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第八单元教案谢纹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9938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第八单元教案谢纹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七第八单元教案谢纹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七第八单元教案谢纹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七第八单元教案谢纹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七第八单元教案谢纹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七第八单元教案谢纹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七第八单元教案谢纹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七第八单元教案谢纹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七第八单元教案谢纹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七第八单元教案谢纹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第七第八单元教案谢纹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第七第八单元教案谢纹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第七第八单元教案谢纹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第七第八单元教案谢纹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第七第八单元教案谢纹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第七第八单元教案谢纹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第七第八单元教案谢纹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第七第八单元教案谢纹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第七第八单元教案谢纹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第七第八单元教案谢纹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第八单元教案谢纹Word格式.docx

《第七第八单元教案谢纹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第八单元教案谢纹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七第八单元教案谢纹Word格式.docx

教师鼓励学生探索自己的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三、想一想。

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如"

如第一次如果是23分,第二次是多少分"

并注意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教学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提出其他的问题,并进一步进行讨论。

四、练一练。

教学时,先让学生进行估计,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然后独立完成。

二、体验估算、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理解口述题意。

淘气和笑笑进行套圈比赛,下面是他们两人三次比赛的分数,你们估计一下,淘气能不能赢?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淘气242944

笑笑233041

2、小组讨论,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3、全班交流。

4、计算淘气的总分

24+29+44=97

先与同桌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再向全班同学汇报。

5、计算笑笑的总分。

笑笑的三次成绩分别是23、30、4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小小最后的总分是多少?

列式:

23+30+41=94

结论:

淘气97分,小小94分,淘气的分比小小高,所以淘气赢了。

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教学时,我首先以生动形象的情境吸引学生,激发求知的欲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因此,通过问题情境“谁会赢”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为学生的思考留下充分的空间,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出几种不同的估算方法。

在新知探索中,我又通过不同的形式营造一种研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鼓励算法多样化,并能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创新思维,同时也使其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运算的方法。

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在小组活动时,还是没有完全让每个学生释放出自己的潜能,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方式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与改进。

 

第2课题教学设计

乘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78~79页。

1、创设乘船的情境,让学生体会连减的含义。

2、经历探索100以内数连减计算方法过程,初步掌握`100以内数连减竖式计算。

3、通过多种算法的探索,体验算法多样化。

4、发展学生生的估计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多样性,独立性。

掌握100以内数连减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件、小棒

观察法

一、情景引入

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说一说图意

引导学生估计两只船够不够,让学生根据图意提出问题。

在些基础上,让演学生独立探索与解决问题

二、算一算。

1、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引导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对于是100-54,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算法,应以鼓励为主。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做。

三、数学游戏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阅读,也可以与学生一起做这个游戏

这道题不仅练习100以内的减法,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枯燥的计算变得有趣。

(二)提出问题,探究解决

1.出示主题图,口述题意,估算解决。

一年级的小同学去游玩,一共有92人,乘坐两艘船,一艘船最多乘26人,另一艘船最多能乘44人,有几位小朋友不能上船?

2、独立探索,解决问题。

(1)列式:

92-44-26=22(人)92减44是什么意思?

再减26是什么意思?

(2)9248

-44-26

————————22

48

(3)列式:

44+26=7044加26是什么意思?

92减70是什么意思?

92-70=22

师: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

你的理由是什么?

(三)练习巩固

1.师:

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笔算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77-33-28=96-39-45=100-91-9=

1.重视学生算法的动态生成,鼓励算法多样化。

在尝试计算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

并为学生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通过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这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自信心和创新思维。

2.把计算的学习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本节课从主题图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切实感受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体会到算法多样化中的算理。

3.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同时培养学生表达和倾听的习惯,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

第3课题教学设计

乘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80页。

1、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发展初步的估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

电脑卡片小棒

观察法、游戏法

一、情景导入,教学主题图。

1、看懂图意。

2、运用问题开展估算活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鼓励学生浓度根据图意来提出问题。

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4、对于56-27+19,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计算的方法,学生可能会出现将加减法的算式列在一起的写法,教师应给予肯定。

二、练一练

首先让学生明确图意,然后让学生估计一下现在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还是少,并说说理由,最后独立解决这个问题。

三、学后体会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

车上原有56人。

到站后上车的有19人,又下车27人。

想一想:

现在车上的人比56多还是少?

小组讨论,指名列式计算:

2、练一练:

85-49+27=56+42-69=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

《标准》提倡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本节课让我再一次地感受到情境教学的魅力,整节课,学生自始至终都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和浓厚的兴趣。

不足是‘1.对学生放得不开,留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还不够。

2.“试一试”这一题,不一定每道题都要计算出准确得数,在对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指导上略有欠缺,比如可以用估算、直觉思维等多种方法。

第4课题教学设计

练习八

义务教育课程表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81页。

1、使学生巩固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2、运用跳绳等实际情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学生兴趣,使用权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巩固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

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

多媒体课件

自主探究法、观察法

第1题:

学生独立做题,然后集体反馈。

第2题:

跳绳比赛。

教师出示表,让学生观察,尝试完成问题。

再集体反馈。

第3题:

教师提出问题:

小亮获得第二名,他三次跳的总数可能是多少?

他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27-7+1028+8-306+17+2036+7-2096-6-9054-8-30

2、计算题

89-47+36

抽学生板演

请说出笔算过程

二、练习

1、独立完成第一题

2、指导完成第二题

三、本课小结

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计算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1、本节课让我再一次地感受到情境教学的魅力,一年级的学生对于数字较大、计算过程相对复杂(有进位退位)的混合式题,最多算4,5道就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厌烦。

但是,当把计算融入到“数学游戏”等具体的情境之中,学生要感兴趣得多,他们不觉得是在做题,只觉得有趣好玩,尽管计算过程比较复杂,题量也不少,但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兴奋点,都让学生意犹未尽。

2.练习设计丰富多彩。

第5课题教学设计

今天我当家

义务教育课程表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82-84页。

1、创设购物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在上学生活中的作用。

2、让学生经历独立购物的过程,并在购物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3、能运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关心家人,渗透爱劳动和处处节约的思想教育。

能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挂图、电脑课件

操作法、观察法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六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吗?

老师知道同学们都非常盼望这一天的到来。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六一节这天准备干什么呢?

我们一起去瞧瞧吧!

(教师引导学生打开课本看图)

二、今天我当家

1、初步观察图。

淘气和笑笑今天要自己当家,他俩来到了超市,看到了琳琅满目的商品。

你能帮他们介绍看到的商品吗?

(学生观察交流)

去买东西的时候还要了解商品的什么?

你们知道那些商品的价钱吗?

(同桌交流)

2、同桌合作,提出问题。

如果是你当家,你最想买些什么呢?

根据你想买的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3、解决问题

(一)

30元钱可以买些什么?

(1)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课堂作业本进行计算。

(2)集体反馈。

(学生的意见只要符合要求的,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并要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20元钱能买些什么呢?

(1)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2)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生学习。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要注意参与,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3)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演练。

(4)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出算式,让学生能做出正确的评价。

4、解决问题

(二)

我们随淘气和笑笑在商店里逛了一圈,现在她俩的东西都买好了,我们一起到收银台看看。

(指导学生看图)

(1)淘气花了25元,你认为他会买些什么呢?

在你的学生小组中商量商量。

(学生小组讨论后集体反馈,在价钱算对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判断选择商品的合理性。

师小结:

淘气、笑笑和爷爷都买好了需要的商品,准备回家做一顿饺子宴。

大家看看他们要做几种饺子呢?

每种饺子要做50个才够,两种饺子一共要做多少个?

5、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最后一幅图引导学生根据两个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然后集体解答。

三、总结

今天同学们和淘气、笑笑一起当了一回家,小朋友们有什么感受呢?

今后同学们可以选择节假日的时间,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自己当一次家,然后把你的真实感受记下来。

一、谈话引入

二、看图购物

1、出示主题图

2、引导学生看图

哥哥先到了肉类区,有鸡鸭鱼肉。

同学们,想一想,哥哥用30元钱买哪些商品?

先估计一下,再算一算。

3、来到了蔬菜水果区,用20元钱又能买什么呢?

独立思考并进行交流

4、提问

爷爷有100元钱又能买些什么呢?

小组合作进行计算

三、拓展练习

1、出示图2

最后,明明用了多少钱?

妹妹用了多少钱?

爷爷呢?

他们可能买了哪些东西呢?

小组讨论。

2、回家后,明明给全家做了一顿饺子,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3、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4、小组交流,解答。

第八单元《统计》单元主备教师:

赖玲荟

1、组织比赛

2、买气球

3、整理与复习

(二)

1、激发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开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2、初步体验数据的获得及整理的过程。

3、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组织比赛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85页。

1、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及整理过程。

2、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初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4、让学生初步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

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会把统计的结果在统计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投影片、小黑板。

观察法、比较法

一、从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导入统计。

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

你们都喜欢哪些运动呢?

生回答,教师贴出相应的文字卡片。

同学们这么喜欢运动,我们来个比赛,好吗?

可是这么多项目,你想组织什么比赛呢?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同学们的意见不一致,这该怎么办呢?

统计一下同学们最喜欢的运动。

(从生活情境引入,创设问题情境“组织什么比赛”,意见不一致,找寻有效的办法——统计。

让学生体会统计的用性,必要性。

二、小组合作,全班交流,体验统计过程。

1、说明比赛要求

比赛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副食进行讨论统计,填图。

准备好了吗?

开始!

2、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填图,师巡视指导。

3、(提出学习要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统计。

培养学生组织、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4、各组均统计完毕,并排出先后次序。

5、交流方法。

6、比较统计方法。

同学们觉得哪处统计方法更好一些呢?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师总结)

7、制作大统计图。

8、看图提问题。

9、小结。

一张小小的统计图能帮助我们知道这么多东西,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都运用了哪些方法进行统计的?

三、应用实践

1、喜欢看动画片吗?

老师想知道同学们都喜欢看哪些动画片,该怎么办?

2、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调查,用你喜欢的方法调查每一个同学的意见,然后每人制成一张统计图(学生统计、制作)。

3、小组内评一评谁的统计图做得又快又好。

选一名最棒的同学来帮老师完成这张大统计图。

一、总结延伸

同学们制作统计图的热情真高,不知不觉下课的时间到了,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学生说一说。

一、创设情境,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课件出示主题图,激发学生讨论:

组织什么比赛?

引导学生得出:

看看想参加什么比赛的人最多,就组织什么比赛,产生统计的愿望,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二、实践调查,经历统计过程。

1、讨论调查方法

如果请你来当小调查员,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调查我们班最喜欢的体育活动?

学生自由发言。

大家爱动脑,点子多,想出的办法都很好,为了帮助大家调查,我给你们准备了一件小礼物。

瞧,这是什么?

(屏幕展示统计表)

想一想,你们打算怎样记录你们组每个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的情况?

你觉得在调查中我们应注意些什么?

通过统计表有话想和大家说说的环节,让学生明确小组合作要求。

2、小组调查:

现在开始调查,比一比哪组的同学调查得又快又准确。

展示小组统计结果,完成全班的数据统计

3、认识并制作条形统计图。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为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体验到了数据的收集及整理过程,认识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同时,在统计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统计结果对可能性进行猜测,形成了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买气球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86页。

1、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以及整理过程,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收集以及整理数据的能力。

3、让学生初步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统计的方法,体验和感受整理数据的过程。

观察统计图,回答提出的问题。

投影片、图片

动手操作、观察、比较

一、导入新课

“六·

一”儿童节快到了,小朋友们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都正在积极地准备着。

其中一个小朋友提议说要把教室布置成气球的世界。

可是需要什么颜色的气球呢?

他想征求大家的意见。

大家能帮帮他吗?

二、探索新知

1、组织学生收集信息。

小组中针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2、组织学生进行小调查。

将调查的结果填写在条形统计图中。

在调查之前,先让学生思考一下:

准备怎样调查,该调查哪些同学有及如何记录调查的结果。

红色

黄色

绿色

蓝色

其他

3、展示学生作品。

4、根据统计图进行相关做答。

出示问题:

(1)从统计图中可以看了,调查了()名同学。

(2)喜欢()色的人数最多,喜欢()色的人数最少。

(3)布置会场,多买些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呢?

学生在汇报时,要与自己所做的统计图相符。

可以请其他小组检查。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你觉得今天什么知识你掌握得最好?

哪些小朋友与你配合得最好?

与上一节课相比,什么知识掌握的更好?

今后还要朝着哪个方向努力?

四、实践活动

你喜欢统计吗?

那么课后调查本小组的同学,调查他们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制成统计图给老师看,好吗?

(一)创设情境,产生统计需要

(播放音乐,《快乐的节日》。

(二)体验数据收集的方法

(出示4种颜色的气球)你喜欢什么颜色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

到底哪种颜色的气球应该多买一些呢?

(三)整理数据,制作统计图

(投影展示学生的记录。

选择红色气球的人数是多少?

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我只要数一数有几个“正”字,再加起来就知道了。

整理你们的调查数据,把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在本节课中,根据教材安排,引导学生开展“买气球”和“最喜欢的动画片”两个统计实践活动。

首先,努力使情境的设计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如:

结合单元教学时间恰恰在“六一”儿童节前夕,让学生为庆祝活动出谋划策,

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对于教科书安排的调查“学生最喜欢的电视节目”,通过课前调查,我发现学生对电视内容的认识和选择大多局限于动画片,因此结合学生特点我稍加改动变为统计“学生最喜欢的动画片”,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气氛热烈而活跃。

其次,力图体现师生共同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

如鼓励学生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尊重学生的意见,努力创设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互动空间,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的收集数据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整理与复习

(二)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87、88页。

1、复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发展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自我评估的能力及应用意识。

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在回顾学习过程中交流自己的体会与进步。

3、在实际购物活动中,能正确计算应付款和找回的钱,并巩固学生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买卖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购物能力和参与意识。

4、通过制作统计图,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再次体验数据的收集以及整理的过程。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熟练的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图片、多媒体电脑

观察法、比较法、动手操作法

一、开火车游戏

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进行计算

59+827+2599-38

31-2463-938+46

50-2377+2388-55

43-3412+963+36

二、比较算式

出示书86页的第1幅图

25+2165-22

25+2765-29

(1)先只算出第1行算式的得数

(2)根据一、二两行的关系推算出第二行版式的得数

三、我的成长足迹

1、提出问题

(1)我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

(2)我印象最深的一堂数学课……

(3)我用数学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个问题……

(4)你还有哪些问题?

2、学生小组交流,分组汇报,根据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进行解决

四、购物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1、出示体育运动商品的具体价目表:

篮球50元足球30元排球15元

羽毛球拍12元乒乓球拍10元

出示“我有30元5角”

2、让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

(1)30元5角可以买什么?

(2)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