝加尔地区的长期战略。

两国政府首脑都一致表示,双方的区域发展战略应进行合理对接,而贸易自由化将为两国区域发展战略对接创造必要的和非常有利的条件,使两国的战略对接能够真正落实并产生积极的社会经济效应。

  上述分析说明,中俄建立自由贸易区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中俄两国对贸易自由化不仅有客观需要,而且也具备了基本条件,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良好发展态势和睦邻友好关系的日益巩固和深化,为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创造了非常有利的大环境。

  二是中俄近20年的经贸合作使双边经贸关系日益密切、巩固,并呈现加速发展势头。

  双方日益加强相互了解和信任,不断扩展和深化合作领域,对解决双边贸易和投资领域存在的一些障碍和问题(如“灰色清关”问题等)都有诚意和共识,在这样的基础上,实现中俄贸易自由化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三是中俄边境经贸合作已为中俄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早在1996年,中俄就在边境两侧的多个口岸城市建立了互市贸易区,边民互市贸易一片繁荣。

2006年,双方在绥芬河口岸中俄边境两侧合作建立“一区跨两国”的“绥(绥芬河)一波(波格拉尼奇内)自由贸易综合体”。

这实际上就是封闭性的边境自由贸易区,该区2008年正式投入运[1]。

  此外,中国企业在俄罗斯的波格拉尼奇内、乌苏里斯克等地建立了米哈工业园、康吉经贸合作区和华宇十月工业园等,且运行态势良好。

  2009年8月,中国批准在绥芬河市建立综合保税区,预计2010年建成并投入运行。

2009年,中国又批准在中、俄、朝边境地区建立“长(长春市)吉(吉林市)图(图们市)国际经济合作先导区”,并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目前,中、俄、朝、韩正积极推进在图们江流域的国际合作,这也有利于中俄自由贸易区的形成。

  四是中俄之间已初步建立起商品物流网络体系,铁路、公路、空运和海运的物流大通道已经形成。

目前,中俄双方正在合作建设连接黑河与布拉戈维申斯克和抚远一哈巴罗夫斯克的铁路大桥,以全面打通中俄贸易通道中的两个“瓶颈”和结点,为中俄两国商品的自由流动创造必要条件。

  综上所述,中俄实行贸易自由化不仅顺应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大趋势和两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也具备了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基础条件。

然而,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和贸易遭到重创,中俄贸易自由化也自然受到了影响。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经贸形势的影响

  

(一)2009年经济增长大幅下滑,2010年经济前景仍不乐观

  2000—2008年,俄罗斯经济一直保持着6%以上的增长速度(2002年除外)。

但2009年出现大逆转。

2007年,俄罗斯GDP达到1.35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七大经济体。

2008年,这一数字上升至1.6万亿美元。

2009年,俄罗斯GDP仅为39.0161万亿卢布,约合1.28342万亿美元,比2008年减少3000多亿美元(2009年年初,俄罗斯政府对2009年俄罗斯GDP增长的预期为7%,但实际比2008年下降7.9%。

这意味着国际金融危机使俄罗斯的经济衰退程度达到15%)。

而2010年俄罗斯经济增长仍不乐观:

俄罗斯政府预测GDP增长1.6%,但俄罗斯宏观经济分析和短期经济预测中心预测为1.3%(这是在对俄罗斯660家大型企业负责人进行调查后得出的结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1月26日发布的最新预测数据是,2010年俄罗斯GDP增长有望实现3.6%;

世界银行2010年1月20日发布的报告预测,在石油价格保持在每桶76美元的情况下,2010年俄罗斯GDP将增长3.2%。

按照俄罗斯中央银行行长谢尔盖·

伊格纳季耶夫的乐观预测,俄罗斯经济要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以前的水平需3年时间。

  

(二)外贸大幅下滑,实体经济严重受挫

  国际金融危机不但使世界市场严重萎缩,还使世界油价和原材料产品价格一路走低,从而使俄罗斯对外贸易大幅度下滑。

2009年,俄罗斯对外贸易总额为4690亿美元,同比下降36.19%。

2009年1”10月,俄石油出口下降48.2%,天然气出口下降45.9%,化工产品出口下降42.5%,金属及其制品出口下降46%,森工产品出口下降32.5%,设备和交通工具出口下降30.6%,粮食及粮食加工产品出口下降18.1%。

与此同时,国内市场需求萎靡不振,再加上信贷紧缩、贷款利率居高不下和企业融资困难等因素,使俄罗斯实体经济遭受重创。

很多企业资金链断裂,生产和销售日益困难,特别是俄罗斯的能源企业、汽车企业、冶金企业、机器制造企业和建筑企业的情况尤为严重。

俄罗斯四大石油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联合请求政府为其提供贷款,以偿还从西方国家的借贷。

而汽车企业无论是生产还是销售都出现大幅下降。

2009年1-9月,俄罗斯轿车生产下降62.9%,载重汽车生产下降75.4%;

2009年第一季度,国内汽车销售量同比下降40%。

  (三)投资环境恶化,外商投资减少,资本大量外逃

  多年来,俄罗斯对固定资产投资明显不足。

正常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不应低于25%,而俄罗斯只占15%。

目前,俄罗斯约有50%的投资项目处于停工状态,70%的设施需要维修。

世界上生产设备使用期限一般为8—9年,而俄罗斯设备的实际使用期限已达33年,设备的平均磨损率达到70%以上。

  很多发展中国家或经济转型国家都通过积极利用外资来弥补本国的资金短缺,而俄罗斯在这方面却没有取得明显成效。

国际金融危机使俄罗斯投资环境恶化,外商投资大幅度下降。

2009年上半年,俄罗斯利用外资321.63亿美元,同比下降30.9%。

其中,外国直接投资为60.9亿美元,同比下降45%。

目前,俄罗斯每年对外资的需求达5000亿美元左右(俄罗斯专家的意见),但每年的外资流人量只相当于需求的2%-3%左右。

一方面是外商投资减少,另一方面是资本大量外逃。

2008年8-9月,资本外逃达到330亿美元,10月增至500亿美元。

国际金融危机使外商从俄境内抽走资金1400亿美元。

  (四)通胀率显著上升,失业人口大幅增加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俄罗斯股市暴跌,从而使上市公司资产和广大股民资产大大缩水。

由于美元对欧元汇率下跌,致使美元贬值,从而使持有美元的俄罗斯银行和居民的货币资产缩水。

又由于卢布对美元汇率下跌,从而使俄罗斯居民的货币收入缩水。

同时,由于进口紧缩和国内供给不足而导致物价上涨,俄罗斯通胀率居高不下。

2008年1—10月,俄罗斯通胀率达到11.6%,2009年全年通胀率达到8.8%。

2010年,俄罗斯政府的目标是把通胀率控制在9%—10%之间。

与高通胀率相伴的是失业率上升、失业人口增加和拖欠工资现象普遍化。

由于大量企业亏损和破产,到2008年10月,俄罗斯失业人口达到460万。

按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到2009年6月,俄罗斯失业人口应在630万(但据俄官方统计,登记失业人口为260万)。

  (五)财政出现大量赤字,外汇储备急剧减少

  2009年,俄罗斯出现近10年来的首次财政赤字。

2009年,俄罗斯财政预算收入为7.336万亿卢布,预算支出为9.6622万亿卢布,财政赤字达2.3261万亿卢布,占GDP的6.9%。

如果加上从国民福利基金中调拨的贷款,财政赤字应占GDP的7.3%。

俄罗斯出现财政赤字的主要原因是:

一方面石油价格下跌,石油出口减少,使财政收入减少;

另一方面,为了反危机,财政支出显著扩大。

为了尽量维持财政平衡,俄罗斯不得不从储备资金(财政储备资金,而不是指外汇储备)中调拨资金,但仍无法弥补巨额的财政支出。

2010年,俄罗斯仍需向大型骨干企业、国家高新技术项目、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项目等投入巨额资金,而总规模为4697亿美元的外债也须偿还到期的本息。

因此,2010年俄罗斯财政仍将处于入不敷出的赤字状态。

国际金融危机之前,俄罗斯拥有近6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其中,美元占50%,欧元占40%,英镑占10%。

  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元和英镑贬值,使俄罗斯外汇储备损失了301亿美元。

由于国际汇率剧烈波动,俄罗斯资本大量外逃,卢布面临巨大贬值压力,俄罗斯中央银行被迫抛售美元以稳定卢布,结果又造成外汇损失严重。

此外,为了反危机不得不动用大量外汇储备,到2008年11月14日,俄罗斯外汇储备减至4535亿美元;

到2009年3月更降为3760亿美元,外汇储备减少了近一半。

三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俄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影响

  在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各国采取一些保护市场和就业的措施。

这是市场经济和政府调控的一种本能反应。

与此同时,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力促回归自由贸易的轨道。

因此,我们认为,从整体和主流角度看,国际金融危机非但不会使中俄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变成泡影,相反,它还为中俄建立自由贸易区提供了契机,将会加速中俄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

理由如下:

  第一,由于国际金融危机,俄罗斯连续保持近10年的高经济增长下跌了7.9%;

连续10年的无赤字财政出现近2.3万亿卢布的赤字;

社会失业率居高不下,达到8.8%的水平;

外汇储备从近6000亿美元缩减至3000多亿美元;

2009年对外贸易同比下降36%以上;

金融业和股市受到严重冲击,信贷紧缩,贷款利率水平始终在8.5%以上;

企业融资困难,固定资产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都大幅度下降;

居民实际收入减少,有效需求明显萎缩。

这一切使俄罗斯清醒地认识到,俄罗斯无法游离于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之外,靠贸易保护不能使其尽快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并实现经济振兴,仅靠自己的力量也无法实现其雄心勃勃的战略目标。

明智的选择应该是,借助区域自由贸易,借助外部市场和外部投资给俄罗斯经济注入活力并推动其经济尽快走出危机,走上经济复苏与增长之路。

因此,与中国密切合作,共同建立自由贸易区,应成为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俄罗斯的一项重要战略抉择。

  第二,国际金融危机使俄罗斯对外贸易受到严重影响,与2008年相比,2009年外贸总额下滑了36%以上。

俄罗斯的对外贸易,尤其是资源性产品出口是国家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

俄罗斯的主要出口市场在欧美和独联体其他国家,但2009年1—9月的统计数据表明,俄罗斯与欧美和独联体其他国家的贸易额都出现了大幅度下降。

同欧盟的贸易额为1617.58亿美元,同比下降43.7%;

与独联体其他国家的贸易额为469.85亿美元,同比下降45%;

同亚太地区国家的贸易额为665.79亿美元,同比下降44.8%。

欧美国家是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重灾区,彻底走出危机并实现经济复苏还有待时日。

从战略角度看,俄罗斯应努力开拓新的出口市场,尤其应扩大中俄之间的贸易规模,以实现出口多元化、稳定化的目标。

中国既是俄罗斯的最大邻国,又是世界上最具潜力的新兴市场。

因此,俄罗斯应该认识到,与中国共同建立自由贸易区对于扩大中俄贸易规模、实现贸易多元化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三,国际金融危机使俄罗斯资金严重短缺,国家财政力不从心。

中国经济虽然也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但金融系统没有受到太大影响,银行放贷资金充裕,国家外汇储备已升至2.3万亿美元,很多大型企业对境外投资跃跃欲试。

俄罗斯应该看到,如果与中国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实现贸易自由化和投资宽松化、便利化,中国对俄罗斯的投资将会扩大和深化,尤其是对俄罗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资源开发和深加工领域以及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开发建设的投资都会大幅度增加。

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俄罗斯的资金短缺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加速俄罗斯的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俄罗斯产业的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

  第四,国际金融危机使俄罗斯卢布贬值,失业人数增加,拖欠工资现象严重,居民收入水平下降,有效支付能力减弱。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广大消费者更需要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

而通过实现中俄贸易自由化,把中俄贸易纳入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为俄罗斯市场提供安全可靠、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不但可使广大俄罗斯消费者受益,减轻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还可使中国产能过剩问题得到缓解。

这既是中俄合作的客观要求,也是一种双赢的选择。

因此,贸易自由化会得到广大俄罗斯消费者,尤其是中低收入消费者的支持。

  第五,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美国加紧与韩国等进行自由贸易谈判,意在扩大其与东亚地区的自由贸易范围。

中国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与东盟开始了全面建设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并与新加坡、智利和秘鲁国等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

日本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提出了“建立东亚共同体”的倡议。

目前,在东北亚地区乃至东亚地区,除了俄罗斯、蒙古国和朝鲜之外,一些主要经济体都已加入到区域贸易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之中,而俄罗斯已经处于被边缘化或自我边缘化的地位。

因此,从中、日、韩和东南亚国家都在加速贸易自由化的努力之中,俄罗斯应该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贸易自由化这一大趋势,认识到自己被边缘化的处境,认识到与中国共同建立自由贸易区将会为自身带来的现实利益和战略利益。

  第六,中国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不俗表现和在世界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所起的突出作用,应该能够加强俄罗斯与中国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的信心和兴趣。

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下,欧美各国,包括俄罗斯在内的经济增长都出现了大幅度下滑,而中国却保持了8.7%的增长率,可以说是一枝独秀。

  中国对外贸易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虽然也出现了下滑,但跌幅只有21%,外贸顺差仍达[354.7亿美元,外汇储备增至2.3万亿美元。

国际金融危机对欧美各国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造成了灾难性的打击,但中国整个银行业可以说是稳如泰山,无论是生产性贷款还是消费性贷款都实行宽松的融资政策,银行资金充裕,流动性良好,不但全力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收购或并购,还为中俄石油管道建设和中国供油项目中的俄方公司提供250亿美元的贷款。

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预计仍将在8%以上,中国的内需市场将会不断扩大,金融实力将不断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自由贸易谈判进程将会不断推进。

中国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与众不同的表现和目前及将来的经济形势应能使俄罗斯认识到,与中国实行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有利于俄罗斯恢复经济增长和加快走出危机,有利于其开拓海外市场和利用中国的对外投资资金。

因此,选择与中国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应该成为一种共识。

  最后,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共同建立了三国关税同盟。

虽然关税同盟只是自由贸易区的初级形式,但俄、白、哈的这一重要举措表明:

三国都认识到,要有效地应对危机和走出经济困境,需要各国间更紧密的区域经贸合作,而不是孤军奋战;

商品和人员的自由流动会增加三国的贸易总量,有利于资源在三国之间进行优化配置,从而促进三国经济的共同发展。

俄罗斯并不是完全拒绝自由贸易,只是在寻找合适的形式、合适的合作伙伴进行更密切的贸易及投资方面的互惠安排。

我们应该看到,这是俄罗斯向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区域贸易自由化迈出的重要一步,是俄罗斯国际经贸合作理念和自由贸易理念的一个重要变化,也是俄罗斯今后走向区域自由贸易的一次尝试。

  上述分析表明,国际金融危机不会阻断中俄实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相反,国际金融危机将会推动中俄两国认真考虑建立自由贸易区的问题,将成为中俄自由贸易的助推器。

  (责任编辑:

农雪梅)

  (作者单位: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注释:

  [1]李金波:

《建立中俄“绥一波自由贸易区”的构想》,《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5年第2期。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0年第10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