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人教版语文一轮第2部分 专题8 第1讲 文言文断句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0126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8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人教版语文一轮第2部分 专题8 第1讲 文言文断句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人教版语文一轮第2部分 专题8 第1讲 文言文断句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人教版语文一轮第2部分 专题8 第1讲 文言文断句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人教版语文一轮第2部分 专题8 第1讲 文言文断句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人教版语文一轮第2部分 专题8 第1讲 文言文断句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考人教版语文一轮第2部分 专题8 第1讲 文言文断句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考人教版语文一轮第2部分 专题8 第1讲 文言文断句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考人教版语文一轮第2部分 专题8 第1讲 文言文断句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考人教版语文一轮第2部分 专题8 第1讲 文言文断句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考人教版语文一轮第2部分 专题8 第1讲 文言文断句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考人教版语文一轮第2部分 专题8 第1讲 文言文断句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考人教版语文一轮第2部分 专题8 第1讲 文言文断句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考人教版语文一轮第2部分 专题8 第1讲 文言文断句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考人教版语文一轮第2部分 专题8 第1讲 文言文断句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考人教版语文一轮第2部分 专题8 第1讲 文言文断句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考人教版语文一轮第2部分 专题8 第1讲 文言文断句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考人教版语文一轮第2部分 专题8 第1讲 文言文断句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考人教版语文一轮第2部分 专题8 第1讲 文言文断句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考人教版语文一轮第2部分 专题8 第1讲 文言文断句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考人教版语文一轮第2部分 专题8 第1讲 文言文断句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人教版语文一轮第2部分 专题8 第1讲 文言文断句题.docx

《高考人教版语文一轮第2部分 专题8 第1讲 文言文断句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人教版语文一轮第2部分 专题8 第1讲 文言文断句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人教版语文一轮第2部分 专题8 第1讲 文言文断句题.docx

高考人教版语文一轮第2部分专题8第1讲文言文断句题

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

[编排说明] 为帮助考生省时高效、循序系统地复习,本专题设计独具匠心,①本专题分两个层级,基础教材篇⇨题型高考篇,将文言文教材基础篇目及考纲规定的背诵篇目合并后置于《教材知识梳理》中,方便考生利用零碎时间有空就记;②符合文言文的复习实际,实现由教材到高考的对接提升。

备考方向明确,复习针对性强。

考情

分析

①选材上,比较单一,一般都是人物传记;出处以《宋史》《明史》《后汉书》为主,长度在750字左右,文章通俗易懂,是典型的浅易文言文。

②题型上,设置4道题,三道选择题(断句、文化常识、概括分析)和一道翻译题。

选择题每题3分,翻译题10分,共19分。

备考

建议

①平时注重文言知识的积累和做题时的精读。

②做题时先看题目后读文,题目有助于理解文意,让你带着问题去读文。

———————读文指导———————

文言文阅读不仅要关注一字一词一句,还要关注文章的整体,看文章整体写了什么内容,哪些人、哪些事、什么性格品质,这些都是要先把握住的。

不要急于做题,不要急于破解哪个词、哪句话,要先弄清文章整体的内容及行文特点,这是整体阅读的核心内容之一。

一、高效读文的“3步骤”

第一步:

初读文本,圈点勾画,以“词”疏意

为了快速读懂文言文,我们可以采取圈画关键词的方法。

那么,圈画什么?

怎么圈画呢?

人物传记大多以时间为线索来记述人物在某地所任官职、所做事情,因此,可以圈点勾画时间、地点、官职等词语,大体了解文章思路,了解人物经历及事件大概。

理清文章脉络,抓住表示时间节点的词语比较关键,此类词语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二步:

再读文本,梳理内容,以“文”会意

读文章最怕断章取义,读文言文也不例外。

再读时,要结合尾注、题目,综观总览,上下贯通,这一点就传记类文言文而言,力求对传记中人物各个时期的生活和事件的大体脉络心中有数。

具体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知人。

传记文的写作对象是人,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

具体地说,就是明了文章主要人物是谁,次要人物有哪些,和主人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

二是明事。

传记文记叙人物,用笔简约,往往几句话就是一个事件、一段经历。

事件往往是随着其官职、时间、地点、与其交往的人的改变而改变。

因此,再次阅读时,结合第一步圈点勾画的地方,尤其要注意官职名、年号名、地名、人名等的变化,理清人物的活动脉络,掌握人物所做的事情。

三是辨理。

所谓辨理,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了怎样的评价,表现了什么人物怎样的品质或说明了什么道理。

这其实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所谓“理”,有的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是借人物之口表明作者的看法,更多的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辨理”。

第三步:

借助概括分析题,筛选信息,以“题”悟意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的四个选项,基本上是按文章行文的先后顺序设置的,即每个选项对应的是文章的一个层次。

在读文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生僻的、难懂的字词造成阅读障碍,从而造成阅读“卡壳”,此时可先读一下概括分析题的四个选项,将每个选项中的每句话在原文中找到对应,通过比对,既可以破解一些难懂的字词,快速疏通文意,又为解答概括分析题找到了信息比对区间,为准确解题找到了依据。

虽然其中有一个错误项,但我们姑且把它当作正确项。

先读概括分析题的四个选项,对于理解文言文,读懂文言文,是很有帮助的。

[读文示范]

(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19分)

字世英,扶风郿人也。

世有

,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氾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

为雍州刺史,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

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许焉。

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

“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

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

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

,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

“光禄大夫鲁芝

,服事华发,

,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

”上不从。

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谥曰

,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第一步:

初读文本,圈点勾画,以“词”疏意

用“    ”标注表示时间、地点、官职的关键词语,了解主人公鲁芝的人生经历;用“ ”标注主要人物;用“ ”标注传主性格、作风及对其评价的词语。

第二步:

再读文本,梳理内容,以“文”会意

1.知人

主要人物:

鲁芝。

次要人物①:

郭淮、曹真、宣帝、魏明帝、曹爽、武帝,是鲁芝的上级。

次要人物②:

羊祜,是鲁芝的同列。

次要人物③:

诸葛诞,是鲁芝讨伐的对象。

2.明事

根据圈点勾画的时间、地点、官职等词,梳理主人公的经历。

①襁褓:

流离失所。

②年十七:

官职→上计吏、别驾。

③郭淮为雍州刺史时:

官职→孝廉、郎中、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尚书郎。

④曹真出督关右时:

官职→参大司马军事。

⑤宣帝时:

官职→参骠骑军事、天水太守、广平太守;事迹→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镇守防卫,修建城市,恢复旧貌。

调任广平太守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天水太守,魏明帝应允。

⑥曹爽辅政时:

官职→司马、并州刺史;事迹→鲁芝审时度势,进言劝谏曹爽,后受牵连入狱,但不改坚贞气节,终被赦免。

⑦诸葛诞叛乱时:

官职→大尚书;事迹→率荆州文武官兵以为先锋。

⑧武帝即位后:

官职→镇东将军、光禄大夫;事迹→告老让位,深受羊祜推重。

⑨泰始九年:

卒,年八十四。

被赐谥号“贞”,赐坟地百亩。

3.辨理

结合鲁芝的所作所为,概括其品质(用自己的话概括):

清廉忠诚、治政有方、谦和端正。

第三步:

借助概括分析题,筛选信息,以“题”悟意

第3题题干要求“概括和分析”,再看每一选项,前面是概括,后面是分析。

以C项为例:

“鲁芝审时度势,进言劝谏曹爽。

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司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

”这是对“曹爽辅政”到“爽懦惑不能用”部分的总结。

“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对应“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句,因此可以悟出“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的意思;“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对应“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句,因此可以悟出“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的意思;“然而未被采纳”对应“爽懦惑不能用”句,因此可以悟出“用”的意思。

请借助下面第3题A、B、D选项,尝试用此方法阅读文本,看看能帮你疏通哪些读文障碍,继而判定各个选项的正误。

二、4大考题初尝试

题型1 文言文断句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 [“芝坐爽下狱”意思是“鲁芝也受到曹爽牵连而被关入监牢”,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项和D项。

“口不讼直”和“志不苟免”是对称句式,应在“直”与“志”中间断开,排除B项。

故选C项。

]

题型2 古代文化常识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C [践阼,指即位、登基,并没有“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的意思。

]

题型3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

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

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

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C.鲁芝审时度势,进言劝谏曹爽。

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司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

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

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

B [“蜀地饱受侵扰”错,原文是“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意思是“天水郡与蜀地相邻,多次被蜀军侵扰掠夺”,被侵扰的是天水郡,而不是蜀地。

]

题型4 文言文翻译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5分)

译文: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5分)

译文:

                                    

                                    

答案:

(1)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关键点:

以,凭借;以为,作为;先驱,先锋)

(2)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关键点:

以,因为;履,行为;素,向来,一向;作,建造;屋五十间,定语后置句,五十间屋)

【参考译文】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郿县人。

(鲁芝家族)世代有美名,是西州的大户人家。

他的父亲被郭氾谋害,鲁芝从小流离失所,十七岁时迁居雍州,专心研究经史典籍。

被郡守举荐为上计吏,后被州郡征召为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担任雍州刺史,非常敬重鲁芝。

(郭淮)将他举荐为孝廉,并授官为郎中。

其后,(鲁芝)担任骑都尉、参军事、兼摄安南太守,再后来又升任尚书郎。

曹真亲自督促关右军务时,(鲁芝)又参与大司马府的军机大事。

曹真去世后,宣帝(司马懿)接替曹真任职,就推举鲁芝参与骠骑军事,后(鲁芝)调任天水太守。

天水郡与蜀地相邻,多次被蜀军侵扰掠夺,人口不断减少,盗贼到处都是,鲁芝竭力镇守防卫,重新创建城邑和街市,几年时间,以前的景象全都恢复了。

后又调任他为广平太守。

天水百姓包括少数民族都非常仰慕他的德行,大家亲自到京城上书,请求留下鲁芝(继续任天水太守)。

魏明帝答应了这一请求。

大将军曹爽辅政后,任用(鲁芝)为司马。

鲁芝多有正直的言论和高明的谋略,然而曹爽却不采纳。

等到宣帝起兵要杀曹爽的时候,鲁芝又率领手下强行打开城门,斩杀守关的将领,奔驰而出去找曹爽,并劝曹爽说:

“将军您处在执掌朝政(伊周:

指商朝的伊尹和西周的周公旦,两人都曾摄政,后常并称)的高位,一旦获罪被罢免,即使想牵黄犬(指过悠闲自得的日子),又怎么可能呢!

如果挟制天子保住许昌,倚仗帝王的威仪征召天下的军队,谁敢不听从您呢!

如果放弃这个决策而束手待毙,那就是想去东市被杀头,难道不令人痛心吗!

”曹爽懦弱又被人迷惑,没有听取鲁芝的意见,于是束手就擒。

鲁芝也受到曹爽牵连而被关入监牢,论罪当死,但他始终不申辩是非曲直,始终不改坚贞的气节。

宣帝很欣赏他,赦免没有杀他。

不久,(鲁芝)又被起用为并州刺史。

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诸葛诞叛乱被平定以后,(鲁芝)调任大尚书,掌管刑法。

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后,调(鲁芝)为镇东将军,晋升爵位为侯。

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鲁芝(知道后,)借口年迈辞官,请求告老让位,十多次向朝廷上奏章,最后被征召为光禄大夫,位列特进(官职名,地位同三公),赐给随行吏卒,允许在家门前放上行马(拦阻人马通行的木架)。

羊祜升任车骑将军时,就曾请求让职于鲁芝,他说:

“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为人谦和而不苟同,年迈听命,却始终在尽为臣之礼,尚且没有受到这样的待遇,我却超越了他(坐这么高的位子),怎么满足天下人的期望呢!

”武帝没有听从。

鲁芝便是如此受人敬重。

泰始九年,鲁芝去世,时年八十四岁。

武帝为他恸哭,赐谥号“贞”,赐坟地百亩。

第1讲 文言文断句题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需要学生综合掌握古代汉语字、词、句及古代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常识,同时还要求学生对这些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近几年全国卷对文言文断句题的考查一直采用“4选1”的形式,文言文断句依然是今后文言文考查的热点。

一、断句题5大思维角度

 词性

名词和代词:

文言文中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

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

动词和形容词:

文言文中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常用来作谓语,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语句的停顿点。

[教材示例]

请用“/”给下面的文言语句断句。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节选自《鸿门宴》)

技法演示:

句中“关”“财物”“妇女”“此”“吾”“气”“龙虎”“五采”“此”等或是名词或是代词,位于句首或句尾,作一个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其前或后应断开。

参考答案: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即时训练]

1.(2016·全国卷Ⅲ)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

成化二十三年进士。

改庶吉士。

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

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

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

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

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

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B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通读全文,大致了解内容,抓住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

A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中的“镌”是动词,“裁减,削职”的意思,必须与名词“官”搭配,此处断句错。

C项,“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中的“进”是动词,“晋升”的意思,“左中允”为名词,是其宾语,两者不能断开,此项错。

D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根据对A项与C项的分析,可知此项有两处错误。

故选B。

]

【参考译文】 

傅珪,字邦瑞,是清苑人。

明朝成化二十三年考中进士。

改任庶吉士。

弘治年间,被任命为编修,不久兼任司经局校书。

参与修纂《大明会典》,完成后,晋升为左中允。

明武宗继位,凭借东宫的恩德,晋升为左谕德,充任讲官,编辑修撰《孝宗实录》。

当时的文学大臣不附会刘瑾,刘瑾嫉恨他们。

说《会典》由刘健等人完成,浪费很多,参与编修的官员被降职,傅珪被降为修撰。

不久因《实录》修成,晋升为左中允,再次晋升,任翰林学士,历任吏部左、右侍郎。

明朝正德六年,代替费宏任礼部尚书。

 对话词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问”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厘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虽然在高考卷中这种例子并不多,但关键时候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教材示例]

请用“/”给下面的文言语句断句。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节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技法演示:

对话词“曰”在文中反复出现,并且“曰”前均有说话者,利用“曰”字可以断开三处,对话词“问”后可以断开,再结合前面所讲的据名词和代词断句,其他也可断开。

参考答案: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即时训练]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袁淑)迁太子左卫率。

太子劭将为弑逆,其夜淑在直,二更许,呼淑及萧斌等,望相与戮力。

淑及斌并曰:

“自古无此,愿加善思。

”劭怒变色,左右皆动。

斌惧,乃曰:

“臣昔忝伏事,常思效节,况忧迫如此,辄当竭身奉令。

”淑叱之曰:

“卿便谓殿下真有是邪?

殿下幼时尝患风,或是疾动耳。

”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劭左右引淑衣曰:

“此是何事,而可言罢。

”淑出还省,绕床行,至四更乃寝。

(节选自《宋书·袁淑传》)

A.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B.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C.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D.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B [“曰”是对话标志,后面应断开,排除C、D两项。

“大祸”是偏正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

故选B。

]

【参考译文】 

(袁淑)调任太子左卫率。

太子刘劭将要杀君叛逆时,那日晚上袁淑值班,二更左右,刘劭召集袁淑和萧斌等人,希望他们鼎力相助。

袁淑、萧斌二人说:

“从古到今没有这样做的道理,希望你三思。

”刘劭发怒变了脸色,手下都要动手。

萧斌害怕了,就说:

“我过去在你手下供职,常常想为你效力,何况现在情况如此紧迫,就应竭力听从你的号令。

”袁淑斥责萧斌说:

“你就觉得殿下真会这样做吗?

殿下小时候曾中风,可能这是他的病又发作了。

”刘劭更加愤怒,于是问袁淑:

“这事能不能成功?

”袁淑说:

“你处在不被怀疑的位置上,还担心不能成功吗?

但是,成功之后会为天地所不容,大祸也就临头了。

希望你迅速打消这个念头。

”刘劭手下的人抓住袁淑的衣领说:

“这是什么样的事,怎么能说停止!

”袁淑出来回到省台,绕着床转到了四更才睡下。

 虚词

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介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一些议论性语段,不像记叙性文字那样可借助具体情境去猜测,因而显得棘手、难度大,但是根据虚词就会使断句变得容易,使文段变得一目了然。

断句时应注意的5类虚词

句首时间词

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

句首发语词

夫、盖、至若、若夫、唯、斯、凡、窃、请、敬。

句尾语

气词

陈述句末尾:

也、矣、焉、耳;疑问句末尾:

耶、与(欤)、邪、乎;感叹句末尾:

哉、夫。

句中关

联词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

疑问语

气词

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

说明:

“以、于、为、则、而”等词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句。

[温馨提示]

利用虚词标志断句要注意灵活性,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时,不能点断。

如: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时,可点断也可不点断。

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3)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起连接作用,所连接的内容共同作句子的成分,前后联系很紧密,一般不在其前断开。

但如果“而”是连接两个句子,则往往要在其前断开。

如: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4)“夫”有时也作指示代词(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用在句中,这种情况下不能点断。

如: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教材示例]

请用“/”给下面的文言语句断句。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节选自《游褒禅山记》)

技法演示:

本语段有句末语气词“焉”“也”各两个,一个句首语气词“夫”,五个句首关联词“于是”“以”“则”“而”

“故”。

本语段可根据虚词来完成断句。

参考答案: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即时训练]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沈焕,字叔晦,定海人。

试入太学,始与临川陆九龄为友,从而学焉。

乾道五年举进士,授余姚尉、扬州教授。

召为太学录,以所躬行者淑诸人,蚤暮延见学者,孜孜诲诱,长贰①同僚忌其立异。

会充殿试考官,唱名日序立庭下,帝伟其仪观,遣内侍问姓名,众滋忌之。

或劝其姑营职道未可行也焕曰道与职有二乎引《孟子》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

言路②以为讪己,请黜之,在职才八旬,调高邮军教授而去。

(节选自《宋史·沈焕传》,有删改)

【注】 ①长贰:

指官的正副职。

②言路:

指言官。

A.或劝其姑营职/道未可行也/焕曰/道与职有二乎/引《孟子》/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

B.或劝其姑营职/道未可行也/焕曰/道与职有二乎/引《孟子》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

C.或劝其姑营职/道未可行也/焕曰/道与职有二乎/引《孟子》/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

D.或劝其姑营职道/未可行也/焕曰/道与职有二乎/引《孟子》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

A [先通读语段,然后再比较各选项。

比较四个选项,第一个“乎”是句末语气词,所以“乎”后应停顿;但是第二个“乎”相当于介词“于”,所以后面不能停顿,排除B、D两项;比较A、C两项,“耻也”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所以应在“耻”前停顿,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