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接口规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7996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2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接口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接口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接口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接口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接口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接口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接口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接口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接口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接口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接口规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接口规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接口规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接口规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接口规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接口规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接口规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接口规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接口规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接口规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接口规范.docx

《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接口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接口规范.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接口规范.docx

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接口规范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

2007年1月8日

1前言4

2报文规范4

2.1术语和定义4

2.2设计原则5

2.3数据处理规则6

2.4文件命名规则7

2.5报文文件8

2.5.1报文结构8

2.5.2报文文件种类8

3数据采集要求8

3.1数据范围8

3.2采集频率9

3.3数据文件传送方式9

4公积金信息采集报文和公积金信息删除报文9

4.1报文头9

4.2公积金信息采集报文报文体10

4.3公积金信息删除报文报文体12

4.4报文校验规则12

5公积金信息反馈报文12

5.1报文头13

5.2反馈报文报文体13

附录:

15

1、报送机构代码命名规则15

2、数据元目录15

2.1数据元的表示格式15

2.2数据元的分类16

2.3数据元目录17

第一组:

17

第二组17

第三组17

第四组18

第五组18

第六组18

第七组19

第八组19

3、代码表19

3.1行政区划19

3.2单位性质19

3.3登记注册类型20

3.4行业分类22

3.5单位当月缴费状态22

4、校验规则23

4.1公积金信息采集报文校验规则23

4.1.1报文名校验23

4.1.2报文级校验23

4.1.3数据项级校验24

4.1.4入库校验25

4.2公积金信息删除报文校验规则25

4.2.1报文名校验25

4.2.2报文级校验26

4.2.3数据项级校验26

4.2.4入库校验27

5、公积金信息反馈格式代码集27

5.1出错原因代码27

5.2错误编码其中出错信息=标识符+错误编码28

1

1前言

《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数据接口规范》(简称“数据接口规范”)规定了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与外部系统进行信息交换时应遵循的有关信息格式和数据管理规定,本文档分为六部分。

前言简介本规范各部分的内容。

报文规范规定了本规范中报文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数据处理原则、文件命名原则、报文文件的结构和种类。

数据采集要求规定了公积金管理中心提交数据的范围、频率以及文件传送方式。

公积金信息采集报文和公积金信息删除报文中规定了公积金中心向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报送采集报文和删除报文的具体数据项以及对数据项的描述和约束。

公积金信息反馈报文规定了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向公积金中心反馈内容的具体数据项以及对数据项的描述和约束。

附录包含公积金信息采集接口规范的代码表、数据校验规则。

本接口规范适用于与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进行报文交换的公积金机构及公积金部门的数据处理。

文档的主要读者有:

拟建系统用户、系统设计人员、系统编码人员、项目经理、系统测试人员、项目监理人员。

2报文规范

2.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2.1.1报文

由报文头、报文体构成的,按照一定规则组合起来的数据集合体。

2.1.2报文文件

包含报文的数据文件。

本规范中报文文件与报文是一对一的关系。

2.1.3段

一个已标识、命名和结构化的、在功能上相互关联的复合数据元和/或独立数据元的集合。

段有各自固定的长度。

本规范中段为基础段。

2.1.4信息记录

数据采集的基本信息单位,包含报送机构一笔业务的有关数据。

本规范中的信息记录由基础段组成。

2.1.5报文头

每个报文必须包含且只包含一个报文头,报文头表示一次数据采集的开始,该部分给出本次采集数据的信息提要。

2.1.6报文体

报文体是数据采集报文的主体内容,报文体部分可包含一种或多种不同类型的信息记录,最后一条信息记录结束即为报文结束。

信息记录之间用一个回车换行符(“﹨r﹨n”或“﹨n”)分隔。

2.1.7信息记录

此信息记录由基础段组成。

每个信息记录包含且仅包含一个基础段。

信息记录的内容中不允许存在回车换行符(“﹨r﹨n”或“﹨n”)。

2.1.8基础段

基础段是由固定数据项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组成的信息集合体。

2.2设计原则

*注重报文的通用性,报文规范适用于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与外部系统的所有数据交互。

*报文分类设计遵循业务导向原则,从业务角度分析系统与外部数据交换,根据业务层次和种类分别设计报文。

*报文中信息记录采用分段设计的方法,通过采集新产生或发生变化的段,降低冗余,达到数据报送的最小化。

*采用统一的报文结构的基础上,兼顾不同报文种类进行特色化设计。

*报文的可重用性,多种数据报送都通过同一格式完成。

*报文中加入汇总信息进行报文自身校验,降低报文传输错误;同时通过信息记录跟踪,辅助数据质量保证。

*辅以明确的报文组织与处理要求,避免报文收发双发对同一业务情况的不同理解,保证数据中心与报送机构之间数据的一致性。

2.3数据处理规则

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数据接口报文规范对使用的数据类型定义如表1。

表1数据类型定义

标识符

数据类型

N

数字0-9,ASCII码范围:

0X30——0X39

AN

包含0-9的数字和不包括汉字在内的其他半角字符,

具体ASCII码范围:

0X20——0X7E

ANC

包含汉字在内的所有字符

编码范围如下:

双字节1区A1A1-A9FE图形符号

双字节5区A840-A9A0图形符号

双字节2区B0A1-F7FE汉字

双字节3区8140-A0FE汉字

双字节4区AA40-FEA0汉字

单字节ASCII码:

0X20--0X7E

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数据接口规范应遵循如下规则:

(1)类型为AN或ANC的数据项是左对齐的,并在右面用空格补齐。

(2)类型为N的数据项是右对齐的,并在左面用0补齐。

(3)必填型数据项必须填写;可选型数据项无法填写时,用空格填充。

有条件选择型数据项在符合条件情况下按照必填型数据项处理,在不符合条件情况下按照可选型数据项处理。

(4)数据项长度均指字节数。

(5)字符区分大小写。

(6)AN型金额类数据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取舍原则是四舍五入法;负数金额前面加“-”,正数前面不加“+”,其中“-”与小数点各占一位。

举例:

类型为AN,长度为20的金额数据项,金额为12345时填报“12345.00************”;金额为-

12345.678时填报“-12345.68***********”。

(其中*代表一个空格)

(7)汉字信息交换按国家标准GB2312-1980和GB18030-2000执行,西文信息交换按国家标准GB/T1988-1998执行。

2.4文件命名规则

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不同数据格式文件要求都被唯一标识,文件名规则如下:

(1)文件名称的长度为30位;

(2)文件名称只能由英文、数字以及英文和数字的组合构成;

(3)文件加压加密前后文件名前缀一致,后缀加压加密前为txt,加压加密后为enc;

(4)文件名结构如表2所示。

表2报文名数据段要求

数据段含义

长度

位置

数据段描述及填写方法

报送机构代码

14

1-14

表示公积金中心在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机构代码,命名规则见附录1。

汇缴年月

6

15-20

表示公积金汇缴对应的年月,格式为“YYYYMM”

报文流水序号

3

21-23

对同一报送机构同一月的多个数据报文应保证不相同(可以填数字或大写英文字母)

报文信息类别

1

24-24

G-公积金信息数据报文

预留

2

25-26

用00填充

应用系统代码

1

27-27

1-企业征信系统

报文类型

1

28-28

0-正常报文

1-数据删除报文

反馈标志

1

29-29

如果是反馈报文,填“1”,否则填写“0”

预留

1

30-30

预留,用0填充。

2.5报文文件

2.5.1报文结构

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数据的公积金信息采集报文的结构由报文头和报文体两部分组成。

一个报文只包含一个报文头。

报文头和报文体之间用一个空行区分,即报文头后加入两个回车换行符(“﹨r﹨n”或“﹨n”)分隔。

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公积金信息采集报文的结构如图1所示。

图1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公积金信息采集报文的结构

2.5.2报文文件种类

*公积金信息采集文件

>公积金信息采集报文

*公积金信息采集信息记录

3数据采集要求

3.1数据范围

数据来自公积金中心,每次所采集的数据为当期公积金缴费信息。

3.2采集频率

原则上以月为单位。

3.3数据文件传送方式

采集对象是各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目前数据交换方式采用光盘、磁带等介质形式报送当地人民银行,由人民银行通过网络上报征信中心。

待条件成熟可采用网络传输等形式实现数据交换。

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交换时,征信中心提供FTP、HTTP、SMTP三种数据交换方式。

通过存储介质进行数据交换时,可以通过磁带、光盘等存储介质。

为保证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效率和安全,本规范要求对通过网络进行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压和加密。

加密方法的选择由进行数据交换的各方协商确定。

4公积金信息采集报文和公积金信息删除报文

公积金信息采集报文和公积金信息删除报文是由公积金中心向征信中心报送的报文文件。

报文包括报文头和报文体两部分。

两类报文的报文头构造相同,报文体构造不同。

4.1报文头

组成报文头的数据项详见表3。

表3报文头数据项

标识符

数据项名称

类型

长度

位置

数据项描述及代码表

状态

8517

报文格式版本号

AN

3

1-3

格式为N.N,是指当前使用的征信机构制定的报文格式的版本号。

此处填写1.0。

M

6517

报送机构代码

AN

14

4-17

此处填写报文生成机构的代码。

M

2585

报文生成时间

N

14

18-31

生成本报文的时间,精确到秒。

格式为YYYYMMDDHHMMSS。

M

8553

报文信息类别

AN

1

32-32

G-公积金信息数据报文

M

5214

应用系统代码

N

1

33-33

1-企业征信系统

M

8543

报文类型

N

1

34-34

0-正常报文

1-删除报文

M

8545

反馈标志

N

1

35-35

填写“0”

M

5591

联系人

ANC

30

36-65

公积金中心联系人

O

5593

联系电话

ANC

25

66-90

公积金中心联系电话

O

8515

预留字段

ANC

32

91-122

为以后可能的变化预留。

O

说明:

1.状态:

指各个指标段中数据项的填写方式状态。

“M”为必选型(Mandatory),表示必须填写该数据项;“C”为有条件选择型(Conditional),表示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必须填写该数据项,不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填写也可以不填写该数据项;“O”为可选型(Optional),表示可以填写该数据项,也可以不填写该数据项,不填写该数据项必须用空格填充。

2.以后出现同类表格中出现以上数据的含义同上。

4.2公积金信息采集报文报文体

公积金信息采集报文格式中的信息记录只有一种,具体见表4。

该信息记录的构成见表5。

该信息记录的构成见表6。

表4信息记录类型表

编号

记录类型

记录构成

备注

1

公积金信息采集信息记录

基础段

表5信息记录组成

编号

段名称

描述

出现次数

状态

1

基础段

必选

1:

1

M

说明:

出现次数:

指各个指标段在一条账户记录中出现的次数。

“0:

1”表示不出现或出现1次,“0:

n”表示不出现或出现n次,“1:

1”表示出现且仅出现1次。

以后表格中出现上述数据的含义同上。

表6基础段数据项

标识符

数据项名称

类型

长度

位置

数据项描述及代码表

状态

5701

行政区划

N

6

1-6

填写数据发生地的行政区划代码,编码采用GB/T2260-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的数字型代码,详见附录(至少到地市一级)。

M

6517

报送机构代码

AN

14

7-20

填写数据发生机构的代码。

M

2593

汇缴年月

N

6

21-26

表示公积金汇缴信息对应的发生年月,格式为“YYYYMM”。

M

5703

单位识别编码

ANC

40

27-66

公积金管理中心系统中唯一标识单位的号码。

M

5505

单位名称

ANC

80

67-146

单位在公积金中心系统中的登记名称。

M

6511

组织机构代码

AN

10

147-156

编码采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中的代码。

O

5517

登记注册号

ANC

20

157-176

营业执照中的登记注册号。

O

5523

单位性质

N

2

177-178

代码型数据项,数据字典详见附录。

M

5515

登记注册类型

N

3

179-181

代码型数据项,数据字典详见附录。

要求填写到中类。

企业申办营业执照时的登记注册类型。

M

5525

行业分类

AN

5

182-186

代码型数据项,数据字典详见附录。

要求细化到中类。

O

5591

单位联系人姓名

ANC

30

187-216

单位联系人的姓名。

O

3501

单位联系电话

AN

35

217-251

单位的办公电话,参考格式:

国别号/地区号-区号-电话号码(-分机号)。

O

3511

单位地址

ANC

80

252-331

单位的通讯地址。

O

3513

邮政编码

N

6

332-337

O

5705

公积金账号

ANC

40

338-377

单位在商业银行开立的公积金账户的号码。

M

2613

初缴时间

N

6

378-383

公积金初缴对应的年月,即账户第一次存在余额对应的年月,格式为“YYYYMM”;在已经开户但暂无余额的情况下,为“000000”。

M

2615

缴至时间

N

6

384-389

公积金缴至的年月,格式为“YYYYMM”;

在开户后没有缴款历史的情况下,为“000000”。

M

2617

最近一次汇缴时间

N

8

390-397

最近一次发生公积金汇缴行为的日期,格式为“YYYYMMDD”;在开户后没有缴款历史的情况下,为“00000000”。

M

5707

单位当月汇缴状态

N

1

398-398

在汇缴年月单位的缴费情况。

代码型数据项。

代码表:

0-正常缴费

1-暂停缴费(中断)

2-终止缴费

M

1707

单位缴费基数

AN

20

399-418

指单位用于汇缴本月公积金的工资总额。

单位为元。

O

4521

单位职工人数

N

10

419-428

指单位在职职工人数。

O

1701

本月应缴金额

AN

20

429-448

指本月单位应汇缴的公积金。

单位为元。

如为小数,则小数点后保留2位数字。

M

1703

本月实缴金额

AN

20

449-468

指本月单位实际汇缴的公积金。

单位为元。

如为小数,则小数点后保留2位数字。

M

4723

本月实缴人数

N

10

469-478

指本月单位实际汇缴公积金对应的人数。

M

1705

累计欠缴金额

AN

20

479-498

指截至汇缴发生年月欠费单位累计欠缴的公积金。

单位为元。

如为小数,则小数点后保留2位数字。

M

4525

单位缴存比例(%)

N

3

499-501

填写该数据项时不包含%,数值四舍五入取整。

O

4527

个人缴存比例(%)

N

3

502-504

填写该数据项时不包含%,数值四舍五入取整。

O

1709

本月补缴金额

AN

20

505-524

指本月单位补缴的公积金。

单位为元。

如为小数,则小数点后保留2位数字。

O

4529

本月补缴人数

N

10

525-534

指本月单位补缴公积金对应的人数。

O

2619

补缴年月

N

6

535-540

指公积金补缴对应的年月,格式为“YYYYMM”。

O

8515

预留字段

AN

30

541-570

为以后可能的变化预留。

O

注:

单位识别编码是指公积金管理中心的系统中用来唯一标识单位的号码,在各地公积金中心系统中可能表现为不同的数据项;如有些地区公积金中心系统中使用公积金账号作为单位的唯一标识项,则单位识别编码填写公积金账号。

4.3公积金信息删除报文报文体

报文体由信息记录组成,每条删除报文信息记录对应需要删除的一条采集报文信息记录。

具体数据项见表7。

表7公积金数据删除报文体信息记录数据项

标识符

数据项名称

类型

长度

位置

数据项描述及代码表

状态

2593

汇缴年月

N

6

1-6

表示公积金汇缴对应的年月,格式为“YYYYMM”。

M

5701

行政区划

N

6

7-12

填写数据发生地的行政区划代码,编码采用GB/T2260-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的数字型代码,详见附录(至少到地市一级)。

M

5703

单位识别编码

ANC

40

13-52

公积金管理中心唯一标识单位的号码。

M

8515

预留字段

AN

30

53-82

为以后可能的变化预留。

O

4.4报文校验规则

报文名和报文头校验不能通过,将不进行报文体校验,报文全部退回公积金中心。

校验规则详细内容见附录。

5公积金信息反馈报文

公积金信息反馈报文是针对公积金信息采集报文和公积金信息删除报文的处理结果的反馈。

由报文头、报文体构成。

此两类报文的反馈报文的报文头报文体构造完全相同。

5.1报文头

报文头的数据项详见表8。

表8报文头数据项

标识符

数据项名称

类型

长度

位置

数据项描述及代码表

状态

8517

报文格式版本号

AN

3

1-3

格式为N.N,是指当前使用的征信机构制定的报文格式的版本号。

此处填写1.0。

M

6517

报送机构代码

AN

14

4-17

此处填写报文生成机构的代码。

M

2585

报文生成时间

N

14

18-31

生成本报文的时间,精确到秒。

格式为YYYYMMDDHHMMSS。

M

7643

出错报文文件名

AN

30

32-61

本次出错的报文文件名。

M

8525

出错原因代码

N

2

62-63

代码型数据项,数据字典详见附录5.1。

如果是删除报文,“出错原因代码”为“15”时,包含删除报文体,为其它值时不包含报文体。

M

5591

联系人

ANC

30

64-93

征信中心联系人。

O

5593

联系电话

ANC

25

94-118

征信中心联系电话。

O

8515

预留字段

ANC

30

119-148

为以后可能的变化预留,暂用空格填充。

O

报文体由出错信息反馈记录构成,每条出错的信息记录对应一条出错信息反馈记录。

反馈记录构成见表9。

5.2反馈报文报文体

表9信息记录组成

标识符

数据项名称

类型

长度

位置

数据项描述及代码表

状态

8541

出错信息

AN

8

1-8

“出错信息”=“出错字段标识符”(接口规范中规定的每个数据项的标识符)+“错误编码”(代码表参见附录6.2)。

M

8541

出错信息

AN

8

9-16

“出错信息”=“出错字段标识符”(接口规范中规定的每个数据项的标识符)+“错误编码”(代码表参见附录6.2)。

O

8541

出错信息

AN

8

17-24

“出错信息”=“出错字段标识符”(接口规范中规定的每个数据项的标识符)+“错误编码”(代码表参见附录6.2)。

O

8541

出错信息

AN

8

25-32

“出错信息”=“出错字段标识符”(接口规范中规定的每个数据项的标识符)+“错误编码”(代码表参见附录6.2)。

O

8541

出错信息

AN

8

33-40

“出错信息”=“出错字段标识符”(接口规范中规定的每个数据项的标识符)+“错误编码”(代码表参见附录6.2)。

O

8547

出错记录

ANC

41-

反馈整条出错记录,数据项格式参考数据采集报文格式。

M

说明:

1、若是对采集报文的反馈报文,则出错记录长度为570,位置为41-610;若是对删除报文的反馈报文,则出错记录长度为82,位置为41-122。

2、如果报文头校验不通过,将不进行报文体校验。

3、“8541”数据项连续出现5次,表示只反馈出错记录的前5个错误信息;如果出错记录中的错误不足5个,该数据项用空格填充。

附录:

1、报送机构代码命名规则

公积金信息的报送机构代码长度统一为14位,命名规则如下:

第1位:

对于非银行机构统一为“E”;

第2-4位:

数据上报机构所属国家部委代码,代码表参照GB/T4657-2002《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代码》,各地公积金中心统一使用建设部代码“333”;

第5-6位:

非银行信息的类别,公积金缴存信息统一为“01“;

第7-12位:

行政区划代码;各公积金中心填写该公积金中心所属地市的行政区划代码,具体参见GB/T2260-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第13-14位:

辨别序号,对于一个地市有多个公积金中心的情况,应保证各公积金中心的辨别序号不同。

例如重庆公积金中心上报机构代码命名方式如下:

第1位为“E”;

第2-4位为建设部代码“333”;

第5-6位为公积金信息类别“01”;

第7-12位为重庆市行政区划代码“500000”(由于重庆市公积金中心不仅收集重庆市辖区的数据,还收集重庆市其他部分区县的数据,因此重庆市公积金中心的行政区划代码没有到地市一级);

第13-14位为辨别序号,重庆市公积金中心的辨别序号为“01”;

综上所述,重庆市公积金中心的上报机构代码为“E3330150000001”。

2、数据元目录

2.1数据元的表示格式

每一个数据元均应通过下列表示格式进行描述:

数据元标识符:

数据元是在本规范中的唯一标识符,按照数据元的类目分组进行顺序编号,并适当留有一定的扩展空间。

数据元中文名称:

应按照国家标准GB/T18391.5-2001中规定的数据元命名原则进行命名。

数据元英文名称:

用英文对数据元名称的描述。

说明:

数据元含义的文字描述。

表示:

数据元值的类型及表示格式。

具体格式如下例所示:

n表示每一位必须是0-9的数字。

an表示包含0-9的数字和不包括汉字在内的其他字符。

anc表示包含汉字在内的所有字符。

n..3最长3位数字型。

n33位数字型,定长。

代码表:

表示代码中每个字符与其指定位组相对应的表。

2.2数据元的分类

为了便于管理和使用数据元,本附录将数据元分为八个类目组,并为以后的发展保留了一定的空间。

(注:

标识符由四位数字组成)

1)第1组(数据元标识符为1701——1999)

与金额、利率、比率等有关的数据元;

2)第2组(数据元标识符为2501——2999)

与日期、时间、期限有关的数据元;

3)第3组(数据元标识符为3501——3999)

与地点、地址、通信联系有关的数据元;

4)第4组(数据元标识符为4501——4999)

与数量(非货币量)、计量单位等有关的数据元;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