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学院考研考试大纲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空调供热制冷.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9931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学院考研考试大纲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空调供热制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学院考研考试大纲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空调供热制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学院考研考试大纲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空调供热制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学院考研考试大纲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空调供热制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学院考研考试大纲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空调供热制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学院考研考试大纲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空调供热制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学院考研考试大纲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空调供热制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学院考研考试大纲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空调供热制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学院考研考试大纲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空调供热制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学院考研考试大纲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空调供热制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学院考研考试大纲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空调供热制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学院考研考试大纲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空调供热制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学院考研考试大纲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空调供热制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学院考研考试大纲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空调供热制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学院考研考试大纲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空调供热制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学院考研考试大纲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空调供热制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学院考研考试大纲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空调供热制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学院考研考试大纲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空调供热制冷.docx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学院考研考试大纲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空调供热制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学院考研考试大纲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空调供热制冷.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学院考研考试大纲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空调供热制冷.docx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学院考研考试大纲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空调供热制冷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工程热力学》专业课考试大纲

(安全学院各专业适用)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40分

简答题40分

分析计算题50分

证明题20分

第一章基本概念

1、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掌握热力系等基本概念;掌握热力系统的选取原则和方法,能够利用状态图表示热力系统的状态及状态变化过程。

2、课程内容:

热力系统、状态、状态参数、平衡状态、热力过程、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以及功、热量、内能、焓、熵等概念;热力系统的选择;参数坐标图,状态坐标图与状态方程

3、考核知识点:

热力系的概念与系统选取,状态和状态参数的性质,平衡态、稳定态与均匀态各自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4、考核要求:

理解并且掌握热力系统、状态、状态参数、平衡状态、热力过程、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以及功、热量、内能、焓、熵等概念;能够根据需要选取适当的热力系统;能用参数坐标图表示系统状态、热力过程及热力循环。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1、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准确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及表述;能够运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热力过程和热力循环中的功量、热量转换关系;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用于闭口系、开口系及稳定流动中的具体解析式。

2、课程内容: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实质及其基本表达式,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开口系统和闭口系统的应用;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及稳定流动过程中的功量关系等。

3、考核知识点:

热力学第一定律实质、基本表达式及运用(稳定流动过程)

4、考核要求:

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实质及其基本表达式,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开口稳定流动系统和闭口系统的具体应用;熟知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及稳定流动过程中的功量关系。

第三章理想气体的性质和热力过程

1、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理想气体的概念,掌握理想气体的性质及有关参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利用理想气体的过程特征和过程方程进行参数计算和能量转换分析;能够利用压容图和温熵图表示热力过程

2、课程内容:

理想气体的概念、性质,理想气体状态参数的计算方法。

理想气体状态变化过程及在P-V和T-S图上的表示方法,应用状态方程、过程方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进行有关热力计算。

3、考核知识点:

理想气体的五个基本特征及四种典型热力过程。

4、考核要求:

熟知理想气体的概念、性质,掌握理想气体状态参数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理想气体的四种基本热力过程的特点、状态参数变化规律、过程方程;掌握过程中的功量和热量转换关系及计算。

第四章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

1、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表述及意义;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作为热力过程和热力循环判据的数学解析式;能够利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有关的工程实际问题。

2、课程内容:

自然过程的方向性,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及表述,卡诺循环与卡诺定理,热力学第二定律作为过程方向性的特征与判据的数学表达式,状态参数熵的定义、含义、熵变的计算方法。

3、考核知识点: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及其应用,状态参数熵的概念,熵变的计算方法。

4、考核要求:

了解自然过程的方向性,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及表述,理解卡诺循环与卡诺定理;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作为过程方向性的特征与判据的数学表达式;理解并掌握状态参数熵的定义、含义和熵变的计算方法。

第五章压气机工作原理

1、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压气机(单级)的工作过程与原理;能够结合p-v图和T-s图分析、计算压缩机的耗功量;了解影响压缩耗功量和排气量的因素;掌握多级压缩的原理、方法及必要性。

2、课程内容:

单级活塞压气机产生过程的工作原理,单级活塞式压气机的理论机械功和容积效率,多级压气机的工作原理以及过程特点、分级压缩的必要性和中间压力的确定。

3、考核知识点:

单级活塞式压气机的理论机械功和容积效率、排气量;分级压缩的必要性和中间压力的确定。

4、考核要求:

熟练掌握压缩机理论机械功的计算方法,熟知影响压缩机排气量的因素及提高容积效率的方法。

第六章水蒸气

1、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水蒸气产生的方法和过程,掌握水蒸气图表的结构和用法,能够利用水蒸气图表确定水蒸气的状态参数,掌握水蒸气的基本热力过程的特点及过程中发生的功量和热量计算方法。

2、课程内容:

水蒸气的性质,定压产生过程,水蒸气图表及应用,水蒸气的状态参数、热力过程及热力过程中的功、热转换关系。

3、考核知识点:

水蒸气的定压产生过程及在状态图上的表示方法,水蒸气状态的判定及参数计算。

4、考核要求:

熟悉水蒸气定压产生过程,能够判断水蒸气的状态,在此基础上结合水蒸气图表进行相关参数计算。

第七章制冷原理

1、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知道制冷的概念、原理与制冷基本途径和方法,了解制冷剂的概念及常用制冷剂的性质,掌握基本制冷过程和循环的特点,能进行有关的热力计算,熟知制冷系统的组成及设计原则和步骤。

2、课程内容:

常用制冷方法及原理、常用制冷剂的种类及性质,空气压缩制冷、蒸汽压缩制冷、吸收式制冷及蒸汽引射式制冷循环的过程和特点,及有关的热力计算,制冷系统设计原则和步骤。

3、考核知识点:

常用制冷方法及原理、特点,蒸汽压缩制冷过程和特点及有关的热力计算,制冷系统设计原则和步骤。

4、考核要求:

熟悉常用制冷方法及原理、特点,掌握蒸汽压缩制冷过程和特点及有关的热力计算,掌握制冷系统设计原则和步骤

第八章湿空气

1、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湿空气的性质及状态参数确定方法,熟知湿空气的焓湿图,能够应用湿空气的焓湿图进行有关的热力计算。

2、课程内容:

湿空气的性质,状态参数确定,湿空气的焓湿图及有关的热功计算。

3、考核知识点:

湿空气的状态参数,湿空气的焓湿图及作用。

4、考核要求:

掌握湿空气的状态参数的计算,能够熟练地利用湿空气的焓湿图进行相关的分析和计算。

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本大纲在考核要求中,按照了解、理解、掌握等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知识、能力层次要求。

含义是:

了解:

能了解有关的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地认识和表达,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

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全面理解把握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定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计算,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和计算,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掌握:

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这里包括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其中综合应用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传热学》专业课考试大纲

(安全学院各专业适用)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40分

简答题40分

分析计算题50分

证明题20分

第一章绪论

1、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的物理概念,以及相应的三个传热基本定律;掌握热阻的概念以及导热、对流换热、辐射换热热阻的计算式。

2、课程内容: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导热、对流、热辐射的物理概念,相应的三个基本定律和换热基本公式;传热过程的基本概念及传热过程的基本方程式;热阻的概念及导热、对流换热过程中热阻的计算式。

3、考核知识点:

三种热量传递方式的概念及特点,热阻概念及计算,传热过程。

4、考核要求:

理解三种热量传递方式的本质特点,正确理解传热过程的概念,能够分析实际传热过程中的热量传递特点及方式。

第二章导热基本定律及稳态导热

1、学习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导热基本定律,熟知其意义和应用;理解导热系数的物理意义,以及影响导热系数的因素;理解温度场、等温面、温度梯度的意义和特点;掌握平壁、圆桶壁及等截面直肋等常用物性物体稳态导热的计算方法。

2、课程内容:

导热基本规律,导热系数的物理意义及影响导热系数的因素,温度场、等温面、温度梯度的意义和特点,平壁、圆筒壁等截面直肋等常物性物体一维稳态导热问题的分析求解方法,应用形状因子求解几何形状较复杂的导热问题,应用热阻概念分析导热问题,不同情况下导热热阻的分析和计算。

3、考核知识点:

导热基本规律,典型几何物体的稳定导热计算方法,导热热阻的计算。

4、考核要求:

熟练掌握导热基本定律及其实际应用,牢固掌握典型几何物体的稳定导热计算方法及导热热阻的计算方法。

第三章非稳态导热

1、学习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理解非稳态导热的概念及非稳态导热过程的特点,非稳态导热微分方程式,简单非稳态导热问题的求解方法(数值模拟法)等。

2、课程内容:

非稳态导热过程、特点,非稳态导热问题的微分方程,边界条件,一维非稳定导热问题的求解方法,诺莫图,非稳态导热问题显式差分方程。

3、考核知识点:

非稳态导热过程的分析与判断,非稳态导热问题的微分方程式及相应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第三类条件下一维非稳定导热问题的求解方法,简单形状物体的一维、二维、三维非稳态导热问题的工程计算等

4、考核要求:

掌握非稳态导热过程的基本特点,能够正确列出非稳态导热问题的微分方程式及相应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了解第三类条件下一维非稳定导热问题的求解方法,能熟练地使用诺莫图进行简单形状物体的一维、二维、三维非稳态导热问题的工程计算,了解非稳态导热问题显式差分方程的建立方法及稳定条件的确定方法。

第四章对流换热

1、学习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熟悉对流换热的概念及导热和热辐射的区别,能根据流体的流动情况定性分析对流换热过程,能定量计算对流换热系数。

2、课程内容:

对流换热概念,对流换热计算,对流换热的实际应用。

3、考核知识点:

对流换热的特点,对流换热量计算

4、考核要求:

理解对流换热的物理本质及与其他换热方式的区别,掌握简单的对流热计算方法

第五章辐射换热

1、学习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辐射换热的特点,物理意义及本质,掌握辐射换热的基本计算方法。

2、课程内容:

辐射的物理性质,黑体的概念,近似黑体的概念及实现黑体的方法,黑体辐射的基本规律,实际物体对投入到表面的辐射的吸收、反射和穿透特性,物体表面的黑度、吸收率、放射率和穿透率,辐射换热的计算方法。

3、考核知识点:

热辐射的物理本质,辐射换热的基本计算。

4、考核要求:

正确理解热辐射的本质及与其他换热方式的区别,掌握辐射换热量的计算方法。

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本大纲在考核要求中,按照了解、理解、掌握等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知识、能力层次要求。

含义是:

了解:

能了解有关的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地认识和表达,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

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全面理解把握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定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计算,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和计算,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掌握:

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这里包括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其中综合应用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空气调节与净化》课程考试大纲

(安全学院各专业适用)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简答题80分

论述题20分

第一章:

湿空气的物理性质及其焓湿图

1、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湿空气的组成及性质,掌握湿空气主要参数的确定方法,掌握焓湿图的内容,能够运用湿空气的焓湿图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2、课程内容:

湿空气的物理性质,湿空气焓湿图的内容、性质和作用、湿空气的湿球温度和露点温度等

3、考核知识点:

湿空气的主要物理参数的确定、焓湿图的内容及其应用,湿球温度和露点温度的概念等。

4、考核要求:

掌握湿空气的主要物理参数的确定方法,理解并掌握焓湿图的作用及其应用,能够熟练地应用焓湿图表示空气状态及其变化过程;理解湿球温度和露点温度、热湿比等概念的含义及意义。

第二章、空调负荷计算与送风量

1、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空调房间热、湿负荷的计算方法和空调系统送风量的确定方法,为以后的空气处理过程设计和空调系统的设备选型作好准备。

2、课程内容:

得热量和冷负荷的概念,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的确定,太阳辐射热对建筑物的影响作用,空调冷负荷计算方法及其简化,湿负荷的概念及室内湿负荷的计算方法,空调系统送风量的确定原则与方法。

3、考核知识点:

得热量和冷负荷的概念,湝波反应法和冷负荷系数法计算空调冷负荷方法的思路和步骤,工程简化法计算冷负荷的原理;空调系统送风量的计算。

4、考核要求:

理解得热量和冷负荷的概念,掌握湿负荷的概念,掌握湝波反应法计算空调冷负荷的主要思路及湝波反应工程简化法计算空调冷负荷的原理和步骤;掌握空调系统的送风量的计算方法。

第三章、空气的热、湿处理

1、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空气热湿处理的途径及常用热湿处理设备的类型,能够根据不同的空气需要来选用适当的热湿方法和热湿处理设备。

2、课程内容:

空气热湿处理的途径及使用设备类型,空气与水直接接触时的热湿交换过程,喷水室处理空气和表面式换热器处理空气的过程及特点,其他空气加热、加湿、减湿的方法。

3、考核知识点:

空气热湿处理过程的途径及思路、常用空气热湿处理设备类型及特点,喷水室的结构特点、处理空气过程及其热工计算,表面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处理空气过程及热工计算,常用空气处理过程设计等。

4、考核要求:

了解空气热湿处理的途径和思路及常用的热湿处理设备的类型、特点、作用,掌握喷水室和表面式换热器处理空气的过程及有关的热工计算,了解其他空气的加热、加湿、减湿方法。

第四章、空气调节系统

1、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常用空调系统的类型、特点和各自的使用条件,为系统设计和选择做准备。

2、课程内容:

常用空调系统的分类,空调系统新风量的确定和空气平衡,普通集中式空调系统,半集中式空调系统,局部空调机组。

3、考核知识点:

常用空气调节系统的类型、特点与适用条件,新风量的确定原则,一次回风系统及其空气处理过程,二次回风系统及其空气处理过程,集中空调装置的系统划分和分区处理方案。

4、考核要求:

了解常用空调系统,掌握各类空调系统的特点及适用条件,理解并掌握新风量的确定原则和方法,熟悉并掌握一、二次回风系统及变风量系统的空气处理过程及有关计算;理解掌握空调装置的系统划分原则和系统分区处理方案。

第五章、空调房间的空气分布

1、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空调房间的气流分布过程、规律,以便合理地设计房间的气流组织形式,经济、合理地满足空调区间的环境参数要求。

2、课程内容:

送风射流的流动规律,回风风口的气流流动规律、空气分布器及房间气流分布形式,房间气流分布计算及性能评价。

3、考核知识点:

各种送风射流的发展过程特点及轴心速度衰减变化规律,温度变化衰减规律,影响射流过程的因素,常用房间空气分布器的形式及特点,房间气流分布的计算与评价方法。

4、考核要求:

了解自由、受限、冷热射流的扩散规律及影响因素、控制方法,掌握平行射流叠加的有关参数计算,了解回风风口气流流动规律,熟悉常用空气分布器的形式、特点及使用条件,掌握房间气流组织的计算方法和过程步骤,了解房间气流分布性能的常用评价方法。

第六章空调系统的全年运行调节

1、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空调系统全年多工况运行调节的意义,和典型工况下实现空调系统运行调节的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现场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程内容:

室内热、湿负荷变化时的运行调节、室外空气状态发生变化时的运行调节、集中式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运行调节、半集中式空调系统的运行调节。

3、考核知识点:

空调系统全年工况运行调节的意义、典型工况下运行调节方法、空调系统季节运行调节和全年最佳运行工况分析。

4、考核要求:

深刻理解全年多工况运行调节的意义。

室内热湿负荷变化时的运行调节。

定露点,变露点调节,一二次回风混合比调节的方法。

空调系统季节运行调节和全年最佳运行工况分析。

一次二次风系统全年运行工况分配与调节。

掌握在焓湿图上进行空气处理过程分析的能力。

第七章空气净化与空气质量

1、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空气净化的方法与空气质量控制措施。

2、课程内容:

内部空间空气净化的要求、空气悬浮微粒的特性及其捕集机理、空气过滤器、空气净化系统、空气质量控制。

3、考核知识点:

空气净化标准、大气尘粒特性和含尘量。

过滤器机理与特性,洁净室设计技术,空气品质的保障。

4、考核要求:

了解空气净化的标准,掌握大气尘粒特性和含尘量计量方法,掌握常用过滤器机理与特性,掌握洁净室设计技术及空气品质的保障方法。

第八章空调系统的消声、防振

1、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空调系统的噪声来源、计量和空调系统的噪声控制方法。

2、课程内容:

噪声的主观评价和室内噪声标准、空调系统的噪声源、消声器消声量的确定

消声器的种类和应用、空调装置的防振。

3、考核知识点:

噪声的主观评、噪声的度量。

消声原理和消声器应用,空调装置的减振原理与方法。

4、考核要求:

理解噪声的主观评价方法与室内噪声的评价标准,掌握消声器的原理和应用,掌握空调装置的减振原理使用方法。

第九章空调系统的测定与调整

1、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空调系统与室内参数的测定与调整技术,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程内容:

系统空气动力工况的测定与调整、系统热力工况的测定与调整、消声与隔振的检测、系统调试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分析及其排除。

3、考核知识点:

空调系统与室内各项参数的测定、系统风量、水量分配调试技术。

4、考核要求:

掌握空调系统与室内各项参数的测量技术。

系统风量、水量分配调试技术。

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本大纲在考核要求中,按照了解、理解、掌握等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知识、能力层次要求。

含义是:

了解:

能了解有关的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地认识和表达,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

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全面理解把握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定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计算,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和计算,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掌握:

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这里包括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其中综合应用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加试《供热工程》课程考试大纲

(安全学院各专业适用)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简答题80分

论述题20分

 

第一章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

1、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的组成以及计算方法,掌握高层建筑热负荷的计算方法。

2、课程内容:

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计算的基本原理、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计算、附加耗热量计算,冷风渗透耗热量、冷风侵入耗热量、围护结构最小热阻与经济热阻、高层建筑热负荷计算特点。

3、考核知识点:

供暖系统热负荷的组成、特点,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的计算

4、考核要求:

了解供暖系统热负荷的组成,掌握供暖系统热负荷计算的原则和方法,熟悉高层建筑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的计算方法。

第二章供暖系统的散热设备

1、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对散热器的热工、卫生和技术经济要求,散热器的构造与性能,散热器面积的确定,散热器的布置。

2、课程内容:

散热器、散热器的计算、钢制辐射板、暖风机

3、考核知识点:

散热器的基本技术要求,散热器的计算、选用、布置。

4、考核要求:

熟悉散热器的基本技术要求,掌握散热器的面积和片数(或长度)计算方法和散热器的设计选用原则。

第三章室内热水供暖系统

1、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自然循环和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分类和适用场合,重点掌握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垂直式和水平式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

2、课程内容:

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的分类、自然循环和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高层建筑热水供暖系统的特点、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的管路布置的特点。

3、考核知识点:

热水供暖系统的分类、特点、适用条件。

4、考核要求:

了解自然循环系统的特点及应用,熟悉机械循环系统的各种形式、每种形式各自的特点及使用场合,掌握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垂直式和水平式系统的特点及应用。

第四章热水供暖系统的水力计算

1、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自然循环、机械循环系统水力计算的基本公式、方法和例题。

2、课程内容:

热水供暖系统的水力计算的任务及基本原理,自然循环、机械循环系统水力计算的基本公式、方法和例题。

重点掌握机械循环同程式双管系统的水力计算。

3、考核知识点:

热水供暖系统水力计算的基本任务、基本原理、基本公式、基本方法。

4、考核要求:

熟悉热水供暖系统水力计算的任务,了解自然循环系统水力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机械循环系统水力计算的基本公式、原理、方法。

第五章室内蒸汽供热系统

1、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蒸汽作为热媒的特点、室内低压蒸汽供暖系统水力计算、疏水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课程内容:

蒸汽作为热媒的特点、低压与高压蒸汽室内供暖系统、疏水器和其它附属设备、室内低压蒸汽供暖系统水力计算方法。

3、考核知识点:

蒸汽热媒的特点、疏水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室内低压蒸汽供暖系统的水力计算。

4、考核要求:

熟悉蒸汽作为热媒的特点,掌握蒸汽和热水作为热媒的比较,熟悉疏水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室内低压蒸汽供暖系统水力计算的原理和方法。

第六章集中供热系统的热负荷

1、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集中供热系统的热负荷的概算、热负荷图。

2、课程内容:

集中供热系统的热负荷的概算和特征、热负荷图、年耗热量计算

3、考核知识点:

集中供热系统的热负荷的概算和特征、热负荷图

4、考核要求:

熟悉集中供热系统的热负荷的种类、概算和特征,掌握各种热负荷图的含义、意义、绘制及应用。

第七章热水供热系统的供热调节

1、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供暖热负荷供热调节的基本公式,直接和间接连接热水供暖的集中供热调节。

2、课程内容:

概述、供暖热负荷供热调节的基本公式、直接和间接连接热水供暖的集中供热调节、供热综合调节。

3、考核知识点:

供暖热负荷供热调节的基本公式、各种供热调节方法及原理。

4、考核要求:

熟悉各种供热调节方法的基本原理,掌握供暖热负荷供热调节的基本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第八章热水网路的水力计算和水压图

1、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水压图的基本概念、热水网路的水压图、系统定压方式。

2、课程内容:

水压图的基本概念和公式,热水网路的水力计算的方法和例题,水压图的基本概念、热水网路的水压图、系统的定压方式。

3、考核知识点:

水压图的基本概念、水压图的基本技术要求,热水网路的水力计算方法,水压图的绘制方法及应用。

4、考核要求:

掌握水压图的基本概念、基本技术要求,熟悉热水网络水力计算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水压图的绘制及应用。

第九章供热管线的敷设和构造

1、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供热管网布置原则、室外供热管道的敷设方式、供热管道及其附件。

2、课程内容:

供热管网布置原则、室外供热管道的敷设方式、供热管道及其附件、补偿器和管道支座、供热管道的保温。

3、考核知识点:

供热管网布置原则,室外供热管道的敷设方式、供热管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