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9919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白银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甘肃省白银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甘肃省白银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甘肃省白银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甘肃省白银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甘肃省白银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甘肃省白银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甘肃省白银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甘肃省白银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甘肃省白银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甘肃省白银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甘肃省白银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甘肃省白银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甘肃省白银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甘肃省白银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甘肃省白银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甘肃省白银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白银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甘肃省白银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白银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甘肃省白银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甘肃省白银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甘肃省白银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如图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镜中的花朵

B.

小孔成像

C.

水中“断”笔

D.

仙鹤的倒影

【答案】B

【解析】A.镜中的花朵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为答案。

C.水中“断”笔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仙鹤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2.下列估测正确的是(  )

A.物理课本的质量约是50kg

B.教室门的高度约是6m

C.一名中学生的身高约是1.65m

D.一名中学生行走的速度约是10m/s

【答案】C

【解析】A.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200g,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故A不符合实际。

B.一层楼房的高度约3m,门的高度比楼房高度小一些,在2.2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一名成年人的身高约1.7m,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约为1.65m,故C符合实际为答案。

D.一名中学生正常行走的速度约是1m/s,故D不符合实际。

3.医护人员用体温计给病人测量体温时,体温计中的水银在测量过程中始终不变的是(  )

A.质量B.体积C.密度D.温度

【答案】A

【解析】体温计玻璃管下端有一个细管,使用前需向下甩;当给病人测量后,示数升高,关于体温计内的水银温度随之升高,体积变大,质量不变,由公式ρ=

得密度变小。

故选A。

4.下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较冷,是由于水蒸发时吸热

B.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凝华

C.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融化吸热

D.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放热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很冷,是因为人身上的水蒸发时要吸热,故A正确;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凝华,故B正确;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干冰有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干冰升华吸热,故C错误;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D正确;故应选C。

【考点定位】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5.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实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光屏是为了验证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

B.将蜡烛靠近玻璃板的同时像将远离玻璃板

C.做多次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减小误差

D.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A.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可以呈现在光屏上,使用光屏是为了验证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故A正确,符合题意为答案。

B.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将蜡烛靠近玻璃板的同时像也靠近玻璃板,故B错误。

C.做多次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得到普遍性规律,故C错误。

D.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故D错误。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6.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

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以看见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以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是因为声速远小于光速

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减弱声波反射,增强听众收听效果,故A错误;“B超”给病人做检查,可以检查脏器是否有病变,从而活动信息,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错误;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108m/s,声速远小于光速,所以终点计时员看冒烟而不听枪声,故C正确;“禁鸣喇叭”是在生源处防止噪声产生,故D错误;故应选C。

【考点】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利用、声速、噪声的控制

7.第十七届科博会在北京召开,中外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如幼教机器人可以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机器人能区分小朋友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错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音色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故C正确;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D错误;故应选C。

【考点定位】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走向穿衣镜时,人在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黑板“反光”是因为光在“反光”处发生了漫反射

C.放映电影时银幕上的像是虚像

D.激光准直,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道理

【答案】D

【解析】解答:

A.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人走向穿衣镜时,人在镜中所成的像大小不变,故A错误;

B黑板“反光”就是因为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的缘故,故B错误;

C.放映电影时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由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在透镜的另一侧会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C错误。

D.激光准直,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道理,故D正确。

故【答案】D

9.关于对密度公式

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某种物质的密度与体积反比

C.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越大,密度就越大

D.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的体积越大,密度就越大

【答案】C

【解析】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并不会随质量与体积而改变,故AB错误;根据密度公式ρ=

知道,在体积相等的情况下,密度和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密度越大,故C正确;根据密度公式ρ=

知道,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密度和体积成反比,体积越大,密度越小,故D错误,故选C。

10.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的过程中,前半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半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60km/h,则在全程内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

A.35km/hB.40km/hC.45km/hD.50km/h

【答案】B

【解析】设全程为s,则前半段路程为

,前半段路程所用时间

同理可得,后半程所用时间

则在全程内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故B正确为答案。

点睛:

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

平均速度等于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用时间的比。

11.如图所示,入射光线AO与平面镜MM′的夹角是30°,如果保持入射光线不动,使平面镜绕入射点O转动10°角时,则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是(  )

A.增加20°B.增加10°C.减小20°D.减小10°

【答案】AC

【解析】如图当入射光线AO与平面镜MM′的夹角是30°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80°-30°-30°=120°

平面镜可以顺时针旋转,也可逆时针旋转,所以分两种情况来答:

(1).当平面镜绕O顺时针转动时则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20°,则反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也是20°.那么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就是180°-20°-20°=140°

140°-120°=20°即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加20°

(2)。

当平面镜绕O逆时针转动时则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0°,则反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也是40°.那么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就是180°-40°-40°=100°

120°-100°=20°即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减少20°

所以选A,C

12.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

B.在﹣117℃时,酒精处于液态

C.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

D.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固态酒精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A是错误的;在-117℃时,酒精处于固态,B是错误的;酒精的沸点是78℃,该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C是错误的;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D是正确的。

故本题正确选项是D。

【考点定位】晶体的熔化与液化的沸腾图像的应用。

13.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4s内通过20m的距离,那么,它在前2s内速度一定是(  )

A.5m/sB.10m/sC.80m/sD.无法确定

【答案】D

【解析】由题,可知物体4s内的平均速度为

因为不知道物体的运动状态,无法判断物体在前2s内速度,故D符合题意为答案。

点睛:

在不知道物体运动状态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来计算出全程的平均速度,而无法知道某一段时间内的速度。

14.如图乙所示,是小安同学自制的潜望镜,利用它能在隐蔽处观察到外面的情况,用它正对如图甲所示的光源“F”,则所观察到的像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潜望镜的原理是:

地面上的、远处的景物反射的光,照射到潜望镜上面这块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下面这块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人的眼里,通过平面镜成像人就能从低处看见地上面的、远处的景物。

根据潜望镜中使用的是两块平面镜;物体在上面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这个虚像又在下面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所以眼睛看到正立、等大的虚像。

故选:

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原理及应用,一定要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等大、正立的虚像。

15.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

A.甲在乙前面0.6m处B.甲在乙前面1.2m处

C.乙在甲前面0.6m处D.乙在甲前面1.2m处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图象读出甲、乙两小车经过6s时的路程,通过比较大小得出两车的位置关系.

解:

根据图象,经过6s,甲车行驶1.2m,乙车行驶0.6m,因为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6s时甲在乙的前面0.6m处.

故选A.

【点评】学会看S﹣t图象,能读对应时间的路程和行驶某路程所用的时间,会求某图象对应的物体运动的速度.

视频

二、填空题(每空1分)

16.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由物体的_____产生,以_____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当人们在雪山中大声说话时,因为声音能传递_____,所以就有可能诱发雪崩.

【答案】

(1).振动

(2).波(3).能量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当人们在雪山中大声说话时,因为声音能传递能量,所以就有可能诱发雪崩.

17.某企业生产的3D打印钛合金零件,3D打印技术之就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会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成型.

【答案】

(1).吸收

(2).熔化

【解析】由题,钛合金粉末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由固态变为液态发生熔化现象,熔化吸热,然后成型。

点睛:

认清物态变化前和变化后的状态,再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进行判断。

18.同学身高170c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他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由此可知,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为_____m,他到像的距离是_____m,如果平面镜要成出小明的全身像,平面镜至少_____m长.

【答案】

(1).1.7

(2).6(3).0.85

【解析】

(1)人的身高170cm=1.7m,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所以该同学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为1.7m;

(2)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他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3m,所以他到像的距离是3m+3m=6m;

(3)如图,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像点,作出该同学的脚的像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

19.有甲、乙两金属块,甲的质量是乙的

,乙的体积是甲的

,则甲的密度是乙的密度的_____.

【答案】

【解析】由

可得,

所以

则甲的密度是乙的密度的

20.一列火车以8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一个人以2m/s的速度(以车为参照物)从车厢的尾端走到前端,车厢长为48m,需用的时间为_____s.行驶的过程中,以列车为参照物,路旁的建筑物是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答案】

(1).24

(2).运动

【解析】由

可得,人从车尾走到车头的时间

行驶的过程中,以列车为参照物,路旁的建筑物与列车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是运动的。

21.在无任何光源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色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上衣呈_____色,裙子呈_____色.

【答案】

(1).绿

(2).黑

【解析】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色光照在白上衣上,白上衣可以反射绿光,反射的绿光进入观众眼中,观众看到上衣呈绿色;红裙子只能反射红光,不能反射绿光,绿光照到红裙子上被吸收,观众看到的裙子呈黑色。

22.有三个质量相同的实心铜球、铁球和铝球,则_____球的体积最大;若是这三个质量相同的小球体积相同,则_____球一定是空心的(ρ铜>ρ铁>ρ铝).

【答案】

(1).铝

(2).铜、铁

【解析】

(1)由

可得

,已知有三个质量相同的实心铜球、铁球和铝球,因为ρ铜>ρ铁>ρ铝,所以V铜<V铁<V铝,则铝球体积最大。

(2)若是这三个质量相同的小球体积相同,说明有球是空心的,如果是实心的话,铜球和铁球的体积应比铝球的体积小,现在三个球体积相等,则铜、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点睛:

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条件—-质量相等、总体积相等,运用公式可判断出答案。

三、识图与作图题

23.如图容器中的晶体正在熔化.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

【答案】48℃

【解析】读图可知,此时温度计示数在0℃以上,故为正值.分度值为1℃,其示数为40℃+8℃=48℃.

点睛:

明确晶体熔化的特点和晶体熔化的两个必要条件:

一是必须使温度达到晶体的熔点;二是必须从外界吸热;

24.如图所示的物体的长度是_____cm.

【答案】1.16

【解析】由图知:

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估读为2.16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2.16cm﹣1.00cm=1.16cm.

点睛: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如果零刻线磨损或没有从零刻线量起,读数时应减去起始刻度。

25.在图中,一束光线AO从空气斜射到水面,完成光路图.

【答案】

【解析】光在水面会同时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

先过入射点O垂直于水面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画出反射光线;

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时,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水中画出折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26.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发光点S,从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光路图.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像与物的对称,找到发光点S的像S′,然后连接AS′画出反射光线,再连接S与入射点画出入射光线.

【点评】该题考查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需要注意的是哪些线是实线、哪些线是虚线,另外不要把方向标反了.

四、实验题

27.小明家乡种植的杏树今年获得了丰收,他想利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颗新鲜杏的密度,进行了下列操作:

(1)先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然后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为使天平横梁平衡,他应该调节横梁右端的_____;

(2)将鲜杏放在调好的天平左盘,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鲜杏的质量为_____g;

(3)为了能将鲜杏放入量筒,小明选取了容积为200mL的量筒,他先往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记下此时水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再将这个鲜杏放入量筒,再次记录读数,请你帮他计算鲜杏的密度为_____kg/m3;

(4)小明继续实验时不小心将量筒碰倒摔碎了,他又选取了小烧杯、溢水杯、容积为50mL的量筒测量鲜杏的体积,他的做法如下,请你将下列步骤补充完整.

a.先将溢水杯中盛满水,再将鲜杏轻轻放入溢水杯中,让溢出的水流入小烧杯中;

b._____;

c.记录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

你认为小明按上述做法所测出鲜杏的密度比真实值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其原因是_____.

【答案】

(1).平衡螺母

(2).21.2(3).1.06×103(4).将小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5).偏大(6).向量筒中倒水时,会有少水附着在烧杯壁上,因此测量的鲜杏的体积偏小.

【解析】试题分析:

(1)先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上,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2)游码标尺的分度值是0.2g,鲜杏的质量为m=20g+1.2g=21.2g;(3)杏的体积为V=60ml﹣40ml=20ml=20cm3;鲜杏的密度为ρ=

=

=1.06g/cm3=1.06×103kg/m3;(4)小明继续实验时不小心将量筒碰倒摔碎了,他又选取了小烧杯、溢水杯、容积为50mL的量筒测量鲜杏的体积,实验步骤:

a.先将溢水杯中盛满水,再将鲜杏轻轻放入溢水杯中,让溢出的水流入小烧杯中;b.将小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c.记录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即鲜杏的体积;向量筒中倒水时,会有少水附着在烧杯壁上,因此测量的水体积偏小,即鲜杏的体积偏小,从而再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的结果也就偏大了。

【考点定位】固体的密度测量实验

28.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明准备了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

(1)实验时,小明应选_____作为平面镜(填字母),这样选择的目的是便于_____.

(2)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明应选_____两支蜡烛(填字母).

(3)实验时镜面与桌面必须_____.

(4)实验中小明把光屏放在烛焰所成像的位置上,他在光屏上并没有看到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像.

(5)实验结束后,小明无意间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的电子钟的像如图乙所示,这时的时间是_____.

【答案】

(1).G

(2).确定像的位置(3).BC(4).垂直(5).虚(6).10:

35

【解析】试题分析:

(1)在本实验中要验证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所以应选透明的玻璃作为平面镜,这样可以方便地确定像所在的位置;

(2)他应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来验证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这一结论;(3)为了保证像与物体的连线与桌面平行,所以应让镜面与桌面必须垂直;(4)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这个像无法用光屏来接收,在光屏上不能成像;(5)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是对称的,所以在镜中看到像与物体的左右正好相反,故可以从纸的反面来看,可读出正确的读数应为10:

35。

【考点定位】平面镜成像

视频

五、计算题

29.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80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m才能停下.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撞上障碍物.

【答案】

(1).20m/s

(2).汽车将撞上障碍物

【解析】试题分析:

(1)已知反应的时间和在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距离,根据公式v=

可求汽车制动前的速度;

(2)已知酒后驾车的反应时间,根据公式S=Vt可求反应距离,加上滑行的距离再与距离障碍物的距离相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解: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

(2)由于反应时间t'=4t,所以匀速运动阶段有:

s′=vt′=4vt=4s=4×15m=60m;

s总=s′+s减=60m+30m=90m;

所以s总>80m,汽车将撞上障碍物.

考点:

速度、路程的计算.

30.有一个体积为60cm3,质量为267g的铜球,问这个铜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

如果是空心的,空心部分装满水后总质量是多少?

(ρ铜=8.9×103kg/m3)

【答案】

(1).这个铜球是空心的

(2).空心部分装满水后总质量是297g.

【解析】解:

由ρ=

可得,质量为m=267g铜球中的铜的体积:

V铜=

=

=30cm3<V球,

所以此球是空心的;

空心部分的体积:

V空=V球﹣V铜=60cm3﹣30cm3=30cm3,

空心部分注满水时,水的质量:

m水=ρ水V水=ρ水V空=1.0g/cm3×30cm3=30g,

空心部分装满水后总质量:

m总=m水+m铜=30g+267g=297g.

答:

这个铜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装满水后总质量是297g.

31.小明和小华想要测定一段铁路的长度,他们查表得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200m/s.于是两人各站在铁路的一端,小华用锤子敲击一下铁轨,小明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响,两次声响的间隔时间为3s,请问两次声响分别从哪里传递过来?

这段铁路有多长?

【答案】

(1).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由铁轨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

(2).1092m

【解析】

(1)因为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要比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快,所以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由铁轨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

(2)设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时间为t1,则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为t2=t1+△t,

∵v=

,且声音在铁轨中和空气中传播的距离相等,

∴声音传播的距离:

s=v1t1=v2(t1+△t),

∴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时间:

t1=

=

≈0.21s,

所以铁路的长度:

s=v1t1=5200m/s×0.21s=1092m.

答:

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由铁轨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

这段铁路的长度为1092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