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生物理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9920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生物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生物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生物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生物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生物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生物理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生物理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生物理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生物理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生物理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生物理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生物理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生物理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生物理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生物理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生物理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生物理试题.docx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生物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生物理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生物理试题.docx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生物理试题

天水市一中2017级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第二阶段考试

生物试题(理)

(满分:

100分时间:

90分钟)

一、选择题(1~3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都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

C.CO2、血红蛋白、H+、尿素D.Ca2+、载体蛋白、氨基酸

2.下列概念图中,a、b、c、d、e、f所代表的生物学概念正确的是()

A.体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液、血红蛋白

B.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

C.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脑、脊髓、言语区

D.神经元、突起、胞体、轴突、树突、突触小体

3.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成分(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10

140

2.5

10.35

25

-

47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共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

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4.下列因素中可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①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②淋巴管阻塞③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④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③④

5.静脉注射时,药液进入体内作用于组织细胞的途径是()

A.血浆→组织液→靶细胞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C.血浆→淋巴→组织液→靶细胞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6.如图为人体内环境三种主要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转化模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甲中含有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等成分B.就所含成分而言,乙比甲更相似于淋巴

C.与甲相比,乙和淋巴的蛋白质浓度较高D.组织细胞代谢废物经细胞膜进入甲

7.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

B.“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不能发挥调控作用

C.大脑皮层V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看懂文字

D.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的高级功能

8.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感染者死亡率极高。

下图是HIV感染人体后,体液中的HIV浓度和人体内的T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过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HIV的增殖需要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作为原料,其蛋白质合成场所是HIV自身的核糖体

B.人体感染HIV后,T淋巴细胞数量一直在下降

C.AIDS患者的直接死因,往往是念珠菌等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D.感染HIV后,人体的细胞免疫受到严重影响,而体液免疫不受影响

9.细胞与细胞之间可以通过信号物质进行信息传递(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则靶细胞一定为神经细胞

B.若信号物质是抗原分子,则靶细胞可能是记忆细胞

C.若信号物质是促甲状腺激素,则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

D.若信号物质是胰岛素,则靶细胞是肝细胞、肌肉细胞等

10.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抗利尿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后仍具有活性,因为其具有高效性

B.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体内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

C.在草原上快速奔跑的狼体内,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D.人体通过反馈调节的方式维持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含量的相对稳定

11.下列对健康实验小白鼠进行的处理,对其机体功能产生的相应影响分析不正确的是()

A.切除其胸腺,体液免疫会减弱,细胞免疫将全部丧失

B.仅破坏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刺激感受器,无相应感觉、效应产生

C.损伤脑干,会影响小鼠生物节律的控制、呼吸及运动的平衡

D.注射灭活的乙肝病毒,引起细胞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12.生物体内细胞间可通过图示中的两种方式进行信息交流。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化学物质都不可能代表甲状腺激素B.神经元之间通过方式①进行信息传递

C.垂体通过方式②将信息传递给甲状腺D.血糖调节存在①②两种信息传递方式

13.下图为人体的体温与水盐平衡调节示意图,a、b、c、d代表激素。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只能通过血液来与垂体之间进行信息联系

B.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的分泌均会增加

C.大量饮水后d的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

D.体温和水盐平衡的维持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14.有关记忆细胞,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针对不同抗原,机体内有多种记忆细胞

B.记忆细胞产生后,在同种抗原再次入侵时发挥重要作用

C.当过敏原再次侵入机体时,记忆细胞迅速产生相应抗体

D.只接触一次抗原,一些记忆细胞不能永远地保存对抗原的记忆

15.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①切除胸腺后,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都受到严重影响②人体产生过敏反应属于自身免疫病③大面积烧伤病人护理不当会发生感染,主要由于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减弱④抗体与某些单细胞病菌结合抑制其繁殖属于细胞免疫

A.②④B.①②C.②③D.①④

16.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

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B.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

C.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D.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17.下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正常Na+浓度和低Na+浓度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B.静息电位产生的原因是膜内的K+外流

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内Na+外流而导致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18.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

19.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A,B,C三种激素,观察到的相应反应是:

注射A后引起低血糖,甚至昏迷;注射B后血糖升高,出现口渴症状;注射C后细胞代谢加快,体内产热量增加。

据此判断激素A,B,C的名称依次是()

A.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B.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甲状腺激素

C.肾上腺素、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D.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20.以下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泪液中的溶菌酶清除侵染机体细菌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反应

B.对同种抗原的二次免疫主要通过初次免疫存留的抗体发挥作用

C.人体的巨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

D.HIV侵染人体的T细胞只影响细胞免疫过程

21.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

22.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中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抑制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B.突触前神经元——分泌神经递质——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C.甲状腺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D.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

23.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不同抗原时所发生的反应

B.过敏反应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C.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D.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4.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B.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C.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D.血液和淋巴中都含有T细胞、B细胞

25.下列人体各项免疫反应中,不会发生于体液免疫过程中的是(  )

A.吞噬细胞摄取、处理病原体,暴露出该病原体特有抗原

B.B细胞可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C.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

D.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并导致靶细胞裂解

26.如图为探究生长素对某植物茎段生长影响的结果,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生长素促进该植物茎段生长的最适浓度在10-7~10-5 mol/L之间

B.继续增大实验浓度,会出现与不添加生长素组相同的实验结果

C.该实验结果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该实验不能证明该植物茎段的生长只与生长素有关

27.下图①是对燕麦胚芽鞘所做的处理,一段时间后,接着进行②、③、④所示的实验,则②、③、④中燕麦的生长情况依次是(  )

A.向B侧弯曲 向A侧弯曲 向A侧弯曲

B.向B侧弯曲 向B侧弯曲 向B侧弯曲

C.向A侧弯曲 直立生长 向A侧弯曲

D.向B侧弯曲 直立生长 向B侧弯曲

28.下列对于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生长素是以酪氨酸为原料合成的

B.顶端优势现象表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

C.植物生长素和脱落酸对于植物的某一具体生理过程可能具有拮抗作用,但是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方面具有协调性

D.植物体的某一细胞只受到某种单一植物激素的作用

29.下列有关生长素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

A.缺乏氧气不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B.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能进行横向运输

C.生长素从根尖向上运输不属于极性运输

D.顶端优势的产生与生长激素的极性运输有关

30.某同学进行了2,4-D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丙是蒸馏水处理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纵坐标的名称只能用根数量表示

B.2,4-D的浓度是该实验的可变因素

C.图中可知甲组的2,4-D浓度高于乙组

D.达到a点的生根效果,甲组处理时间比乙组长

31.下列实例中,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的是()

①顶端优势 ②根的向地性 ③茎的向光性 ④茎的背地性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④

32.下列关于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达尔文提出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造成背光面生长快引起向光弯曲

B.鲍森·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

C.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

D.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33.下图1是生长素浓度对植物不同器官生长的影响,图2是植物所具有的应激性,即根的向地性与茎的背地性。

下列关于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根的向地性是重力影响的结果,茎的背地性是光刺激影响的结果

B.根的向地性与茎的背地性充分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C.图2中c点的生长素浓度若对应图1中A点的生长素浓度,则图2中d点的生长素浓度应在图1中的A、B之间(不包括A、B两点)

D.图2中a点的生长素浓度若对应图1中G点的生长素浓度,则图2中b点的生长素浓度应在图1中的G、K之间(不包括G、K两点)

34.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K/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1时

D.在t0~t2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35.观察下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呈现“S”形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先增加后减少

B.种群呈现“J”形增长的前提条件是不存在天敌、食物充足、生存空间无限等

C.“J”形曲线代表的种群,种群数量不断增大且无K值

D.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是“S”形曲线

36.某生态园的面积为40hm2,研究小组釆用标志重捕法调査仓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20只作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00只,其中发现10只带有标记。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农场仓鼠的种群密度约2400只/hm2

B.此种方法可以调査该地跳蝻的种群密度

C.第一次捕获与第二次捕获的间隔时间越短越好

D.仓鼠在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导致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密度大

37.下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被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

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

C.d<b时,M与N种间竞争激烈D.M、N将呈现“J”型增长

38.野生动物研究所对某草原的一种野兔进行了调查,所调查区域的总面积为5hm2。

统计所捕获野兔的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与调査。

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对该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捕获数

雌性个体数

雄性个体数

标记数

初捕

50

28

22

50

重捕

50

32

18

10

A.该草原野兔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250只/hm2

B.两次捕获期间,若有较多个体的出生或死亡,则统计数据就不准确

C.如果野兔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低

D.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物种数

39.图一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中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中乙)。

图二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种群(a、b、c)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种群c为自养生物。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一中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d点之后

B.若图一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c点开始;若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0

C.图二种群b被种群a大量捕食是种群b在第5~7年之间个体数大幅度下降的原因之一

D.图二种群b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40.下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虚线框中代表神经中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端与感受器相连接

B.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

C.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

D.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

 

二、非选择题(共五题50分)

41.(10分)甲图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

(1)乙图中a侧生长素浓度大于________mol·L-1,b侧生长素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

(2)为验证在单侧光照下,丙图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B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帮助其完成下列有关实验过程。

Ⅰ.实验材料及用具:

燕麦胚芽鞘、一侧开孔的硬纸盒、薄云母片、光源等。

Ⅱ.下图表示的是该实验过程。

Ⅲ.实验结果及解释:

①装置内胚芽鞘_________生长,则表明胚芽鞘的B段没有发生:

②③装置内胚芽鞘生长,表明胚芽鞘的A段发生了:

42.(10分)下图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应答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

(1)上图表示的是________免疫过程。

图中的___________(填数字)细胞既能参与体液免疫,又能参与细胞免疫;不能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是_______________。

(2)细胞④在接触抗原刺激时,除了产生细胞⑦外,还增殖分化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将___________(变短、变长、基本不变)。

(3)已知某种病菌导致的肺炎在健康人群中十分罕见,但在艾滋病患者中却多发,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________细胞,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人的免疫系统有________和________癌细胞的功能,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易发生恶性肿瘤。

43.(10分)回答下列神经冲动产生、传导和传递有关问题:

(1)图1是某反射弧示意图,刺激c点,肌肉收缩,该过程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反射;刺激后用图3装置测量a、b、d三点的膜电位,膜电位变化如图4的点是_________;若增强刺激强度,图4中H点的峰值将_______(增大、变小、不变)。

(2)图1中兴奋由b到d叫兴奋的______,图2中兴奋由甲到丙叫兴奋的______。

(3)图4曲线中GH段的过程中主要是由于_________通道开放引起的。

44.(10分)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部分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婴儿出生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母体子宫内温度,其下丘脑可分泌_________通过作用于垂体促进腺体A的分泌活动,腺体A表示的器官是____________,该器官在合成相应激素时需要从内环境大量吸收_________元素。

(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__________的生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________________对水分的重吸收。

(3)某人全身突然被冰水浇湿,躯干、四肢的骨骼肌会产生战栗,并感觉刺骨的寒意,形成此感觉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

45.(10分)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

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

试管编号

培养液/mL

无菌水/mL

酵母菌母液/mL

温度(℃)

A

10

-

0.1

20

B

10

-

0.1

5

C

-

10

0.1

20

(1)该实验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__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2)

本实验中,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如下:

①将A、B、C三支试管放置在表中相应的温度、其它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第一天开始取样计数,连续七天;②用无菌吸管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少许;

③加入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

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两个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吸取酵母菌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xlmmx0.l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下图表示一个中方格中酵母菌的分布情况,以该中方格为一个样方,计数结果是酵母菌有________个。

如果计数的中方格酵母菌平均数为18个,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个。

 

天水市一中2017级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第二阶段考试

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3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共50分)

1.A2.B3.C4.D5.A6.B7.B8.C9.A10.D

11.C12.D13.A14.C15.A16.D17.C18.C19.B20.C

21.B22.A23.A24.C25.D26.C27.B28.C29.B30.B

31.A32.A33.D34.B35.A36.D37.C38.B39.C40.B

二、非选择题(共五小题50分)

41.(10分)

(1)10-8(1分)促进(1分)

(2)直立生长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弯向光源生长,生长素的横向运输

42.(10分)

(1)体液②浆细胞(1分)

(2)变短(3)T淋巴(1分)监控(1分)清除(1分)

43.(10分)

(1)不是b、d不变

(2)传导(1分)传递(1分)(3)钠离子

44.(10分)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碘

(2)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3)大脑皮层

45.(10分)

(1)营养、温度

(2)①取样前振荡试管②先盖上盖玻片,再加入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

(3)152.88×108

天水市一中2017级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第二阶段考试

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3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共50分)

2.A2.B3.C4.D5.A6.B7.B8.C9.A10.D

12.C12.D13.A14.C15.A16.D17.C18.C19.B20.C

22.B22.A23.A24.C25.D26.C27.B28.C29.B30.B

31.A32.A33.D34.B35.A36.D37.C38.B39.C40.B

二、非选择题(共五小题50分)

41.(10分)

(1)10-8(1分)促进(1分)

(2)直立生长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弯向光源生长,生长素的横向运输

42.(10分)

(1)体液②浆细胞(1分)

(2)变短(3)T淋巴(1分)监控(1分)清除(1分)

43.(10分)

(1)不是b、d不变

(2)传导(1分)传递(1分)(3)钠离子

44.(10分)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碘

(2)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3)大脑皮层

45.(10分)

(1)营养、温度

(2)①取样前振荡试管②先盖上盖玻片,再加入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

(3)152.88×1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