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知识读本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0454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治未病知识读本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医治未病知识读本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医治未病知识读本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医治未病知识读本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医治未病知识读本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中医治未病知识读本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中医治未病知识读本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中医治未病知识读本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中医治未病知识读本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中医治未病知识读本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中医治未病知识读本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中医治未病知识读本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中医治未病知识读本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中医治未病知识读本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中医治未病知识读本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中医治未病知识读本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中医治未病知识读本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中医治未病知识读本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中医治未病知识读本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中医治未病知识读本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治未病知识读本Word格式.docx

《中医治未病知识读本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治未病知识读本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治未病知识读本Word格式.docx

病前状态是指具备与具体疾病相关的风险因素,或出现理化指标异常,但未达到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容易向疾病状态转归的一种疾病前持续状态。

常见病前状态有高尿酸血症、糖调节异常、血脂异常、临界高血压、肥胖、颈肩腰腿痛、代谢综合征、更年期、经前综合征等。

4.是慢性疾病需实施健康管理的人群:

指已达到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处于疾病稳定期,愿意接受中医健康管理,通过生活方式改变与自我保健,可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疾病向愈的人群。

5.是其他关注健康的特殊人群:

如育龄妇女(孕前调理)、男性(育前保健)、老年人(延年益寿)等。

第二部分“治未病”的古今见解

一、《黄帝内经》对“治未病”的认识

《黄帝内经》关于治未病内涵的论述主要包括无病先防、救其萌芽、已病防变、病后防复等四方面内容。

1.无病先防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以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2.救其萌芽

《素问.八正神明论》曰:

“上工救其萌芽,必先见三部九候之气,尽调不败而救之,故曰上工。

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

3.已病防变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

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4.病后防复

《灵枢.逆顺》曰:

“方其盛也,勿敢毁伤,刺其已衰,事必大昌。

故日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2、古代其他著作对“治未病”的认识

1.《金匮要略》:

“上工治未病,何也?

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2.《千金药方》:

“古人善为医者,上工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3.《淮南子》:

“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

4.《丹溪心法》: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

三、扁鹊(秦越人)论“治未病”的故事

一日,魏文王问扁鹊:

“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哪一个医术最高?

”扁鹊回答:

“长兄最佳,仲兄次之,我最差。

”魏文王接着问:

“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你能说明白一些吗?

扁鹊回答说:

“我长兄治病,是在病症还未表现之时就把病治好了,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他的医术只有我们家人才知道。

我仲兄治病,是在病情初起时就把病人治好了,一般人以为病人得的只是小病,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也不大,只有本地人才知道。

我扁鹊治病,是在病情严重后才治,一般人见我下针放血,用药敷药,割肉切骨,动作颇大,就认为我医术很高明,我也因此而闻名于天下。

其实,比起我长兄与仲兄来,我的医术是最差的。

4、健康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1.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疾病。

2.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宪章》:

健康不仅为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系体格、精神与社会之完满健康状态。

3.1984年WHO《保健大宪章》: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状态,而且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整状态。

(三维健康)

4.1989年WHO提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四个方面的健康新标准.(四维健康)

五、健康的表现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衡量健康的一些具体标准: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

5.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抵抗力;

6.体重适当,体态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

7.眼睛明亮,反映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

9.头发光洁,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弹性,走路轻松。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用“五快”(肌体健康)和“三良好”(精神健康)来作为健康的衡量标准。

“五快”是指:

1.吃得快:

进餐时,有良好的食欲,不挑剔食物,并能很快吃完一顿饭。

2.便得快:

一旦有便意,能很快排泄完大小便,而且感觉良好。

3.睡得快:

有睡意,上床后能很快入睡,且睡得好,醒后头脑清醒,精神饱满。

4.说得快:

思维敏捷,口齿伶俐。

5.走得快:

行走自如,步履轻盈。

“三良好”是指:

1.良好的个性人格。

情绪稳定,性格温和;

意志坚强,感情丰富;

胸怀坦荡,豁达乐观。

2.良好的处世能力。

观察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

3.良好的人际关系。

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对人际关系充满热情。

6、亚健康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1.80年代中期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Berkman)发现生活中有许多人存在着一种似病非病、似健康非健康的中间状态,称之为“第三状态”、“灰色状态”

2.90年代国内学者王育学首次提出“亚健康”名称。

1996年在健康报曾专设亚健康专栏。

3.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告:

亚健康与艾滋病是21世纪人类最大的健康敌人。

七、亚健康的表现

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低质状态,是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但在躯体上、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活力和对外界适应力降低的一种生理状态。

亚健康主要以主观感受为主,客观体征极少或没有,症状可单一出现,也可以交替或合并出现。

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的改变。

1.生理方面:

主要表现为疲劳、困倦、乏力、多梦、失眠、头晕、目眩、心悸、易感冒、月经不调、性功能减退等;

2.心理方面:

主要表现为抑郁、烦躁、焦虑、妒忌、恐惧、冷漠、孤独、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反应这钝、精神紧张、情绪低落等;

3.社会适应方面:

主要表现为工作吃力、学习困难、人际关系紧张、家庭关系不和谐等。

4.亚健康还包括疾病的“潜临床”和“前临床”状态。

继续发展则进入疾病状态。

第三部分“治未病”与体质辨识

一、什么是体质?

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的固有特质,是人类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

其表现为结构、功能、代谢以及外界刺激等方面的个性差异,表现为对某些致病因子和疾病的易感性,以及疾病传变、转归的某种倾向性。

人的体质具有六个生理特点:

遗传性、稳定性、可变性、多样性、趋同性、可调性。

二、体质是怎样形成的?

1、先天因素是体质形成的基础

父母的体质对子女的体质形成影响很大。

父母身体的强弱、胖瘦与肤色,父母的气质与性格对子女有很大影响,父母的先天性生理缺陷和遗传性疾病也很可能遗传给后代。

2、后天因素可以使体质发生变化

后天的饮食营养、生活起居和精神调摄都可以使体质发生变化。

科学合理的饮食、合理的膳食结构、全面充足的营养,可以增强人的体质,甚至可使某些偏颇的体质转变为平和质。

另外适度的劳动或体育锻炼,可以强壮人的筋骨肌肉,通利关节;

适当的休息则有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脑力,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三、体质分类的依据

进行体质辨识首先要进行体质分类。

国外有很多体质分类方法,如著名的西波克拉底的体液学说将人的体质分为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四种。

我国对体质分类的研究历史悠久,如《灵枢·

阴阳二十五人》中:

“先立五形金、木、水、火、土,别其五色,异其五形之人,而二十五人具已。

”后世关于体质分类的论述散见于不同时期不同医家的著作中。

近年来,关于体质分类的方法有数十种之多。

目前常用的是我国王琦教授的“体质九分法”。

其研究发现,中国人群的体质可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九种。

这九种分类方法结合了形体结构、生理机能、心理特点等综合因素后提出的,现已为中医界广泛认同。

四、体质辨识工具

中医体质辨识软件是判断中医体质分类的标准化工具,依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开发。

软件是在中医体质理论指导下,根据量表设计原理,以问询录入的方式,采集健康信息;

通过对9种体质分值的结果分析,来判断体质类型。

五、九种体质的特点

体质

类型

形体

特征

常见表现

心理

发病倾向

适应能力

体形匀

称健壮

面色,肤色润泽,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有神。

性格随

和开朗

平素少病,得病多为外感实热症,对四时寒暑燥湿及多种地理环境能适应或耐受。

对自然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肌肉不健壮

平素语音低怯,气短懒言,肢体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象虚缓、面色偏黄或白、目光少神、口淡、唇色少华、毛发不华、头晕、健忘、大便正常。

或有便秘但不结硬或大便不成形,便后仍觉未尽,小便正常或偏多。

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胆小不喜欢冒险

平素体质虚弱,卫表不固易患感冒,或病后抗病能力弱易迁延不愈,易患内脏下垂,虚劳等病。

不耐受寒邪、风邪、暑邪

多形体白胖,肌肉不壮

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苔润,脉象沉迟而弱,面色柔白,目胞晦暗,口唇色淡,毛发易落,易出汗,大便溏薄小便清长

性格沉静、内向

发病多为寒症或易从寒化,易患痰饮、肿胀泄泻、阳痿

不耐受邪气,耐夏不耐冬、易感湿邪

体型

瘦长

手足心热,平素易口燥咽干、鼻微干、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少苔、面色潮红、有烘热感、目干涩、视物昏花、唇红微干、皮肤偏干、易生皱纹、眩晕耳鸣、睡眠差、小便短涩

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平素易患亏燥热的病变或病后易表现为阴亏症状

平素不耐热邪、耐冬不耐夏、不耐受燥邪

湿

体型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粘、胸闷痰多、面色淡黄而暗、眼胞微浮容易困倦、身重不爽、喜食肥甜黏、大便正常或不实、小便不多或微混

性格偏温和,稳重恭谦和达

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病症

对梅雨季节及湿环境适应能力差

形体偏胖或苍瘦

平素面垢油光、易生痤疮粉刺、舌质偏红、苔黄腻、易口苦口干、身重困倦、体偏胖或苍瘦心烦懈怠、大便燥结黏滞、男易阴囊潮湿、女易带下增多,脉象多见数滑

性格急躁易怒

易患疮疖、黄疸大热等病症

对湿环境或气温偏高,夏末秋初,湿热交蒸气候难适应

瘦人多

平素面色晦黯,皮肤偏暗或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易患疼痛、口唇黯淡或紫、舌质黯有点,眼眶暗黑、鼻部黯滞,发易脱落。

肌肤干、女性多见痛经、闭经、或经血中多凝血块或有出血倾向、吐血

易烦躁、易健忘

易患出血、癥瘕、中风、胸痹等病

不耐受风邪、寒邪

形体瘦者为多

内向不稳定,忧郁脆弱,敏感多疑,胸胁胀满或走窜疼痛或嗳气呃逆或咽间有异物感或乳房胀痛,睡眠较差、食欲减退,惊悸怔忡,健忘、痰多大便多干、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象弦细

内向不稳定、忧郁脆弱、敏感多疑

易患郁症,脏燥,百合病,不寐,梅核气惊恐等病症

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喜欢阴雨天气

或有畸形,或有先天生理缺陷

有遗传性疾病,或因母体影响,在胎儿生长发育方面有问题

因禀质特异,情况不同

易药物过敏,易患花粉症等,遗传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等,胎传疾病如“五迟”“五软”“解颅”“胎寒”胎热,胎赤,胎肥,胎痫,胎弱等

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者对过敏季节适应能力差,易引发宿疾

第四部分“治未病”与健康教育指导

1、“治未病”服务流程

二、什么是健康教育指导?

是医生根据个体健康状态及体质特点,在精神情志、饮食、生活起居、运动等方面制订的有益于病人健康或康复的指导性意见。

三、睡眠养生

1.睡眠环境要求

恬淡宁静、光线幽暗、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2.睡眠的宜忌

睡前禁忌:

睡前不宜饱食、饥饿或大量饮水及浓茶、咖啡等饮料。

睡中禁忌:

寝卧忌当风、对炉火、对灯光。

醒后禁忌:

睡懒觉不利于人体阳气宣发,使气机不畅,易生滞疾。

此外,旦起忌恼怒,此大伤心神。

3.按体质分类,阳盛型、阴虚型睡眠时间较少;

痰湿型、血瘀型睡眠时间相对多。

按体型肥瘦分类,肥人较瘦人睡眠时间多,肥人中腠理粗、身常寒的胖人睡眠时间最长,此因“卫气多寡”不同。

4.子午觉是古人睡眠养生法之一,即是每天于子时、午时入睡,以达颐养天年目的。

中午12点至1点,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因此子午睡眠的质量和效率都好,符会养生道理。

据统计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有防病保健意义。

四、运动养生

1.运动养生原则:

动静结合、练养相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2.传统运动养生术:

太极拳:

是以太极、阴阳理念为核心,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传统拳术。

五禽戏:

是由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华佗根据中医原理、以模仿虎鹿熊猿鸟等五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编创的一套导引术

八段锦功法:

是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健身功法,起源于北宋,至今共八百多年的历史。

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五颜六色,美而华贵。

体现其动作舒展优美,视其为“祛病健身,效果极好;

编排精致;

动作完美,”现代的八段锦在内容与名称上均有所改变,此功法分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为“八段锦”。

五、饮食养生

1.饮食养生原则:

饮食有节:

定时、定量、寒温适度

五味调和:

五味对人体作用各不相同,辛散入肺、酸收入肝、苦降入心、甘缓入脾、咸软入肾。

《素问五脏生成篇》: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

多食苦,则皮搞而毛拔;

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

多食酸,则肉胝月而唇揭;

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只有五味调和,才能有益健康。

脾胃为本: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只有脾胃正常,才能更好的消化、吸收摄取营养以滋养全身。

2.饮食之宜

食时宜细嚼慢咽

食时宜愉悦、食时宜专心、食后宜摩腹、食后宜散步、食后宜漱口

3.膳食宝塔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根据营养学原则,结合国情制定的,是教育人民群众采用平衡膳食,以摄取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指导性意见。

六、其他养生方法

除了上述几种养生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如情志养生、调神养生、环境养生、药膳养生、四时养生等。

第五部分、“治未病”与中医干预

一、常见传统中医技术介绍

1.拔罐:

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此法具有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

适用于风湿痹证,如肩背痛、腰腿痛;

肺部疾病,如咳嗽、哮喘;

胃肠疾病,如脘腹胀痛、胃痛、呕吐及腹泻等。

2.推拿:

又称按摩疗法。

术者运用各种手法于病人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

具有扶正祛邪、散寒止痛、健脾和胃、导滯消积、疏通经络、滑利关节、强筋壮骨等作用;

更具有保健强身,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效果。

适用于发热畏寒、头痛身痛、咳喘并作、脘痛纳呆、腹胀泄泻、痹证、痿证、中风后遗症、月经不调、跌打损伤、腰伤腿痛、关节不利、痈肿疮疖,以及骨折后遗症等。

3.艾条灸:

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形柱形的艾条,点燃后在人体表面熏烤的一种疗法。

适用于各种虚寒性病症,如胃脘痛、腹痛、泄泻、风寒痹证、阳痿、早泄、疮疡久溃不愈等症。

4.刮痧:

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物,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的一种疗法。

此法可疏通腠理,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逐邪外出,达到治疗的目的。

适用于夏秋之间的各种急性疾患。

如中暑、霍乱、痢疾等病证,以及感冒、胸闷、头痛等。

民间广泛流传于治疗发痧(中暑)、绞肠痧、吊绞痧等证。

5.贴敷是将药物敷布于患处或穴位的治疗方法,又称敷药法。

使用时将所需药物研成粉加适量赋型剂制成糊状敷贴患处。

具有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

适用于外科的疖、痈、疽、疔疮、流注、跌打损伤、肠痈等病。

内科的哮喘、肺痈、高血压等病也适用此法。

6.针刺疗法:

是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7.耳穴压豆:

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疫、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又称耳廓穴区压迫疗法。

适用于各种外感时邪、内伤所致疾病,如各种痛证、痹症、失眠、眩晕症、心悸、哮喘、月经不调等。

二、常用保健穴

1.足三里:

可和胃健脾、通腑化痰、祛风化湿、补气养血、升降气机、防病保健,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2.太阳:

可缓解头痛,增强记忆力

3.风池:

疏风清热,醒脑开窍

4.大椎:

可解热镇痛

5.迎香:

可促进鼻黏膜血循环,增强正常分泌,湿润鼻腔,并预防感冒和防治鼻炎。

6.神阙:

具有温阳救逆、利水固脱的功效,治疗以虚、寒为主证的疾病。

神阙穴禁刺,多用艾条或艾柱隔盐或姜灸。

7.涌泉:

可益肾通便、宁神熄风,为常用保健穴位

8.三阴交:

适用于腰足寒冷及增强生殖器官的抗病能力

三、常用推拿防治手法

1.擦面:

可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有助于保持面部皮肤的弹性和张力;

2.呜天鼓:

两手掩耳,即以第二指压中指上,用第二指弹脑后两骨做响声,谓之鸣天鼓。

有助于预防头昏、项强等症的发生。

3.揉腹:

能够改善腹腔血液循环,促进肠的蠕动,可促进消化机能;

4.擦涌泉:

不仅通过改善局部循环而有助于健步,而且还有助于预防失眠、心悸等症的发生。

5.梳头皮:

用两手的手指弯曲呈钩状,用五指从下往上往后梳牞两手先梳头顶部牞再梳头角部牞再梳侧头部牞共梳30次牞然后双掌按摩头皮20次。

此法有促进脑部血循环、防治头痛头晕、使头脑清醒的作用。

6.捻委中穴:

分别用右手拇指捻左腿委中穴、用左手拇指捻右腿委中穴各20次。

此法有防治腰背痛的作用。

7.搓肾俞穴:

两手对搓发热后牞紧按肾俞穴用力向下搓到尾骨然后再退回到两臂后屈尽处。

搓肾俞有培育元气、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强壮筋骨、止痛散风的作用。

对防治功能性腰痛牞特别是慢性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效果较好。

4、常用中药茶方

1.参芪五味茶

【原料】人参5克,黄芪10克,五味子5克,冰糖适量。

【功效】补气、生津、养身,增强造血功能,利尿保肝,利水退肿、托毒排脓,提高免疫力,抗疲劳,抗衰老。

2.洋参菊花茶

【原料】西洋参6克,菊花5朵,冰糖适量。

【功效】养阴润肺、清热解毒,平肝明目,生津解渴,提神抗疲劳。

3.决明子茶

【原料】决明子30克。

【功效】清肝明目、润肠通便,泻肝火、降血脂、通便、减肥。

4.消食茶

【原料】炒麦芽15克、炒山楂5克、陈皮3克,冰糖适量。

【功效】消食、健脾、除胀,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5.降脂茶

【原料】炒薏仁10克、鲜荷叶5克、山楂5克。

【功效】清热、利湿、消水肿,降脂、减肥、助消化。

6.玫瑰菊花茶

【原料】玫瑰花5克、薄荷、5克、白菊花5朵,冰糖适量

【功效】疏肝活血、清脑降火,抗抑郁,安心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