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4第一单元3《哈姆莱特》精选课时练习含答案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7966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4第一单元3《哈姆莱特》精选课时练习含答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必修4第一单元3《哈姆莱特》精选课时练习含答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必修4第一单元3《哈姆莱特》精选课时练习含答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必修4第一单元3《哈姆莱特》精选课时练习含答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必修4第一单元3《哈姆莱特》精选课时练习含答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人教版必修4第一单元3《哈姆莱特》精选课时练习含答案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人教版必修4第一单元3《哈姆莱特》精选课时练习含答案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人教版必修4第一单元3《哈姆莱特》精选课时练习含答案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人教版必修4第一单元3《哈姆莱特》精选课时练习含答案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人教版必修4第一单元3《哈姆莱特》精选课时练习含答案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人教版必修4第一单元3《哈姆莱特》精选课时练习含答案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人教版必修4第一单元3《哈姆莱特》精选课时练习含答案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人教版必修4第一单元3《哈姆莱特》精选课时练习含答案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人教版必修4第一单元3《哈姆莱特》精选课时练习含答案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人教版必修4第一单元3《哈姆莱特》精选课时练习含答案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人教版必修4第一单元3《哈姆莱特》精选课时练习含答案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人教版必修4第一单元3《哈姆莱特》精选课时练习含答案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人教版必修4第一单元3《哈姆莱特》精选课时练习含答案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4第一单元3《哈姆莱特》精选课时练习含答案2.docx

《人教版必修4第一单元3《哈姆莱特》精选课时练习含答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4第一单元3《哈姆莱特》精选课时练习含答案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必修4第一单元3《哈姆莱特》精选课时练习含答案2.docx

人教版必修4第一单元3《哈姆莱特》精选课时练习含答案2

人教版必修4第一单元3.《哈姆莱特》精选课时练习(含答案)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1.“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哈姆莱特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人物形象。

如歌德把他复仇的延宕归结为他的懦弱无能、多愁善感;柯乐律治认为是敏感与过多的思考导致了他的悲剧结局。

请结合全剧,说说你心中的哈姆莱特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观点一哈姆莱特是一个有思想的王子。

他目光敏锐,思想深刻,又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当他父亲的灵魂揭发了事情的真相后,他马上意识到一切反常现象的根源在于时代的颠倒混乱,自己不仅要为父报仇,而且要重整乾坤。

“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担起重整乾坤的责任!

观点二哈姆莱特是一个快乐的王子。

他在国外留学,接受了人文主义教育,对人生、世界都有新的看法。

他是一个有着美好理想的青年。

我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中人物之间的冲突有哪些?

写这些矛盾冲突有什么作用?

3.结尾哈姆莱特走向了死亡,但他能够在临死前手刃仇人,与仇人同归于尽,你认为他的复仇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4.课文节选部分安排了哪些悬念?

这样悬念迭生的情节安排有什么好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罗密欧及鲍尔萨泽持火炬、锹锄等上。

罗密欧把那锄头跟铁钳给我。

且慢,拿着这封信;等天一亮,你就把它送给我的父亲。

把火把给我。

听好我的吩咐,无论你听见什么瞧见什么,都只好远远地站着不许动,免得妨碍我的事情;要是动一动,我就要你的命。

我之所以要跑下这个坟墓里去,一部分的原因是要探望探望我的爱人,可是主要的理由却是要从她的手指上取下一个宝贵的指环,因为我有一个很重要的用途。

所以你赶快给我走开吧;要是你不相信我的话,胆敢回来窥伺我的行动,那么,我可以对天发誓,我要把你的骨骼一节一节扯下来,让这饥饿的墓地上散满了你的肢体。

我现在的心境非常狂野,比饿虎或是咆哮的怒海都要凶猛无情,你可不要惹我性起。

鲍尔萨泽少爷,我走就是了,绝不来打扰您。

罗密欧这才像个朋友。

这些钱你拿去,愿你一生幸福。

再会,好朋友。

鲍尔萨泽(旁白)虽然这么说,我还是要躲在附近的地方看着他;他的脸色使我害怕,我不知道他究竟打算做出什么事来。

(退后)

罗密欧你无情的泥土,吞噬了世上最可爱的人儿,我要掰开你的馋吻,(将墓门掘开)索性让你再吃一个饱!

帕里斯这就是那个已经放逐出去的骄横的蒙太古,他杀死了我爱人的表兄,据说她就是因为伤心他的惨死而夭亡的。

现在这家伙又要来盗尸挖墓了,待我去抓住他。

(上前)万恶的蒙太古!

停止你的罪恶的工作,难道你杀了他们还不够,还要在死人身上发泄你的仇恨吗?

该死的凶徒,赶快束手就捕,跟我见官去!

罗密欧我果然该死,所以才到这儿来。

年轻人,不要激怒一个不顾死活的人,快快离开我走吧;想想这些死了的人,你也该胆寒了。

年轻人,请你不要激动我的怒气,使我再犯一次罪;啊,走吧!

我可以对天发誓,我爱你远过于爱我自己,因为我来此的目的,就是要跟自己作对。

别留在这儿,走吧;好好留着你的活命,以后也可以对人家说,是一个疯子发了慈悲,叫你逃走的。

帕里斯我不听你这种鬼话;你是一个罪犯,我要逮捕你。

罗密欧你一定要激怒我吗?

那么好,来,朋友!

(二人格斗)

侍童哎哟,主啊!

他们打起来了,我叫巡逻的人来!

(下)

帕里斯(倒下)啊,我死了!

——你倘有几分仁慈,打开墓门来,把我放在朱丽叶的身旁吧!

(死)

罗密欧好,我愿意成全你的志愿。

让我瞧瞧他的脸;啊,茂丘西奥的亲戚,尊贵的帕里斯伯爵!

当我们一路上骑马而来的时候,我的仆人曾经对我说过几句话,那时我因为心绪烦乱,没有听得进去。

他说些什么?

好像他告诉我说帕里斯本来预备娶朱丽叶为妻。

他不是这样说吗?

还是我做过这样的梦?

或者是我神经错乱,听见他说起朱丽叶的名字,所以发生了这种幻想?

啊!

把你的手给我,你我都是记录在厄运的黑册上的人,我要把你葬在一个胜利的坟墓里。

一个坟墓吗?

啊,不!

被杀害的少年,这是一个灯塔,因为朱丽叶睡在这里,她的美貌使这一个墓窟变成一座充满光明的欢宴的华堂。

死了的人,躺在那儿吧,一个死了的人把你安葬了。

(将帕里斯放入墓中)人们临死的时候,往往反会觉得心中愉快,旁观的人便说这是死前的一阵回光返照。

啊!

这也就是我的回光返照吗?

啊,我的爱人!

我的妻子!

死虽然已经吸去了你呼吸中的芳蜜,却还没有力量摧残你的美貌。

你还没有被他征服,你的嘴唇上、面庞上,依然显着红润的美艳,不曾让灰白的死亡进占。

提伯尔特,你也裏着你的血淋淋的殓衾躺在那儿吗?

啊!

你的青春葬送在你仇人的手里,现在我来替你报仇了,我要亲手杀死那杀害你的人。

原谅我吧,兄弟!

啊!

亲爱的朱丽叶,你为什么仍然这样美丽?

难道那虚无的死亡,那枯瘦可憎的妖魔,也是个多情种子,所以把你藏匿在这幽暗的洞府里做他的情妇吗?

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我要永远陪伴着你,再不离开这漫漫长夜的幽宫。

我要留在这儿,跟你的侍婢,那些蛆虫们在一起。

啊!

我要在这儿永久安息下来,从我这厌倦人世的凡躯上挣脱厄运的束缚。

眼睛,瞧你的最后一眼吧!

手臂,做你最后一次的拥抱吧!

嘴唇,啊!

你呼吸的门户,用一个合法的吻,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吧!

来,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巉岩上冲撞过去吧!

为了我的爱人,我干了这一杯!

(饮药)啊!

卖药的人果然没有骗我,药性很快地发作了。

我就这样在这一吻中死去。

(死)

(节选自《罗密欧与朱丽叶》,有删改)

5.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罗密欧咒骂坟墓,却又感到坟墓是一座“充满光明的欢宴的华堂”,这种对同一事物的矛盾看法,表明朱丽叶的死给罗密欧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是他悲痛欲绝的表现。

B.作者借罗密欧之口,把朱丽叶的坟墓比作“灯塔”和“华堂”,寄托了作者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

C.“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充分暗示了新生力量在同旧势力作斗争时,付出的代价是苦涩的、巨大的。

D.“眼睛,瞧你的最后一眼吧!

”这里的“眼睛”和后面的“手臂”“嘴唇”都是指朱丽叶。

这几句话,表达了罗密欧对生活的眷恋之情。

6.文中罗密欧对他的仆人说了一连串命令和夹有恐吓的话,试分析这样的语言描写有何作用。

7.剧中罗密欧对坟墓、死亡有什么样的矛盾看法?

这种对同一事物的矛盾看法说明了什么?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与西方文化相比,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精神,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现在的人本主义是西方的舶来品,而根本不知道它原来是中国文化的土特产。

在中国文化中,从西周以来就奠定了以人为本的文化,直至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才高举起人本主义的旗帜,启发人不要做神的奴隶,要做人自己。

它的思想来源之一是古希腊罗马文化,而更重要的来源是16世纪以后传教士们从中国传回去的以人为本的人文文化。

中国文化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重点就在于人不是由命运主宰的,不是神的奴隶,而是要靠自身德行的提升。

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决定人的命运的根本因素是人自己的德行,以“德”为本,而不是外在的“天命”。

中国文化非常强调修身。

《大学》的第一句话是: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第一个“明”是发扬光大,第二个“明”是形容这个德是光明正大的。

每个人都有明德,我们要把它发扬出来。

《大学》还有“八条目”: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中间修身是关键,所以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修身就是自我德行的提升和完善,不仅仅是在口头上、认识上,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上提升自己。

为了不断提升自我的德行,就必须防止物欲的引诱和腐蚀,人不能成为物的奴隶。

先秦末期的思想家荀子在书里记载了一句谚语:

“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

”意思是说,君子能够控制和管理物,而小人会被物控制住。

《管子·心术》亦云“无以物乱官,毋以官乱心”。

人如果放纵自己,对欲望无止境地追求,就会被物控制住,丧失自己的独立性、主体性、能动性,而沦为物的奴隶。

随着科技的发展,受“科技万能”思想的影响,人类喊出了“人定胜天”的豪言壮语;为了满足贪欲,人类对自然的征服、改造异化成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掠夺,这使人沦为物欲的奴隶,也使人本主义逐渐被异化为人类要去主宰天地万物的“人类中心主义”了。

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传统是“以天为则”。

人绝对不能去做万物的主宰,相反,恰恰是要向天地万物学习,道法自然。

天地有很多品德。

我们看到天地从来没有因为喜欢不喜欢而舍弃一些东西,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也是光明普照的,“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天地是这样广大无私,包容万物。

天地又是非常诚信的。

我们观察天的变化之道,看到春夏秋冬四时是没有差错的,这就是诚。

孟子说: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这也就是说,人道是从天道学来的。

天道是诚,所以我们人也要诚。

很多人说中国的文化讲的是“天人合一”,其实更准确地说应当是“天人合德”,即人与天在德行上的一致。

(选自《中国文化中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有改动)

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先于西方文化产生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的土特产,对西方文化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B.西方传教士将中国以人为本的思想带回欧洲,引发启蒙运动对神本主义的批判,启发人们不做神的奴隶,而要做人自己。

C.中国文化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强调决定人命运前途的根本因素不是外在力量,而是人自身的德行。

D.修身就是要人在思想上、行动上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我的德行。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第1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指出人本主义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人文精神。

B.全文采用总分总结构,充分论证了中国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核心是自己的德行的观点。

C.文章在论证中国文化强调修身的观点时,运用了引证的方法,使论证更令人信服。

D.文章后三段采用的是并列式论证结构,对“德行”进行了由人到自然的拓展,深化了对人本主义的解读。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洲启蒙运动时期高扬人本主义旗帜,这与中国文化以人为本的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B.人要提升自我德行,就要警惕物欲的腐蚀,中国文化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的是人的自我管理,是向内管住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C.“以人为本”主张人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道法自然;“人类中心主义”则主张人决定一切,自然万物都要由人主宰。

D.中国文化特别注重修身,古人不论是做学问,还是治家理国,都是以自我修养的提升和完善为根本的。

11.体会下面的人物语言的作用。

(1)(哈姆莱特)就在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出一切都是上天预先注定。

(2)(奥斯里克)他是一位完善的绅士,充满着最卓越的特点,他的态度非常温雅,他的仪表非常英俊;说一句发自衷心的话,他是上流社会的指南针,因为在他身上可以找到一个绅士所应有的品质的总汇。

(3)(王后)他身体太胖,有些喘不过气来。

来,哈姆莱特,把我的手巾拿去,揩干你额上的汗。

王后为你饮下这一杯酒,祝你的胜利了,哈姆莱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娜拉照我现在这样子,我不能跟你做夫妻。

海尔茂我有勇气重新再做人。

娜拉在你的泥娃娃离开你之后——也许有。

海尔茂要我跟你分手!

不,娜拉,不行!

这是不能设想的事情。

娜拉(走进右边屋子)要是你不能设想,咱们更应该分开。

(拿着外套、帽子和旅行小提包又走出来,把东西搁在桌子旁边椅子上)

海尔茂娜拉,娜拉,现在别走。

明天再走。

娜拉(穿外套)我不能在生人家里过夜。

海尔茂难道咱们不能像哥哥妹妹那么过日子?

娜拉(戴帽子)你知道那种日子长不了。

(围披肩)托伐,再见。

我不去看孩子了……

海尔茂可是,娜拉,将来总有一天——

娜拉那就难说了。

我不知道我以后会怎么样。

海尔茂无论怎么样,你还是我的老婆。

娜拉托伐,我告诉你。

我听人说,要是一个女人像我这样从她丈夫家里走出去,按法律说,她就解除了丈夫对她的一切义务。

不管法律是不是这样,我现在把你对我的义务全部解除。

你不受我拘束,我也不受你拘束。

双方都有绝对的自由。

拿去,这是你的戒指,把我的也还我。

海尔茂连戒指都要还?

娜拉要还。

海尔茂拿去

娜拉好。

现在事情完了。

我把钥匙都搁在这……

海尔茂完了!

完了!

娜拉,你永远不会再想我了吧?

娜拉喔,我会时常想到你,想到孩子们,想到这个家。

海尔茂我可以给你写信吗?

娜拉不,千万别写信。

海尔茂可是我总得给你寄点儿——

娜拉什么都不用寄。

海尔茂你手头不方便的时候我得帮点忙。

娜拉不必,我不接受生人的帮助。

海尔茂娜拉,难道我永远只是个生人?

娜拉(拿起手提包)托伐,那就要等奇迹中的奇迹发生了。

海尔茂什么叫奇迹中的奇迹?

娜拉那就是说,咱们俩得改变到——喔,托伐,我现在不相信世界上有奇迹了。

海尔茂可是我信。

你说下去,咱们俩都得改变到什么样子——?

娜拉改变到咱们在一块儿过日子真正像夫妻。

再见。

(她从门厅走出去)

海尔茂(倒在靠门的一张椅子里,双手蒙着脸)娜拉!

娜拉!

(四面望望,站起身来)屋子空了。

她走了。

(心里闪出一个新希望)啊!

奇迹中的奇迹——(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

(节选自《玩偶之家》,有删改)

(注)《玩偶之家》是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创作的戏剧作品,作于1879年。

主要写主人公娜拉与丈夫海尔茂之间的冲突,娜拉的丈夫像对待宠物一样喜爱娜拉,却无情地剥夺了娜拉的独立人格。

在一系列矛盾冲突中,娜拉看透了丈夫的自私和虚伪,认清了自己在家庭中“玩偶”般从属于丈夫的地位,最终愤然出走。

选文为本剧最后一幕。

1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舞台说明中“穿外套”“戴帽子”“围披肩”“拿起手提包”等一系列动作,表明娜拉早已为出走做了周全的准备。

B.娜拉说的“奇迹中的奇迹”指的是两人都要改变自己,即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C.“我现在不相信世界上有奇迹了”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建立真正的夫妻关系只是一种幻想,而现在幻想已经破灭。

D从选文内容来看,娜拉对海尔茂十分了解,但正是这种了解,使娜拉拒绝和海尔茂继续在一起。

13.选文中“你的泥娃娃”指的是谁?

“生人”指的是谁?

为什么要这样称呼?

14.剧本的结尾是“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

对这个结尾,萧伯纳的评论是:

“在她身后关门的‘砰’的一声,比滑铁卢的大炮还要响。

”请谈谈你对这一结尾的理解和看法。

15.从课文中可以看出雷欧提斯是一个怎样的人?

16.哈姆莱特最终与对手克劳狄斯同归于尽,对于这种结局,你认为哈姆莱特能否避免?

阅读文本,完成各题。

绳子的故事

莫泊桑

这是个赶集的日子。

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

整个集市都带着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畜的酸臭气。

布雷奥戴村的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

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高纳大爷具有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

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丢脸。

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了。

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

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

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

“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色皮夹子一只。

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

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家。

送还者得酬金二十法郎。

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

他问道:

“奥士高纳大爷在这儿吗?

”坐在餐桌尽头的奥士高纳大爷回答说:

“在。

”于是宪兵大队长又说:

“奥士高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

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

“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

马具商马朗丹先生,他看见您捡到啦。

老人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

“啊!

这个乡巴佬!

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您瞧!

”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

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

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

根据奥士高纳大爷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

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同时告诉奥士高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

消息传开了。

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过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

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

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

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

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长工马利于斯·博迈勒,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

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消息传到了四乡。

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

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在酒馆里、在教堂门口讲。

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

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

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

他好像觉得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

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

他朝一位庄稼汉走过去。

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

“老滑头,滚开!

”然后转身就走。

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越来越感到不安。

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

他想抗议。

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

他回到家里,又羞又恼。

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

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

于是,他重新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每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更加有力的抗议,更加庄严的发誓。

然而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

他眼看着消瘦下去。

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

年初,他含冤死去。

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

“一根细绳……乡长先生,您瞧,绳子在这儿。

(有删改)

1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叙事详略得当,巧妙地处理了“赶集”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中的次要人物和主要人物的关系,使主要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B.奥士高纳大爷在赶集路上捡到一段绳子,因被冤家陷害,又受到众人奚落,最后忧愤而死,小说通过这一故事,主要反映了小人物的性格悲剧。

C.小说中的下层人民思想麻木、是非不分,是荒唐社会道德的基础,但奥士高纳大爷的死不是社会道德堕落的必然悲剧,而是马具商与他的个人纠葛和他个人性格悲剧所造成的结果。

D.小说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篇没有纤巧华美的辞藻,淡淡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相交织,使全文呈现出含蓄冷峻的风格特点。

18.小说中的奥士高纳大爷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这一人物形象?

19.小说中置奥士高纳大爷于死地的力量有哪些?

请简要分析。

二、选择题

20.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读书的乐趣很难和他人分享,因为读书更多的是获得一种心照不宣的快乐,安静地读,安静地体会,才更有收获。

②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③作家刘慈欣创作的长篇小说《三体》是一部脍炙人口的科幻佳作,获得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当之无愧。

④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有那些繁文缛节。

⑤现在许多年轻人急公好义,不愿踏实学习和工作,希望参加各类电视选秀,以达到快速成名的目的。

⑥为了破解乡镇企业发展的难题,有关部门组织经济学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参加座谈,有人提到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

A.①③④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⑤⑥

2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模拟法庭辩论环节,双方继续摇唇鼓舌,精彩对辩。

在一旁直播的同学也热情高涨,不时地插入一些现场点评。

②曾经身无长物的马云,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创办了阿里巴巴,并且凭借他的毅力和才智,成了中国年轻一代创业者的楷模。

③冬天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冷风不断地从四周灌进这个破房,他紧缩在屋角,全身不停地哆嗦着,噤若寒蝉。

④我很想嘲笑自己的不自量力,但我总不愿意放弃造梦的权利。

我相信我可以拥有很幸福的生活,能享受阳光的沐浴。

⑤凭着20年的刑侦工作经验,老杨对这起凶杀案洞若观火。

⑥无论是步行还是乘车离开,母亲总是目不斜视地看着我们走远,在我们回首时她依然站在原地,直到再也望不见我们。

A.①④⑥B.②③⑥C.①③⑥D.②④⑤

2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小剧场正在上演昆曲《游园惊梦》,舞台上那青衣眼波流转,步履轻盈,才一开腔便先声夺人,楼上楼下的看客皆哄然叫好。

②《明星危情》讲述了一个女明星遭到疯狂报复,历经千难万险几乎死亡的故事。

该剧用艺术化的手法告诉观众,在娱乐圈里要做到一尘不染绝非易事。

③玉器博览会上陈列的一件件雕工精美、玲珑剔透的玉雕工艺品,深受前来参观、订货的中外客商青睐。

④这位先生对《论语》的解说,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几乎每一页都会有文字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以至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⑤《湄公河行动》取材于当时惊天动地的“10·5中国船员金三角遇害事件”,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其中那场警察扮成商人与毒枭过招的戏看得人惊心动魄。

⑥除了她的独唱无伴舞外,其他的歌舞节目都是群体性的,服装尽显华丽,演员个个长袖善舞,看得人眼花缭乱。

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⑥D.③④⑤

2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A.哈姆莱特目光敏锐,善于思考,一回国就发现了克劳狄斯的罪恶,感觉到了理想与现实的悬殊相差很远。

B.哈姆莱特作为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受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影响的少数先进人物的代表,在与邪恶势力的斗争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C.莎士比亚是要讲述一个伟大的事业承担在一个不适宜承担的人身上,因而,《哈姆莱特》注定是一个悲剧。

D.课文节选部分中,哈姆莱特告诉了霍拉旭回国的真相,而克劳狄斯却步步逼近。

最终,哈姆莱特同意与雷欧提斯比武。

三、语言表达

2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阅读经典须贯串三个原则。

首先是人性原则,阅读的经典目的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精神自我升华和灵魂自我觉醒等。

圣贤不过就是人格更完善的人。

其次是全面原则,阅读经典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数理化、史地生等必要知识的学习都可以和读经典同时进行。

再次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须考虑不同年龄、不同阶段读经典方法的区别。

对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人,在经典选择和阅读经典方式上有所分别。

25.莎士比亚剧作中的语言往往具有一种排山倒海般的气势,这得益于排比句的运用,试仿照下面的一段台词在横线上续写句子。

我用国王的名义,向英王提出恳切的要求,因为英国是他忠心的藩属,因为两国之间的友谊,必须让它像棕榈树一样发荣繁茂,因为和平的女神必须永远戴着她的荣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