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法制思想参考答案jsp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9911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6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邓小平法制思想参考答案jsp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邓小平法制思想参考答案jsp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邓小平法制思想参考答案jsp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邓小平法制思想参考答案jsp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邓小平法制思想参考答案jsp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邓小平法制思想参考答案jsp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邓小平法制思想参考答案jsp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邓小平法制思想参考答案jsp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邓小平法制思想参考答案jsp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邓小平法制思想参考答案jsp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邓小平法制思想参考答案jsp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邓小平法制思想参考答案jsp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邓小平法制思想参考答案jsp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邓小平法制思想参考答案jsp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邓小平法制思想参考答案jsp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邓小平法制思想参考答案jsp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邓小平法制思想参考答案jsp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邓小平法制思想参考答案jsp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邓小平法制思想参考答案jsp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邓小平法制思想参考答案jsp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邓小平法制思想参考答案jsp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邓小平法制思想参考答案jsp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邓小平法制思想参考答案jsp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邓小平法制思想参考答案jsp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是指与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相联系的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是建立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基础上的民主,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所共同享受的民主,是历史上最广泛的民主。

9、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是指将人民的民主权利,以及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民主生活、民主结构、民主形式、民主程序,用系统的制度和法律固定下来,使之具有制度上、法律上的完备形态,以保障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性和人民的民主权利不受破坏和侵害。

1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是指社会主义精神生产和生活的成果,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全体人民在继承历史上一切优秀精神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所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

11、政府部门职能法定化:

是指要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各级政府及其职能管理部门的管理领域及为实现管理目标所应拥有的职权。

1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是指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

以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为任务。

13、政治体制(p222)----体现并保障社会根本政治制度得以实施和完善而建立的各种具体制度的有机体系,包括国家的管理制度、领导制度、干部制度、司法制度、国家机构组织制度等,都属于政治体制的范围。

14、政治体制改革(P222)---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对这些具体制度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变革,调整政治关系,优化政治制度,巩固政治统治。

对自身来说,是解决具体体制问题的一场革命;

对政治制度来说,是政治制度的自我发展与完善。

15、“一国两制”(P276)----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16、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P317)---是党对国家和社会实行领导的体制、机制、途径、手段和方法的总称。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要通过执政来实现。

实行依法治国,有助于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17、科学发展观:

是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是党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8、生存权(P128):

是指“由个人按照生存标准提出而靠国家提供物质条件保障的权利”。

19、发展权(P128):

是指“每个人和所有各国人民均有权参与、促进并享受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发展”。

20、小康社会(P158):

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比较好过的发展水平。

21、按生产要素分配(P175):

是资本主义条件下完全的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的制度。

即劳动者获得工资,资本获得利润、利息,土地获得地租,知识产权、技术入股获得股息分红。

22、按劳分配(P174):

即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以后,按照各人提供给社会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23、基层民主(P215):

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包括政治民主、经济民主、文化民主、教育民主等内容,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是国家民主制度的基础。

24、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P211):

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各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和反对党,而是同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友党和参政党;

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重大问题上进行民主协商、科学决策,集中力量办大事;

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促进共产党领导的改善和参政党建设的加强。

2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P209):

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选举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

26、行政公开:

是指公众可以从行政机关处获取政府信息的真实情况,它的范围应该包括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法规、各级政府及其委办局制定的规章制度等。

这是现代行政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政府的一项重要义务,是保障公民知情权的一个重要方面,有助于加强公民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合作和信任。

27、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职能:

是确立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制定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意愿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向国家机关推荐重要干部,实行宏观调控。

28、国家机关的职能:

是进行国家管理,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实现本阶级利益,运用国家政权力量(国家机关)对社会进行调控。

29、党政分工:

是指党和国家机关在职能上的分工。

党并不代替人民直接管理国家和社会,而是组织、引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即领导人民掌握和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来管理国家和社会。

实行党政分工是促进民主政治发展,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我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步骤。

30、司法体制改革(P246):

司法体制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

司法改革的总目标是:

按照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的要求,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保障司法独立,防止司法腐败,提高司法质量和司法公正。

31、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P233)

答:

(1)政治体制改革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点;

(2)政治体制改革要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

(3)政治体制改革要有利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政治体制改革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5)政治体制改革要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32、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P314):

党的政治领导,主要是指要坚持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坚持党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全局工作的领导,坚持党对军队和其他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的绝对领导。

33、中国共产党的思想领导(P314):

党的思想领导,主要体现在要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体党员。

34、中国共产党的思想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P315):

党的组织领导就是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按照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培养一批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

35、“三三制”政权:

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一切爱国力量,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在解放区成立了包括一切爱国、进步势力参加的抗日民主政权,即“三三制”政权。

(共产党员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三分之一)

36、人治:

与君主专制制度相联系的基本治国方略,它是依靠圣君贤人的个人权威或威望治理国家,要求下级对上级、全国对最高执政者的绝对服从和忠诚。

37、德治:

统治者依靠道德规范人们的行为和治理国家的一种治国方略,或者说统治者主要依靠贤人或者圣君的道德、威望来感化人,以实现治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治国方式。

38、共同富裕: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的第三层含义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共同富裕”。

这是社会主义区别于以往任何社会的最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东西。

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是先富带动后富,分三步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

39、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的配置以国家计划为基础,其典型的运作方式是:

由计划机构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制定具体的指令性指标,以计划文件的形式层层下达给附属单位,调节这些下属单位的经济行为并由计划机构设计适当的激励办法,引导有关计划的贯彻实行。

40、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配置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其典型的运作方式是:

存在着多元化的市场主体――企业法人,生产和消费等方面的重大决策均由这些主体根据生产要素、产品和劳务在市场上的供求情况而独立的作出,市场供求状况和供求变化由价格变化加以反映,价格是市场经济资源条配的指示器。

4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人民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制度。

42、民主集中制(P187):

民主集中制就是在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下,经过民主程序决定由少数人代表多数人行使权力,并且对权力的行使实行监督的集中制,既民主基础上的集中。

43、文明(P257):

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所取得的成果,可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44、道德(P271):

道德是人们关于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光荣与耻辱、诚实与虚伪等观念、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45、行政制度化(P249):

行政制度化应以法律的形式对行政机构的设置、调整、撤销作出规定,使行政机关人员定额、人员结构法定化、防止公务员人数和职位无限膨胀。

46、港人治港(P289):

“港人治港”主要是指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由香港当地人组成,而不是由祖国内地派人任职,中央政府不向特区政府派一官一吏。

47、政策(P312):

政策,即政治策略,通常是指一定政党或其他政治组织为达到一定时期的政治目标,处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而提出并贯彻的路线、方针、规范和措施的总称。

48、香港高度自治(P289):

高度自治是指国家依法授予香港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中央政府不干预属于香港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的事务。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包括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49、扩大基层民主(P216):

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包括政治民主、经济民主、文化民主、教育民主等内容,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是国家民主制度的基础。

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工作。

50、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法治建设上的体现。

基本内涵包括:

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五个方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二、简答题

1、什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2、什么是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

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是邓小平关于民主、法制,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科学理论,它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它是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在大力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有计划、有步骤、有领导、积极、稳妥地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实行并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科学理论。

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是立国之本、强国之路、治国之策的综合体。

3、法制与法治的区别何在?

在概念上,法治表达的是法律运行的状态、方式、程序和过程,强调的是作为治国方略的地位和功能,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而法制的本意是一个静态的概念,是“法律制度”、“法律和制度”或“法律和法律制度”的简称。

在产生的过程上,法制的产生和发展与国家直接相联系,与国家政权相伴而生,有国家,就必然有法制;

而法治则与民主制国家相联系,与民主相伴而生,有了民主政治才有法治。

就是说,有了法制不一定有法治,当然实行法治必然以法制为前提。

在价值取向上,法治明确地表明与人治根本对立的立场。

法治强调人民主权和法律的统治,反对个人的专横独裁或者少数人的恣意妄为;

它倚重法律在治国中的必要性和稳定性,着眼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它坚持法律的至高权威,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法律之外和法律之上的特权。

法制则不具有这种价值特性,法制并不能表明与人治的必然对立,有法制也可能出现人治。

4、如何理解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就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对象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社会事务;

依据是宪法和法律;

目标是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方式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保证国家权力正确、有效地行使和运用。

中心内涵就是依宪治国。

5、简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

首先,我国的依法治国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依法治国。

党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和法律。

宪法和法律是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也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党是依法治国的领导者,也是带头依法办事,带头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确保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得到实现。

党的领导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根本保证。

其次,我国的依法治国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依法治国。

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

依法治国,就是解决人民群众如何当家作主和怎样行使国家权力的问题,就是保证人民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再次,我国的依法治国是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的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就要全面加强法制建设,国家的各项工作和国家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都要法制化、规范化,严格依法办事,使法律和制度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个人认为该题答案应该为教材P100如下内容

(1)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法治国家的领导核心

(2)保障人民民主是我国法治国家的政治目标

(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法治国家的经济根基。

(4)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是我国法治国家的理论基础

(5)建立科学、有效权力监督和制衡机制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要条件。

6、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是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有法可依,是对立法工作提出的要求。

国家要加强立法工作,完善立法体制,改进立法程序,加快立法步伐。

有法必依,是对守法提出的基本要求。

要按照宪法和法律办事,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按照社会主义法制的原则处理各种问题。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对执法机关的执法活动提出的基本要求。

它要求一切司法和行政执法机关必须秉公办案,严肃执法,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处理各种案件,真正做到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这十六个字是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完整的指导方针。

7、如何理解人权的含义?

1)人权的主体是所有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群体、民族和国家等。

2)人权是基于人的本质和尊严而生成的,有人就有人权。

3)人权的内容是一切权利和自由,特别是基本权利和自由,基本权利主要包括自由权、平等权、财产权、生存权、发展权,其核心和关键因素则是人的行为自由和价值确认。

4)人权的发展受一个国家的民族传统和经济、文化条件的制约,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逐步完善。

5)人权的含义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即道德层面、政治层面和法律层面。

道德层面的人权是指人应该享有的权利,属于应然领域的权利;

政治层面的人权是指可以对抗公共权力的权利,是衡量公共权力合法、合理与否的最终尺度;

法律层面的人权,是指法律规定、认可和保障的权利。

6)人权的属性是多种多样的。

8、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按劳分配?

首先,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每个社会成员不可能再凭借土地、资本获得地租或利润,或是依靠占有其他生产资料获取收入,而只能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收入。

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实行按劳分配提供了条件。

其次,社会主义阶段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物质财富还没有达到极大丰富的水平,人们的精神文化素质也没有达到非常崇高无私的境界,因而不能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任何超越生产力发展阶段而想提前否定按劳分配,大搞平均主义的做法在实践中必然遭到失败。

再次,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旧的社会分工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劳动的社会差别,这种劳动的差别就要求表现为在劳动报酬或分配收入上有它的差别。

所以,对按劳分配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就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必须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条件。

9、简述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

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紧密联系的关系:

首先,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不可分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两个方面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的。

其次,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

社会主义民主决定了社会主义法制所具有的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内容;

同时,在实行社会主义法制的过程中必须贯彻社会主义的民主原则,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力量源泉。

再次,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

社会主义法制是制度化、法律化的社会主义民主,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

社会主义法制不仅可以为人民正确行使民主权利提供组织形式和方法,还可以提供法律的规则和程序,并且对破坏民主的行为予以制裁。

10、怎样理解“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处理同国家和宪法、法律的关系方面必须遵守的准则,也是党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

这一准则的基本要求是:

一切党组织和所有党员的任何活动,都必须以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为根本依据,而不能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

都必须带头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其尊严,保证其实施。

11、为什么政治体制改革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积极、稳妥地进行?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改革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特别是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相当复杂。

在改革的过程中,触及各方利益时,肯定会遇到各种障碍,这就要求有一个代表人民利益的坚强的政治核心,能够始终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兼顾和协调各方面的利益进行改革,这个核心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才能保证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正确,措施得力,方法科学,并且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改革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循序渐进,分清轻重缓急,积极、稳妥、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

12、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有哪些?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国各项事业都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政治体制改革自然不能偏离这个政治方向。

2)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需要出发,深入实际,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

3)坚持政治体制改革在党的统一领导下积极、稳妥地进行。

政治体制改革要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

13、为什么说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求政治体制改革?

(P230)---

1)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民主,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基本目标之一。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从本质上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纪元,并且从根本制度上解决了人民当家作主的问题。

但是,由于新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建立的,实行民主政治的基础极为薄弱。

广大人民群众缺乏充分行使民主权利的意识,客观上造成了以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推进人民当家作主进程的要求。

2)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越来越多要求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要求的愿望。

这一愿望是以追求自由和平等为核心的民主要求的表现。

但是,在现有的条件下,人民群众要求平等地参与国家管理和不断满足自己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愿望还不能实现,除了经济、文化、教育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外,政治体制方面的弊端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真实实现人民民主,需要处理好党和政府的关系,实现政党组织、政权组织的制度化,使权力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的活动制度化。

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