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障》考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9727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11 大小:6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障》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障》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障》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障》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障》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障》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1页
《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障》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1页
《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障》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1页
《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障》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1页
《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障》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1页
《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障》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1页
《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障》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1页
《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障》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1页
《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障》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1页
《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障》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1页
《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障》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1页
《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障》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1页
《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障》考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1页
《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障》考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1页
《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障》考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障》考试题.docx

《《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障》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障》考试题.docx(1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障》考试题.docx

《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障》考试题

2017-2018《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障》考试题

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障

复习题

第一章导论

1.

专业技术人员的权益是指专业技术人员作为社会人、国家公民、劳动者和职业群体中的

一员所应享受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权利。

答案:

2.

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卫生技术人员以及按照公务员管理或参照公

务员管理的人员均可统计为专业技术人员。

答案:

3.

平等权强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并有权享受法律保护,不

受任何歧视。

答案:

4.

人身自由权是人身权的首要内容,它强调的是权利主体又在法律范围内自主支配自己的

行动的权利,他人不得妨碍。

答案:

5.

人身权与财产共同构成了民法中的两大类基本民事权利。

答案:

6.

财产权是实现公民权利的基本保证。

答案:

7.

公民权的核心内容主要指政治权利涉及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等方面的权利。

答案:

8.

用人单位可以阻扰员工参与政治活动,并干预员工的个人生活偏好、生活方式或业务参

加社会活动等。

答案:

9.

教育权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

答案:

10.劳动权又称工作权,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获得工作机会并享有相应报酬和社会保障的

权利。

答案:

11.就业权包括平等就业权和自由择业权。

答案:

12.劳动报酬权是劳动者通过自己的劳动和付出所应获得的物质利益,包括工资和其他合法

收入。

答案:

13.休息休假权是劳动者通过自己的劳动和付出所应获得的物质利益,包括工资和其他合法

收入。

答案:

14.劳动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重要基本权利,也是一项重要的基本人权,可以分为个体劳

动权和集体劳动权。

答案:

15.个体劳动权是劳动者通过集体协商而得以实现的劳动权利。

答案:

16.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权利是专业技术人员专有的、排他性的权利。

答案:

17.劳动安全权是指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享有使自己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免遭职业危害

并得到有效保护的权利。

答案:

18.劳动者权为提高自身工作技能和水平,有权要求国家、用人单位提供足够的条件和设施

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

答案:

19.专业技术人员对自身拥有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无权提请国家、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

进行公正、科学的认证和评价,获得相应的学衔、称号和奖励。

答案:

20.联合国有关国际公约给缔约国规定了三种类型或三种层次的权益保护义务是遵守义务、

保护义务和实现义务。

答案:

21.用人单位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劳动权和其他公民权利的保护和实现不

负有责任。

答案:

22.专业技术人员可通过新闻媒体、公益性维权机构等保护自身权益。

答案:

23.遵守义务要求缔约国采取措施,防止第三方妨碍有关权利。

答案:

24.当专业技术人员因个人或外部无法控制的原因不能实际享受法定权益时,国家应采取措

施促进这些权益的实现,使之成为实有权益。

答案:

25.遵守义务主体主要涉及立法权或规则制定权的国家机构。

答案:

26.保护义务要求国家机构依法采取措施,防止专业技术人员各项权益受到用人单位、国家

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侵害。

答案:

27.在保护专业技术人员劳动权益方面,不同的用人单位适用同一法律规定。

答案:

2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特征。

A、社会的专门人才

B、知识工作者

C、脑力劳动者

D、高学历人才

答案:

D

29.除平等权、人身权、财产权、教育权、政治权和自由权外,公民的基本权益包括

A、文化权

B、就业权

C、执业权

D、参与管理权

答案:

A

30.()是指公民参加文学创作、科学研究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A.财产权

B.教育权

C.人身权

D.文化权

答案:

D

31.(

)属于一种原始的、绝对的权利,是指与主体人身不可分离的权利。

A.人身权

B.劳动报酬权

C.休息休假权

D.劳动安全权

答案:

A

32.(

)是指专业技术人员拥有自身智力劳动所获得成果的精神和物质利益,并具有依法

确认获得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A.执业权;

B.能力认证或评价权;

C.知识产权;

D.学术自由权。

答案:

C

33.(

)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因权益问题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时,享有的请求有关部

门对争议进行处理的权利。

A.公正管理权;

B.社会保障权;

C.职业培训权;

D.劳动人事争议提请处理权。

答案:

D

34.

是指劳动权的首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A.就业权;

B.劳动报酬权;

C.休息休假权;

D.劳动安全权。

答案:

A

35.

是指国家在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共安全和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

和特殊职业领域采取行政许可限制,执业人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能力和水平

才能从事相关职业。

A.执业权;

B.能力认证或评价权;

C.知识产权;

D.学术自由权。

答案:

A

36.(

)是肯定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学识,尊重和认可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地位和个

人价值,激励专业技术人员,主要包括专业学位、任职资格、专业技术等级评定、荣誉

称号、表彰奖励等多方面的权利。

A.就业权;

B.劳动报酬权;

C.能力认证或评价权;

D.参与管理权。

答案:

C

37.(

)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有参与包括对单位重要规章制度、重大事项和日常管理的建

议权、讨论权、知情权、参与权和一定形式的决策权。

A.就业权;

B.劳动报酬权;

C.休息休假权;

D.参与管理权。

答案:

D

38.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权益主要包括执业权、能力认证或评价权、知识产权和(

)。

A.就业权;

B.劳动报酬权;

C.休息休假权;

D.学术自由权。

答案:

D

39.我国《宪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公民和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护的义务主体不包括

)。

A.国家;

B.民间组织;

C.用人单位;

D.社会团体。

答案:

B

40.

要求缔约国避免直接或间接妨碍享有有关权利。

A.保护义务;

B.实现义务;

C.遵守义务;

D.劳动义务。

答案:

C

41.国家主体不包括(

)。

A.立法机构;

B.政府;

C.司法机构;

D.执法机关。

答案:

D

42.下列不符合国家为促进专业技术人员权益的实现的措施是。

A.国家通过刺激经济发展,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就业岗位;

B.通过财政预算,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各项经济待遇;

C.通过创造有利的工作条件和社会环境,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社会地位;

D.工会密切联系职工,听取和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

答案:

D

43.下列不属于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护的方式是。

A.武力;

B.法律;

C.政策;

D.舆论。

答案:

A

 

第二章劳动合同和聘用合同的订立和维护

1.

因劳动者过错,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接触约定服务期的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不用向用

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答案:

2.

劳动合同和聘用合同,是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或人事关系、

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具有法定约束力。

答案:

3.

合同订立权是指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劳动者要求依法订立合同的权利,包括订立过程中

的平等权、参与权、知情权等。

答案:

4.

对国有单位而言,在单位利益、劳动者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劳动者利益应具有更加优

先的地位。

答案:

5.

推行聘用制是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

答案:

6.

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度的目的在于转换事业单位的用人机制。

答案:

7.

人事关系与一般劳动关系的区别在于涉及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利益不同。

答案:

8.

无效聘用合同可以不经有管辖权的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确认。

答案:

9.

事业单位推行聘任制具有很多目的,下列哪一项说法正确。

A.由岗位管理向身份管理转变;

B.由法制管理向行政管理转变;

C.由行政依附关系向平等人事主体转变;

D.由单位用人向国家用人转变。

答案:

C

10.受聘人员与聘用单位负责人具有以下哪类关系可以被聘用从事该单位负责人员的秘书

或者人事、财务、纪律检查岗位的工作。

A.师生关系;

B.夫妻关系;

C.直系血亲关系;

D.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

答案:

A

11.出现下列哪一种情形,劳动者不能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A.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B.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

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

C.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续订劳动合同的;

D.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五年,在该用人单位居要职。

答案:

D

12.《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初次就业的工作人员与事业单位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

三年以上的,试用期为(

)。

A.三个月;

B.六个月;

C.九个月;

D.十二个月。

答案:

D

13.以下聘用合同不属于无效合同的是

A.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聘用合同;

B.采取欺诈、威胁等不正当手段订立的聘用合同;

C.权利义务显失公正,严重损害一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聘用合同;

D.经本人书面委托,由他人代签,本人未提出异议的聘用公司。

答案:

D

14.下列哪一部法律法规明确了事业单位原有职工具有签订聘用合同的优先权?

A、《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B、《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有关问题的解释》

C、《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

D、《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

答案:

B

15.《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规定,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合

同的,应当在()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A、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

B、自用工之日起二个月内

C、自用工之日起三个月内

D、自用工之日起半年内

答案:

A

16.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予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用之日起满一个月的

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应当按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

A、两倍的工资

B、三倍的工资

C、四倍工资

D、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答案:

A

17.用人单位违反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

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

)的标准处以罚款。

A、每人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

B、每人500元以上800元以下

C、每人500元以上1500元以下

D、每人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

答案:

D

18.根据《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的规定,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聘用

合同必须具备的条款。

A、聘用合同期限

B、岗位及其职责要求

C、岗位工作条件

D、社会保险

答案:

D

19.《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为(

A、不低于1年

B、不低于2年

C、不低于3年

D、不低于5年

答案:

C

20.《劳动合同法》规定,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可约定(

)试用期。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视情况而定

答案:

A

21.下列不属于劳动合同和聘用合同中履行应当遵循的原则的是

A.部分履行原则;

B.亲自履行原则;

C.实际履行原则;

D.协作履行原则。

答案:

A

22.下列不属于用人单位的合同履行义务的是。

A.保护专业技术人员劳动报酬权的义务;

B.保护专业技术人员休息休假的义务;

C.保护专业技术人员拥有合理工作岗位的义务;

D.保护专业技术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义务。

答案:

C

23.法定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

工资报酬。

A.150%;

B.200%;

C.250%;

D.300%。

答案:

D

24.下列不属于专业技术人员的合同履行义务的是。

A.遵纪守法的义务;

B.维护公司利益的义务;

C.勤勉敬业的义务;

D.遵守劳动合同约定的特定事项的义务。

答案:

B

25.《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

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

小时。

A.1;

B.2;

C.3;

D.4。

答案:

A

26.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我国实行的工作制度是(

A.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

B.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6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30小时

C.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7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35小时

D.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9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5小时

答案:

A

27.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5条规定,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由劳动

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以下哪一项标准向劳

动者加付赔偿金。

A.按应付金额50%-100%的标准

B.按应付金额60%-100%的标准

C.按应付金额100%-200%的标准

D.按应付金额50%-100%的标准

答案:

D

28.用人单位在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加班工作的,应当首先安排补休,若不能补休时,可采用

下列哪种方式。

A.不低于工资的50%的加班工资

B.不低于工资的100%的加班工资

C.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加班工资

D.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加班工资

答案:

D

29.劳动合同订立后、履行过程中,由于主客观条件变化,允许变更劳动合同。

答案:

30.法律要求变更劳动合同采用书面形式进行。

答案:

31.劳动合同变更是在劳动合同已经依法生效,并完全履行后发生的。

答案:

32.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应当按照平等自愿的原则进行协商变更,任何一方不可凌驾于

另一方的意志之上。

答案:

33.劳动者患病或者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用人单位可以自己认定劳动者是否能

从事原工作。

答案:

34.下列不属于劳动合同变更的原则的是

A.平等自愿原则;

B.协商一致原则;

C.合法性原则;

D.公平公正原则。

答案:

D

35.

是指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在聘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通过协商一致,对原聘用合同

中约定的内容进行增删或重新约定的行为。

A.聘用合同的解除;

B.聘用合同的变更;

C.聘用合同的中止;

D.聘用合同的履行。

答案:

B

36.下列不是劳动合同解除要条件的是。

A.劳动者患病或者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

者协商后,另行安排适当的工作,并因此相应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

B.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应当对其进行培训或者调整其工作岗位,使劳动者适应

工作要求并相应变更劳动合同内容;

C.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用人单

位应当与劳动者协商,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

D.因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重大经营方式调整等企业内部经济情况发生变化的,用人

单位应当与劳动者协商变更劳动合同。

答案:

C

37.下列不属于专业技术人员合同履行义务的是。

A.遵纪守法的义务;

B.维护公司利益的义务;

C.勤勉敬业的义务;

D.遵守劳动合同约定的特定事项的义务;

答案:

B

38.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

得超过

小时。

A.1;

B.2;

C.3;

D.4。

答案:

A

39.解除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是指合同订立后,在尚未履行之前,提前结束劳动人事关系的

行为。

答案:

40.在用人单位不按约定履行劳动合同、存在过错或违法行为损害劳动者利益的情况下,劳

动者应当事先告知,才可解除劳动合同。

答案:

41.劳动者在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正常终止用人单位不予续签时,有获得经

济补偿的权利。

答案:

42.用人单位在劳动者提议协商解除合同情况下解除和终止合同,可不给予经济补偿。

答案:

43.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事先约定即可。

答案:

44.下列不属于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况是

A.用人单位提议协商解除合同;

B.单位提前解除合同;

C.因劳动者过错解除合同;

D.单位破产裁员解除合同。

答案:

C

45.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

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

者支付。

A.一;

B.二;

C.三;

D.四。

答案:

A

46.劳动合同终止的法定事项不包括

A.劳动合同期满的;

B.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C.用人单位主体资格消失的;

D.劳动者因工负伤致残的。

答案:

D

47.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情况是

A.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了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B.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C.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限内;

D.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答案:

A

48.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其收入处于下列哪一项情况

下,可以免征个人所得税。

A.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1倍数额以内

B.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2倍数额以内

C.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

D.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4倍数额以内

答案:

C

第三章薪酬权利保护

1.

经济地位权包括经济平等权、经济自由权、财产权等,是经济权利的核心和基础。

答案:

2.

薪酬权的保护包括国家以及用人单位两个层面。

答案:

3.

获得劳动报酬是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权利,是劳动关系的最核心和最

基本的问题。

答案:

4.

奖金是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

答案:

5.

工资除了以法定货币支付,也可用实物及有价证券支付。

答案:

6.

工资支付的项目,一般应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福利费以及劳动保护费等。

答案:

7.

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和婚丧假以及参加社会活动等情况下,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

资。

答案:

8.

同工同酬是管理公正性的体现,它不仅包括工资,还应包括其他福利待遇。

答案:

9.

最低工资保障是国家为了调节收入分配关系、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依法定程序确定的

最低工资限额,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答案:

10.最低工资标准一般采取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年最低工资标准的形式。

答案:

11.薪酬构成也是计量

人工成本的重要指标。

A.政治组织;

B.文化组织;

C.生态组织;

D.经济组织。

答案:

D

12.工资支付权是指劳动者领取

所应享有的权利。

A.福利费;

B.劳动保护费;

C.投资收入;

D.工资报酬。

答案:

D

13.下列不属于计时工资的是

A.对已做工作按计时工资标准支付的工资;

B.实行结构工资制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工资;

C.新参加工作职工的见习工资;

D.按营业额提成或利润提成办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

答案:

D

14.工资总额中不包括的项目是

A.计时工资;

B.计件工资;

C.劳动保护的各项支出;

D.特殊情况下的支付的工资。

答案:

C

15.

是指在工作岗位、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量和工作业绩等相同

情况下,劳动报酬应大体相同。

A.薪酬协商决定权;

B.同工同酬权;

C.工资支付保障权;

D.最低工资保障权。

答案:

B

16.工资应当以

支付

A.法定货币;

B.实物;

C.有价证券;

D.股票。

答案:

A

17.国际上月最低工资标准一般相当于当地月平均工资的

A.10%~30%;

B.20%~40%;

C.30%~50%;

D.40%~60%。

答案:

D

18.经济地位权不包括

A.经济平等权;

B.经济保障权;

C.经济自由权;

D.财产权。

答案:

B

19.

是我国企业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核心内容

A.工资集体协商;

B.工资协议;

C.工资报酬;

D.工资标准。

答案:

A

20.社会活动不包括

A.依法行使选举权或被选举权

B.当选代表出席乡(镇)、区以上政府、党派、工会、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组织召开的会

C.出任人民法院证明人

D.外出旅游

答案:

D

21.不属于工资支付权的是

A.延期领取权;

B.按时领取权;

C.全额领取权;

D.以法定货币领取权。

答案:

A

22.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

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

月工资的

A.10%;

B.20%;

C.30%;

D.40%。

答案:

B

23.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有权自主进行薪酬分配,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薪酬制度,并

通过协商,公平合法地确定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酬。

答案:

24.能力薪酬应充分体现专业技术人员的业绩和贡献。

答案:

25.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

其中,绩效工资包括岗位

工资、薪级工资。

答案:

26.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原则,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

参与收益分配是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方针。

答案:

27.股权激励方式包括奖励股权(份)、股权(份)出售、技术折股。

答案:

28.(

)是指企业按照一定的净资产增值额,以股权方式奖励给对企业的发展做出突出

贡献的科技人员。

A.奖励股权;

B.股权出售;

C.技术折股;

D.股权购买。

答案:

A

29.事业单位岗位不包括

A.专业技术岗位;

B.非技术岗位;

C.管理岗位;

D.工勤技能岗位。

答案:

B

30.专业技术人员薪酬分配的主要依据不包括

A.工作职责的大小;

B.工作难度的强弱;

C.工作条件的优劣;

D.个人能力的高低。

答案:

D

31.

主要体现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

A.岗位工资;

B.薪级工资;

C.绩效工资;

D.事业单位津贴补贴。

答案:

B

32.用于奖励股权和以价格系数体现的奖励总额只和,不得超过试点企业近三年税后利润形

成的净资产增值额的

A.15%;

B.25%;

C.35%;

D.45%。

答案:

C

33.福利是薪酬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劳动者经济和社会权益保护

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答案:

34.改革开放以来,为提高国有单位的活力,国家提出了福利保障货币化和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